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等包得渐渐多了,她忽而听到张庆在笑:“下奴方才看见那一片的饺子都立不起来,还好奇是谁包的,仔细看了看才知出自娘子之手。”
徐思婉美眸一横:“就你话多!立不立得起来有什么打紧,总归吃着都是一样的。”
花晨立在徐思婉身侧,手里正包着一个,闻言也笑出声:“你可别笑话娘子了。娘子十三四岁那会儿还拉着我好生学过几回,只是仍立不住罢了,气得娘子直哭。现下眼瞧着明天就是除夕,你若今天把娘子气哭,我可要揍你。”
“到底为何立不住?”唐榆满目费解,拎起徐思婉包的一个瞧了瞧,也说不出个道理。又见徐思婉正往下一张饺子皮上搁馅,就绕到她身后,伸手扶住她的手,想帮她包。
徐思婉不由懊恼:“便是手把手也不顶用!”话没说完,就感觉自己明明想依着唐榆的动作来包,却莫名地拧着劲儿。
不多时一枚包完,果然还是立不住。
“怪了。”唐榆嗤笑摇头,悻悻离开,徐思婉将下巴搁在桌面上,双眸直勾勾地盯着面前的那枚饺子,努力地摆弄,想让它站稳。
这副样子逗得宫人们哄堂大笑,忽而不远处话音响起,也带着笑声:“在笑什么?”
众人循声转头,继而笑音辄止,宫人们都倏然矮了一截。
徐思婉顿声局促,红着脸立起身也要见礼,被他上前一挡,他又问:“什么事,这么高兴?”
“……没什么。”她姿态忸怩,齐轩挑眉,信手一抹案头的面粉,作势就要往她额头上蹭。
“别!”她慌忙躲避,可她往哪边躲,他就往哪边伸。如此躲了三番她只得放弃,便往他怀里一扎,瓮声道,“他们笑臣妾包的饺子立不起来!”
“噗——”他喷笑,转而定睛一看,就将立得最近的那一枚拿了起来,“这是你包的?”
“……”她额头顶在他怀中,老实道,“得凡立不起来的,都是臣妾包的。”
齐轩闻言抬眸再看,这才看到碟子里还有数枚东倒西歪的饺子,不禁又笑一声:“正好晚膳用的少,去给朕煮一盘来,只要婉仪包的。”
“我也要吃。”她立刻接口,顿了顿,又言,“……我不吃自己包的。”
“诺。”宫人们忍着笑福身,接着端饺子的端饺子、收桌子的收桌子、告退的告退。
不过多时,就只剩了花晨与月夕还在房中服侍。齐轩拉着她的手走向茶榻落座,她毫不客气地直接坐到他膝头,微微歪头:“陛下可去看过小皇子了?臣妾听闻小皇子很是可爱。”
“今日去看了看。”他道。
许是因为对锦宝林的厌恶,他提起这个孩子只淡淡的。月夕恰来奉茶,他接起茶盏抿了口,一哂:“倒是你,十余日来已听你问过朕几次他的事情,却又不曾听说你去太妃那里看他,怎么回事?”
“臣妾喜欢小孩子……”徐思婉抿一抿唇,“但想想锦宝林的所作所为,臣妾又记仇。想着总要摆出个态度来,只好忍着不去了。”
“有长进。”他手指在她鼻尖上一刮,“知道记仇就好,别总一腔好心,被旁人欺到头上还总要往好里想,让朕放不下心。”
“那臣妾宁可让陛下放不下心。”她圈住他的脖颈,神情娇俏,“陛下放不下心,才能常来看臣妾呢。不然不知哪天就要将臣妾忘到九霄云外,可宫中刀光剑影从来不停,臣妾纵有长进也避不开那许多阴谋阳谋,等陛下再想起臣妾的时候,臣妾怕是指不准已被害成什么样子了!”
