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银,我到现在,都还想得起,两年前把你吊在矮梅下鞭责的那一幕……”
说着,他伸手摸了摸她的背脊。
“我是一个人长大的,陪着我只有乱葬岗的野狗,我从小就不知道怎么才是对一个姑娘好,就逼着你像我一样活着,让你受了很多苦。你以前一直想离开,那个时候,我其实很怕,但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对我而言,这两年来,最难的事情,就是让你不要恨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未为谁心痛过,包括我的母亲。我早就习惯了被放弃,但我就是不能让你走 。”
席银撑起身子,伸手环抱住张铎的腰,将头小心地靠在他的胸口上。
“你不要这样说,我没有怪过你。虽然你说我写给你的东西不通,但那都是我的心里话。我至今仍然很怀念,你教我写字读书的时光,字倒是学了个七七八八,书……还念得乱七八糟。”
“时间还长,不用急。我带你回洛阳,慢慢教给你。”
席银抬头望着他的眼睛:“那你答应我,好好养伤,等廷尉审结我和哥哥的逆案,我会清清白白地跟你回去。”
第121章 冬酿(四)
战乱初平, 洛阳的刑狱和司法还并没有从被军权凌驾的窘境里脱离出来,廷尉右监也明白,这个案子里最主要的两个刘姓之人已经身死, 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长公主的驸马, 一个是皇帝身边唯一的内贵人, 身份敏感,李继尚且不多言。
所以,把他遣过来过来,除了例行讯问之外, 就是让他给皇帝当个翻书典的人。
因此当他将卷宗收理齐全以后, 原本是想按律将张平宣名字也补上去的, 回过神来之后,又划删掉了。
而后一连拟了几个刑责,都不敢往上递,最后索性没写奏疏, 只把卷宗一水裹起,直接递了上去。
这日雨将将停下,日破薄云, 在庭院里一蒸,地上便反出了一层潮气。
张铎歇了个把时辰的午起来, 梅辛林请见,替张铎的伤处换药。
这日宋怀玉也在旁伺候,但却不敢去搭手, 看着梅辛林解露出那一道已然结疤的伤口却依旧触目惊心的伤口,不禁背脊发寒,屏息侍立在一旁。
梅辛林解开白绢查看了一番,抬头道:“臣说过,陛下这几日还不能牵拉左臂。”
张铎正在看廷尉右监递上的卷宗,并没有太集力在应付梅辛林上,想起前几日席银拽他手臂的事,随口说了一句,“她能有什么大力。”
“陛下在说什么。”
张铎一怔,这才发觉自己失言,遮掩道:“哦,没什么。”
说着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伤处,“朕之后会留意慎重。”
梅辛林无意深纠,换了药后,示意宋怀玉过来替张铎更衣,一壁收拾药箱,一壁道:“臣听说,江大人回洛阳了。”
张铎“嗯”了一声。
梅辛林又道,
“是哪一日回去的 。”
“初五。”
“陛下是故意调他回洛阳的吧。”
张铎听了这句话,暂时弃了卷,抬臂饮了一口茶,侧面道:“你也要考虑,他如何自处。”
梅辛林笑了笑,淡应:“是。在江州,他的主张是落不实了。”
张铎半举着茶盏,试着抬起左手,试图翻手底下的卷宗,宋怀玉听过了将才二人的对话,此时忙站起身,替下张铎的手,不留意多翻了一页,刚要请罪,便听张铎道,“朕就看这一页。”
说完,他抖了抖袖口,搁盏取笔,平声续道:“朕并不大想在席银的事上和你们拉锯,朕病着,也没顾上她的性命,江沁的主张落不实关键不在于朕。”
梅辛林看了一眼张铎手底下的卷宗,“连廷尉右监都不敢拟罪。”
他说着顿了顿,摇头笑道:“此案陛下打算在此处审定,不再发回洛阳廷尉了?”
“不。”
张铎落笔圈勒了一处,“岑照的刑责朕可以在江州直接拟定,至于席银,朕已经写了诏,将这些卷宗一并发回,让洛阳下判,朕再批审。”
梅辛林道:“陛下连赦她,都不肯对朝廷下一点姿态。”
张铎喉中笑了一声,“她心局不小,问朕要清白,朕哪怕向你们退一步,给她的都不是清白,对不住。”
他眼底闪过一丝少有的明快,梅辛林亦有些错愕。
“还是头一回听陛下说这样的话。”
张铎续笔笑道:“病中难免,你听过就算了。”
梅辛林将目光撤了回来,垂眼道:“可是陛下再喜欢这个人,她这一生也都只能做洛阳宫的内宫人。”
张铎望着笔锋,平道:“不重要,在朕心里没有一个人,再没有人能逾越过她。”
说着他侧面看向梅辛林,“朕跟你说一句心里话,人生四情,喜怒哀乐。前面喜怒二字,朕过去尝过,但其后“哀乐”两项,都是她给的。”
梅辛林闻话,摇头长叹无话,末了,终开口道“臣明白了。”
晌午就这么过了,梅辛林辞出去后,宋怀玉替张铎披了一件袍子,想问什么,又张不开口。
张铎仍在看将才的卷宗,足足百页,纵然翻地粗略,此时也才看到一半。
他伸手端茶,见宋怀玉的模样,随口道:“想说什么?”
