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长矛刺穿我的肩甲,矛尖上,涂着他们族里密制的麻药……听说是他们专门用来猎兽用的。”
长胜户锦,也被生擒过?这在大齐,真是闻所未闻。蓝墨亭忽而想到了什么,满脸震动地看着户锦。
户锦启唇刚要讲,门外传来铁卫的声音。
“大人,户将军的带来的姑娘接过来了。”
两人都是一震,同时看向门外。
被户锦称做内眷的那个漂亮的女子,正从马车上下来。户锦似忘了方才还有未讲完的话,目光追着她的步子,半晌,轻轻呵出口气。他疲惫地俯回床上,不再说话了。
蓝墨亭凝着眉,起身迎出去。引着那女子进来时,见户锦不知从哪扯过条薄被,自己盖住身下。
那女子一进门就飞扑到户锦床边,张着玉葱样手指,想抚背上层叠的伤痕,却又怕弄疼他,眼泪滚滚下来。
户锦含着宠溺的笑,撑起大半个身子,把她揽在怀里,轻声安慰着什么。那女子似是十分依赖和顺从,听户锦说了几句,就转涕为笑,依恋地靠着他,转瞬竟睡着了。
户锦撑起来,把床让出来,安置好她,又把薄被给她盖好。做完这些,又疼出一头的冷汗。
他示意蓝墨亭无妨,自己套上外衣服外裤,又去拿长斗蓬。蓝墨亭实在看不过去,走过来替他披上。户锦垂着头,任蓝墨亭给自己系上带子。
“末将该去追粮队了。”他哑着声音。
“去吧。”蓝墨亭拍拍户锦手臂,“路上小心身子。”
“谢谢大人。”户锦抬起头笑了笑,掩不住满眼的心事重重。
那套玄色长甲就安置在桌上,户锦珍视地摩挲了两下,双手捧起,面向蓝墨亭,“请代转达云帅,我阵前释囚,实犯大错。云帅不追究也是替我担了天大干系。京城再聚时,户锦定当拜谢。”
蓝墨亭沉默点头。
户锦双手捧甲过头顶,单膝跪下,“这甲,定是对云帅来说相当紧要的人的。”他仰起头,目中有些星光,“户锦从今而后……恐怕也上阵的机会了,不该叫长甲随我一同蒙上灰尘。请代我还给云帅吧。”
蓝墨亭长叹,心中暗叹好个聪明的人。
户锦将甲放置在身侧的地上,收膝并拢,行子侄礼一叩到地,“户锦拜别。”
“户锦……圣上驾前,用心分说,未必没有机会。”蓝墨亭关切地扶他手臂。
明明白白的暗示。
户锦垂头掩住蒙上雾气的目光,“是,户锦谨记。”
回到床边,轻轻托起床上熟睡的人,走出医馆大门。
医馆的老头追出来,跺脚,“可是不要命了,这一身的伤,怎么就走了。”
蓝墨亭久久在尘土地里,看着绝尘而去的马车的方向,手中捧着的铁甲带着血腥气息,沁凉、沉重。
“大人,云帅接到回防的命令了。”有亲卫过来禀,“已经启程回援老王爷去了。”
蓝墨亭跺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户锦明显有话要讲,却未及讲清,云扬那边诸多的事情都还未向云逸报备,云家这两兄弟此回阵前碰面,不能不叫人担心。
“西南的空介派掌门已经如约赶到城内去了……”亲卫又禀。
蓝墨亭皱眉。圣上命令收编的江湖高手中,就有这人。他们也是费了些心思,才促成此事,万不能办砸了。
“走吧。”蓝墨亭翻身上马,率人向城门口驰去。
——————————————————————–
岭南,座落着东、西、北三座小城镇,周边散落着许多小村,南面是山地,绵延数百里。本是十分清幽所在。却因着十年前的驻兵一事,而成为此刻大齐最紧要之处。数万刘肃老王的精兵,将此地团团围住,剿匪进行了月余,驻在镇里的私兵,已经大部分被和平收编,但情势却更加严峻。尚数十股私兵,散落在密林遍布的大山。他们多是土匪出身,参军本就是混口饭吃,如今大军动乱,便又有人拉起山头来,划山而踞。杀要越货,手段残忍,更因屯着大量钱财,隐隐有拉兵丁,买壮丁充实力量的态势。
国丈和老王正在帐内研究着敌情。
“现在情势已经由收编转为剿匪。能入山的,都是最强悍的力量,定会顽抗到底,收编不成,看来要有血战了。”老王分析。
国丈扭头看云扬。云扬凝着眉,思索不语。
“扬儿,你怎样看?”国丈出声问。
云扬轻叩地图,沉吟了一下,“我觉得,不与之血战也有办法瓦解……”
“那是什么?”老王讶道。
云扬撩起眼皮儿,看了看老王和国丈,犹豫片刻,提议,“朝廷可愿招安?”
