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来古代后,卫乐跟人交流的次数到是增加了,毕竟来到一个陌生的朝代,还不是他学过的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他不小心都难。
幸好他这个秀才身份给他加分不少,让他平时出门交流少了一成麻烦,一般问事都会得到答案。当然他问的时候也很小心,尽量问一些普通人知道,但一心闭门读书的秀才很有可能不知道的事。
古代很迷信,要是让人知道他附身还魂,非得当成是妖怪拉出去烧死不可。
卫乐最近几天都没有出门,而是在家里把整个三进院子都打扫一遍,每天累成了狗。原身的身体还是差了点,即便他刻意锻炼,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炼出他前世的好身体。现在的身体让他去和人打架,估计一打二没问题,再增加一个人就很悬了。
前世他一打五都没问题,这世道就是这样,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而卫乐就是那个不要命的人,跟他打架就得小心没命。所以街上的混混基本上不找他,卫乐打起架来就跟疯子一样,这样的人他们惹不起。
至于卫乐,对他来说反正他只有自己一人,他不怕死,不要命的就来跟他打架吧!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反而能豁出去。
要不是守着对爷爷奶奶的承诺,估计卫乐早跟人去道上混了,凭他这样的狠劲,出头是迟早的事。但他始终记得爷爷和奶奶临时前对他的不放心,让他好好活,不要做缺德事。
就是这样一句叮咛的话,让卫乐成了一个不那么让人讨厌的小混混。
穿来古代后,有了条件让自己过好一点,卫乐自是不乐意再受委屈。特别是秀才这个身份,他要一直保持着。不去继续参加科考,但秀才身份也不能丢了。秀才每两年要考评一次,他不能给原主丢人。
原主再不好,学文还是挺扎实的。卫乐就每天把原主记忆中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反复背诵,把它们变成自己的。
他好歹也是读过高中的,虽然当初他学的一般般,可高三的经历却是实打实的,背诵小意思啦!
越是翻阅原主的记忆,卫乐就越是惊讶。原主居然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因为原主不在了,这份本领也就消失了,但卫乐还是察觉到自己的记忆力变好了。以前要背二、三十遍才能记下来的东西,现在只背十遍就全记住了。
原主看过的书不少,毕竟是侯府出门,侯府的书籍再怎么样也比穷寒出生的秀才家中要多。光是默写出来的书籍,卫乐都能装点他的书房了。
得,现在书房才是名副其实。反正他每天也要练字,一边默写一边练字,一举两得。每隔三天就能默写出一本书,估计等他全部默写出来,应该有几百上千本。
实在是原主的记忆力才好了,记得书籍十分庞大广泛,什么内容都有。只是知道他有这个能力的人只有原主自己,可就算是这样也没逃脱开算计,还是被赶出了侯府。
幸好原主博览群书,连侯府中一些古籍的内容也都记了下来,现在全便宜了卫乐,这些东西可是传家之宝。真正的书香门第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书籍吗?他相信只要家中孩子好生教养,有着这些书籍,总有一天会发扬光大的。
要知道古代书籍刊印是很麻烦的,好多书籍流传都不广,只有少数人家才有。现在只要他把脑中的书籍都默写出来,一分钱都不用花,所以卫乐这个便宜是捡大了。
就连四书五经卫乐也默了,反正这东西以后也可以给孩子学习,趁着现在原主的记忆没有消失,赶紧把它们默写出来,完全变成自己的才是正事。
这样一来,卫乐每天的时间就很紧了,还要抽空去县城把订的衣服棉被等物品拉回来,忙的他团团转不说,银子也花了不少。主要是他买了许多的纸墨,甚至上好的纸墨他都买了一些,专门用来默写那些古籍的。
卫乐按照书籍的贵重,把最好的先默写出来,然后是次等的,最后是才是常见的。笔不离手的后果就是,卫乐的字更好了。
他写的认真,从一开始仿照原主的字迹,到现在有了一丝自己的风骨。卫乐很满意,原主的学识都在,他能看得出字迹好坏。
