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侍坚持了一下,奈何刘诩的气息笼着他,熟悉的感觉如此渴望,一经蓬起,再压不下。云扬再挺不下去,松了劲,不服气地跪坐下来。
“哎,陛下怎能见人就上手呢……”明知他现在还抵不过血煞……
“只说试试你易容的本事,又没说不能上手摸摸。”刘诩爱煞地把他拉起来。
“也不能光看这个。人家都是刚入宫的,哪经得起圣上这么又摸又捏,还搓……谁都得脸红。”云扬起身,不服气地顶了一句。
刘诩笑道,“既然赶着来侍寝,过会到了床上……不一样露馅?”
云扬气短,一提床上脸都烫了。
刘诩也不再逗他。只心疼地摩娑着他手掌心。上面的青紫印子还没消下去。
“其实……只要看看扬儿你的手,也识得破的。”
云扬赶紧把手收回来,“呃……尚老爷子带来的东西不够用,只弄了脸,身子和手还没弄。”
“好,下回弄个全身的。”刘诩笑。
云扬一句话出口,又让她占尽先机,只好咬唇。
刘诩伸手又捏他脸,嘴里仿似自语,“细皮嫩肉的,不像假的。”
“哎呀……”云扬失笑,“还能戴个面具不成?”
“到底怎么弄的?”刘诩刨根问底儿。
“要完全改变容貌是不可能的,只是依据脸上线条和肌肉走势,涂改些药水,有些地方加重些,有些地方白一些,浓暗一变,人就变了。再换换衣服,换换发式,若是没有胡子的,还可粘一些,眉毛粗细也可以顺手改一改。不过这些都不是首要的。”说到这个,云扬神采飞扬地扬了扬眉毛,眼里的光采亮亮的。
刘诩瞧得入了神,顺着问,“首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在于攻心为上。尤其是第一眼相见时,让她从心底认为你是别人,你就不会露馅了。不过是你一开始就存着心找破绽,我才装不下去的。”云扬展颜笑。仿佛在刘诩眼前盛开了一朵芙蓉花。
刘诩点头,“不单靠面具,扬儿的易容,还要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呀。”
云扬见她说得郑重,便知她在揶揄,也不回嘴,笑着问,“这回试炼,陛下认为可还行?”
“嗯。嗯。”刘诩点头,这个样子,带出宫去,应该可行的。
“西北等不得,你既准备好了,咱们明日午后,回云家省亲吧。”刘诩道。
“是。”云扬很正式的语气,却一边伸手搂住她,“谢陛下。”
刘诩笼在云扬清新的男子气息里,长长舒了口气。两人依偎着,同看窗外朗月。
“扬儿,好几日没去看你,……可好?”她仰头,盯着云扬眼睛。
云扬知道她意思,垂目笑道,“扬儿伤早好了。”
刘诩看着他不出声。
云扬展臂揽住她,低声道,“眼睛没看,心却已经看顾了许多遍。纵使远隔千山万水,亦不孤单。”
刘诩怔了怔。云扬这话,是在说她,也是在说自己吧。其实这话他早就曾以不同方式剖白过:云扬不担心,云扬不心慌,云扬沉得下气,心有灵犀,纵不见,云扬亦心甘……
刘诩回抱住他,“嗯,扬儿的意思,我明白了。”
云扬微微挑起漂亮的唇角,两人一齐抬头,看美丽月光。
———————————————————–
第二日。午后。
云宅。
云老爷子午睡醒来。
隔着纱帘,有个熟悉的身影,正轻手轻脚地筛茶。
“谁?”云老爷子撑着坐起半个身子,眯着眼睛往外看。
帘子一挑,露出他钟爱的小儿子灿然的笑脸。
“父亲,是扬儿。”
“喔。”象某个平和的午后,午睡后乖顺的小儿子奉上了一杯清茶。云大儒接过云扬手中的茶盏,喝了口。沁香入脾。
再低头,看着跪在床边,仰脸看着他的孩子时,他一下从混沌的睡意中完全醒来,“扬……扬儿?扬儿!”
老人惊喜交加,一下子全坐起来。
云扬吓了一跳,忙扶住他,“父亲别激动,起猛了看头晕。扬儿回家看您来了。”
云大儒丢下茶盏,抖着手捧起儿子的脸,仔细端详。圣旨来家那天,一身淡紫色的云扬在院中洒泪拜别的揪心,又映入他脑中。这些日子,每每思及,都心痛不已。
“扬儿,父亲以为活着见不到儿了。”老人一把把他搂进怀里,老泪纵横。
原以为父亲会问他为何不顾身份、不遵礼仪回家省亲,原以为父亲会立时拿出道德条框来约束他,谁知父亲竟一句也没问。只心疼孩子受了委屈。
云扬也忍不住,伏在父亲怀里,垂泪。
好容易止了悲声。云扬悉心侍奉老人喝茶,洗漱,又脱了鞋,上了床,替老人一个关节一个关节的揉捏,舒活筋骨。
云大儒看着小儿子,眼里全是欣然笑意了。
“父亲,皇上派扬儿去西北参理政事呢。”云扬轻声说给父亲听。
云大儒连连点头,“我儿可胜任。”
云扬腼腆地笑笑,“父亲谬赞了。”
云大儒笑。
“父亲,扬儿想求您件事。”云扬郑重道。
“喔?”
