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的才力有限,她的财力也有限。
元墨慢慢地吐出一口气,告诉自己,能出一个花中榜眼,已经算是不虚此行了。
古世子捧着阿九的诗作,皱眉看了半天,忽地,他哈哈大笑起来。
会真楼的彩楼里也跟着哄笑一片。
人群之中更是对着台上的阿九指指点点,有地痞高声叫道:“姑娘,别怕,不会写诗,爷也照样疼你!”
阿九站在台上,恍若未闻,低垂双眼,不言,不语。
元墨顿时大怒,高声道:“一首诗没写完罢了,谁规定天下人都会写诗?能写出一半已经很不错了!有什么好笑的?”
夏婆子甩着帕子笑道:“写不完诗,确实没什么好笑的。但半桶水还来跟人家比拼诗文,就很好笑了!”
古世子道:“元坊主请勿动怒,我只是笑自己才疏学浅,竟未读懂阿九姑娘的诗。”
站了起来,扬起手里的诗稿,“阿九姑娘不是没写完,这是一首回文诗。”
第二十三章
回、回什么?
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元墨一脸茫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其它评审官纷纷接过去细看,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看这模样,这回文诗仿佛很厉害的样子。
玉菰仙脸色微变,笑了笑,道:“回文之诗,极需巧思,煞费心血。古世子何不让我们看看阿九姑娘的大作,也跟着长长见识?”
古世子将手中的诗稿往外一扬,缓缓向全场展示。
雪白宣纸上,字字挺拔清峻。
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赏、花、归。
元墨大声道:“好诗!果然是好诗!好一首回文诗!”
腊梅悄声问道:“写的是什么啊?我怎么看不懂?好像不通啊。”
元墨小声道:“我也不懂。管他呢,夸就是了。”
毕竟气势不能输。
大家一听,纷纷拍手鼓掌,大声叫好,连大王都配合地汪汪叫。
“回文者,诗文可以环回往复,诵之成章。”古世子道,“阿九姑娘这首诗,写的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不知在下解得可对?”
阿九微一颔首。
元墨听不懂好坏,但是不妨事,玉菰仙会告诉她。
果然,玉菰仙脸上的笑容极不自然地僵了僵,虽然掩饰得很好,又转瞬即逝,但依然没逃过元墨的眼睛。
这足以说明,阿九的诗很好!
人群中也有不少是懂行的,看明白这诗之后,赞不绝口,阿九身后的花灯又多了几十盏。
夏婆子一看不好,再拖下去,阿九的花灯也许就要追上来了,对玉菰仙大是不利,忙道:“既比完了诗,各位便可以举灯了吧?”
每位评审官手中都有一盏金色花灯,一盏抵红花灯二十盏之数,得五盏以上者,便是花魁。
评审官中就有不少会真楼常客,且又明里暗里收了夏婆子不少好处,闻言便有人准备举灯。
古世子道:“且慢。”向阿九道:“阿九姑娘,花魁要色艺双绝,到了此时,还不让我等一睹真颜吗?”
夏婆子一听,就差没拍大腿了,道:“可不是?一直遮着脸算什么回事?就算长相欠佳,也得露出来给大家伙儿瞧瞧啊,不然还怎么评花榜?”
玉菰仙也笑道:“阿九妹妹,你瞧,世子他们都等不及了呢。”
“我一直听闻京中的达官贵人在乐坊中寻求的不是歌舞与美色,而是风雅与知音。姑且算我面纱底下面容丑陋吧,不知诸位心中的花魁,到底是重艺,还是重色?”
阿九声音清冷,算是说了上台以来最长的一句话。
元墨简直恨不得冲上去帮阿九掀了面纱。
姐姐你还不如继续用“嗯”呢。
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帮评审官都是大有脸面的人,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去乐坊是为了买醉寻欢,可这么生逼着大家选重艺,惹恼了这些大佬,将来有好果子吃吗?
再说姐姐就冲你那张脸,明明摘个面纱就能摆平一切,何必要来这么一出?
玉菰仙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空子,微微一笑,道:“阿九妹妹生就高才,难免恃才傲物,但你我身份低微,原本就是服侍人的。‘艺’固然是比‘色’更重要,却还有一样东西比艺更重要,便是‘德’,让客人忘却烦恼,心生欢喜,便是我们女伎的德行。”
这话说得评审席官们大点其头,当即便有几人起身将自己的金色花灯挂在了玉菰仙身后的柱子上。
元墨眼睛紧盯着那些灯笼,一二三四五六,竟然有五盏,一下子就过了半数!
