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生风地赶到偏殿,远远见云逸正随着司引太监往殿门进。蓝墨亭一咬牙,施轻功飞身掠过去。
“呀,何人大胆!”远远见一身影凌空掠近,众人慌起来。云逸在一片“护驾”声中,急转回头,但见那惊鸿掠至的熟悉身影,不是蓝墨亭还有谁。宫中鲜遇此意外,一时众人嚷起来,有人还慌叫“捉刺客”……
“众人噤声,圣驾在殿内,不可造次。”云逸沉声喝住慌乱的场面。
蓝墨亭稳住身形,一探手,直接拉过云逸,对司引太监挑挑下巴,“借一步说句话。”
那太监都要哭出来,里面是圣上,难道你蓝大人的话要紧得,需要圣上等?
“小墨。”云逸亦皱眉。方才殿前造次,已是大大犯忌,这会儿又作的什么。
蓝墨亭排开众人,拉住云逸侧避过众人几步,急问,“扬儿方才出城的?”
“是。”云逸一愣,这么急着赶来,就问这句?可蓝墨亭本不是个造次的人,莫非……云逸心念微转,有不好的预感滋生。
蓝墨亭一跺脚,压低声,“……圣上方才带着人出城,与一少年话别……执着手的……”后面半句,明显加重了语气,其中意思不言自明。
云逸忽地眯起眼睛。
蓝墨亭看他那表情,心往下沉。这话,他心里千盼万盼,盼云逸听不懂,可……他仍不愿死心,急着补充,“那少年穿着封腰剑袖的武将常服,佩鱼皮长剑……身边,……带着四个装扮成普通侍卫的……高手……”每说一句,就见云逸的脸色便白了几分。
云逸皱眉闭上眼睛,抬手示意蓝墨亭不必再描述了。这形容装扮,还有自己亲自物色的四名顶尖高手充当侍卫,不是云扬,还会是谁?蓝墨亭咬住唇,也再说不下去。
“两位大人……”司引太监带着哭腔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密谈,“万岁等着呢。”
万岁?两人都是一震。
云逸沉重地张开眼睛,幽沉的眸子里,写蓝墨亭从未见过的情绪。
“逸……”蓝墨亭皱眉,话却被云逸微摇头打断。
云逸沉沉地吸了口气,转过身,掩住瞬间的失态,歉然冲那太监点头,“劳公公带路吧。”
“逸,驾前应对时……”蓝墨亭伸手拉住他,万般不放心。
“我……有分寸。”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云逸拍拍他手背,示意他放心,“那事,我心里有数。别的事回家再说。”如果他面过圣后,还能回得家去。
看着云逸有些沉重的背影,蓝墨亭站在原地,心一丝丝抽紧。
那方才云逸眼中的神情,令他万分担心。云逸,从小到大,一向是胸有成竹,处变不惊,纵有万难也能谈笑自处,举重若轻的人,方才那刻,眼中却映射着苦涩、失落、伤心和无奈交织的痛心。是什么,能让云逸如此失态?蓝墨亭头痛地摇摇头。
————————————————
一步步走向殿前,过往种种,象潮水般,在云逸脑中划过。忆及这大半年来,自己处心呵护的,冒死隐瞒的,竭力保全的,曾设想到过程中的种种情形,却从没料到,竟会是这样,竟是由他一手带大这样的弟弟,把自己牢牢蒙在鼓里。高大的宫门在身后关闭。光线突然暗下来,让他不禁垂下目光。唇边却已然挂上苦涩笑意。多少次战场死处逢生,多少次绝境里背水求胜,钢铸血浇的心,在这一刻却从未有过的,又酸又疼。
“侯爷,见驾了。”太监在一边悄声提醒。
