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葳:……回答得很好,下次别回答了。
在一段令人无语的尬聊之中,祁元潜刷完四只碗。
郑葳十分狗腿把洗干净的送到碗柜里。
郑葳发现古代很容易出现那种手艺人,尤其是那种技艺高超的手艺人。
无他唯手熟尔,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主要是没有手机,只能天天看日日练,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下,工匠们的技术超过现代人的想象。
要不就这种情况下,不仅下雨,还没事干,不正是玩手机的好时候。
她能有这感想,完全是因为郑章现在用藤条柳条编出来的小篮子小筐,又可爱又精致。
郑葳闲着也是闲着,她看着精致的小篮子,想起了上一世自己曾经买过的那种藤编的收纳盒和小篮子。
她用语言将篮子的大小和基本样貌描述出来,郑章的理解能力绝对杠杠滴。
大方向上几乎没差,只有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不影响美观。
“这么好看的小篮子,我们拿出去卖怎么样?”
听到郑葳神秘兮兮的发言,祁元潜和宇文允都凑过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郑葳手指向宇文允:“提问,你知道这世界上,谁的钱最好挣吗?”
宇文允突然被拉入话题中心,一脸懵的回答:“有钱人的钱。”
这么说也没错。
郑葳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对也不对,这世界最好赚的钱是女人的钱。”
毕竟后世有一张非常有名的图片,女人的购买力>孩子>老人>狗>男人,虽然这张图有调侃的意味在。
但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言,女人的消费属于低价高频,尤其是喜欢好看的东西。
谁说男人至死都是少年,欧阳修老爷爷还说白发戴花君莫笑呢,就算是变成了大婶子和老奶奶,心里也依旧是个小姑娘,喜欢一切美好的事务。
所以精致小篮子的消费人群是所有年轻段的女人。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
郑葳给提问的祁元潜一个鼓励的眼神,“问得好!”
“首先,我们做它一千只带提手的小篮子,主要用处是闺房收纳,目标人群是那些商贾小姐,家里有点闲钱,可以买得起价格不贵但是样子又很精致的包包。”
“假设这样的一只小篮子售价是五十文,原材料加上人工不过花费十文钱。一个小篮子就能赚四十文,利润率将达到百分之四百,刨去成本一千只包包我们就能赚四十多两银子。”
“想要卖出一千只篮子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找一些有名气的人,写他几百篇文章,然后在告示牌上贴上写好的文章,最后打点好那些金牌销售,让她给我们卖点货。一千只篮子,只要三秒钟就可以售空。”
看这三个人表情都不对,郑葳赶紧改口道。
“我还有别的方法,我们把篮子拿到京城,卖给京城的小姐贵妇们。上行下效,京城人使用的篮子,州府的人肯定会买。到时候我们把篮子拿到县城去卖,相信姑娘们听说,京城和州府的小姐们都用这个,肯定会争相购买的。以此类推,等到县城做到每家每户一个郑氏篮子,我们就在县里的各个镇上去卖。”
郑葳语速飞快:“就用这方法,别说一千只,就是几万只都卖得出去,哎哎哎,别走啊,你们去哪啊,我还没说完呢,实在不行我还有别的方法……”
“找个代言人怎么样?”
作者有话说:
葳葳子深谙资本家的套路
第14章
很明显,换代言人这提议也不怎么样。
郑葳花了很大力气,给他们解释明白什么是代言人。
这三个不识货的,一点动摇的意思都没有。
郑章嫌她吵闹,委婉劝她离开:“你出去看看兔子,中午好像没人喂。”
郑葳恶狠狠的哼了一声,转头就去看兔子。
她手里拿着草料,一点点往兔子嘴里送。
这草料还是郑章出去捡的,秋风吹黄绿叶,满山都没有绿草,都是有些枯黄的草。
还好这兔子也不挑食,干草也能吃,郑葳有时候也会喂兔子烂菜叶,前提是家里刚好吃白菜,或者她看到哪块菜上有烂叶子。
没有菜叶,它就只能吃干草。
暴雨中,有人推开了他们家的木门,铜铃发出一阵脆响。
直到人走近了,郑葳才看清来人的的脸。
哦,这是隔壁左边那位,孙晴天的叔叔孙求财。
郑葳把笑容戴到脸上:“您可是稀客啊,您来有什么事啊。”
孙求财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甩了甩蓑衣上的雨水。
郑葳面上表情没变,余光看到有雨水溅落到她家锅里。
孙求财跟她说起来的原因,“这不是今天下大雨,我们家房顶漏雨,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想来跟你们家要点瓦。”
正常谁家都不会有多余的瓦,只是祁元潜刚来的时候,也遇到跟孙求财家现在一样的情况。
雨后他就买了一堆瓦,花钱雇卖瓦的给他修一下屋顶。
那卖瓦的可能是看他不懂,忽悠他多买了不少瓦,修完屋顶还剩下一小堆,就在院子里堆着。
但郑葳被孙求财的不要脸给惊到了,什么叫要点瓦,我们很熟吗?
