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看了张铎一眼,见他略一颔首,这才出声道:“陛下,太子年幼,不知实情尚有可原,况其正位东宫以来,并无……失德之处啊。”
皇帝一掌狠拍席案:“养于此等贱妇裙下,其何以即位大统!中书监,朕……”
话至此处,皇帝只觉自己心肺一阵剧痛,腥气上涌,几令他作呕。
他分不清此时心中是大怒还是大悲,但为求说话顺畅,批命地把那口散发着恶臭的气给吞咽了回去。
“朕……朕即废郑氏为庶人,押廷尉候审判罪,其子一并罢黜!赐……赐酒”
“陛下啊!求您念恩啊……”
皇后挣扎着扑跪到皇帝脚边,以头抢地,声嘶力竭。
一时钗环散坠,玉碎珠落,尽皆滚到席银的膝边。
戴在皇后头上的,一定是这世上最好,最光亮的东西。
晶莹剔透,辉映着背后的天光,几乎盲人眼目。
席银不禁伏下身去,想要去捡离她最近的那一颗东珠,谁知珠子却被一履(2)踩住。
随即听头顶传来一个声音。
“不准捡。”
她骇了一跳,忙捏了手指。
抬头见张铎低头正看着她, “物凭人而贵,亦因人而贱,你自己慎重。”
要拧转一个人的习惯,总是需要些雷霆的手段。
但比起深夜放狗,此时席银眼中的张铎,到还像个人。
“对不起……”
她说着,垂眼伏下身,向他行了一礼。
“我以后不会了。”
他低头望着她的背脊,突然道:
“女人喜欢金银珠玉无妨。以后向我讨。”
他的声音始终不大。
在皇后惊慌无措的哭喊声中,并没有人知道,中书监和女犯说了些什么。
他就这样无情无欲地和一个女人在旁人生死局上相谈,甚至不自知地撩拨。
让她跪着,也教她站着。
皇帝此时早已身魂具疲,命赵谦把郑氏压下,摁住眉心对张铎道:“明日入朝,朕要和你与赵谦,裴放议东伐之务。”
说完,又看了一眼张铎身边的席银和那个几乎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陆还。
“陆还枭首,此女……凌迟。拖下去吧。”
席银听到“凌迟”二字,不禁瞳孔收缩。
“怕了。”
能不惧怕吗?
她身处洛阳宫城,满身镣铐,身犯重罪,皇帝亲口下了诛杀之令,一切都已经无力回天了。
殿外飞絮吹进,雪浪一般地从她的膝前翻覆而走,终在张铎的鞋履前停驻,她这才发觉,太仪殿中,除皇帝外,众人为表恭敬,皆脱履穿袜而行,独有他不解履。而水性杨花之物,果有灵气,就这么覆粘在上,再不流走。
席银望着他鞋履上杨絮,情不自禁地向他伸出了手。
她并不指望什么,只是因为身世漂泊,无枝可依,死之前,她想要拉一只温暖的手而已。
谁知手竟被人握住。
“起来,跟我走。”
这一句到是阖殿皆闻。
李继错愕,忙道:“中书监,此话何意啊。”
张铎没有应答,仍看着席银道:“是不是站不起来。”
席银怔怔地点了点头。
张铎余光睇向一旁目瞪口呆的赵谦。
“过来,开镣。”
若不是因为身在太仪殿上,赵谦真恨不得乐拍大腿,心思这木偶像终于开窍心疼起姑娘来。刚要忙不迭地上来替人打开镣铐。抬头却见皇帝面色涨红,捏放在席面上的拳头颤颤发抖,这才幡然回过味来:张铎在借这个丫头,逼看皇帝的底线。
于是忙将性子压下来,拱手朝皇帝行礼道:“臣请陛下示下。”
皇帝面色由潮红转向清白,口中津液(这是口水,绝对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麻烦审核看清楚!!!)酸苦。
他扶着宋怀玉站起身,朝前走了几步:“中书令,这是行刺朕的大罪之人!”
