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甲嘴张成了圆形。这话,这表情,还是他们天神一样威严的元帅吗?真真是让他对云逸,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过,他肯回沁县去,云扬的苦算是熬到头了吧。他心里替这哥俩即将冰释误会而万分高兴,欢天喜地地拜倒,“是,属下得令。”
看着赵甲欢喜地出了门,云逸摇头失笑,这扬儿也真是太得人缘,赵甲几人,本是自己的暗卫,怎的跟了扬儿几天,就好像是变了心似的,偏向起来。也好,若不是扬儿为人赤诚,怎得这些铁血汉子的真心。扬儿能成长得如此优秀,他做义兄的,也足以欣慰了。
————————————————————————
滚滚黄河水,载着一队舰船,由南驶向京城。
当先披风行驶掌旗舰船,是这队的先锋。正值夜间,甲板上并无闲杂兵丁走动,只有如泻的月光,波洒下来,显得寂静安宁。
舵舱前,迎风处,一位素袍将军,手扶长剑,目视长空。猎猎的夜风,撩起他的袍角,露出内里玄色软甲,勾勒出挺拔的身形。
“将军,元帅又召见呢。”一名小校从后舵奔过来,遥指着不远处一座各大的舰楼。
“喔。”倾耳听了一下,帅船上隐隐传来号声,正是唤他的讯号。这位年轻将军紧锁的眉拧得更紧。
小校苦着脸叹气,“怎么又召见您呢,还让不让人喘口气……”
他没理会小校的牢骚,一抖衣角,霍地起身,“备船。”迈大步,向船尾走去。
“将军,元帅再问您那话,您……您就服服软吧。惹怒元帅,还不是您自己吃苦受罪……”小校很不放心地跟在他后面絮絮,话到最后,已经带上哭音。
“小锣……”他停下步子,返身,高大的身形,将这个从小就跟在自己身边的小家伙罩在温暖的气息里,“元帅和我的事,只得你一人知,万不可让别人知道。”他习惯性地拿手指刮了下小东西的鼻梁,笑道,“另外,你也别絮烦了,误了时辰,元帅照样发怒。”
将军个高子高挑,小锣须仰头,才能看得清他表情。看着自家将军暖暖的笑意,他眼圈都红了。
舰上几名副将得了消息,也从舱里各处聚拢过来,跟到船尾。黢黑的水面上,已经放下了一条小舟。去见元帅前,按规矩,他习惯性地解下佩剑,并着搜罗出的自己身上的小件武器,递给身边的人。
“马上就要进入京城地界了,你们要仔细留意,不得让闲杂船混进队里来,再加放几条哨船下去,在周边巡逻,万不可让秦国国君和元帅的船只受惊扰。”他掷出最后一把短刃,沉声吩咐。
“是。”众将齐声低应。一路北上,越快近京城,他们的护卫任务就越重。将军已经几夜未曾好好睡一觉了,他们哪敢懈怠。
他点点头,手一挥,“散吧。”干脆利落。众将皆抱拳行礼,即刻解散奔赴各自的守卫岗位去了。
他目送片刻,满意地点点头。回头蹬舟,却看见小锣仍鼓着脸,抽答着,眼巴巴地望着自己。
小锣心早抽成一团,“少爷……”
他立在船头,晚风猎猎地刮过江面,“回吧……我有分寸。”
