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没有兴趣深入的学习花丝镶嵌?
唐迎的语气都没有波动一下,平静的回道,“很抱歉,但是我已经定好了将来的方向。之所以做直播,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为继承和保护它们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真是遗憾,不过既然选好了自己的路,那就好好走吧,相信你也能有所成就。
“好的,谢谢。”
沈知期抽了抽嘴角,心想唐迎这话说得语焉不详,若是对面的人知道她选择的方向是跟首饰工艺八竿子打不到关系的机器人制作,会不会吃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算……算是半个加更吧_(:з∠)_
昨天竟然有人嫌多写了五百很少,我生气了我跟你讲!
☆、第30章 专用道具
接下来的一周, 沈知期的直播间白天几乎都开着。
这是因为花丝镶嵌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技艺, 即便是熟练的工匠带着弟子学徒一起做, 要做出一件完整的首饰, 至少也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如果对做工要求高,而首饰的图样也更复杂的话, 那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精品头面首饰, 一套做上几个月都是寻常。
但唐迎却要在直播的两小时之内, 将这些内容都展示出来, 所以她只能挑选重点的部分来直播,其他辅助性的工作留在平时完成。
所以为了让观众们对这个过程也有所了解, 沈知期这边的直播就很有必要了。
当然, 因为是整天都在播,所以观众没有那么多,大部分人有空了就进来看看, 忙的时候就关掉。而唐迎在做这些的时候,就不会像直播那样有意识的去解说了, 会显得比较枯燥。即便这样, 在线人数也仍旧维持在了一个很稳定的数字上。
有意思的是, 之前直播间里那些解说的账号,好像也跟着转到这边来了,然后继续在弹幕上打字为唐迎做解说,倒是显得十分和谐。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新的一期直播。
唐迎接着上一周的拉丝, 开始讲解花丝首饰的制作步骤。
首先是搓丝和编织。
拉出来的细丝被称作素丝,通常是不能直接用于制作首饰的。而对于这一点,唐迎也做出了解说,“虽然黄金的延展性很好,但太细的话就很容易折断或磨损。而首饰制作出来,当然不可能一直放在橱窗里,而是要日常佩戴使用。为了避免花丝断裂损毁,要将素丝搓成几股或者编织成型,才能用于首饰制作。”
同时她也不忘提醒大家,花丝这项技艺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在当下的科技而言,制作难度已经大幅下降,也没有皇室专用的说法,很多首饰店都有出售,选购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花丝的制作手法,除了编织之外,还有掐、攒、填等。掐丝就是用钳子将搓好的丝掐成不同形状,唐迎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如意造型。攒丝则是将制作好的纹样一层一层攒起来,通常同于复杂的首饰制作。填丝则是在掐出的造型之内,用绕成圈状的丝填满,比如首饰之中常见的金凤造型,其尾羽内部就多采用填丝工艺。
通常来说,一件首饰往往会使用多种手法来制作,还要结合镶嵌的技艺。
比如唐迎要做的这件金累丝如意簪,就是采用掐丝、填丝等手法制成,因为大部分的材料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现场演示结束之后,唐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制作过程。
先掐出如意外形,在在其中填上金丝,最后烧焊。
古人很早就发明了焊接的工艺,最迟到春秋时期,焊接就已经应用在了青铜器的制作上。具体的做法,是挑选熔点稍低于母材的金属来作为焊料,加入由硼砂、松香等制成的焊药,再用白芨之类的粘贴剂调和,填入母材的断裂处,然后再高温烧融。因为焊药的熔点低于母材,所以能在不影响母材的情况下将裂缝处弥合。
不过在花丝这门技艺之中,因为要求精细,所以通常仍旧使用黄金来作为焊药,将母材一并烧融焊接,然后再将焊处打磨光滑平整,不留痕迹。
这样一来,对焊接手法的要求就更高了。
好在时至今日,随着科技发展,焊接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可以准确的控制温度和烧融时长,对工匠的要求反而降低了一些。
因为唐迎表现得很轻松,而且经过上周拉丝之后,现在这些工艺虽然也很厉害,但屏幕面前的观众都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弹幕上反倒显得更热闹了一些。
尤其是在唐迎进行填丝这个步骤的时候。一个个的圆圈被她依序排列在如意的造型之内,竟是一个不错,排完之后严丝合缝,更是让观众有种难以言说的爽快感。
——强迫症福音。
——感觉就像俄罗斯方块玩到最后正好消得一块不剩,爽!
——虽然知道对小天工老师来说是理所当然,但还是要给你打82分,剩下的以666的形式送出。
——日常想问小天工老师什么时候开店_(:з∠)_
——开店是不可能开店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开店.gif
烧焊结束之后,复杂的工艺还要将各个部分攒起来,而唐迎要做的这件如意簪比较简单,“花丝”的部分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要进入“镶嵌”环节。
“花丝镶嵌这门工艺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宝石的大量运用,改变了中国传统首饰制作过程中,重纹饰而轻宝石的习惯。在元明清三代,花丝镶嵌发展臻于成熟,也代表了我国传统首饰的最高水平。”唐迎一边准备下一步的材料,一边做一些简单的背景介绍。
“不过众所周知,我国的宝石储量一直不高,这也是传统首饰之中较少使用宝石的缘故。汉唐以后,丝绸之路被打通,开启了古代中国同世界的交流,舶来的宝石和香料流入,使用才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到了清代,因为种种原因,宝石资源逐渐枯竭,于是就出现了点翠和烧蓝这两种工艺,取代宝石的地位。”
说到这里,唐迎略微停顿,“服饰的发展,一直都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其中的变化,也能够得到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有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感兴趣,也可以自行研究。”
“点翠”这种工艺,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
翠,就是翠羽,是翠鸟的羽毛。
所谓点翠,就是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再将翠鸟亮丽的蓝色羽毛贴在金属底座上,最后镶嵌水钻。
这样制作出来的首饰,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再加上鸟羽的自然纹理和折光呈现出的幻彩,使整件作品呈现出生动的颜色变化,美不胜收。
然而正宗的点翠工艺,所使用的羽毛,仅有两只翅膀上各十根大条,以及尾羽八根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只有二十八根羽毛可以使用。而在取走羽毛之后,翠鸟往往很快就会死去。
即便在古代,也有许多帝王屡次下诏禁止捕猎翠鸟取羽,建国后翠鸟更是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近些年来更是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不可能再用于首饰制作。
不过古代之所以重这种颜色,也不过是因为其独一无二,是人工制作的染料无论如何无法企及的,而且翠羽还不会褪色。
说到这里,唐迎解释道,“古代染料很贵,因此富贵人家多以穿着颜色艳丽的衣物为傲,平民则只能穿着原色的布料所制衣物,称为‘白身’‘白衣’。同时这些衣服也只会穿一两次,因为没有好的固色剂,衣服只要过水就会掉色,越是艳丽的颜色,褪色后就越不好看。所以作品之中看到主人赏赐下人自己穿过的衣物。”
可想而知,不会掉色的翠羽会显得多么珍贵。
但是实际上,作为有机物,翠鸟的羽毛能够保持色泽鲜艳的时间也不过百年,看那些出土文物可知,根本不可能“永不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