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种人,专门制定了惩罚措施,官府永远不缺服徭役的人,刚好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去做。既然有人想做贡献,那肯定不能拦着人。
服徭役这工作苦得要命,经常就能把小命给搭上。
郑葳原来在孙家村的邻居孙全财就是服徭役的时候,意外没命。
人死在工地,一个铜板都没要到。
孙全财还算是命好,分在家附近服徭役,不需要经历跋山涉水去离家远的地方服徭役。
不光是有做徭役的威胁,在清查土地数量时,并不是你家里上报多少数量,就能领出那个相对应额度的种子,最终登记在册的土地数量是那个数量。
虽然是为了贫民百姓才实行的政策,也不是说,家里土地数量多的人家,就不能领取种子。
在这事上,一视同仁。
尽管地主乡绅家不缺这点种子,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能够免费领种子,不管是富人还是贫民,都会非常积极。
这条政策与以往不同,以往士绅都是特权阶级,不用缴税,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但郑章不打算让这条特权延续,从有钱人身上收税岂不是要比从穷人身上收的多。
但是为了防止士绅隐匿田产,所有人一视同仁上缴赋税这一条最重要的内容被他隐匿,等到秋天收税的时候再说吧。
他已经准备好说辞了,我这政策中哪一条哪一项说过士绅享有特权,自己的过度理解,就不要拿到我面前来找不自在。
相信半年之后的世家就只是一个空架子,失去了原有的政治经济特权,只剩下先辈留下的钱财能挥霍。
其实普通老百姓都是很好很好的人,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只要能让百姓吃得上饭,能吃饱,他们就能安安稳稳的劳动。
只有少数人可能会有投机取巧的法子。
郑葳先把想法写出来,最先拿给孙晴天看,让她从现代人的角度能不能挑出问题。
然后又送给贾岱祁元潜还有俩崽子,让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挑刺。
经过几个人的共同智慧,想法成为一个可以实行的办法。
现在的问题,就只剩下施行。
不管政策好坏,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实施。
郑章在府衙把政策拿出来时,不管是主管农业的部门,还是其他的辅助部门,没有官员提出任何异议。
这和府衙的官员刚被郑章重新洗牌有关,酒囊饭袋全部被踢了出去。
他趁机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才能之人。
可这群草包代表了士族豪绅,即便已经手握兖州主要的军事力量,可他现在的力量还是过于稚嫩,不能一下子把士族踢开,现在还需要借助士族来进行管理。
那这要怎么做,才能安抚到这群士族呢?
得让他们能看得见希望。
郑章虽然换掉了一群草包,又重新在这些人的家族里,挑选了一批可塑之才,由于这些人还太过年轻,不敢更不能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
孙晴天给出了一个主意,让这一群人组成一个秘书团,给郑章服务。
郑章没有听懂孙晴天的意思,还是郑葳解释,让他们先在你身边当幕僚,这幕僚没有任何职位,可是打眼一看就觉得未来光明。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跟在大领导身边更显重视呢?
一个举动,郑章不仅踢走酒囊饭袋,稳住世家,还养了一批自己的亲信。
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和浸淫官场已久的老油条不同。
年轻人喜欢往身上揽活,来证明自己。老油条都恨不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被郑章选中的,不仅是在外有才名,在家里还有地位,都是家里的凤凰蛋。
有政策需要推动时,凤凰蛋们保准带着家族冲在最前排。
若是这群人里真有那徒有虚名之人,那也不打紧,一直放在身边当书吏养呗。
同僚外放,他是书吏。同僚升官,他还是书吏。
等到哪一天,某个家族对他有意见,他完全可以忽略。
郑章提出的这个政策,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州府的长久发展,利都大于弊。
留下的官员都是聪明人,没人会反对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
不聪明也不行,太明的精兵早就把官府给围住,那李长秋就是前车之鉴。
李长秋断了一只手,也没有保住小命。
他的下场越惨,越能证明段立肖在他侵吞公款的事情上不知情。
他最终能死,段立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他一力促成的结果。
在府衙这个层面上,所有人的意见,跟郑章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但这只是个开始。
最难治理的其实是基层的官员,要考虑底下的官员会不会借机中饱私囊呢,会不会借机兼并农民土地。
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执行时,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在向下执行时,以太明县为试点单位,每个乡派出一个士兵监察,若有欺上瞒下的行为,要及时汇报。
这时就要夸一夸,郑葳有远见,她安排士兵们跟着先生认字写字。
士兵们认得字,在监察时便不会给愚弄。
太明县最早的那五百士兵,家庭情况都不是很好,农家出身占了绝大多数。因着这个出身,能让他们在这个监察工作中,更加认真,也更能秉公执法。
这项政策刚刚公布,就得到了广大好评,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贫苦百姓,都能从中获益。
但是有一个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段立肖。
他在这项政策之中,看到了某种现代行政的影子。
段立肖便猜测,这项政策的确立和施行,一定有现代人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个认知让他更加的坐立难安。
他在这个世界里,不是没有遇见现代人。
在兖州生意做得很大的女老板班骅芸,就是他曾经确认过的同乡。
曾在太明起家的好吃点店铺神秘的老板,虽然从未见过面,可从她的店名,还有糕点的样式,都能辨别出,这是一个穿越人士。
这两个人,是他目前认知的全部。
现在他知道,兖州府衙里还有一个穿越者。
其实他心里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个猜测,这个好吃点店铺的主人,极有可能就是郑章。
这个糕点店是太明的店铺,在慢慢的向外扩展。
非常巧合的是,当郑章来到州府后不久,州府里也有了若干家这样的店铺。
而现如今,府衙的决策层中就有一个穿越者。
这个猜测让他很难受,一直以来,他骄傲的资本,都是他来自现代,他超越时代的眼界和知识技术。
可现在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是穿越者。
这个人不仅善于隐藏,而且工于心计。
尽管不想承认,这个人在各种方面都比自己要强。
自己在与他的争斗中,已经马上就要输掉了。
怎么办,就这样认输吗?
绝不!
但他绝不认输,鲁迅说过,你可以打倒我,但你不能杀死我。(这话不是鲁迅说的,狗头护体)
自己还有最后一张底牌没有用,听蒋嘉泽说,那位夫人马上就要到州府。
在她到州府之前,自己要做好舆论准备,把气氛烘托到位。
争取让更多的人,知道郑章的真面目。
现在爬得高有什么用,老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到时候,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自己的。
作者有话说:
郑葳:猜的很好,下次别猜了感谢在2022-05-23 00:03:27~2022-05-24 00:52: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今天又想喝奶茶17瓶;与君行10瓶;易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8章
既然孔家夫人即将过来,段立肖便做好舆论准备。
在百姓与各位官员中散播宁寿公主和七皇子是人假扮的流言,一开始自然是没人相信,怎么会有人敢假扮皇家。
可耐不住这样的话,在耳朵边听到的次数多了。
渐渐地曾经坚定不移的想法开始动摇,怀疑这流言是不是真的。
有句话叫做众口铄金,说的人越多,这话似乎越真实。
眼瞅着假皇子假公主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孔家夫人的车驾也如期到了州府。
在段立肖的要求下,她的行程无人知晓,可就在进城时却闹出了不小的阵仗,相当地惹眼。
城门口的百姓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好奇这是哪家的大人物。
这问题刚在心里转了一圈,还没有问出口,他旁边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路人”便说道,“看那车驾上的标志,这应该是枣郡孔家,对了你知道枣郡孔家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