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陕县后,改乘船一路逆流而上,水路比陆路便捷多了,且夜间可直接宿在那船只上,不必往驿站或客栈去。
到长安城那日,亦是晚间城门将要关闭之时。
上阳宫早已落钥,若是夜间往上阳宫,难免是一番大震动,惊出无数人来。燕王思索良久,将这一晚的宿地改在了万年县衙。
与别处有明显区别的是,长安下辖两县,且两县都在长安城郭内,西为长安县、东为万年县,赵懿懿幼时,便是在万年县长大。
万年县衙,她幼年时,还曾随着祖父来过。
万年县令早知有显贵至此,又知晓还带了女眷后,心头先是震惊一瞬,稍有些许计较,便命人妥善安排了下去。
万年县衙广阔,不单是办公的地方,包括县令、家眷、属官等在长安无住所的,也是宿在县衙中。
赵懿懿暂时居住的屋舍,便是在那县衙后宅的一处院子里。
回了阔别许久的地方,赵懿懿躺在榻上,直至半夜都睡不着觉。
在榻上辗转至月上中天,她终是起了身,披了件秋香色褙子,在府衙中转悠起来。
那县令也不知她的具体身份,便只吩咐了旁人不许靠近她的院子,且派了人看管,却并未限制她出行。
因此,赵懿懿很轻易地便出了自个居住的那个小院落,领了几个宫侍,沿着铺满桃花的小径而行。
忽闻一阵笛声,她同蔓草笑:“这夜间,竟是有人吹玉笛呢。”
几人都生了些好奇的心思,一路循过去,便见得假山一处凉亭中立了个人,身姿挺拔如劲松,背对着她们,手中握着一管玉笛。
瞧出是个男子,几人微微怔神,便要离去。
然那人已然有所察觉,笛声一顿,猛地转身看了过来。
“陆表哥?”赵懿懿立在一片竹叶清影中,讶异地唤了一声。
虽有许久未见,然自幼时一起长大的人,她还是很快的认了出来。
那人显然也有些愣了,银色月华之下,面庞上一阵恍惚之色。片刻后,疾步下了那凉亭,立在不远处朝她行了个礼。
他未出声唤她,然赵懿懿知晓,光是这一个礼,便已然表明他知晓了她的身份。
“今日只知府衙有贵人来,却不知是娘娘。”隔着一道拱桥,陆羡山笑了两声,温声说了一句。
凝着他那清瘦的身影,赵懿懿猛然想了起来,陆羡山被万年县令辟为掾曹,如今正任万年县主簿。
万年为京县,便是一寻常主簿,也比别处的县令要重要。
正值深夜,赵懿懿匆匆与他说过几句,便又转身离去。
第二日晨起用膳,听蔓草说她亲自做了道笋蕨馄饨时,她吩咐道:“昨夜不及多说,陆表哥还问我陆家在洛阳近况来着,上回他给家中送的那些礼物,也还未来得及道谢。你去问问他,今日可有空闲。”
“皇嫂是有位表兄在此?”燕王进来时,恰巧听到这话,不禁问了句。
赵懿懿微微颔首:“是我叔母娘家的表哥,是在万年县任主簿,正巧你来了,可否去帮我瞧上一眼?”
叔母娘家的侄子,这算哪门子的表哥?
燕王一边暗忖着,一边却应了下来,阔步往外走去。
作者有话说:
顾祯:呵,哪门子表哥?!
懿懿:关你什么事?
顾祯:我的意思是,这是哪一家的表哥?我也好见见新的大舅子@_@
今日份更新!宝贝们520快乐!!!依旧是30个小红包~今天的我肥了一点呢!
第55章 撞见
曈曈日光下, 俊美清瘦的青年着一身青色襕袍,逆光而入。
赵懿懿刚用完朝食,手中拿着一卷书,正在整理从洛阳带来的东西。
见着脚下那片影子时, 稍稍偏头, 便见着了那立在不远处的青年。
她眼前恍惚了瞬。
算下来, 上一次见,竟是她出阁前的事了,这会儿再见着那张脸, 她多多少少觉得,又些许陌生之感。然, 这却是她到了长安后,见着的第一个旧相识。
却又有几分天然的亲近。
“臣,恭请娘娘万安。”陆羡山立在门内, 躬身行了个礼, 眉眼温润若璞玉,脊背虽微弯着, 却半分不损他如松柏的挺拔之姿。
赵懿懿道了免礼,又命人与他赐座:“表哥何必多礼,先坐罢,可用过朝食了?”
陆羡山点了点头,温声道:“已用过了。”他在赵懿懿对面跪坐下,又道,“昨晚见着县令与一青年郎君言谈,只觉得那郎君眼熟, 肖似燕王, 却不想, 果然是他本人。”
跟前的女子掩唇笑了笑,温声说了几句话。
正值几声蝉鸣聒噪,陆羡山未听清楚,却蓦然忆起了昨日晚间,在府衙内宅月洞门处,见着的那一戴着帷帽的窈窕身影。
那身影仅出现了短短片刻。
只那一瞬,他还以为是自个看岔了。
“陆表哥。”
随着这一声轻唤,陆羡山蓦的回过了神,微微抬眸,与她目光相触,温声道:“不知娘娘骤然赶赴长安,所为何事?”