哭声渐远。他沉静地转目,看着前面那渐行渐近的帅船,甲板上,元帅亲卫纯黑的铠甲,在月色下,映出点点亮光,再近些,就连那些熟悉的面孔,也看得清。
驶近了,驶近了,他深吸了口气,箭步轻纵,飞身跃上帅船。
————————————————————-
元帅的舱里,灯火正明。
门口亲卫见他来了,就都依令,退到舱外去。他回头,看着亲卫们在外面关紧舱门。才转回身,慢慢踱到书案前,站了一会,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地抬手指,在外袍系在领口的搭扣上轻轻一拨,“嗒”地一声,外袍松开。声音不大,却在异常肃静的空间里,显得非常突兀。
他顿了一下,又加快了速度。迅速除下厚实的外袍,又解下内里的软甲,露出最里面的素色单衣。把脱下来的衣物尽堆在案上,理了理腰带,抬步走进里间。
里间桌案后端坐一人,正是镇南侯户海。户海披着薄裘,正凝眉坐在书案后读封密信,他四十五六岁的年纪,烛光映着他虬然剑眉,面堂刚毅。
户海听见声音抬起头,脸色沉沉。
在元帅沉沉目光逼视下,站在门边的那个挺拔的身影,并未为所动,他撩衣双膝跪下,双手按地,沉静地说,“末将户锦,参见元帅。”
“哼,连外袍都脱了,你打的什么主意?” 户海最看不得他这神情,他把密信火大地拍在桌上。
年轻的将军虽只着单衣,却并不瑟缩。他一字一顿,声清且沉,“孩儿,自已先除了铠甲,好让父亲责打起来,更方便些。”话毕,他抬起一直低垂的目光,无畏地,直视自己的父亲。
户海鹰一样锐利的目光霍地收紧。
他握紧大手,青筋在额上根根爆起。一寸一寸站起身,高大的身影,掩映住烛光,在户锦面前投下大片阴影。
外泄的压力,让户锦的背微紧。他仍抿着唇,挺直背,跪得笔直,如同一棵翠松般刚正。
“孽子。”最看不得户锦这副悖逆的神色。户海暴怒,哗地扫落桌上的物件。
噼里哗啦,大小物件砸了户锦一身。户锦身子未动,只轻轻向后侧了侧脸,轻浅的一道血痕在眼下半寸处,慢慢绽开,一丝血线,轻显。
户海大手捞过一只马鞭,在户锦头顶挽了个狂怒的鞭花,“好,好,你不听为父的话,如今,连你外公的密令也不放在眼里,这般不肖子,要你何用,不如打死干净。”
户锦挺着背,顶着户海外泄的压力,坚持着抬起头,幽深的目光含着无惧,“父亲即使勉强入了圣上的大选,孩儿也有法子选不上。”
“你……找死。”户海愣了愣,万料不到这小子,连这混帐话都说得出来。他粗臂一展,一鞭兜头盖脸地抽下来。
户锦侧头闭目,方才那狂悖的话,出了口,也让他遍体发凉。眼瞅着那鞭梢带起的冷风,已经招呼到身上。户锦暗暗咬紧牙。只听极响亮的“啪”地一声,一道深深的血痕应声绽开,血珠扑簌簌滴下来,湿了内衫。户锦只觉左颈及肩,火燎一样疼。
他苍白着脸色,只晃了晃,就又纹丝不动。
刷刷几鞭子下去,户海用鞭尖点他肩窝,“除了衣裳。”心道,一气倒忘了,这小子皮实,不打在肉上,岂会知耻知疼?
