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大喜过望,吴、闵二将立刻单膝跪俯着说:「某愿效死命!」
曾让汝南许劭评为「乱世奸雄、治世能臣」的曹操儘管心里不是滋味,但权衡现况后还是善尽幕僚本份提醒道:「内应既未外洩,今宜以正君位为当先要务;等陛下承继大统,再委一智将率勤王劲旅扫荡叛贼羽翼,即可顺势一举平定雍、凉久未宾服之乱党。」
话刚讲完,司徒王允和越骑校尉王颀、城门校尉崔烈已领一队御林军从回廊那端走了过来;亦为太原祁县人氏的他这时更朗声说:「孟德所言极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圣上登基之事刻不容缓,还请大皇子火速移驾『温德殿』设朝,并召谕百官研究弭叛大计。」
见义父亲至,分离甚久的貂婵忙挨近他身边开心着唤道:「爹!」
先率众人对储君行过跪拜大礼;仔细打量「讨寇钦差」的王允待与刘备、王越打过了招呼,才慈爱的望向貂婵认同着说:「我儿果然好眼光;此公既可安邦定国,又能襄助陛下肃剿贼佞,确为值得託付之对象。」
俏颊一片绯红;她赶紧转变话题的问:「您老人家是如何料定封谞那厮要造反的?幸好有您在此运筹帷幄,否则咱怎来得及阻止?」
「你这娃儿,别一碰头便灌我迷汤—」王允笑斥着说:「那老阉宦深谋远虑,虽属权势燻天的十常侍,以往却极少参与朝廷之排挤斗争,而低调隐匿于宫中数十年;只是卢中郎将因隙获罪后,他们非但不就近指派合适人选代征南路寇匪,从不干预军政的封谞更一反常态主张配给该支部队额外之粮饷器械,这即令我起了疑心。」
他一面敦促新君前往议事殿堂,又一面解释道:「其实提兵入城的董卓最大破绽是捏造储君亡故消息;我儿跟陛下朝夕相处,倘有意外怎会不告知我?何况先帝殡天时我早请王大侠沿途护卫咱的传旨大臣,因此一闻此讯,老夫已晓得对方准备起事,便先找崔、王二将军商议反制计策,并召集家丁扮作卫士进宫保护二皇子与太后。」
「王卿家忠肝义胆,诚乃我汉室中流砥柱;」刘辩把不捨视线由兵卒扛抬的娘亲尸身移回至前方,边牵刘协的手边嘉许着说:「虽然母后已被董卓刺死,但若不是您冒险拦截,我与协弟必将再遭此贼毒手所害。」
谦逊了几句;于是在赤忱报国的王允主导下,饱受虚惊的文武百官片刻后就依序入殿分列两旁,向登基的新君三呼万岁。
「众卿平身—」将看过的古装剧台词随口套用,儘管仍有些紧张,却比原先的汉少帝要沉稳多了;坐上龙椅的刘辩此时即把叔父刚交待之话语对群臣道:「封谞勾结外镇的雍州董卓叛变;今虽伏诛,然而其党羽所率之五万铁骑不久将至,诸公可有良策?」
「启奏圣上;」王允立刻出班说:「臣保荐一人,足能破敌。」
「卿保荐谁?」刘辩像是和他早已讲妥,又明知故问的道。
举高了奏板,目不斜视的王允也顺势回答说:「先帝御赐『涿鹿亭侯』暨『卫将军』兼『讨寇枢密使』的并、冀二州州牧刘备;刘玄德智勇双全,且为汉室宗亲,他目前亦返抵京城候调,陛下正可召之,委以平叛大任。」
「司徒果具识才之慧眼;朕有英雄皇叔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岂可不加重用?」颇觉新鲜好玩的他便配合着转睛问道:「『卫将军』何在?」
待师父应诺而出班;装严肃的刘辩就问说:「国难当前,皇叔既为汉室皇冑血脉,又是先帝倚託重任的爱将,不知肯替朕解忧否?」
心虽暗笑,他仍即躬身回答:「微臣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既如此,叔父听封—」渐有君主风范的点点头;刘辩一离座就接着道:「朕再命你暂摄『大将军』之职,统领京师并司隶二处兵马往征雍、凉贼众;军需、将士悉凭帐下调度,弭乱之后朝廷再另议昇赏。」
领旨的刘备正欲叩跪谢恩,步下台阶的少帝已抢着搀住他说:「皇叔乃朕的启蒙恩师,无须行此礼数;自今日起,朕特准将军上朝免拜。」
待散去了朝臣,留下新任「皇叔」跟王允商议的刘辩又问道:「叔父,您说咱驻守洛阳的部队—,打得赢董卓那票雍凉兵么?」