云逸惊觉,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内殿。抬头,看到女帝正坐在暖榻上,一身的骑装还未换去。
“臣云逸,参见吾皇……”云逸撩软甲,屈膝跪下,礼只行了一半就见一只素手伸至面前,“还有两刻钟,朕要召见内阁议事,云帅有急务,不必因虚礼耽搁了时间。平身吧。”
云逸抬起头,发觉女帝已经从榻上离身,站在面前。
新帝脸色素白,未着朝冠,一双明目还挟着湿意。此刻,正用幽深的眸子,审视着自己。云逸愣了一下,忽然心有所感,他转目四顾,才发觉,内殿只有他君臣二人。
“云帅下面要禀的事,还是由朕一人听听为好。”刘诩知他疑虑,微挑唇,淡淡笑意溢出来,伸手复又虚引云逸起身。于金牌的事,她也捕到些风影。现今云逸赶在朝会前来见自己,必是为着这个。虽说事情可大可小,但此刻刘诩的心中,于公于私,都万般不愿为难云逸。
自己还没开口,圣上仿佛就先表了态,明确表示不希望事态扩大,甚至有想瞒过内阁的打算。女帝对自己和北军的回护之意太过明显,这其中,除了巩固政权的需要,恐怕他家小弟云扬,于此事也出了不少力。想到云扬,他微叹口气。
“云帅请起。”见他没动,圣上第三次伸手虚引。
云逸驻了片刻,心绪在纷乱后,最初的那个念头却越发坚定。他缓缓伏下身。刘诩手停在半空,室内寂静。
云逸深吸口气,撑在地上的手指缓缓收紧,“陛下,臣,犯下欺君死罪。”这话一出,就明示了他的心意。云逸缓缓挺直背,高举起手中锦盒,上面繁复的宫饰,映着大殿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分外耀目,“请圣上治臣死罪。”仰起头,湛深的目光,看着他的新皇,一字一顿。
刘诩僵住。
她的北路元帅,挺直着背,即使跪着,也能感觉到那不阿的风骨。一句欺君死罪,似指私匿金牌之罪,实指在云扬这事上的隐瞒,云逸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要治罪,就二罪合一,如不追究,这云扬,自己也没机会开口要了去。好一个倔强又强硬,睿智又果敢的北路元帅。刘诩叹气,别过头去。
两人一站一跪,僵了片刻。
云逸突觉手上一松。圣上伸手接过锦盒过,伴着深深的叹息。他垂下手臂,心情同样沉重。
刘诩展开盒盖,入手沉甸甸的盒里,静静地躺那五块“如朕亲临”的金牌。她扣上盖子,素手缓缓伸到云逸眼前,虚引,“云帅,请起。”语气虽轻,却不容质疑。
云逸迟疑了一下,缓缓起身。
“这金牌的事,朕略知端倪,云帅既对朕付予信任,那朕定不会让云帅在这事上,遭受不白的冤屈。”
语气仍是轻缓,却是一国天子,对臣子最重的承诺。云逸动容。
刘诩抿抿唇,金牌的事,自己许了承诺,可云扬的事,却不是可以当面提及的。
“陛下,臣犯此大罪,虽蒙陛下宽赦,但国法难容,请削去臣的爵位,以正典刑。”云逸郑重跪下。
刘诩伸手托住他臂,看着云逸郑重的表情,心道这云逸,行事稳重,万事皆以法理为先,是一个中直的人,倒与情报描述相符。看来,他对圣上,对国家的忠心,是不会以谁为帝而有丝毫改变。所以,可以断定,无论她这个皇帝目下处于怎样的弱势,云逸都堪用。
她握了握云逸手臂,“这金牌失而复得,也未见得就一定要翻出根底,既是无头案,又何来削爵的惩罚呢?”
云逸错愕了一下,“难道陛下要……”
刘诩冲他展颜笑了笑,眼里透出些狡黠,“咱们君臣二人,合力将此事欺上瞒下,看能不能过得了关?”