“您是大齐首屈一指的大儒,文人学者,无不敬仰。扬儿想请您给您在西北的一些故旧门生和大儒们手书一封。”
“做什么?”云大儒不解。
“扬儿此次去西北,除参知政事辅佐郡主外。最想做成的一件事,便是兴西北民间教育。”
云扬掰着手指道,“一来兴办私塾,教化稚童。二来,兴办书馆。当此时,西北已经涌进十万秦人……秦地是诗书起源之地,此回移民,多是挑重镇老城迁过来的,那里的人读书的多,读书好的更多。只是秦的朝廷多重出身,寒士想凭读书科举入仕,很难。但齐正值新朝,用人不拘一格,亦是求贤若渴的。孩儿想,若是秦的有识之士,能在西北入籍,有书馆可供他们继续深造,将来科举,也更便利。再者,西北的文人也不少,只是民生艰难,没有过多银钱进一步深造。民间大兴书馆,也可替他们铺一条入仕之路呀!”
云大儒明白云扬的意思。这些事情虽是好事,但难在一要银钱,二要有宏学大师坐镇。他沉吟道,“扬儿的想法,倒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只是……”云大儒有些担忧云扬的身份。
“既是好事情,扬儿怎能将它办砸了呢?”云扬笑道,“圣上那,扬儿会说清。”
云大儒放了心。赶紧起身,立时铺纸提笔就开写。
刷刷刷,龙飞凤舞的几封信挥就,“他们几位是西北大学者。手下门生中,亦有不少出色之士。你尽可带书信过去,有他们相助,何愁没有博学鸿儒来到各处坐馆呢。”
云扬珍视地收了。
云大儒一番心情起伏,只觉气血充沛,感觉病似好了一多半。一迭声吩咐下人准备晚饭。
家人多日不见老爷子如此精神,都喜气洋洋。
家中云逸在城外兵营。蓝墨亭出京公干。只祖孙三代和儿媳一人,用了晚餐。有云扬和小侄子一左一右逗老人开心,云宅这一夜,其乐融融。
———————————————————–
入夜。
云扬待老人睡下。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一进房,才发现刘诩竟还在。
“呃?”云扬吓了一跳。
“陛下,您还在?”
刘诩掷下手中的书卷,又气又笑,“什么话。”
云扬吐了吐舌头,赶紧过来,“用过膳没?一直闷在屋子里?睡一会儿没?”
刘诩笑着揽住他,“你问这么些,我答哪一条?”
云扬愧疚地蹲在她身前,“对不住,只陪了父亲,忘了陛下。”
“哎。”刘诩叹气,拉他起来,“云大儒思子心切,病了这么久,是朕不对不住你们云家。”
云扬忙摆手。赶紧起身,忙着给她倒水烹茶。
刘诩倒是爱看他为自己忙活。怡然地靠在榻上,看眼前的赏心悦目。
“和云大儒谈了些什么?把他逗得,笑声我这都听得见。”
云扬一边弄茶水,一边抬头看她,“陛下可夸大了,云府宅子再浅,也不带鸡犬相闻的。”
刘诩咬牙探手,隔着矮案捏他下巴,“哪个是鸡犬?”
云扬一放松失了言,红着脸让她摸了几下。
“这是什么?”刘诩正上下其手,摸到云扬收着的几封信。
云扬看了看她,“呃,西北的事,原不知办不办得成,须先和郡主商议,再报与陛下。”
刘诩失笑,“人还没到西北呢,就和朕打官腔了?”
云扬摆手,“不敢。”
把信双手奉上。
刘诩何其聪明,看了信,立时想到了云扬的想法。
她凝目沉思。云扬也没打扰她,静静等她思索。
“先在西北试行。若书馆办得好,亦可推行到整个齐地。你提出由官府出面组织民间书官,请大儒。银钱方面,民间自筹,倒是替朝廷的官学,省下不少压力,这样办学,也更活泛呢。另外,秦人在齐为官的事,若掌控得当,也是可以一试的。”
“不过要从实务做起。”
云扬听她自语,笑道,“书馆还未起呢,科举也未赴呢,陛下先许官了?”
刘诩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别打岔。你未跟朕全说实话,当我不知道?”
云扬吐了吐舌头。
刘诩放下茶盏,指了指他,“过来朕跟前,你话不说尽,言不尽实,不行,朕要夜审。”
云扬笑着放下茶具,从矮案后绕过来。到她面前,真撩衣跪下。跪正了,抬目道,“陛下请审,只是求陛下明察,莫让臣侍蒙冤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