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沁不再多言。
张铎究竟能不能杀掉这个女人,他并不知道。
他只是觉得,如今席银身在龙潭虎穴,却也活在花团锦秀之中,她的私情,怯懦,都还缺少一把真正无情的砍刀,来彻底地斩断。
当这把刀落下时,她还能不能活下去,这就要看张铎,还肯不肯救她。
“臣……告退了。”
他说完,拱手欲退出,却听张铎唤道:“席银。”
“在。”
“你与江沁一道出宫。”
席银看着江沁,迟疑道:“江大人也要去观仪吗?”
江沁笑了笑:“长公主大婚,洛阳城中士族,皆要入宴观仪。”
“那……不是会有很多人。”
江沁道:“姑娘有惧怕吗?”
席银看了看张铎,张铎也看着她。
“你答应朕的话,不要忘了。”
第76章 夏山(二)
张平宣与岑照的婚仪在洛阳城中, 一直有非议。
其一是由于岑照曾是罪囚之身,孤身一人,无家族支撑。在门第观念深重的洛阳, 他被很多人视为张平宣的内宠,虽明面上不敢说, 但背地里却说得要多腌臜有多腌臜。唯有寒门不弃仍奉他为青庐一贤。
其二是因婚仪之中, 六礼未全。
前朝《仪礼*士婚礼》一文,对士族婚姻的聘娶过程做了详尽的规定,认为婚姻上尊崇祖宗,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不可从事过于简单, 整个过程需有——纳采,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期初婚六步,六礼完备,方算礼成。
然而张平宣的父亲张奚已死, 母亲自求在金华殿,因此六礼之事, 皆由太常和宗正掌理。
太常与宗正都知道张平宣与张铎不睦,再加上岑照身份尴尬,无法独立对长公主行纳采问名等礼仪, 所以太常和宗正在参订的时候,更重公主的册封之礼,而并未将六礼定全。诸如采纳,告期,迎亲等礼仪,在婚仪册上,皆语焉不详。
如此一来,这场婚姻便更像是长公主内收男宠。
张平宣为了这些非议,将太常卿斥得没脸。
至婚期这一日,她仍不开怀。
张府之内倒是热闹非凡,正厅上,中书监,尚书令,并邓为明,顾海定几人皆在。其余的人,散集在张府后苑之中,一时之间,红散香乱,茶烟酒气撩玩着芙蕖潭里的水鸟,文士携酒清谈佛理,雅者奏琴品评,皆有心得。
内室之中,张平宣的姐姐张平淑,正为她梳婚髻,张平宣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张平淑将她的碎发细地篦好,朝镜中看了一眼。
“怎么不说话。”
张平宣摇了摇头。
张平淑笑着放下篦子,对着镜子端正她的脸道:“岑照也好,大郎也好,都如你所愿了,你还有不顺意的事吗?”
“姐姐还叫他大郎。”
张平淑没反应过来她的意思,随口道:“是了,也该改口,称陛下了。”
张平宣笑了笑:“早就该改口了,否则姐姐不怕他治你个不敬之罪,令你合族腰斩吗?”
张平淑怔了怔,知道她在说当年陈家的旧事,不想再惹她恼,转而轻声道:“你亲眼看到他杀了父亲,姐姐也亲眼看着他杀了二郎,对于这些事,姐姐什么都不敢为他辩驳。可这么久以来,姐姐到是经常做梦,梦到咱们小的时候。那会儿咱们都淘气,他却是最有方寸的那一个。可每回,咱们闯祸惹了事,你的母亲,我们的父亲,却都是让他一个人在祠堂受罚,他也忍了,从未说过我们一句不是。每每回想起这些,我心里都不好受,大郎从前,真的不是什么大恶之人啊。”
张平宣道:“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都不是大是大非。如今说起来,姐姐不觉得可笑嘛。”
张平淑悻悻地从新拿起篦子,沾了沾铜镜之中的花水,细致地篦顺她肩上的头发,从而也把话顺到了她的意思上。
“你说得对,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
她说着,轻轻叹了一口气。“姐姐糊涂,不该说这些。”
张平宣道:“姐姐是仁意,才会轻易饶恕他,才会受制于夫家。去年,姐姐夫家因为惧怕他,不放姐姐回张府,姐姐就当真连父亲的丧仪都不现身。”
之前的话,到还算好,言及亲父,张平淑的心一阵一阵的悸疼起来。被她说得一时眼睛发红,她回过神来时忙抹了一把眼泪道:“是了,姐姐是不孝之女,姐姐不提了,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姐姐想你开心些。”