两人愕然。
“穷凶极恶之徒,杀了干净。”老王挥手不予采纳。大齐马上江山,武将骁勇,快意胜负。战争中,从未有过这样先例。
“云参军可是有了讲义,不妨说出来大家参详。”国丈在一边打圆场。边说边抬眼看云扬,眼中有惊疑。
云扬怎会感应不到国丈目光,咬唇。
“先围住几处重要的山地,断其粮草,再寻觅乡间与匪首关系密切之人,派上山去劝降。”云扬循循分析,“咱们先把优厚条件摆出来,即使劝不动匪首,也足以动摇他们的军心。恩威并施,不难迫其就范。”
“哪里要那么麻烦。咱们大军兵精将勇,再说,过几日云帅就率覆面铁卫军驰援而来,匪不过万人,咱们就当进山捉一万只兔子去。”下面有将领也表示不同意。
众人听他说得生动,都哈哈笑起来。
“捉一万只兔子,可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和人力?”云扬转目看向众人。
“秦地的粮不日就押到了,咱们耗得起,”有人高声应。
秦地的粮?云扬眉头紧皱,“能以最小代价换取胜利,何必劳民伤财?”
“伤的是秦地的财,咱们怕什么?”都是武将,粗声粗气挺直接。众人都附和。
云扬面色有些白,手指不自觉抠紧地图边缘,但语气仍是不急不躁,“毕竟都是大齐子民,兵戈相见,总是自伤元气。”
众人都沉思。
国丈一直打量云扬神色,此刻转头对老王道,“到底是大齐子民,如果血战,到底是自伤元气。云扬的策略,既省人力财力,又可迅速见效。再者宫中传出消息,说春播节后陛下就会大婚,咱们若能提前得胜班师,也算是向陛下献上一份贺礼,是好彩头呀。”
“喔?”这消息令众人都提起极大兴趣。大齐开国是位女帝,历经百年,才又出一位,而且登位时还未出阁,她的婚事,已经在坊间成为最热议的话题,“对,咱们若能向陛下献上这份礼,那定是锦上添花,咱们大齐中兴的好彩头。”
在众人附和声中,云扬的提议顺利通过。老王立刻命云扬亲拟军报向刘诩请示,军报一式两份,由八百里加急快马递送,另一份写在薄绢上,缚于信鸽腿上,同时放出。鸽子可提前送到,若中途有误,八百里加急,也只晚了一天时间。
散帐时,众人均兴致高涨,高声谈笑着出了主帐。云扬留下写军报,帐内一时安静。
轻步声。
云扬从案前抬起头,看见宛平郡主独自从帐外进来。
“无碍了?”云扬起身,有些担心地看着郡主明显瘦削的脸颊。
那次出事,他带着宛平出山,宿于北镇驿馆里。养了两日伤,又怕太过耽搁引起国丈不安,只得又带着她返回营中。郡主表现得十分坚强,只是不愿此事张扬,云扬便随她心意。谁知两人失踪两日后归营,这两日行踪,就颇引发众人暇想。回营后,二人互动,更显私密,不得不让人浮想连翩。郡主是女孩子,国丈无法深问,只得私下盘问云扬。云扬却同郡主统一说辞,只道雨天山体滑坡,郡主得云扬施救才得以脱险,别的一概不提。国丈自然不相信,“那两日内,为何避入北镇驿馆?”北镇离军营最远,且偏,云扬舍近求远实是让人生疑。
云扬道,“山体滑坡,实在危险,虽雨势住了,但贸然穿过这片山地回营,实在危险。公主受了惊吓,自是避开人多处休憩,所以便选了北镇驿馆。”
这话的内容半真半假,云扬缓缓道出,国丈还真不好分辩。沉吟半晌,国丈脑中精光一闪,“宛平车驾已毁,你又未骑战马,舍近求远未虑行路艰难?”