这话直白又通透,云逸被她说得不由得红了脸,垂下目光,歉然叩谢。刘诩笑道,“后续的事,云帅可放手处理。”云逸点头称是。要埋下这件大事,自然当务之极是先处理掉当时假冒钦差的那五个人。
见两人想到一处,刘诩赞许地点点头。
“陛下,内阁大人们已经候着了。”外面有太监轻声通传。
方才还谈笑的陛下,脸上忽地现出些冷意。云逸不便多留,起身告退。
退至门边,回身看向暖榻上的纤细身影。偌大的内殿,只有她一人,在淡香萦绕的幽暗里,孤独坐着,脸上笑意早敛得干干净净,表情不带一点波动,仿佛瞬间退回厚重的保护甲里。
云逸眉头稍动。这个女子,就是他的新皇,是他忠诚守护的国君。柔弱又聪明,多情又隐忍,弱势又坚定……这样多面的人,自己竟一时无法看清。也许,她只有在自己心心系念的人儿面前,才会活回真实的自己吧,而那人……尽管云逸万分不愿设想,不想承认,却不得不默认,那情系圣心的人,就是自己的幼弟。
想到云扬,云逸苦笑。刚送他离开这是非地,现下这件事,恐怕又得将他重新绊在这里。
脚步声杂,梁相带着一群阁老,鱼贯进来。云逸从侧门避过去。
———————————————
梁相进来,就看见宣平帝刘诩,独自坐在殿内,身周竟无人一伺候,不禁狐疑。见礼完毕,众人就依来时商量好的,轮番向女帝谏言。都是一辈子浸染在朝堂上的老官油子,说出话来,有理有据,叫人无可辩驳。不过,刘诩对这些天听溺了的陈辞滥调,并无辩论的兴趣。她坐在上位,看着口若悬河的老臣们,嘴角露出淡淡冷笑。
众人正说得热闹,就听女帝在上位淡淡说,“大婚之事,朕就依众位爱卿所提议。”
这些日子,他们揪住不放,天天在刘诩耳根子下嘀咕的事,正是守孝期满后,新皇大婚的动议。
梁相众人倒是意外,不知皇上为何想通了。不过反正皇上是答应了。二十五岁的年纪,早该有子嗣了,女帝也不应例外。昔时在封地,她没有正君,至今无所出,也就算了,现时,她是陛下,她最大的责任就是生育一位太子,让大齐天下绵延下去。所以,大婚,是当务之急。
监礼司的赵仁起上前一步,“陛下大婚,按祖制,需开大选,命全国四品以上官员,凡家中有适龄的儿子,未婚者,均报到监礼司,造册备选。大选后,您不仅要有一位男后,还至少得有四侍八从,都应在这次大选中,一并定下。”
刘诩心中冷笑,这些人倒是步步紧逼。就这么急着让我生孩子?
看着内阁老臣们一个个肃然的神情,刘诩淡淡道,“好,就依卿奏。”
梁相狐疑地看了看他的女弟子,这态度,转得是不是太快了。可刘诩面上淡淡的,不带一丝情绪。他心里踌蹰了一下,低头领旨。
看着众人退出去,在殿外仍热络地讨论大选事宜。
刘诩绞紧冰冷的手指,心内翻腾。忍住,一定要忍住,在自己扎稳根基,培植好自己的势力前,一切都要忍。被人蓄意布置的后宫,定是各种利益纠结倾轧,甚嚣尘上之地,是繁华掩盖下最污秽的地方,自己从小生长的深宫,早就立下誓言,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之前,决不锁心爱的人,在这藏污纳秽的地狱。
刘诩烦燥地起身,一把推开菱窗。透凉的空气扑面而来,激得她眼角发红。自己的后宫,马上就要充斥着各种心怀叵测的男人,自己贵为天子又怎么样,不是仍然要与他们周旋?思绪越来纷乱,突然,“同床共枕”一词蓦地闯进她脑海,刘诩万分厌恶地闭上了眼睛。
魏公公送走梁相,返身回来,就见刘诩落寞地站在窗下。
“陛下,该用早膳了。”他小心提醒。
刘诩却恍若未闻。
半晌,刘诩涩涩笑道,“天子,天子,坐拥一国疆土,掌天下苍生,可为何,想做的事,却半分由不得自己。”