「回稟圣上;」一直在酌摩此事的刘备这时即从容回答说:「丁公麾下旧部各个骁勇善战,禁卫军亦具甲坚刃锐之优势,何况我们上党的『大戟士』和『白毦兵』也已入城候调,要击溃对方又有何难处?但微臣的想法并不着重将其聚而歼灭,而是——」
已听说他擅于招降的王允便问:「玄德是想—把他们纳为己用?」
「雍、凉将士向以勇悍着称,且始终属于国家的坚实精锐,焉可因沦为野心份子夺权工具而尽数诛杀?」刘备语重心长的道:「汉疆盛世未必如前,周遭异族却有日渐强大的入侵隐忧;咱若能减低内耗损失,把那些人用来对抗劫掠的羌胡,岂非一举两得?」
这番宏观的另类论调只听得王允连连颔首称是;不料刘辩忽建议说:「拿李、牛两俘掳来设陷阱如何?对方一定还不知道董卓的死亡讯息,我们倘持二贼假信物诱导敌兵走入绝境,届时徒儿再以天子的身份出面劝谕,或者会大幅提高西凉军队的归顺意愿。」
和诧异的王允一块用讚许眼神望向少年皇帝;略加思索的刘备亦点着头问:「此计甚妙;但彼军尚有一识诈能人,咱该怎样瞒得过他?」
「叔父指的是贾诩贾文和么—」漾着自信笑意的刘辩又道:「其实何须瞒?您曾说那仁兄用策虽毒,对颓弱社稷仍兀自怀有报效的耿忠之心;只要将这足智多谋的坏家伙一拉拢过来,五万铁骑不就等于是咱囊中之物了。」
「那—,陛下认为谁能担此重任?」刘备有些忐忑的问说。
大拇指朝自己胸口一点,刘辩极具把握的道:「当然是徒儿啰!」
「不可!」王允闻言一惊,忙跪谏的阻止说:「陛下初登大宝,乃十三州军民希望之所系,焉能捨万金之躯,轻涉虎狼险域?」
先扶起这保驾有功的心腹臣子,他随即注视犹豫不决的刘备再分析着道:「父皇新崩,谅那边陲之众绝不致得以窥破徒儿身份;我若能顺利会晤尚未露头角的贾诩,绝对有自信说服此公临阵倒戈。」
知徒莫若师;刘备晓得他去意甚坚,便不再留难的建议说:「圣上的武艺虽有小成,却不可孤身犯险;除非—为师的陪您一齐前往。」
「叔父统率征寇三军,焉能轻离帅帐?」早熟的刘辩续道:「两位倘不放心却也容易得很,请赵阿姨与我同去不就行了?以她的机智武艺,要保护徒儿安全回京应不会出什么岔子;况且这贾文和若没像您说的如此爱国,咱俩即顺手将他诛除,免生枝节——」
愈来愈满意他的稳重表现跟逻辑思考能力;甚觉欣慰的刘备沉吟了半响后,便点着头允说:「好吧!陛下此行务必处处谨慎,一切随机应变;途中倘遇周折,就立刻返回城关从长计议,万万不可恋栈贪功。」
商妥细节并逼李儒缴交岳丈的令符书信,已探知敌军现在驻扎离此十数里外「黄石坡」候讯的刘、赵二人即着夜行衣策马出城;刘备则于暗嘱赵霖打探在彼军为将的本门师兄弟张绣之下落后,儘速安排『大戟士』、『白毦兵』和各路兵马的埋伏事宜——。
把马匹栓于远远的树林里;隐身暗洼的他俩待从所擒小卒问得了贾诩歇息营蓬,便趁密集巡逻队伍交叉空档,摸进那尚点灯火的帐中。
仍俯首在案牍批公文的贾诩乍见打扮怪异之入侵者,倒未浮映出二人预期的惊慌表情;一双冷静目光仅盯住对方脸孔,过一会才以淡漠语气低沉着问道:「两位到此何干?」
「贾先生处变不惊,确有过人之长;在下失敬了。」刘辩拱手说。
「以两位来去自如的身法,要害我的性命可谓探囊取物,慌急又能如何?」贾诩先从容放下了醮墨笔桿,又镇定的问:「夤夜造访必有所见教,你们就算想杀贾某,亦不会是在片刻内;说吧,找我什么事?」
「晚辈此来是欲救贵军与先生出险境,并赠送尊驾一份功名;」面露笑容的刘辩颔首道:「命与锦绣前程只在翻掌间,端看公之抉择。」
斜瞥帐下这半大不小的少年;也佩服他胆识的贾诩即挺直了腰问说:「阁下是洛阳那边派来的?请试言之,诩和五万铁骑何险之有?」
「贾先生是奉了李儒之令,协助西凉兵马接应入宫的董卓,对不对?」先拿出令符书信置于桌案,刘辩诚挚的道:「不妨老实告诉尊驾,董卓恶贯满盈且已伏诛,与他同谋的李儒、牛辅、李肃三人亦皆遭擒获;朝廷调集之大军原可将各位一网打尽,但体念尔等均属国家久镇边疆的英勇战士,何必为那少数的野心家而客死异乡?只要先生点个头,不仅能让五万铁骑毫发无损,您更立刻成为平乱的首功人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