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的都开了,低处的都死了。”
岑照听完,忽然笑了一声。
“阿银。”
“嗯?”
“昨日夜里 ,我给自己问了一谶。”
“什么?”
谶言是:“低枝逐水。”
席银复了一遍那四个字,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怎么解。”
岑照回过头,“你将才不是已经替哥哥解了吗?”
席银想起自己将才那一句,“高处的都开了,低处的都死了,忽然一怔,继而在岑照肩头猛地一捏,岑照吃痛,却只闭着眼睛忍下来,并没有出声。
“回去吧,哥。”
“不想再看了吗?”
肩膀上的那只手终于慢慢松开 ,“不想看了。”
话音刚落,忽见一军士奔来,扑跌在岑照面前,满面惶色地禀道:“先生,大事不好了!海东王在南岭被擒,楚王困于南岭山中,但也只剩千百残部。如今张军已折返江州,正……正大举渡江。我军,降了……”
岑照静静地听那人说完,面上却并不见仓皇之色。
他点了点头,平和地开口道:“好,你们自散吧。告诉其余的兵将,江州城可以献,换你等性命足够了。”
在临战之时遣散身边人,退下战甲,脱掉靴履。
席银觉得,岑照又退回了当年北邙青庐,一个人,一张几,一把无雕的素琴,弹指之间,一晃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你把你自己逼成一个人,究竟还要做什么?”
岑照背着席银转身朝沐月寺走去,脚踩在水里的声音,在空荡的街道上回响。
他一面走一面平声回答席银的话。“陈家只剩下我,十几年来,报仇这件事,我一直是一个人做的。”
席银无言以对,劝慰或者斥责,都因无法感同身受而显得苍白。她无法开口,却听他续道:“对不起,阿银,你让哥哥不要利用你,哥哥没有办法答应你。”
席银听他说完这句话,拽着岑照的肩袖,试图挣脱他
“你放我下来,你赢不了,他根本就不会来”
岑照任凭她垂打,一声不吭,直到她彻底卸了力,趴在他肩膀上痛哭出声来。这才轻轻将她在干净无水的台阶上,伸手摸着她的头发,温声道:“对不起阿银……对不起……再陪陪我。”
**
春汛过了,又在落花时节。
哪怕经过战乱,荆江两城皆布疮痍,但城外的两岸青山,依旧多情妩媚。
张铎终于在江上接道了江州传来的信报,信报是上的字迹他很熟悉,是张平宣的。
张铎看至末尾,将信放在膝上,半张着口,任由一股酸热的气,在胸口沉沉浮浮。
半晌,方仰起头将其慢慢地从口鼻中呼出来。
此时他有一千句话,一万句话想要对那不知在何处的姑娘说,可是他也明白,真到开口的时候,他又会变得口齿僵硬,一点也不让她喜欢。
所以,他不顾江沁等人在场,放任自己此时,就这么长久而无由地沉默着。
邓为明和江沁互望了一眼,皆没有开口,唯有黄德忍不住,急切道:“陛下,信报上怎么说,江州死……如何?”
张铎抬手,将信向他递去。
“你自己看吧。”
黄德忙将信接过来,越看越藏不住欣喜之色,最后不禁拍给股大呼了一声:“好!”
邓为明道:“黄将是何喜?”
黄德起身,面色动容,“那三万余人,都保住了呀!”
邓为明愣道:“江州淹城,那三万人……欸,是如何保住的呀。”
黄德看向张铎,起身跪伏下身,含泪恳切道:“陛下,末将要替拙荆,替江州的百姓,叩谢内贵人的救命之恩。若陛下准许,臣愿替内贵人领私放逃将之罪。”
江沁呵道:
“黄将军在说什么。”
黄德转向江沁道:“江州万民得已保全,全仰内贵人大义大勇,其虽为女流之辈,实令我等男儿汗颜啊。江大人,末将知道,您是忠正无私之人,但容末将放肆说一句,您的儿子,江将军也在城中,江大人,难道对内贵人不曾有一丝感怀吗?”
“与国之疆土同命,本就是其归宿。”
“真正与国之疆土同命的,是朕的席银。”
江沁不及应答,肩上却被张铎不轻不重地拍了一掌。
“不必站起来,也不必跪着。你要说什么话,朕都知道,但朕今日不想听。”
正说着,邓为明进来道,“陛下,抵岸了。江将军在岸上侯见。有事禀告陛下。
“召他上船来禀。”
“是。”
邓为明应声而出,不多时江凌披甲而入。见了张铎,俯身跪地,行了君臣之间的大礼,口中请罪道,“末将死罪,护卫内贵人不利,致使贵人如今身陷反贼之手,末将万死难辞己罪,请陛下重责。”
张铎低头道:“她在什么地方。”
“回陛下,内贵人在江州城中的沐月寺,岑照…也在寺中。”
江沁在旁问道:“除了这二人之外,可还有其他人。”
“其余的兵将已出城受降,已被内禁军捆缚看守。”
“既如此,你等为何不破寺擒拿岑照?”