“完了。”欢姐喃喃。
就算剩下的金灯全归阿九,红灯距玉菰仙也有近百盏之差,阿九这下是彻底输了。
玉菰仙微笑,笑得清丽无双,笑得纤尘不染。
她原以为这会是一个劲敌,没想到这么轻易就拿下了。
她甚至起了一丝兴致,想看看是怎样一张脸,让阿九在如此优势下,依然不敢露出来见人。
将对手掩盖的丑态揭露出来,公之于众,让那些曾经送过阿九绢花与花灯的人后悔得把隔夜饭都吐出来,她想想都觉得很开心。
于是她轻移莲步,走向阿九,似安抚又似拉拢般,很亲热地去扶阿九的肩。阿九微微一闪,避开她的手,她的手便好巧不巧,恰恰碰到了阿九的面纱。
玉菰仙笑得甜极了,手轻轻一扯。
面纱轻飞,被清凉的晚风托着,缓缓飘向台下。
这一瞬,像是有奇异的风拂过大地,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每个人都仰着头,睁大了眼睛,迎着那片轻纱的降临,都怀疑自己身处梦境。
因为那样一张脸根本不应该是尘世所有,只能在梦中得见。
太、好、了!
元墨双拳紧握,差点没蹦起来。
比起自己掀起面纱,这种无意简直充满了诗意。
多谢你玉菰仙!
所有人都沉沦在阿九的美貌下。
酒杯接不住壶嘴。
美酒一直空流。
扇子挥到一半便停住。
递出去的点心落在地上。
夏婆子几乎背过气去,玉菰仙僵立在原地,一时无法置信。
元墨的胸膛里豪情万丈。
万众的膜拜是美人应有的荣耀,去吧,阿九!用你的美色征服整个京城!
然而阿九却迅速背过身,以袖遮面,快步离开高台,回到彩楼。
欢姐十分意外,连忙道:“这正是你扬名立万的时候,还不快回去!”
“不急不急,惊鸿一瞥,更加要命啊。”元墨笑眯眯地斟好茶,递到阿九手里,展开扇子替阿九扇风,“阿九辛苦啦,累不累?热不热?要不要来盏冰碗?”
阿九没接茶,向元墨道:“去看看外面有没有姜家的人。”
“哎呀,不打紧不打紧,便是姜家的人看到了,也不碍着你在姜家艳惊四座。”元墨一面说,一面出去蹓跶了一圈。
近日到处可见姜家府兵四处搜查,今天这里如此热闹,不知道为何却没有人来,倒是叶守川带着人守在人群外围,视线碰到元墨,遥遥相她一笑。
元墨也向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被惊艳的人群这会儿已经回过神来,欢呼的声浪席卷全场,司仪拼命高声:“清河坊王公子为阿九姑娘点灯五十盏!”
“南城坊张老爷为阿九姑娘点灯二十盏!”
“太平坊刘公子为阿九姑娘点灯三十盏!”
“福德坊齐老爷为阿九姑娘点灯五十盏!”
花灯流水介送来,要五名下人一起动手才挂得及,司仪唱喏的声音根本没有断过。那名已经走到中途的评审官折向这边高柱,将自己的金灯挂了上去。
花灯像潮水般涌上来,人们像是疯了。
一路上人群里有无数人跟她道喜,套近乎,元墨笑得合不拢嘴,不停抱拳。
人们在片刻这前才知道红馆有这样的美人,好像也是在片刻之前才知道红馆有这样年轻的坊主。
灯烛高照,映得元墨肌肤生光,双眸如星,不少人都觉得,不单女伎清艳绝伦,这位坊主的姿色也是上佳,于是恭维话里除了“年少有才”之外,更多了不少“貌比潘安”之类的恭维话。
元墨一一笑纳,推门进彩楼,先告诉阿九外面并无姜家之人,然后一把拉住阿九的手:“你听!听到有多少盏了吗?”
阿九没有说话,目光落在被她握着的手上,虽没有抽开手,但眉头已经微皱。
元墨连忙撒手,还拿袖子垫着给阿九擦了擦手。
欢姐看不下去:“你好歹是个坊主!”
元墨笑:“坊主给花魁做低伏小,那是天经地义。”
这么一说,欢姐的脸色顿时也好看了不少,啊,红馆如果能再出一个花魁……
就在此时,只听外面司仪高声唱诺:“柳树街王老爷为玉姑娘点灯八十盏!”
“德政坊楚公子为玉姑娘点灯五十盏!”
“恭和坊薛老爷为玉姑娘点灯六十盏!”
元宝喃喃:“这,这是多少盏?”
腊梅:“见了阿九姐姐的脸,竟然还有人送灯给姓玉的,瞎了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