就算是他们家里的男人是个熟手,也没本事说要有就有的。何况言夙这看着似乎什么工具都没带,难道是船上有?毕竟人家乘船而下,要说有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言夙去了上游没多久就回来不说,手里还拎着一条有半臂长的鲫鱼和一条臂长的鲢鱼,这就新鲜的过分了。
不论是时间的长短还是鱼的大小,都叫一众人有些瞠目结舌。
言夙在一众妇人惊异的眼神中,微笑着道别离去,到了村中没人的地方,将野鸡也取了出来。
没几步的功夫,在野鸡的伴奏下,言夙敲响了村长媳妇外甥孙女家的门这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如今的言夙也差不多能理清。但是言夙还是决定叫人家李嫂子。
不过来开门的却并不是这位李嫂子,毕竟人家刚出月子,每天还是以带孩子为主,不说一夜都没的睡那也差不了多少。
她家妯娌、婆母的性子都好,家里没有那般多的肮脏事,这会儿倒也能稍稍补个觉。
这开门的倒也是言夙脸熟的人,正是之前在河边遇上的嗓门大的荭婶子,她这人爽利的紧,之前跳下河去要去把言茉茉抱出来的人就有她一个。
哎呀,快进来。荭婶子看到言夙,就热情了几分不知是言夙给他家带来的利益,也是言夙长得好,为人处事也叫人舒适,叫她怎么能给人家甩脸子?她又不是那种尖酸刻薄、无理取闹的人。
言夙连忙将鱼和野鸡递上去,说是自己想要给孩子吃点鱼肉糜之类的。
然而荭婶子打眼一瞧就知道,就这么大的鱼,别说一个孩子吃不完,就是他们家的孩子一起吃都能吃撑。
她当然知道言夙的意思,他这么会办事,她高兴之余更是尽心尽力,连忙招呼言夙坐,给人倒了水不说,还招呼小媳妇过来帮忙带带孩子。
这在怀里睡总归是不舒服的,让我这媳妇给你把娃抱到房中再睡会儿去。等醒了,先喝一碗奶水,接着再吃鱼肉糊。
说完这些话,荭婶子快手快脚的进了灶间。他家小媳妇已经把一家子的早饭都做好了,荭婶子也只需要负责言夙和言茉茉的。
他们说好的是她做,即便是她现在多数时候都只是指点着媳妇们做,这个时候却是不能慌乱应付的。
媳妇们到底是火候还浅着,还得是她这个老师傅出手呀。荭婶子美滋滋的将两条鱼给收拾了,倒上适量的油在锅中,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众多香料来用。
家中条件虽是较往年好了许多,可也到底不是高门大户,这些香料是精细的东西,都是她平日里自己找的、攒的多,买是大多时候都不舍得的。
葱姜则是家中种下的,不过使用起来也是适量为主。
她鱼入锅,两面煎黄,出了香气的时候,外头她的儿子也是手起刀落,麻利地割了野鸡的气管,倒上热水后,扒毛飞快。
鱼汤和鸡汤都是炖煮,是需要火候的菜。这给孩子吃的鱼肉糜就最是需要细心、耐心的菜,毕竟哪怕有一根鱼刺,也是很危险的事。
好在这条鲢鱼够大,荭婶子取了鱼腹肉和部分鱼背肉就足够做出两大碗的鱼肉糊糊,她还往里面加了两颗蛋,蒸出来后叫她那孙子孙女都馋的直流口水,眼睛盯在冒着蒸汽的锅里。
就连灶间烧火,最是懂事,已有十二三岁的大孙女也是连连吞咽口水。
奶,您手艺真好。不过最终她也只是夸了夸荭婶子,没有提出要吃的意思。
外头小脑袋一个叠一个的仨娃娃,垂涎的口水都要滴落在下面弟弟妹妹的脑袋上了,却谁也没有喊着要吃。
小孩子都精力旺盛,所以早就起了床,也就都看见了,这些东西都是那个好看的叔叔带来的。虽然是他们奶奶做的,却不是他们家的东西。
荭婶子看着这一个个的,心里很是欣慰也稍有心酸。日子是好过了,多数时候是能吃饱了,但是也还是没有到想喝鸡汤就喝鸡汤的地步。
家里的鸡虽是养了些,但平常都是留着下蛋,蛋还能留着邻里办事的时候送礼。而鸡,也是过年过节时才有的吃。
荭婶子先将鱼肉蒸蛋端上了桌,一边看已经醒来、喝完一碗奶的言茉茉乌溜溜的眼睛黏在鱼肉蒸蛋上,一边嘱咐言夙要注意烫,要是不熟练,可以叫她媳妇帮着喂。
然后又说:鱼汤时间可以短些,半中午就可以,鸡汤得炖到中午时,火候才足。
剩下的鲢鱼肉我收拾干净备下,中午和晚上还能再吃两顿。