江凌迟疑了一时,抬头朝张铎看去。
“内贵人在寺中,内禁军诸将皆受内贵人大恩,恐内贵人有损,都不肯轻易破山门。”
说完,他俯身又是一叩首:“末将等死罪。”
张铎负手朝前走了几步,“岑照有话递给朕吗?”
江凌直身,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向张铎。
“此信是沐月寺中递出来的,请陛下过目。”
第117章 冬风(三)
张铎看完那封信, 过了好久,才对江凌道:“除了这封信,还有别的话吗?”
江凌拱手道:“有, 岑照说,若陛下要见内贵人, 便于今日子时之前, 卸甲解剑,独身入寺。 ”
张铎点头应了一个“好”字,起身一把解下了身上的鳞甲,又将腰肩的悬剑取下, 抛给了宫侍, 跨步便朝船舷处走去。
江沁等人见此, 皆扑跪相栏,“陛下,万不能受岑照挟制啊。”
张铎从众人身旁径直走过,没有回头。
江沁起身踉跄着还欲追谏言, 却听自己的儿子在身后道:“父亲,那封信……不是岑照写的。”
“什么?”
江沁一怔 ,旋即回身拾起张铎留在案上的信纸, 只见上面是一段与张铎极其相似的字迹,唯在笔锋处憔悴收敛, 露着几分女子的怯态。信不长,行文如下:
“陛下,席银一生粗鄙, 至今行文不通。握笔临纸,虽有万言,却不知道如何言说。灯下斟酌辞格良久,唯有一句可堪下笔,或不至于被你斥责。”
写至此处,她提了一行。
字骨,还是张铎的字骨,但却收拾起了字迹当中刻意模仿的沉厚调,独自尽情舒展开一段纤弱嶙峋的风流。
“我待你如春木谢江水,汲之则生,生之则茂,不畏余年霜。但愿你待我如江水过春木,长信前路,尽向东流,不必回头顾。”
江沁看完此句,望着纸面,沉默了很久,而后扶着江凌坐下来,扼腕时,手脚都在一阵一地发抖。
“父亲,您怎么了。”
江沁摇头,顿足喟叹道:“最后到底……还是攻心者胜啊。”
江凌不知道父亲这句话的意思,但张铎心里却是明白的。
这封信应该是岑照纵容席银写的,她如今尚不知道,张铎对她无措的爱,在江州淹城之后,急转仓皇。城楼远望而不得之后,他也是靠着一碗又一碗的冷酒,才得以在满地月色中睡踏实。尽管他还肯克制,还能取舍,但他已然无法再将那一弯瘦影融入他任何一个观念之中。
而席银却以为,这些在脑海里斟酌千百次的言辞,可以泯去张铎舍弃她的歉疚,所以才趁着岑照闭目时偷偷地换掉了岑照写给张铎的盲书。岑照知道她动过手脚,却只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将她写的那封信给了江凌。
席银暗自庆幸,认识张铎两年之后,她的余生,终得有了些了悟——不惧生离,甚至也不怕死别。她也终于学会怎么像他一样,如何做一个自尊而勇敢的人,干干净净地与张铎,去做做体面的诀别。
可是她如何知道,这种来自于勇气之中,对张铎近乎绝情的“饶恕”,虽然是张铎教给她的,张铎自己却根本就承受不起。
相反,张铎此时宁可暂时什么都不看,只想手握戈矛,满身披血地抬头,去仰慕她胸口那一双红蕊绽放的情(和谐)艳。
从前张铎以为,自己赏了她天下最贵的一把刀。
时至今日,他忽然才明白,席银本身就是刀。
是岑照捅向他皮肉的刀,也是他自己捅向内心的刀。
想着,不禁有些自讽。
此时五感敏锐,一下船,便感觉到了褪掉鳞甲之后的春寒。
张铎收敛神思,独自走上引桥,见汀兰丛的后面,张平宣静静地立在引桥下。
她穿着青灰色的粗麻窄袖,周身没有一样金银饰物,就连头发也是用一根荆簪束着。
她身子已经很重了,但还是扶着道木,向他行了一礼。
“我知道,你已经赐了我一死。”
张铎望着她发灰的眼底,“既然知道,朕就没什么再与你多说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