“哪学的浑话?”他禁不住地笑,“除却你刚入宫那阵朕没有见你,后来可曾冷落过你?你好好长进,护好自己的性命,别说这种傻话。”
“没有。”她老实摇头,旋又扁嘴,“可陛下身边总美人不断,臣妾不安心嘛。如今既知道了什么样子能让陛下记挂,便是豁命去也不打紧了。”
她说得真挚,让他不忍再讲什么道理,更不忍责怪。反倒鬼使神差地吻了下去,先一吻落在眉心,继而又吻向她的朱唇,而后日渐深入,霸道地尝尽了那番温柔。
这一吻自然令气氛都更愉悦了不少,待他尽兴,她又缩在他怀中说了半晌的话,不多时饺子端上来,二人各有一碟。她那一碟里的个个规整,他的每一个都歪歪倒倒的,她自顾夹起一个蘸着醋吃,边吃边边心虚地看他。
他察觉到她的目光就又笑起来,夹起一枚,喂到她嘴边。
她顿时皱眉,别过头就躲,他愈发好笑:“只是不好看,滋味又不差,你手艺不错的,哪至于这样嫌弃?”
“饺子馅是小厨房调的、皮是小厨房擀的!”她扁着嘴巴,“臣妾只管包,包成这样便已是手艺很差了,陛下不必哄臣妾。”
他无奈一哂,自顾继续吃着。她也又吃了一枚自己碟中的,继而好似忽然想起什么,怯怯地望向他,不无忧愁道:“臣妾这样笨手笨脚,既参不透那些人的心计,又包不好饺子……陛下可会嫌弃臣妾?”
“胡思乱想。”他口中多有指责之意,看向她的目光却宠溺更深,“时时担心这些,你倒说说,朕如何做才能让你安心?”
“臣妾也没说什么……”她小声呢喃,听着很是委屈,“只是问问都不行么……臣妾、臣妾又不能做什么,心系陛下倒还系出不是来了……”
说罢她哭丧着脸起身就要走,被他一把拉回怀中。他紧环住她,含笑夹了枚她喜欢的漂亮饺子喂过去,好声好气地哄她:“过年不许生气,朕错了还不行么?”
她翻翻眼睛,总算将那饺子吃了进去,而后柔柔弱弱地倚回他怀里。
她抬起手,衣袖就向肩头滑落下去,白皙地玉臂圈在他颈间,她问他:“听闻过年时陛下不必上朝,那是不是能清闲些呀?”
“嗯。”他颔首,“除却元日有大朝会,另外初三有番邦使节觐见,其他时候除却宫宴就没旁的事了,怎么了?”
她笑靥嫣然:“那臣妾多去陪着陛下好不好?听闻御花园里置了许多冰雕,臣妾陪陛下去看!”
“你这是要陪朕?”他似笑非笑,“分明是要朕陪你去玩。”
“才不是。”她娇滴滴地仰起头,“臣妾是看陛下难得清闲,才想拉陛下随处走走逛逛,免得转眼又要为政务烦忧。”
“那好。”他衔笑应允,凝神想了想,道,“明日除夕,百官要入宫贺年,多半不得空。初一大朝会,也难有空闲。初二一早,朕就来找你。”
“好。”她笑吟吟的,仿佛心满意足。
接着二人又各吃了三五个饺子,就让人撤了下去。她原还赖在他怀里,忽而想起什么,就立起身跑向书案,很快拿了一页福字折回来,含着温柔的笑意递给他:“臣妾写的,陛下看看,可还入得了眼?”
“你的字一贯不错,在后宫嫔妃之中都算数一数二的。”他不吝赞赏。她闻言就眨一眨眼:“若陛下觉得还看得过去,不知紫宸殿可还有地方能贴?若是旁的姐妹已将紫宸殿里贴满了,就当臣妾没说过。”
“今日怎的这样重的醋味。”他信手在她额上一拍,“只你这里着急,今日就都贴好了,旁的地方都要明日再贴。你这个……”他说着顿声,想了想,即道,“就贴去紫宸殿的寝殿门口,可好?”
