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太后冷笑,“是啊,一晃,这丫头都二十五了。”当初那小小的一团,如今竟也有了尖牙俐爪,抓得自己措不及防。她恨恨地揉着丝帕。
“尚侍君来了。”有太监轻轻报。
两人回过头,见一个着武将常服的男子,健步从外面走进来。
几步近前,双膝跪下,“臣侍尚天雨给太后请安。”清越的男声。
平太后摆手示意平身。
尚天雨起身坐在一旁。抬起头,艳色的容颜,利索的眼神。整个人都散发着明亮的活力和朝气。
平太后出神地打量了他一会,目光,又投向其余几张空着的椅子。当今皇帝是女主,注定后宫太后当家。她今后的日子,就将是在自己的殿里,接受刘诩的夫侍们的问安了?她脑子里净想到那个背叛了自己的小家伙,听说宫中有专人给他调理身子,定是刘诩还惦记着。难不成她还敢把耀阳弄到太后殿上来?她心里有些郁郁,亦有些阴冷。
严氏轻咳。平太后终于收回了走神的目光。
“今日是初选的日子吧。”
“是……”尚天雨欠欠身,饶是做做样子,他的舌头不免也打结,“……母后。”
平太后白了一眼。她倒不稀罕这句母后,只是平白把自己叫得象老太太,可怎的听着叫出口的还这么不情不愿的?她上下打量着这个小子,不满地找茬,“宫中自有典仪,做侍君的怎能穿成这样?”
尚天雨心里微微一笑,如在以前,他定沉不下气,可是今非昔比,他柔顺了语气,“是,臣侍近日忙事儿,急了。回去就换。”末了,他弯起精致的唇角,“母后,初选时,您要亲临赐训吗?”这句,叫得顺溜无比。
平太后白眼更大,哼了一声,“看情况吧。”扭着腰起身。
身后呼啦啦大批太监宫娥簇拥着准备去洗温泉的太后,众人身后传来尚天雨清越的声音,“恭送母后。”
平太后心一揪一揪地,再不愿回头看尚天雨灿然的笑脸。
目送平太后离开。尚天雨起身,脸上挂上些沉重。初选,马上就要开始。虽然是做做样子,也是要有真的结果,他垂下头,深深吸气。
———————————————————-
户海坐在官驿后堂。脸色不太好。今天是初选,他家户锦也要参加!他气摔了面前的宫牌。平氏这老太婆,处处与他们的人为难。
“是陛下圣旨,说是要公平大选……”一个幕僚在一边劝,“参选的备侍们,都要过关,其实是好事……”
户海闭目,想到户锦那死硬的样子,不知在第几关就被刷下来。
户锦应传,已经站在堂外。听到里面摔东西的声音,目光一紧。
“父亲。”这次他没嘴硬,进门后,很恭顺地见家礼。
许是要进宫了,想到父亲的好了吧,人也懂事了?户海顺了顺气,看着着深青色常服的儿子,目光也柔和了些。
“这衣裳素净了些吧。”跟进来的幕僚们在老帅耳边絮絮。
“进宫,有统一典仪。”另一个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喔?”大家一齐回头,看户锦。户锦被众人关注,却是因着穿什么衣服这样的婆妈小事,他颇不适应。
见父亲目光也盯着自己,他吞吞吐吐,“宫里派人送来了一套,儿子先前忙着布防,就……”送进他房里那套,略翻了翻,又轻又薄的绢缎,自己还得巡防,万万穿不出去。
户海用眼色示意,有兵士出门,到户锦房里去寻。
大家都不作声等着。户锦垂头站着,两颊不断升温。
衣服被捧到后堂,一展开,大家都“啊”地一声。素色薄缎,通体淡紫,未着纹饰修饰,却是上好的南锦。修裁得宽袍展袖,曳着略拖的下襟,被微风一拂,竟似有水纹在上流动。
大家终于明白少将军不肯穿它的原因。
“呃……”户海也有些不适应,他反复在儿子和那套衣服中间看了几个来回,“呃,穿上吧,别误了时辰。”
户锦暗下目光。
“别忘了你对为父的承诺。”户海加重语气。
“是。”户锦抬起头,垂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握紧。
随侍的小锣上前服侍,他捧起那烫手的服饰,户锦回了他一眼,暖暖牵了下唇角。小锣眼圈立刻红了,心疼难忍。
户锦到底是个干脆人。当着众人,他果断地“哗”一声脱下外衫。
“哗……”围观的人都大骇转过身去。
“停下。”户海急出声。
户锦停下扯中衣的手,不解。
户海脸憋得发紫,摆手,“去去,小锣,服侍你家小爷后面换去。”
户锦讶异。阵前打急了,赤膊时,也未见这些人这样,这会儿怎的换个衣服就……都是男子,怕什么?