一边交代这些准备,一边当着言夙的面,将那剩下的一小碗鱼肉蒸蛋给自家的三个小孙子、孙女分入碗中。
这事儿她做的明明白白,只是不那么好说清楚,因为毕竟牵扯到给妇人补身子、下奶这些事儿。
但是言夙过来时说好了食材他会送过来后,荭婶子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是多些的奶喂给一个可怜罢了,他们也不需什么银钱报酬。
这也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行善积德,但凡他们力有不逮,他们也会明说。
至于荭婶子做饭的酬劳,言夙倒是坚持给,但荭婶子也坚持,既然言夙的食材不只是他自己吃,她也就不能收钱。
这里头给她儿媳妇补身子的份,她不会占,但是她的那份,分给孩子们她自然是做的了主的。
荭婶子家早饭都是稀粥、面饼子配咸菜为主现在说是吃稀粥,可比以前那种稀的能见人影可好的多。而且自从粮种改良,产量丰收又税收规定份额之后,他们也舍得吃白米、白面了。
虽说还不到高门大户家的精米、精面的程度,但至少熬煮粘稠的米粥再也不会拉嗓子了。
言夙的面前也摆着这样的米粥和面饼。
其实按言夙以往的经验特别是有孟婶子在前的他是想跟人家分清楚的,可是荭婶子为人热情,办事却也有度。
就冲她之前给言夙说的鱼汤、鸡汤、鱼肉的剩余等事,就能看出她热情、亲善却绝不逾越。
鱼肉还是中午做别的吃吧。天渐热了,放久了不新鲜,或者得抹盐。中午我再抓便是。
言夙倒是不太想给崽儿吃不新鲜的。
不就是鱼嘛,只要厨子手艺好,他是要多少材料就能供应多少材料。
准备吃一口鱼肉蒸给言茉茉试温度的言夙,决定还是得让荭婶子多做一点。
哪怕孩子吃不完,也不会浪费的,毕竟哪有当爹的会嫌弃崽的剩饭?
言夙如今已经能够不动声色的盘算了,他人都看不出来他想什么虽说他们给孩子试温度都是嘴唇贴贴,不会这么吃下去,看言夙吃完换了把勺子再喂孩子跟他们不一样,但也没多想。
饭毕,其实天色还不晚,言夙还能赶上一波去城镇的小船。
荭婶子的小儿子在城里一家酒楼当跑堂,昨日刚好休沐,今日要去上工,可以跟言夙同路。
坐船的地方自然跟妇人洗衣服的地方不在一处,这路上,他就跟言夙说一些城里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鱼肉羹不仅仅是鱼刺的事儿,还得去腥提鲜等,不过就不细说了
毕竟,我写的时候还早,我可以去做一碗,但是你们看的时候时间太晚了,不适合吃了
么么叽
真的就快完结了我觉得,你们难道不觉得吗?
感谢在2021080615:55:09~2021080715:51: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很想念他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5章
天气一连热辣了十余天,终于在一天夜里,落下了所有人期盼已久的大雨。翌日一早即便还是淅淅沥沥,出行不便,却也因为难得的凉爽让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喜悦。
然而十余天的高温让人难以忍耐,接连的大雨滂沱亦是让人心忧。
荭婶子家,一家人并言夙父女俩围坐桌边,正吃完一餐饭。如今相互之间也是熟悉,饭后便也要聊上一聊。
这眼瞅着都要收稻谷了,雨再不停可怎么是好。荭婶子的丈夫,言夙随着村里小年轻叫他恭叔。
说好这里,恭叔不免咳了两声,气温骤降他起初又有些贪凉,到底是年纪大了,这就有点不痛快。不过倒也不严重,他一开始就被荭婶子灌了姜糖水。
言夙扫了一眼院中聚起的小水流,正有序的往院外流淌着。
恭叔所说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但言夙想到的事情却是更加严重,这般大的雨若是再下下去,别说不能收稻谷,只怕还得发洪水。
其实这种这可能,恭叔在这村中住了一辈子,又享受着离村子不远的河流带来的便利,怎么可能没想到?