说着,静静地朝铜镜里望去,勉强堆了个笑容:“你看你如今多好啊,做了公主殿下,也嫁了自己心仪的男人。”
张平宣望着镜中的姐姐,她眉目间没有一丝戾气,温柔若水烟,好似挥臂一打,就会散了一般。
“这不够的,姐姐。”
“你还想要什么呀,傻丫头。”
“我受公主的尊位,嫁给岑照,就是不想让他卑微地活着,被人当成罪囚,或者内宠。”
张平淑捏着篦子,怔怔地说不出话来,铜镜里,张平宣红妆精致,明艳非凡。
其实要说血脉传承,张平宣和张铎到不愧为兄妹。
张平淑是个温顺的女人,十四岁的时候,就受父命嫁给了当时颖川陆氏,十几年来,与夫君到也算相敬如宾,夫的几房姬妾,也都尊重她。张平淑自认为,自己此生再没什么执念。
不像眼前的张平宣,她对情意,公义,似乎都有执念。
而这种执念,并不比张铎对权欲的执念浅。
“你的话,听得姐姐有些害怕。”
张平宣回过身来,握着她的手道:“姐姐,你放心,平宣绝不会辜负母亲和父亲的教诲,我只是想让我的夫君,堂堂正正地在洛阳城立足。”
张平淑摇了摇头:“你这样做,也是与虎谋皮,大郎如何能纵着你。”
“我不需要他纵容我,我和岑照都没有过错,错的是他,他为了一己的私利,要把洛阳所有不顺服他的人都逼死。不该是这样的,姐姐,你忘了父亲跟我说过吗?仁义,明智的君主,应该让有志者,有才学者,各得其位,让儒学昌明,世道安宁,而不是像如今这个样子,洛阳人人自危,生怕哪一日就要横尸于市。”
张平淑闭了口,她实在是说不过自己这个妹妹,只能悻悻然地点着头沉默。
篦头的水已经静了下来,只剩下荣木花的花瓣还在上下沉浮。
门外女婢来报,“殿下,宫里的那位内贵人来了。”
“席银?”
女婢轻道:“殿下,内贵人的名讳,奴等是要避讳的。”
张平淑道:“是跟在大郎身边的那个姑娘吗?”
张平宣点了点头,“是,也是岑照的妹妹。”
张平淑弯腰扶着她的肩轻声道:“既是宫里来的人,又与你夫婿是亲人,你也该以礼相待。”
张平宣别开张平淑的手,起身道:“让她在偏堂等着。”
“平宣,何必呢。”
“姐姐不要说了,她是贱口奴籍,今日莅于张府的,都是清流文士,她怎配与之同席。我让她立于偏室,也是不想侮辱她,否则,我会在正堂置一把筝,与众人助兴。”
这边女婢的话传出去,末几便有话传了回来,张平淑甚至还不及为张平宣簪妥金簪。
“殿下,内贵人不肯去偏室。”
“为何?”
“她不肯说,只说要见殿下,人已经去了正堂了。”
“为何不拦阻?”
那女婢女脸色惶恐道:“殿下有所不知,内宫司的宋常侍随内贵人一道来的。奴等如何敢拦。”
张平淑听完,不禁道:“都已经让宋怀玉从着她,大郎为什么不肯给她名位呢。”
张平宣随手取了一支金钗簪稳发髻,窥镜道:“喜欢是一回事,纳娶又是另外一回事。况且,他那样自傲的人,怕是连‘喜欢’都是认不了的。”
说完,她拂袖走了出去,却在廊上看见了静坐琴案前的岑照,张平宣转下廊去,意欲避开。
“去什么地方。”
张平宣顿了一步:“你要守仪,礼尽之前,不得见新妇。”
廊上的人笑笑:“无妨,岑照……是眼盲之人。”
张平宣回过头,他穿着乌黑色的松纹袍衫,眼睛上仍然遮着寻常的青带。
“既然已经更衣,为何不去正堂。”
岑照轻声应道:“这便去。”
他说着就要转身,张平宣忙追道:“不想去就不去吧。我知道你在顾忌什么。”
廊上的人摇了摇头:“我门族已散,孤身一个,残名早就不足惜,唯一不平的是,玷污了殿下的声名。”
“过了今日,你和我就是夫妻一体,再不分彼此。”
“多谢殿下。”
他拱手弯腰,行了一礼,抬头道:“若今日阿银能来,请殿下允我与她一见。我有些话,尚想与她说。”
张平宣抿了抿唇,也不肯应声。转身往正堂而去。
观仪的客人此时皆在正厅与后苑中集饮,堂上并无旁人。
只有一尊巨木根雕的佛像,摆在一座刻香镂彩,纤银卷足的木案上。
席银立在佛像前,身后的宋怀玉垂手而立,另有两个宫人,其一人捧着锦盒,另一个宫人捧着一本册子。皆垂头屏息,不落一丝仪态上的错处。
张平宣从连门处跨了出来,走到席银面前,其余都没留意到,却是一眼看就看见了她腰上的那一只金铃。
然而她并没有其出处,抬头径直道:“席银,退到堂下去。”
席银叠手在额,伏身向张平宣行了一个礼。
张平宣低头望着她弯折的脖子,添道:“你既知尊卑,又为何要逆我的意思。”
席银慢慢站起身。
“奴虽卑微,亦是宫中内人,奴待殿下以礼,望殿下亦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