一句话,仿佛自语。魏公公早吓得魂飞魄散。
刘诩闭目静了静心,收拾起方才的脆弱,转过头,神情归于平静,“摆驾吧。”
“呃?您要去哪?”魏公公诧异地问。见宣平帝目光在自己身上一紧,忙跪伏,“老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您先说去哪,老奴也好派人先去准备准备。”
刘诩扭回头,看见窗外,天空浅浅蓝意。她吸了口气,嘴角重又挂上丝嘲弄淡笑,“嗯,去看自己的母亲,还用做什么准备。”
———————————————————————-
☆、交换
雍华宫。
皇太妃平氏的住所。
门前冷落,院内草木杂生,几个闲适的太监正在打瞌睡,并无宫娥在门前支应。整个太妃宫,比冷宫也好不到哪去。
太妃亲女刘诩继位后,号宣平。大典后,祭拜了太庙,封赏了大臣,大赦了天下,却唯独把册封自己生母为太后的事,“忘”了。于这件不合礼法的事故,朝中宗亲,内阁并着天下的言官,都很有默契地没有说话,因为以平氏祸乱朝纲多年的所作所为,不罢黜,已经是圣恩浩荡了。
阔别几月,再踏回此事,刘诩心中颇多感慨。忆当日拜谒母妃,还未走到,远远就望见整个雍华宫灯火迤逦,母妃华丽庄严,不可仰视。如今已经凋败的庭院,仿佛昭示着这里的主人,已经是往日黄花,风光不再。
刘诩令随行的人停在宫门外,自己信步走进来。阎氏从里面迎出来,衣着素整,略有清减,见到刘诩,已不复当日嚣张气焰,极恭顺地匍伏地上。
“母妃可好?”刘诩脸上淡淡,不见情绪,伸手扶起自己母亲的乳母,才发觉,其实阎氏又老又瘦,与个寻常老太太也没有什么两样。
阎氏赶紧谢恩,起身,“回圣上,小姐她……身子不大好,这几个月时病时好,也不愿见太医,一天也喝不进一碗梗米粥……”她说到此,悲从中来,老眼里滴下泪来,“这人哪能不吃东西,老奴眼瞅着小姐瘦下去,精神头一天不如一天,太医说,恐怕……恐怕她熬不过初春的冷峭……”
刘诩岂会不知,情况虽然不假,但多是平氏心病作祟。她看着哭得悲悲切切的阎氏,昔日权倾后宫的老奴才,示起弱来博同情、图翻身的主意,打得很准,表现也是唱念俱佳,果然是老人精。
“进去看看吧。”刘诩率先往里走。阎氏未料她如此干脆,愣了一下,忙小跑跟上。
殿内灯光昏暗,初春的天气,仍很冷。殿内明显没有生火龙,冷冰冰的,不似人住。刘诩眼睛适应了一下,才看清榻上躺着的人。饶是有心理准备,她也被平氏几乎瘦脱了像的样子,吓了一跳。
听到有人声,平氏挣扎着睁开眼睛。仿佛聚了聚焦,等看清床着所站之人,她神情先是激动,而后愧疚,急挣着要起身,沙哑着哭腔,“圣上亲临,臣妾抱恙在身,不能大礼相迎……”
刘诩再听不下去,伸手按住她,“母妃,躺着吧。”
“怎敢当……”平氏不愿躺回去,挣扎着坐起来,阎氏赶紧坐上床,撑住她摇摇欲坠的身子。
刘诩自已找凳子坐下,母女俩倒心平气和地闲话了一阵。
“这些日子国事忙了些,政局刚稳些,倒委屈了母亲。”闲话一阵,刘诩起身,“请母亲休息吧……儿臣告退。”
“儿臣?”阎氏口中默念,眼中现出光彩。皇帝,只对着太上皇和太后称儿臣,平贵妃仍是皇妃身份,刘诩本不该如此自称,难道……
平氏和阎氏交换了好几个眼色,脸上阴晴不定。本定下示弱的计策,盼着新皇回心转意,可是人家什么实质性话题也没谈,倒是要回去了,正懊恼间,忽一句“儿臣”,让她们俱都亮了眼睛。
阎氏殷殷送出来。刘诩负手站在院子里,看着低眉顺眼的阎氏,“母亲太清苦了些,即日起,恢复往日用度,你可去内务司支取所需物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