———————————————–
午时。户锦出营。
阳光下,那飘逸的身影,翻身上马。没有重剑挂在身侧,亦没有雕弓羽箭。蛟龙一样矫健的骏马,不安低鸣。它不知主人何意,只得狐疑地甩甩头,却得到了主人轻磕马蹬的示意。
“走吧。”户锦缓声,仿似叹息。户锦回首望了望身后腾起的正午太阳,浑圆耀目,亮得只余冰冷。
将军卸甲,长剑蒙尘,从此再见不到落日长风,金弋铁马,化为琴吟鸾鸣,是幸或不幸?
官驿前后院,人不少,此刻却一片静寂。众人皆默默分开一条路,目送户锦。
“将军,您……”他的一队副将们从值上赶过来,震动地愣在原地。
“保护好元帅,不可让秦主有闪失。”户锦勒住缰,歉意地冲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笑笑,“户锦重托了。”
“将军……”众人不可理解地扭头看向正堂门口,户海正站在那里。
户锦知道他们心中的疑惑,摇头制止。
众人默然。
突然,于寂静中,又一声长喝,“有圣旨。”众人都是一怔。户锦在马上远眺,高岗上几匹马驰下,为首是一位黄衣使者。
圣上钦使。
——————————————————
香案备下,户海当先,户锦跪在众将中。南军的人疏疏密密跪了一地。
那亲使展明黄的圣旨,先扫了一眼下面的人。
“圣上明旨,迎秦主到行宫会晤。镇南侯劳苦功高,且舟车劳顿,请入城安住。另着护卫主管,护送秦主即可。”
众人一片静默。户海惊愕半晌,忘记说话。
行宫面圣,说明圣上已在行宫办公,主政移地,那么,梁相他们便名不正言不顺……自己入城,而按律带甲兵士不可入城,那么,自己陷于皇城铁卫亦或禁卫军护卫中,行动颇不自由,与软禁何异……“护卫主管”?不就是户锦?此刻,圣上为何独调他出京?
“全城官员已经奉旨路迎候爷,”那钦使语气甚为客气,双手扶起户海,语气里却带着着不容拖延的紧迫,“候爷请吧。您在城中的府宅已经修缉,一应用品杂役俱全,不必候爷劳神,自可安住。”
“即刻?”户海醒悟地回头找户锦,那钦使却早一步转过头,“军士已经整装,候在驿馆外的十里亭。秦主的车驾也已经过去了,将军……”
他顿住,伸手扶起户锦,上下打量淡紫色水锦的将军,滞了一瞬,“……呃……将军可要时间整装?”
院子里,一片肃静。任谁都清楚,在这皇城脚下,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任何一种势力倾覆。而眼下,南军将士们都意识到情势的不对。
他们一致看向户锦,等着他的动作。若是被刀架脖子,任人搓圆捏扁,还不如奋起一搏,若能回到南边,那时是天高皇帝远,再与朝廷虚与委蛇。战场上的血性汉子,脸上都现出蠢蠢欲动的意向。
户锦心中了然。他肃然的目光扫向每一张熟悉而热血贲张的面孔。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南军如惊弓之鸟,而有一丝差池,便会引发无休止的麻烦。远处,有隐隐烟尘腾起,漫了半张天。身前,这钦使深深的眸子里,透着精光,虽然深藏不露,但俨然武学高手。户锦亦明白,纵使自己此刻能掌控,亦脱不出陛下设好的罗网……他心中苦笑,看向已经半灰白头发和胡须的父亲,又看了看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狠下心……
沉声,“户锦……遵旨。”
“将军……”有人低声急道。
户锦凌厉的眸子一闪,那几人便缩回去跪好,户锦转身,于烈烈北风中,撩袍跪倒于父亲膝前。
户海下意识探手扶他手臂。户锦反手回握住父亲。记不得多久,父子没有这样亲近,也不知何时,两人间多了许多别扭和治气,往日天天在一处,一个觉得操心,另一个觉得受拘束,而今时今地,失去的惊觉,让他们心震。