果是老姜,云扬辩无可辩,只得起身撩衣,把错独自揽下,“是云扬行事欠稳妥,不敢求国丈原谅。”
国丈抚额,完全明白了。光天化日下,这小两口可真是亲密接触了。心想虽当日云家提议退婚,但因无长辈介入,退与不退仍半吊着,这次事故可谓因祸得福,柳暗花明,云扬这小子终于与宛平日久生了情。看来一切还是待云逸来了,再分说清楚吧。
国丈面带喜色,起身离开。
此后,云扬和郡主的事情,似走了明路,军官们多有知道内情的,都喜道这是天赐良缘。再见云扬,也有亲厚者开开玩笑。郡主众人自是不常见到,只是云扬本人,却也一次没有分辩过。
宛平缓缓走到案前,扶椅坐下。伤还未愈,轻微动作便轻喘。云扬看着她,脑子里映出当日国丈府初见时,那个身着官服,亮亮眼睛,睿智温暖的姑娘,不禁黯然。
“听闻你帐前提议招安山上帮负隅顽抗的匪人?”宛平手指轻抚案上文书,低声问。宛平突遭大变,行动间已经鲜有笑意,淡淡的语气里,渗着凉意。
“……是。”云扬愣了下,歉然垂目,“对不起。”
“我虽恨他们入骨,但毕竟只是私事,怎及军务要紧。”宛平看云扬,“我是想说,大齐以武治国,你的提议,会引起军官们的反感。若是圣上批复下来,同意了你的提议,将士们表面上服从,却会因失去快意战场、立功扬名的机会,而迁怒于你。若是圣上不同意,剿匪的命令一下,他们第一个就要把你推到前面,别人杀十个,你纵使杀了一百,也可能会被有心人说成阵前懈怠,用你的策略打赢了一百场仗,哪怕只输了一场,也难保不会在之后被人翻出来清算……”
宛平抬起幽深的眸子,凝视着他,“你聪明机警,这种自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你不是不清楚,为何还要做此提议?”
云扬沉默半晌,哑着声音,“我是想,无论齐地还是秦地,虽然政见不同,甚至刀兵相向,但百姓何其无辜。自古以来,以一国之力,供养另一国,于百姓实是灾难。何况兵祸连连,粮草银钱征缴必然翻倍再三,百姓刚遭灭国,本就苦不堪言,此刻必是民不聊生。秦地一方水土,纵使亡国,实不该亡种……”
宛平惊讶半晌,肃然,“云公子竟能想得这样高远。是我想窄了。秦地我幼时也曾游历,着实感叹那是礼仪发祥之地,诗书传承之源。中原人才济济,百姓勤劳质朴,若能舍一已之私,换得一方百姓安宁,值得了。”
云扬眼睛有些湿,感激笑笑,“郡主大义。”
云扬突然绽开的笑颜如同漂亮的雪莲,亮亮的。宛平被这明亮的笑意摄住,怔怔。她逃离似地扭过目光。在云扬看不到的角度,眼中湿润涌起,她听到自己心片片割裂的声音,“宛平此来还是特地谢将军救命之恩。军中有些许传言,将军不必在意。祖父那里,我会找机会分说。以后,我们再无瓜葛。”
宛平渐冷的声音,一字一顿,却让云扬心痛不已。云扬垂着睫毛,眼眶都红了,“对不起……”当日退婚,他虽不悔,但今日的伤害,却让他痛惜难忍。苦涩的心意,全找不到补偿的办法,云扬无措上前一步,还待要讲时,宛平已经起身。她咬牙扶着案子缓了一下,继而扬了扬下巴,倔强的神情含着压不倒的傲气,“那事虽不幸,但其实就是个意外。宛平并不是闺中弱女,此许担当,还是能承受的。现在战事上情势未明,公子须小心应对,万不可再为宛平伤神。宛平觉得,经此事能有机会与公子倾心倾诉,彼此欣赏,实是难得,唯愿我们能长存朋友之义。”
☆、危机
议政殿。
刘诩认真地阅读着岭南的飞鸽传讯。普通的一份请示公函,竟是云扬亲笔,刘诩惊喜之余,捧在手里反复欣赏,舍不得放下。
慎言进来时,正看见刘诩满脸陶醉的样子。
慎言沉默地撩衣跪下请安,自起身,缓步走到刘诩案前。从他的角度,能够看到薄绢上力透纸背的墨迹,笔走龙蛇。
刘诩抬手,将绢递给他,“刚送来的飞鸽传信,你看看吧。”
慎言接过来,脸色凝重地扫了几眼。
“方才朕已经找来武将们探问过了。”
“……臣知道。”
刘诩接回绢条,笑道,“朕知道你耳目灵通,那主薄少史大人是如何看待此提议的?”
慎言看了看刘诩,幽深的眸子里写满了沉重,满不似她显现的那么轻松。
“大人们认为,大齐以武得天下,从没有向悍匪讲和的先例。大家认为应率军直捣匪剿,也让后来的不法之徒心存惧怕……”
“慎言,大家的意见朕已经听到了,现下是想听你的意见。”刘诩打断他,神情掩不住的烦燥。
慎言垂下目光,“臣的意见……大致也是这样。”
“慎言……”刘诩拉长声音,脸色渐不悦起来。
慎言抿唇,撩衣跪下。
刘诩居高看着他,人虽跪着,但腰背挺拔,让人想起冬日的竹,瘦削、苍劲,无端地心疼。
“起来回话。”她轻声责备,“伤可是好利索了?”放软的声气只余心疼。
慎言垂在身侧的手紧了紧,沉默起身。
刘诩也沉默下来,摩娑着薄绢,掩不住的一脸凝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