她正要说好,他却自顾摇头:“不好。贴在门上,过几日就要揭了。朕让人裱起来,好生收着。”
“每年都有新的呢!”她道,他便又温存道:“那朕每年都让人裱起来。”
他还是这样会哄人。
她就不再多言,只蕴出羞赧笑意,似是十分享受他的宠溺。
当晚,幔帐之中自是一片温柔撩人。腊月末时明明极冷,那份热烈却让他们都生出一身的汗。至了半夜,他又起了兴致,直将徐思婉折腾得嗓音沙哑。
后来她终于撑不住,长甲紧紧地扣在他的脊背上,哽咽着央他:“陛下……不行,明日除夕,臣妾还要去向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问安……”
他低笑出喉,这番了事终是放过了她,任由她安心睡去。
翌日天明,他还是起得比她早了些,因为这日虽无早朝,却有宗亲与百官都要前来问安,他是没有清闲可躲的。待她起身,花晨已熬好润喉的汤药,待她梳洗后就服侍她服下去,总算令她嗓中的干涩缓解了些许。
而后她坐去妆台前梳妆,花晨边忙边笑道:“陛下晨起拿了娘子写的福字走,出门时注意到院门处还空着,又折回来为娘子写了一副春联。”
“写的什么?”徐思婉淡笑。
院门处空着,就是为他留的。她又并未在他面前提及,便是要他自己发现。
其实他发现不了也不妨事,但只消他发现了,就必要为她写上一副,就无意中又为她付出了一些。
人嘛,总是对自己耗费过精力的事情才会更加珍惜。她就是要处处占据他的精力,才能在他心里分量更重。
花晨抿笑回道:“上联是‘贺佳节四季平安’,下联是‘迎新春万事胜意’,横批写了两幅,一是‘吉星高照’、一是‘五福临门’,娘子看用哪个?”
徐思婉略作思忖:“咱们用‘吉星高照’,‘五福临门’拿去献给抚养皇次子的肃太妃,就说这意头好,我借花献佛,给小皇子添个吉利。”
“诺。”花晨福身。
所谓“五福”乃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算是极好的祝愿。
徐思婉对那孩子说不上有什么好心,但样子总归还是要做到。
用过早膳之后,思婉仔细理好妆容,就更了衣,准备与思嫣结伴去向皇后和太后贺年。
听闻在从前的一些朝代,大红唯皇后或正室可穿,大魏朝倒没有这样的规矩,唯独帝后朝服所用的金黄旁人不得用。至于大红,女儿家只消没有守寡,过年时都要穿来图个喜气。
是以早在半个月前,徐思婉就裁了身大红绣蔷薇的广袖对襟襦裙,思嫣偶然见到夸赞说好,思婉就又让人用同样的绣样与衣料制了一身齐胸襦裙。如今一见面,姐妹两个的穿着款式不同,颜色与纹样却一致,都望着对方笑了声,继而思婉福身:“祝二姐姐新年万事顺遂,吉祥如意!”