她同时也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来要瓦,尽管现在家里漏雨,那也不能正在下雨的时候,爬上屋顶去修缮。
危险不说,把瓦给掀开,那房子里漏的雨水岂不是更多。
“那您需要几块,多了可不能给。”郑葳望了一眼身旁的祁元潜,“我们准备过两天在院里盖一个鸡窝,这瓦还有用呢。”
盖鸡窝不止是不想给瓦的推辞,她觉得要是孙求财这人下手,他能把院子里那一小堆瓦都搬走,还不给一分钱。
这事是郑葳喂兔子的时候想到的,弄一个鸡窝不仅能养鸡放兔子,下雨坏天柴草就不必往家里搬,可以放到鸡窝里,这样家里能干净一点。
只是她一直在犹豫,权衡利弊,孙求财的出现让她把这想法提了出来。
孙求财对郑葳的回答非常不满意,他眼馋齐家院里的瓦片不止一天两天了,今天终于让他找到借口。
结果只让他拿走几块,他还准备把屋顶上的旧瓦都换一换呢。
郑葳只当没看见孙求财耷拉下的脸,笑眯眯的问,“晴天在家干嘛呢?”
孙晴天,孙求财的大侄女,死鬼哥哥的遗孤,也是他不能触碰的点之一。
每天无数次跟他作对,给他添堵,是个一想到就心塞的存在。
他发现,眼前这娘们,就爱在他雷区上蹦跶。
“那死丫头,不知道跑哪去了,下雨还到处乱跑,我看她是在外边养野男人了。”
赚了钱不拿回家不说,给她说的亲事也不同意,那孙有余家多好的一门亲啊,家里有地又有钱,嫁进去就是去当少奶奶。
活该这死丫头一辈子穷命,有福不享。
孙晴天:给个傻子当老婆,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郑葳不耐烦跟他虚与委蛇,面容诚挚的对他说:“叔,你赶紧去拿瓦片,家里还等着呢。外面还下雨,我们就不送你了,你自己去拿吧。”
孙求财不想在这娘们身上浪费时间,尽自己全力搬走一大摞。
另一旁,孙求财老婆看见丈夫回来放下瓦,催促道:“赶紧再去啊,搬到咱家的才是咱的。”
孙求财一听这话,脾气上来了:“一共就给这么点!”
莫名受了孙求财发的火,她没有生气,听到话的内容生气了。
怎么这么小气,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不是应该的吗。
这夫妻俩忘记,他们拿回来的一大摞,人家没有收钱。
只不过占的便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不满罢了。
他们大女儿听到这两口子的讨论,开口说道:“这家人不把咱家放在眼里,我经常能看见他们跟那个小贱人嘀嘀咕咕的,保不齐就是跟那小贱人一伙的,一定要给他们点教训。”
这个大女儿长得很像她母亲,长期耳濡目染之下,一脸刻薄像,尤其是学着她母亲说话的样子。
她口中的小贱人,正是她的堂姐孙晴天。
这两姐妹从小不和,在孙晴天重生之前,孙晴月一直欺负她,孙晴天换芯子以后,这个芯子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她怎么能忍受别人的欺负。
穿越前多活了十多年的孙晴天,怎么会被这个小丫头压制住,在两个人斗法时,孙晴月一直处于下风,即便是加上她老子娘,他们全家都玩不过孙晴天。
她对孙晴天可谓恨之入骨,跟她有关的人和事,都恨屋及乌。
孙晴月看到几次孙晴天往隔壁跑,这次他爹去祁元潜那里占便宜,就是她撺掇的。
另一头的郑葳是不知道,因为没占够便宜,孙求财一家把他们家给记恨上了,她要是知道未来,一块瓦都不能让孙求财拿走。
当场撕破脸。
反正终究要被记恨上,不是这次也是下次。
当场撕破脸,孙求财又不能打她,就他那瘦弱的小身板,祁元潜让他一只手他都打不过。
就这种欺软怕硬的人,打一顿他还未必敢找麻烦。
外边的雨一直下不停,被困在屋子里,没有别的娱乐方式,郑葳提议搞一个讲故事大赛。
赢家可以七天不洗碗。
郑葳:不然怎么办,我不想看郑章编筐打发时间。
郑葳以为每个人轮着讲故事,她只需要讲一两个故事就够了。
后来发现她太天真了。
这三个人都同意了她这个提议,只是在她讲完故事的时候,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表现出消极应对。
郑葳讲完聊斋里的婴宁,看向还沉浸在故事里的祁元潜。
祁元潜:“我不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