当然卫乐在忙碌的时候,还不忘进山捕猎。仔细请教过村中的猎人后,卫乐在一些小动物们常去喝水的地方下了几个套子,比起猎人们的套子,他的要复杂一些,而且保证猎物们踩进去就不要想人挣脱。
卫乐在陷阱上面做了一层伪装,又在旁边做了记号,提醒其他的猎人或是进山的村民们小心,这里有陷阱,他只是想打猎,可不是想害人。
卫乐下的陷阱很隐秘,位置也挑得好,三个陷阱里都有猎物,而且还都活着。两只野兔,三只野鸡和一只半大的野羊。
卫乐把猎肉放在背篓里,又把陷阱还原,再抓两次这三个陷阱就没用了,得还个地方布置。
陷阱还原后,卫乐这才背着他采的野菇和猎物往山下走去。山上的路不是很好走,卫乐又背着不算轻的猎物,每一步都走的很小心。
好在这条路也是猎人们常走的,比起其它地方要好上许多,起码小心一点就不会摔跤。
与卫乐家相距五百米的地方则是村子里老猎人李大海的家,因为年纪大了,他很少上山打猎,平时靠着家中的两亩田地和帮人硝皮子过活。
卫乐直接背着猎物去他家,把兔子和野羊留下,让他帮着杀死剥皮,酬劳就是一只兔子和十文钱。
毕竟硝皮子也需要几样药物,花下来也得十来文。本来想直接给他四十文钱的,可李大海馋兔子肉了,于是就换成了一只兔子和十文钱。
“李大叔,羊杀了你再割条腿去吧!我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只是羊皮我需要,攒上几张回头做衣服呢!”卫乐把野羊抱出来,李大海直接接了过去,摆了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卫乐放下兔子和羊,回到家中牵出骡子驾好车,往镇上去了。
活着猎物比死去的值钱,三只野鸡少说也得有九十文钱。死野鸡只值二十文,野兔活的值五十文,死的只值四十文。
这死与活就相差了十文,哪怕只有十文也是钱啊!卫乐不会跟钱过不去,正好他要去镇上买点盐,这野羊肉要先腌起来风干,不能会坏掉的。
这时他就很羡慕小说中的主角,随身空间什么的不要太方便,东西放里面居然都不会变味,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就是什么样。冰箱都不能完全做到这点,很多东西放久了也会变味给你看的。
虽说羡慕,却也只是羡慕。他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是谁都有机会重新活一次,人不能太贪心。
去到一家酒楼,因为野鸡活着,正好有一大户请客,其中一道菜就需要活着的野鸡。酒楼正为难着呢,卫乐就上门了。
掌柜一高兴,这野鸡每只就多算了十文钱,卫乐拿着一百二十文放进怀中。
第5章
“多谢掌柜。”
十文钱也是钱,半斤肉钱呢!
“好说好说,回头有活的都送来,还按照今天的价格。”
反正这野鸡经过他们大厨的手,买出去的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不过是多十文钱,他还是能做主的。
“好,掌柜放心。”
卫乐也喜欢大方的人,这家酒楼不错。
他今天因为上山并没有穿儒衫,而是和普通平民一样的短衣,所以掌柜的也不知道他真实的身份是个秀才,还以为是个刚进山的新猎人。
不过这新猎人本事可不小,能捉到活着的猎物。要知道这打猎最难的地方就是让猎物活下来,毕竟猎物也是会反、抗,经常九死一生。
卫乐拿着钱去挂着大大盐字的盐行买盐,古代的盐不能私营,所以这盐行一般都是官家在经营。
买了几斤盐,因为数量多,盐行的人就问了。
“官爷见谅,小可上山打猎,打了一只野羊,这肉啊吃不完,总不能放在哪里坏掉吧!所以小可买盐回去腌上风干,可以保存久一点。”
卫乐拿出二十文钱偷偷递给对方,盐行的衙役便笑开了花,这人有眼色。
“行,只要你不是拿去私下贩卖,这盐不超过十斤随你买。”
让伙计把盐给卫乐装好,虽然镇上的盐行较小,平时也多少有些油水。二十文是不多,但就镇上这个地方,这点钱普通人家却能称上一斤多肉了,不算少啦!
“多谢官爷。”
卫乐拱手,付了钱背着盐走出门。又出去了几味调料,这才驾着车回家。只是今天赚的一百二十文钱全都用光了,真是左手进右手出啊!
好在这盐可以用上许久,这样一来未来一段时间这盐的开销可以省下了。
回到家,看到李大海提着东西过来,原来他已经把兔子和羊杀好了,就连肉和内脏都处理好了。而皮子还得等上一阵子,暂时就放在李大海家了。
“李大叔,要是不介意的话,这内脏你就拿回去吃吧!”