“你也吉祥如意!”徐思婉抿笑,就拉着她的手出了门,赶去问安。
倘若按长幼尊卑,众妃亦该先去向太后问安、再去拜见皇后,但因皇后母仪天下,今日除却见她们,还要花费大半时间见前来问安的外命妇,太后反倒可以将这些事推了不理,是以太后早两日专门发了话,让她们先去向皇后尽了礼数,再去长乐宫闲坐也不迟。
然而纵有这话,妃嫔们也没料到这礼数会尽得如此之快——思婉和思嫣到了长秋宫前,才听闻皇后凤体抱恙,吩咐不论内外命妇,皆在殿外磕个头就是了。
皇后自诞育皇长子后,凤体时常抱恙,众人都已然习惯。二人依言磕了头就离了长秋宫,一同往长乐宫赶。刚至宫门处就看见偌大的长秋宫中一片张灯结彩,宫人们都穿了颜色鲜亮的衣裳,人人都盈着笑,徐思婉行至殿前,一位嬷嬷迎上前,福身道:“婉仪娘子安、经娥娘子安,两位娘子直接进去便是。正与太后说话的那位是宣国公夫人。”
这话原只是知会她们外命妇的身份,以免互不相识有失礼数。二人却都听得心弦一提,思嫣哑了哑,一拽徐思婉的衣袖:“姐姐……”
徐思婉不动声色地摇了下头,抿笑谢过面前的嬷嬷,就从容不迫地携着思嫣入殿。
步入寝殿,身着暗红绣凤纹大袖衫的太后自是最显眼的那一个,安坐一旁的另一位妇人却也气度不凡。她年纪比太后轻些,且又未守寡。循着大魏一朝过年的规矩,她便穿了件大红齐胸裙,搭的乳白色的上襦。
徐思婉目不斜视,朝太后叩首问安,思嫣同样拜下去,很快就听太后笑言:“你瞧瞧,宫里人一多,就消停不了。刚打发走一个,这就又来两个。”说罢转向她们,“快起来吧,这位是宣国公夫人,你们见一见。”
“谢太后。”二人谢恩起身,目光再行一抬,徐思婉才注意到宣国公夫人还立着一人。
他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圆领袍,温润而内敛。明明眉目如旧,徐思婉却不敢看他,所幸仍旧维持住了微笑,朝宣国公夫人福了一福:“夫人安好。”
宣国公夫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也含着笑:“这两位娘子,妾身原是熟悉的,是徐家的女儿。”
“是啊。”太后缓缓点头,“徐文良是个有本事的,两个女儿也教得好。”
说罢忽而想起来:“你适才说近来在忙你儿子的婚事?”
“……是啊。”宣国公夫人依旧笑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妾身这儿子后年也该及冠了,循着礼数,婚事得先寻着,不然到时候好姑娘都有了着落,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耽误了他。”
太后笑意渐深:“适才你冷不防地这样一提,哀家也没什么想法。如今见了倩婉仪与徐经娥倒忽然想起来,她们两个在徐家一个行二一个行四,该是还有一个行三的姑娘。”
说罢就问徐思婉:“婉仪,你那个三妹妹,不知可有婚约了?若是没有,你们与宣国公家也是旧识,依哀家看,倒不妨结亲。”
这话直令思嫣脸色一白。思婉不着痕迹地摒了口气,抿起清浅地笑容:“臣妾进宫数月,与家里没什么走动,倒不大清楚三妹妹的婚事。不如请夫人在宫中多留片刻,想来臣妾的母亲一会儿也要进宫问安,当面一问便知。若能得幸与夫人结亲,也是我徐家的荣耀。”
作者有话说:
皇帝:她写了福字给我,她好爱我。
swan:说来你可能不信,第一张给了身边的太监。
===========
本章随机50条评论送红包,么么哒
第37章 交底
太后和颜悦色地笑着:“也对, 倒是哀家忘了,可以直接问问徐夫人。”
言毕她侧了侧首, 看向卫川:“婚事还需你们自己看着好。哀家便先问问, 你意下如何啊?”
卫川的神情间毫无波动,颔了颔首:“当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父亲母亲看着好,臣便无异议。”
徐思婉原极怕他出言拒绝, 听至此处才心弦一松。
宣国公夫人颔首莞尔:“徐家的两个姑娘都在宫里,若这门婚事能成——妾身厚着脸皮说一句,妾身可就与太后沾了亲了。”
“这有什么厚着脸皮,哀家愿意认你这门亲戚!”太后嗤笑, 四周围的宫人们多有附和, 殿中一团和气。
又闲说几句,姐妹二人就告了退。太后早先让宫人给各宫妃嫔都备了礼, 这便让宫人拿给他们, 两人身侧的宫女上前接过,她们再行施礼, 便一并退出寝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