户锦似震了一下,睁开眼睛,扭头盯着父亲的眼睛。
“可回心转意了?”户海抓住时机,探问。
户锦收回目光,哗地撕开薄衫。垂头,展开背,双手按在地上,一副打死也不点头的模样。
等了半晌,也没有预期的暴虐落下来。户锦诧异地回头,见父亲单手高高执鞭,盯着自己的背,有些怔怔。
户锦沉下眸子。
自己背上,一定深深浅浅地,布满了苔痕。昨日小锣上药时,还抹眼泪,说有些伤破了口,许久都不愈合。自己只有苦笑。白日冠甲,夜间巡防,这些伤口,每每都让自己折腾得血肉模糊,哪合得上口呢?再说这些日子,父亲三不五日地,就召来问讯。两人一言不合,结局就是自己身上,旧伤上又叠新痕。
抬目看见父亲的脸色有些动容,握鞭的手,也开始颤动。户锦出神地看着父亲鲜见的情绪,心里开始涩起来。
僵了许久,户锦最先打破了沉寂。他身子动了动,“爹……”
一声“爹”户海有些怔怔。记不得多久了,这亲昵的称呼,在儿子口中早就听不见了。上阵杀敌,带兵训练,记不得何时,儿子一下子就度过了童年期,直接进入了成熟。如今,儿子软软的一声“爹”,仿佛又回到稚角年纪,一大一小相依为命的岁月,又闯进脑中。
户海垂目,看着儿子伤痕纵横的肩背,深深吸了口气,眼眶开始发红。
“爹……”户锦深叩在地上,有些哽咽,“我不愿进大选,您就……纵孩儿一回吧。”
户海震动异常。儿子自十几岁起,就在军中摸爬滚打,十五岁便独当一面,是南军中首屈一指的长胜将军。这些年,战场上钢打铁铸,早早就收了小孩子性情。象这般没有充实理由的哀哀求恳,含着些许纵溺心绪,便是儿子十岁以后,再没有过的事情。他怅然丢了手中鞭子,跌坐回椅子里。
“你外祖父又送来密信,”他颓然抖了抖案上信纸,“入大选之事,其中厉害关系,你不会不知道。”
户锦垂头不语。
“锦儿,为父与你外祖父,皆知你脾性,那宫中,确实不适合你,可是,你外祖父位居首相,为父我又常年镇守南方,都是居险要职位,把国家命脉,若无紧要的人呈到圣上面前,圣上和我们之间彼此都不能……倾心信任。”户海一字一顿,声音里含着苍老的疲惫。多年在外防务,直至攻破秦的国都,等来的,不是朝廷的大加封赏,而是岳父的一纸密令。功大盖主,功高震主,功劳过大,便是害,这一连串的隐患,让他猝不及防。
户锦未抬头,全身却开始微抖。
“锦儿……”老父悲凉地声音。
户锦再受不住。战场上那意气风发的元帅,子侄前威严伟岸的父亲,何曾这样声气讲过话。他不怕父亲的鞭杖,不怕父亲的盛怒,却唯独受不得父亲的脆弱。
罢了,罢了。
户锦强吸口气。
户海紧张地撑着桌案,看着儿子的神情。
户锦缓缓抬头,噙泪的星目里,盛满不甘,他自嘲地笑道,“算了,就依父亲的意思吧。”
万料不到一直死不点头应承的儿子,今天会有这么大转变,户海欣喜。
户锦摇晃着站起身,慢慢拢着自己的衣襟,缓缓地扎上封腰,斑斑血迹未干的素色长衫,愈显得他此刻的萧索。
“锦儿……”户海有些不忍。
户锦苍白着脸色,索然笑道,“父亲放心,孩儿既答应了,入了大选,就一定不会落选。”
户锦拢好衣服,重新郑重跪下,“孩儿想求父亲答应一事。”
“前些日子,孩儿于阵前救下一女,实则无辜,只是看她无家可归,无亲人可靠,才暂时安置在外宅,她并不是儿子的小妾,求父亲不要为难她才好。”
户海老脸微红。
那女子本是敌阵里一名歌妓,不知怎的,被儿子救活。后来,名字也没录入战俘录里,就那么悄无声息地安置在城郊的一个小院落里。户海得报,顿时怒了。以户海性子,眼里揉不下沙粒。阵前招亲,私许终身,假公济私,随便一条,军规家法,就能要了户锦半条小命。可是……户海眼角瞟向飘落在地上的那封密信。岳父信中给自己授计,说户锦这小子吃软不吃硬,要他就范,必得动之以情。无奈,户海只得按着性子,不揭开那女子的事情。以备最后和儿子摊牌时用。谁知这计,儿子已经先行洞查到了。
“孩儿入选之日,请您作主,给她选一个好人家,家产殷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丈夫得许她……”户锦垂着头,低声絮絮。