当着钦使,户锦咬住唇,抑住声音中的焦虑,“父亲,珍重身体,……您身子不好,……千万不要……妄动。”他滞了几处,词不足达意,只得重重握紧父亲的手。许多话不及与父亲商议,许多事不及向父亲交待,只这句“不要妄动,”不知父亲明白几分,又听得进几许。只恨自己为何不早些与父亲敞开一谈,何至今日突变时,措手不及。
户海眼中有精光闪过,他虽自负,到底还是抓住户锦尾音。他不赞同地摇头,“父亲老当益壮,锦儿勿担心。”豪气外溢。
户锦大惊,急急摇头,“父亲壮则壮矣,然万事淡泊,不急不躁,才是修身养性的道理。”
户海眯住眼睛,深深地看着户锦。以他平生历练,敏锐地感知到,儿子定是知道些自己不知道的讯息。他二人于电光火石间,在目光中数次交换意见,僵持难决。
钦使一旁冷眼,突然打断,“将军,莫让秦主久候。”
语毕便不语,单看着南军中,君命是轻是重。
身周,南军将士开始躁动,不满的情绪和着外溢的压力。户锦不用回头,也知这些人的心意,不能再拖沓了,长身而起,“父亲,”他郑重地凝视父亲的眼睛,心内有强烈的情绪翻腾,心知,只要这话一出,自己便是再无回头的可能,以后的境遇,便只当心甘情愿,再无可怨怼,可也唯有这句,能让父亲暂心宁。他深吸了口气,一字一顿,“锦儿此去,是在天子身边,请父亲放心,答应父亲的事……儿子必尽全力……做到。”
户锦郑重,“父亲,千万……不要妄动。”一句话,竟似走了明语。
户海震住,他看到户锦湿了的眼眸中透出的决绝和坚定。看来,此刻的儿子,才是真的下了决心。实是为了他这个父亲呀。户海再不忍看那水紫色,颓然闭上眼睛。
“走吧。”户锦仔细打量父亲眼中的讯息,终松上口气。他兜转马头,率先向营外走。
那亲使沉默地跟上。
沉默上了高岗,户锦眼前霍地开阔。迎着烈烈北风,他看到千名皇城铁卫,密密麻麻地在岗下列队。兵刃林立,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寒光。户锦回头往方才出来的方向看,亦有数千名御林军,掩进了官驿……
“将军好决断。”那钦使突然在身后低声,仿似也松了口气。户锦垂目。方才,自己便是有一丝犹豫和反抗,此刻,必葬送父亲和南军随行所有将士的性命。
一阵寒风横卷,深冬的天空净飘下雪花。户锦仰头看天际阴云滚滚而来,仿佛地上一切,都被横卷。他深吸一口气,心内苍凉无比。
大齐新主,终于在这冬日大冷之季,露出了凌厉龙爪,挟着雷霆之势的第一击,已经赐给他南军!
————————————————————
☆、重见
宣平元年末。新帝随幸京郊行宫。去得低调而平静,没有丝毫大肆周张,仿佛闲适休憩。百姓中并无波动。朝中表面上一切按部就班,政令平顺,。就在这平静中,大齐迎来新春。街头市井,沉浸在新年的喜庆里,一片生平。而时局,仿佛海平面下暗波涌动,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某个冬日,秦主历经千山万水,从富庶的礼仪发祥地大楚都城来到了大齐,又车驾入了大齐的行宫。而他预备面见刘诩的那一日,他阔别十年的亲子云扬,如今大齐云家的三子,也正好赶到西山刘肃大营。
军情正紧,营中并未有半星新年气息。
云扬到营下时,早有探子报进去。老王爷刘肃同国丈携手站在帅帐门口,向营门张望着他们寄以厚望的副帅。刘肃凝目远眺了一会儿,转头疑道,“老徐,这小子不是铁卫出身?怎做文士打扮?”
徐国丈捋须,看着背衬着夕阳的那个少年,在浑圆的落日下,文雅催马,迤逦近来,不禁也诧异。
云扬远远看到晚炊时分的营盘繁忙和井然有序的景色。他略有所思地垂下目光,深深吸了口气。再抬起头,人已恢复平静。在值星官导引入,缓辔进了营,文文静下了马,来到在帐门外,跪在尘埃里,执扇叩礼,“在下云扬,参见王爷,参见国丈。”
“在下?”王爷同国丈都愣住。
云扬仰起澄澈星目,朗声,“是,在下。在下不才,想在王爷营中,谋参军位,为王爷,为大齐效微末之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