可是,他敢往这方面想吗?哪怕是自欺欺人呢。
然而这天夜里,村长就敲响了通知各家的铜锣,刚睡下的一众村民只得爬起来,冒雨聚到村长家。
言夙如今也住在这村中,不好置身事外,只得将熟睡的言茉茉托给荭婶子家中照顾,也过来听事。
这雨到现在都没有停下的趋势,然而河岸那边已经很危险了。村长说。
上面县衙如今还没来人,但咱们也不能只指望着官府。咱们先得自己行动起来。
现在只是田地里排水,已经不太够了。河岸那边,也需要派人加固、加高。
雨下的大,但稻谷到这快收的时候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说,甚至还需要晒上一段时间大太阳,将土层晒干一些。
他们这些日子每天都要冒雨巡视、排水即便用处看着不太大的样子,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然而一旦河水决堤,不但此前的努力白费,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也将就此泡汤。
另外就是各家将老人、孩子和一些粮食都送往高处居住。村长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做这些准备,如果最后相安无事,他们顶多是麻烦一些。可若是什么都不做,到时候真的发了洪水,损失将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村长的话音落下,其实还是有几个人不愿这么折腾,毕竟他们住在这村里很多年了,也并未遇上洪水。
往年也有过雨势过大的时候,甚至也有低洼处河水漫出来的时候,但毕竟他们居住在河边,对于河岸的保护与修葺,都是用了心的。
如今河水只是逼近河岸高度,实际还有一大个巴掌的距离,他们何必这么人心惶惶?
可是村长态度强硬,族老们也都答应,这也就没有他们这些年轻些的人反驳的余地。
言夙这个外来人,更是没什么说的。
村长这样的应对,难道不是最好的吗?他要说的话,也只是夸赞村长应对得宜。
虽是夜里,村民们却是都行动了起来。
当然,就现在的水位,也不必连夜就搬,何况,要去地势高的那几家借住的事情,也需要协商一下。
需要同心协力的时候,哪怕心里有些情绪,也不会这个时候表达出来。但是自家要接纳的人,先选跟自家关系好的人家,总是可以的吧?
硬是把相处不来的人送到一处住着,村长也是怕要出乱子的。
可不能最后洪水没来,但因为他让人住在一起,却出了问题。
这也是大雨倾盆,且河水问题也没到需要往高山躲避的地步,所以才需要在各家借住挤一挤。
~
一夜忙碌过去,各家还都没睡下多久,就不得不爬起来,妇人帮着老人和孩子将东西带上,去地势高的人家借住。
男人们则是带上家伙,或是铲土、担土,或是找石头、木头,去加固河岸。
有一队人一夜都在巡视河岸,这会儿就跟村长报告,虽是没有漫出河岸,水位却也是上涨了不短的距离。
这个消息让人脸上不免忧心忡忡,但村长却也只能安慰他,让他带队回去休息。一夜未眠又一直淋雨,哪怕是有蓑衣斗笠,身上也还是湿了七七八八。
还是赶紧喝上一碗热辣辣的姜糖水,回去睡上一觉为好。
这边,防汛小队已经着手对河岸进行加固。
松散的泥土很容易就会被雨水冲走,所以他们各家都拿出了所有的麻袋、布袋好些还是昨夜女人们新赶制的,反正若是用不上也还能拆了洗洗再做衣裳,大家也不会太讲究这些。但若需要的时候却不够用,那怕是就要丢了性命。
然而这样的袋子并不能够隔水,他们只能将布袋里的沙土夯实一些,堆在河岸边后,还压上石头。
偶尔两边也需要用上一些木头做支撑。
冒着大雨做这些工作,不但手脚易滑,视线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好一会儿之后,才有发现言夙的存在。
也实在是他表现的太过于突出。
不论是铲土、担土的过于迅速,很快在较为上游的地方堆出了一个小堆因为还要辅以石头和木头加压加固还是后来将木头嵌入土地之中的轻易,都叫人瞩目。
言夙将手里的袋里都用完后,就没再去挖土、担土,自动加入了加固河岸的队伍,一脚挑起几根木头,手掌齐下,啪啪两声就立下两根木桩。
比那些一人扶着,一人拿大锤砸的速度不知快了多少。
其实虽有意挑选更粗壮一些的木头作为木桩,但时间较为紧急,所以大多的木桩其实也就小臂粗细,本也不必要用两人。
还是因为时间紧急,所以木桩也就是砍的时候样子,并没时间仔细砍出尖儿来。往土里扎就更难了几分,还容易手滑,反倒是两人合作更为节约时间。
然而言夙就是特立独行,他打下木桩后竟是一手拖起横木,一手揪着土包,唰唰一甩就是一排,又唰唰压下几块石头。
一切在他手中都是那般举重若轻。
一众村民都以为这是雨幕之下,自己眼花。
还是村长远远看着这边好像停下了,扯着嗓子喊了几声,才叫他们醒过神来。
虽然但是,现在还是以防洪的事儿为主吧。
只是想是这般想,这眼神不免要往言夙那边瞟一瞟。
然而言夙干活儿快,将这边的土包用完后,他就再次换了工作,将旁人装好的土包,持续往这边运送。
一连忙活了大半天,众人才终于三三两两,结伴还家。
这会儿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又是早早起来干重体力活,一个个都早已饥肠辘辘。但是眼看着就快加固好了河岸,他们怎么也得做完这最后一些,才能安心的回家大口吃饭、呼呼大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