有这么多肉,还有一只兔子,足够卫乐吃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大海笑眯了眼,别看这里内脏不多,也够他一人吃上两顿了。他没有妻子没有孩子,孤孤单一个人生活,凭着两亩下等田地过活。要不是年轻时存了两个银,现在日子更难过。
唉~~
看着李大海的背影卫乐叹气,现代的老人好多日子都算不上好过,更别提古代的老人了。
李大海怎么也说是帮过他的人,或许他需要一个看门的人,也不知道李大海同意不同意?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几十文钱,虽说少了点,但在乡下已经很不错了。包吃不说,住的地方可比李大海家那两间茅草屋可强多了。
“回头找他谈谈。”他住的地方大,平时一个人干活很是耽误时间,有人帮衬着他也能轻松一些。
把切好的羊肉和骨头用盐腌好挂起来风干,又把砍成块的兔子先是用大火炒过,再放进陶罐中用小火慢慢焖。里面放了八角、桂叶等调料,慢慢的香味出来,引得卫乐口水直下三千尺。
同时又用锅焖了大半锅米饭,晚上吃不上没关系,明天吃蛋炒饭。
“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饭要粒粒分开……”
想到蛋炒饭卫乐馋了,可这现煮的饭却不太适合用来炒,只好等明天了。于是他就喝个蛋炒饭的歌过瘾。
一边哼歌一边做饭,卫乐自得其乐的样子要是让外面的人看到,非吓一大跳不可,还以为这卫秀才疯了呢!
卫乐虽然自己很少下厨,但他却见过卫奶奶下厨,卫奶奶每次做菜的时候都会跟他说一些做菜的心得。估计是年纪大了想找人说话,平时除了老头子也就只有这个孙子在身边,于是就跟卫乐说了不少。长久下来,哪怕卫乐记忆力再差,好多东西都让他深深的记住了。
有了基础,平时练上几次,这做菜倒也有模有样的。回到古代后,卫乐更是经常下厨,这手艺也就练出来了。
现在一锅米饭被他焖得米香四溢,而兔肉的香味也是弥漫在整个厨房,等米饭一好,兔肉也焖的差不多了。拿个大碗,先盛上大半碗饭,又拿勺子舀上一勺子兔肉,再淋上一些肉汁,那味道简直让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进去。
一口饭一口肉,还有饭中的肉汁,绝配~~
吃了两碗饭,还有半碗兔子肉,卫乐是挺着三个月大的肚子出了厨房的门。回屋洗洗漱漱,又练了一个时辰的字,这才一身疲倦的上、床睡觉。
日子就在这不紧不慢的生活中度过,每隔几天卫乐就要上一次山,捡上几只猎物,总算凑齐了一只灰兔皮大氅。
还有一次运气不错,猎到一只火红的狐狸,狐狸肉到是没什么,关键是这皮子很好,居然买了三十两银子。
这皮子男人用小了点,女子到是可以做一件围脖,或者攒上一段时间做一件斗篷,那价值就不用说了,起码得好几百两。
三十两银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他卖野味得来的银子,差不多快有五十两了。这样一来,他现在也有了收入。就连他那二十亩地,也都请了短工种了冬小麦。又请了几个村子里几个家庭困难并且人也老实的人做长工,让他们帮着管理田地。
然后他自己则带着老大海,收拾那小山坡,在上面种些蔬菜什么的,反正只有他和李大海两个人,小山坡的地整出来也有差不多两亩这样子,足够他吃了。
而李大海,一听卫乐要找人看大门,立即就同意了,收拾自己那并不多的东西搬到了卫宅。
卫乐安排他住在前院大门右边的那间屋子,左边那间他留着开春后教村子里的小子们识字。如此一来,他也不用担心自己外出,家里没有人照看了。
何况他现在又养了二、三十只鸡,每天都要让人喂养的,还要放它们出来活动。这鸡就要多跑跑,肉才会好吃。
当然鸡棚那边的卫生也让李大海包了,他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何况卫乐的好意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所以平时家里的活,他都抢着干。
“大叔,你看这样行吗?”
卫乐把锄头放在地上,抱着它的柄问道。
他还真没做过什么农活,以前跟爷爷奶奶在乡下时,他也只是在一旁帮点小忙,两位老人生怕因为农活耽误了他读书,就连农忙放假,别的孩子都下地,只有他还在家里做作业,顺便煮下饭喂下猪什么的。
“行,少爷真聪明,一点就透。”
李大海刚给一块挖好的地施上肥,走过来一看,卫乐现在挖的坑比最开始要好,起码一排是一排,一竖是一坚,而不是歪歪斜斜的。
“行,那我就照着这样挖。”
捶了两下肩膀,卫乐继续。
“少爷,你用不着自己跟着下地,我一个人可以的。”
李大海自从搬到卫宅,就叫起了卫乐少爷,凭他怎么说也不改。
“我既然来到乡下,总得习惯。何况我也要是想享乐,直接留在城里多好。”
卫乐摇头,他要在乡下生活几十年,总不能一直连农活都不懂吧!之前种冬麦他还在田地边观看程序呢!
哪怕是想做个地主,也得明白自家地一亩要收多少粮,不能让人糊弄了。就像村子里有名的地主,家里有二、三百亩地,一家人还要下地干活呢!虽然大家都说他很抠,可是看看地主教出来的几个孩子,虽说不是都有读书的天份,可品性却是不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