说到这,眼圈微红,他廖落地抬起目光,仿佛在诉说自己的心事,“必要她夫家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才好。”
“锦儿……”户海震动。
“孩儿拜谢。”户锦垂下目光,掩住自己心情的激荡,一叩到地。
自己从小,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出征后,就是自己。母亲,那个高洁漂亮的女子,只在自己生辰时,才召到别院一聚。小小的他,那时虽想念母亲,却从不愿踏进那同样清雅幽静的院子里去。因为他知道,那里,还有一位男子伴着,是他母亲的侍君。
听家院讲,那侍君,在母亲与父亲成亲时,就已经跟在母亲身边。起初他还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年生辰时,去别院,看到那位挺拔俊逸的男子,看到母亲与他在梨花树下炙茶时,相濡的眼神,他才明白,原来,母亲并不爱父亲,她的良人,是那位居偏位,却永远驻在母亲心里的男人。
母亲,赐给父亲一个子嗣,那就是自己。然后,就毅然断了与父亲的往来,与自己心爱的人,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而父亲,把自己满腔的热血,都洒在刀兵血影的战场上,府中,常常只余下小小的自己。
户锦甩甩头,冰凉的泪从久已干涸的眼睛里滑落,他惊了一惊。不是自小就发誓,绝不与人共事一妻?不是自小就发愿,此生,定要找一个相爱的人相伴一生?怎么,如此轻易,就妥协,就放弃?他狠狠地捏紧拳,指节绷紧。
父亲是个可怜人,自己也将步他后尘。纵使自己武功再强,战策再精,心意再坚,面对这种情形,却也得承认,自己的无力。算了,既然无法扭转自己既定的命运,至少自己尚有能力,体恤一下孤苦的父亲……
户锦心里苦笑,自己此时,此举,便算还了父亲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养育恩吧。
☆、微服
—————————————————————————
镇南大元帅得胜,即将还朝。
北军刚胜,南军又赢,宣平年开年之初,大齐便喜事连连。今年,又逢大选,全国的青年俊才,都齐聚京城。一时间,都城里到处张灯结彩,各大酒楼高朋云集,水榭楼台、书院市井,到处都可见风流俊逸的公子,三五一群相伴而行。惹得都城女子,大家闺秀们,都跑到街上,偷看佳人。
朝中大小官员更是忙得如滚水沸腾。
这喜庆气氛也蔓延到了京郊。
沁县。云府并未受这喜气沾染。府中此时愁云惨淡,云扬,病榻缠绵。
赵甲快马加鞭赶回府,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云扬,面如白玉,气若游丝,静静陷在被子里。
“老夫已经用了针,喝了药,公子就不那么难受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大夫,忙活了半晌,方才抬起头,对束手无策的赵甲等人和气地说。
几人围近前,看云扬松开了一直紧咬的唇,惨白的脸色也恢复了些红润,这才松了口气。
退出来,赵甲狐疑地问,“赵乙,这老大夫哪里来的?”
“县中最有名的大夫就是他了,听说府里找大夫,就亲自登门了。说是和云家有些渊源,当时三爷病得人事不省,我们也没主意了,就……”
赵甲沉吟了一下,元帅吩咐的严加戒备的话,如悬头之剑,让他不敢轻忽。连忙着赵乙去县衙里问问这老大夫的来历,又嘱人去他医馆周边探问,未已,人来回话,说是老大夫在县衙有报备,医馆行医已经有半年多了,乐善好施,悬壶济世,老百姓的风评非常好。看来就是个归隐的老大夫,赵甲这才放下心。
室内。云扬虚弱地半倚在床上,前大秦御医慕连承花白的头发,刻满皱纹的额上,挂着汗滴。云扬心里又酸又涩,低声问,“慕……慕神医,您怎么又回沁县来了?”当日医馆被官军重重包围,慕连承也受连累不知去向,云扬一直挂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