张铎没有松开席银的手,垂眼笑了笑。
“是,但臣有怜美之心,陛下就恕臣英雄气短吧。”
第25章 春雷
英雄气短。
一时之间,皇帝脑中十方洞天,金铎轰鸣。五指绷张,以至于手背经脉凸暴,看起来十分骇人。
然而又悬掌在案,迟迟不落。
他不是不明白,张铎在探他的底线。
是以这一巴掌,他不敢落,也不能落。
“朕……说过。”
这一句几乎是从喉咙仅剩的缝隙里逼出来的。
话声起来,皇帝终于慢慢地捏回五指,从玉簟上站起身走到张铎面前。
嘴唇有些抑制不住地发抖,以至于咬字不稳。
“朕说过……江山与张卿共治。中书监既有怜美之心,那此奴,朕就赐与中书监为私婢。”
张铎在席银眼底看到一丝不可思议的惊骇。
“先认罪,再谢恩。”
席银回过神来,想要松开他的手伏身,奈何他却将十根手指扣进了她的指缝之间,没有一丝要松开的意思。太极殿上她不能问他此举何意,只得这般握着他的手,伏身下拜。
其后倒是真的听了他的话。
先认罪。
把那何该千刀万剐,九族尽诛的罪清清楚楚地呈尽。
而后才叩头,以谢皇帝宽恕之恩。
其间张铎迁就她伏低的身子,一手握其掌,一手撑膝,弯着腰陪她把那不算短的一番言辞,一句一句,咬字清晰地说完。
席银在很多年以后,看似轻描淡写地回问过张铎。
太极殿上,为何要她先认罪,再谢恩。
张铎没有说话,翻了一本无名的私集给她看,其上有一言道:“既起杀心,则刀落无悔,人行于世,莫不披血如簪花。皮开肉绽,心安理得。”
席银至死最爱的莫过于 :“人行于世,莫不披血如簪花”一句。
狂妄无极,生死风流。
但每回品读,却往往念及后面的那一句。
皮开肉绽,心安理得。
满城名士皆是寒山雪蕊,独作文之人,是头热血滚烫的雄兽。
可他未必不是这一朝的风流,是席银的清白。
***
二月末,天转大暖。
皇太子刘律同其母郑氏因谋逆之罪,同废为庶人。皇后囚于廷尉,太子封禁南宫。
众臣于殿上跪求,才求得皇帝收回了赐死的诏书。
与此同时,太子的母舅郑扬,为替亲妹与外甥求情赎罪,拖着病体上奏请战东伐,千里奔赴洛阳受令举旗,东伐至此序幕大开。
三月三,临水拔除(1)。
洛阳巨贾魏丛山在私园芥园举临水会。王公以下,莫不方轨连轸,男则朱服灿路,女锦绮灿烂。都人野老,云集雾会。其间却独不见张氏父子。有传言称,张奚急病一场,已几日不得下榻了。至于张铎,他向来恨清谈玄学,是以他不在众人到正好尽兴。
洛阳永宁寺,九层浮屠百丈于高,四角金铃悬风,声余十里。
席银立在塔下,双手合十,长诵佛号。
赵谦箕坐(2)在茶案一边,冲着席银的背影扬了扬下巴。
“第一次见你带女人来观塔啊。”
张铎揭炉燃香,“不是第一次,十年前同母亲来过。”
赵谦抿了嘴,端身跪坐。“这座塔有什么好看的。”
张铎推过一盏茶:“你还记不记得,陈孝从前演过一卦,但他不敢说。”
赵谦拍了拍大腿,“哦,你说‘浮屠塌,洛阳焚’那一卦啊。嗯,也对,他一举世清流,是不敢说这种话……”
说完,他又觉奇:“欸,你今日倒是自己提起陈孝来了。”
张铎不言语,低头朝席银看去。
她身着一件绛花双璎裙,虔诚地跪在塔下,仰头望着那四角的金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