宋怀玉忙躬身道:“是……老奴糊涂,将才听陛下与梅医正说话,也不知听对了没有……内贵人……不会被判死罪吧。”
“嗯。”
宋怀玉听着这么一句话,着实松了口气,一时顾不上情绪道:“胡氏几个这几日担忧地一直哭,老奴去给她递个话,也好叫上下都安心。”
正说着,门外通禀道:“长公主殿下来了。”
张铎抬起头,见张平宣立在隔扇外面,日已渐阴,她立在背阳处,看不清眉眼。
“何事。”
张平宣抬起头,屈膝行了一礼。
“有事相求。”
张铎放下案卷卷,点了点头道,“进来讲吧。”说完,示意宋怀玉摆一方席垫。
张平宣走进内室,却并没有坐。在屏前慢慢地跪下,行过一个叩拜的大礼。过后也不肯直身,任由额头贴手背上,沉默不语。
张铎低头看着她,半晌方道:“你这个样子让朕说什么好。”
“陛下不用说什么,听平宣说就好。”
“那你说吧。”
张平宣直起身望向张铎,“听说,廷尉右监的案宗呈上来了。”
张铎用手指了指面前的案面,“都在此处,你要看吗?”
“不敢。”
“你不要告诉朕,你要为岑照求情。”
张平宣摇了摇头,“我只是想知道,陛下要如何处置他。”
张铎看着架在笔山上的毫锋沉默了须臾,“还没定。”
“难道不是议的凌迟吗?”
张铎不答,反问:
“你受得了吗?”
张平宣听完,忽然身子一晃,有些跪不住,宋怀玉见状,忙跪过去扶住她。谁知她竟别开了宋怀玉的手,撑着地,重新跪直身,颤声道:“我受得了。”
张铎抬手示意宋怀玉退下,起身走到张平宣面前。
“让你看朕杀他第二次,朕觉得对你有些残忍。”
张平宣抬头望向他:“其实最该被治罪的那个人,是我才对。”
说完她拽住张铎的袍角,“对不起,我是你唯一的妹妹,你容忍我,维护我这么多年,我却一直在责怪你,一意孤行,害了席银害了赵谦,也害了你,害了自己……”
她说至此处,难忍哽咽。
张铎向来不是一个善于回忆的人,但此时望着张平宣,他仍然能想起十几年前,在张府时的一些情景。那个时候,她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牵着他的衣角,惹了祸事就往他身后躲,但当他被张奚和徐婉责罚的时候,也只有她一个人,会哭着去求父母饶恕他,甚至不惜承认她自己的错处去解他的困。偶尔,也会冲他发些脾气。
有的时候,张铎也会庆幸,庆幸徐婉改嫁之后,给他留下了这么一个血缘相关的妹妹。但张奚死后,他与张平宣之间,却好像斩断了那一丝原本就稀薄的亲缘,变得水火不容起来,这实非他本愿。
“这样吧,朕后日遣江凌送你回洛阳,你……”
“不必,我能面对他,我不会再像十年前那样,我会安安静静地送他走。”
她说完 ,眼泪夺眶而出。
张铎侧头看向宋怀玉道:“去取一张绢帕过来。”
宋怀玉忙应声取来,张铎伸手接过,弯腰递到张平宣面前。
“你们怎么这么喜欢对着朕哭。”
张平宣接过绢帕,狠狠地揉了揉眼睛,“我不是想让你对我心软。”
“朕没有心软,朕也差点杀了你,如果赵谦不来江州寻你,你也活不下来。”
“没事。”
她凄婉地笑了笑“我若泉下有知,料见当下,我会赞你果断,不会怨恨你。”
张铎凝着她的目光道:“既然话说到这个地步,有些话 ,朕一并对你说了吧。张奚虽然不是朕杀的,但却的确与朕有关,朕知道,他一定会自尽,但朕没有救他,也不想救他,甚至最后,还帮了他一把,也就是你在用宁寺塔下看到的那一幕。所以……”
他说着,撩袍忍住伤疼蹲下身,“对于你,朕不能说是完全问心无愧,朕让你没了父亲,也让朕和你的母亲,再不见天日,但即便如此,朕也没有护好你,让你被人伤成这样。”
他说着,朝张平宣伸出一只手。
张平宣一怔,抬头道:“你做什么呀。”
“你小的时候,不是喜欢这样出气吗?”
张平宣听完这句话,心痛难忍,抿着唇握紧了手掌。
至今他才忽然明白过,虽然张铎什么也不会说,但是从小到大,他都没有变过,他一直都是当年那个在张府中,沉默地替她挨罚的哥哥。
“平宣,朕赦你,你……也原谅哥哥好吗?”
张平宣忍泪道:“我还能叫你哥哥吗?”
张铎点了点头,“我不逼你。你也不用逼你自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