赵懿懿笑了笑,眸色温软,唇角梨涡陷下去一个浅浅的弧度:“我有些想长安了,就想回来看看。”
陆羡山眸中闪过一抹讶然,旋即又点了点头:“长安依旧如常,娘娘若是心中挂怀,可在长安城中四下转转,寻得些许慰藉。”
看着窗外正娓娓飘落的桃花,赵懿懿眉眼弯弯,两道精心描绘的月棱眉,弯成两把勾人的刀:“我也是如此想的,打算今日先去给祖父母、还有我母亲上柱香,等过几日得空了,想回祖宅看看。”
说到这,她忽的顿了片刻,眸中闪过几许怔然:“只是离长安多年,虽都在万年县,我一时竟想不起来,归家的路在哪个方向。”
俩人说了一会儿话,天色渐渐地明亮起来,温润晨曦照入这间小小的屋舍中,照在上首美人如玉的面庞上。
说着说着,俩人不禁忆起了幼时的事儿。
因赵懿懿叔母为陆氏女的缘故,陆羡山幼时,时常来往赵家,同赵家姐弟几人关系十分熟稔。也因此分隔两地后,在其姑父姑母外放豫章的情况下,仍是会给淮安侯府送节礼。
忽的,房门被人在外扣响。
俩人并未说什么私密的话,也因此,房门并未合拢,赵懿懿便抬目朝外看去,只见得地上拖出了一道长长的影子。
却不见人影。
“皇嫂,车架已然备好、祭祀之物也备好了,皇嫂看着,可是现在往长陵去?”
燕王的声音在外响起,不疾不徐,带着三分温和。
对燕王此人,赵懿懿了解并不多。
然先帝那么多皇子,当年给顾祯做伴读的,亦有无数宗室,他既能做顾祯的左膀右臂,必然不是什么寻常温润皇子。
看了眼那影子,赵懿懿暗忖,他跟在顾祯身边久了,倒是将他那表面谦和的模样,学了个十足十的。
啧。
看了眼天色,赵懿懿估摸着往长陵的路途,便应道:“现在便去罢。”
长陵,便是淮安文宣侯夫妇合葬之地。
赵懿懿放下手中物什,与陆羡山致了声歉,便打算入内室装扮。
陆羡山适时起身告辞:“娘娘既要去看望赵阿翁,臣便先行告退了。”说着,他拱手起身,朝外行去。
走到门槛处,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正好见着皇后由宫侍搀扶着起身,仪态万方的转身入内室。
仅是一瞬,他又收回目光,阔步迈出了门槛。
“陆主簿。”燕王笑着唤了他一声,“犹记得上一回来长安,还是数年前的事,那时,还曾见过陆主簿。”
陆羡山轻轻颔首,声音依旧清润柔和:“大王风姿出众,兼之精通文韬武略,当年长安城,谁人不知大王的名号,下官又怎会忘怀。”
燕王眼眸微睐,倏地笑开:“陆主簿过誉了,我倒是记着陆主簿当年宴席上,投壶几番全壶、作诗屡屡夺魁的事,那才叫人难以忘怀。”
陆羡山但笑不语,神情依旧温和,更带了几分谦卑之意。
叫人无从挑剔。
“前年,陆主簿拟作张衡西京赋,一时轰动天下,不过月余的事,文章便已传至长安,人人竞相摘抄。若陆主簿这般,当真是年少英才啊!”燕王又说了句。
陆羡山这便知道,燕王这是将他查了个底朝天了。
他紧了紧手,神色未有丝毫变动。
燕王道:“陆主簿的文章,我亦曾拜读过,此番正好来了长安,倒是赶巧碰上。待改日,必来向陆主簿讨教一番。”
陆羡山拱了拱手,面上划过一抹无奈之色:“不过是拟古人而作,下官得此谬赞,也不过是一时运气好罢了。”
燕王视线在他身上逡巡片刻,正开口欲言之时,赵懿懿换了身素色棉麻衣物,戴了几根素银簪,从里侧走了出来。
见着俩人都立在门口,她不由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却不想,你们二人倒是在这儿聊开了。”
燕王斜眼看了看陆羡山,颔首道:“臣弟与陆主簿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赵懿懿走在最前边,陆羡山同燕王在后面不远不近跟着,及至到了一岔路口,陆羡山离去后,看着赵懿懿身影越来越远,燕王方问:“皇兄到哪儿了?”
侍从回道:“前几日传来的消息,陛下刚刚巡完常平仓,想来现在正在华阴附近。”
华阴?
燕王估算了下皇帝可能的行程,心中暗想着,这大概也快了。
缓步往前走着,他招了侍从近前,淡声吩咐道:“与皇兄说一声,我今早刚去巡视过,长安府兵一切如常,若是皇兄那边无变动,我即刻调兵往西北。”
调动府兵,当是紧急军情,容不得丝毫闪失与耽搁,那侍从也不敢耽误,急忙下去了。
—–
一路上,顾祯刻意放缓了速度。
说是要巡视各处,然他心中却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法,想要见她,又不敢让她见着自己。
怕惹了她心烦。
几处矛盾相交杂着,叫他竟生了些仿若近乡情怯的念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