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淙:“……”
就,非常伤心了。
好在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成果还是很显着的。最起码突击了半个月怎么做诗之后,许淙就庆幸自己没有把小时候写的那首‘我的好友孙大郎’写给老师看,不然……
许淙忽地打了个寒颤。
“少爷,您冷吗?”
青木抬头望着正在头顶上的大太阳,不解地问道。
许淙:“我不冷。”
他就是想到自己的未来,觉得多一个老师还是有坏处的。因为云知府知道自家过几天就要启程了,所以给他布置了很多功课。单单后面一年要读的书就列了长长的一张单子,并且还要每隔十天写一首诗,还说以后要寄给他检查云云。
许淙,许淙当时看到云知府的表情,当然是马上答应下来了,还保证自己会按时完成。
不过答应归答应,但并不妨碍他在许明成和云知府看不到的地方,短短地沮丧一下下。他觉得按照老师布置的这个阅读量,自己以后别说一年画两本画册,就是一本都够呛。
清闲的好时光,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啊。
“青木,你说以后我两三年不画一本画册的话,邹东家……”
没等许淙把话说完,背后就传来了一道清脆的声音:“师兄你以后都不画《竹精传记》了吗?”
许淙:?
他一转身,然后和好奇望过来的莹姐儿大眼瞪小眼。
……
此时,后院里云知府和云夫人正在商量事情。
“老爷,把蕙姐儿和莹姐儿送回京城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啊?”
“妾身觉得许夫人也是个靠谱的,托他们一家送蕙姐儿和莹姐儿进京,我们也能放心。毕竟她们过了年就十岁了,也是时候送回京城,让祖母和母亲替她们相看起来了。”
云知府觉得头疼,无奈道:“再等等,再等等吧。”
“她们都还小。”
“而且祖母和母亲都信佛,每年都要去寺庙住些日子,蕙姐儿和莹姐儿这么小就送回去,若是移了性情也不好。”
“更何况祖母年纪也大了……”
“老爷!”向来温柔贤惠的云夫人听到他这话,声量都略提了些,“她们过了年就十岁了。”
“京城的闺秀们,那个不是十岁上下就随着长辈们出门会客,结交些性情相合的手帕交,同时也让各家的夫人们相看起来。”
“若是有意,及笄之后就会请了媒人上门提亲。”
“老爷你下一任还不知会到何处,若是耽搁个三五年,误了她们的终身可如何是好?”
第83章
云夫人的担心,也正是云知府此前顾虑的地方。
事实上自从几年前云尚书入阁后,夫妻二人对于儿女们的婚事,就多了几分忧心。儿子还好,长子云麒已经考中了举人,并且说好了人家,等他金榜题名就可以张罗婚事了。至于幼子云麟,离他成亲的时候还远着呢,现在也不用着急。
最让两人放不下的,是两个女儿。
因为云知府最近七八年都辗转在外为官,所以蕙姐儿和莹姐儿也跟着他们两人去过很多地方。小的时候还好,但随着她们长大,婚事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地方上不是没有适龄的年轻人,比如颖昌府就有人想和云家结亲,但云知府从未考虑过此事。其一当然是如果把女儿们嫁在颖昌,他调任后就鞭长莫及,以后照应不到不说,恐怕还很难再见面。
其二就是那些人家的孩子们,学识并不突出,以后不知道能不能考中进士,若是考不中,那把女儿嫁过去作甚呢?
难道是为了提拔女婿?
很显然那是不能的,毕竟结亲是为了两姓之好,而不是为了帮扶另外一方。
京城就不一样了。
能在京城安家的人家,轻易不会离去,不但门当户对还知根知底。最重要的是京城有出息的年轻人多,可以给女儿们选个好的。
娶媳妇只要儿媳妇人好,娘家明事理即可。
但嫁女儿最好是公公与自家同进退、婆婆和蔼、夫婿上进、妯娌也不蛮横霸道,小姑更不会无理取闹。除此之外,最好家中还有恒产,能够让女儿们嫁过去后一辈子衣食无忧,不必为两斗米发愁。
但这样的人家,一时半会是难找的。即便找到了,人家一看蕙姐儿和莹姐儿是在外面长大,在京城待的日子短,也会心生犹豫。因为常住京城的人会觉得别的地方都是乡下,养不出有眼界的姑娘。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把女儿们往京城一扔就能够解决的,女儿们不在眼皮子底下,未来女婿也没亲眼看过,这让人又如何放心呢?
所以云知府迟迟未能下定决心。
云夫人也是如此,她犹豫了一会儿道:“老爷,你得拿个主意了,到底送不送女儿们回京,若是送,哪怕这次不让许夫人他们带蕙姐儿和莹姐儿去京城,等麒儿游历回来,也得让他护送妹妹们回去。”
“若是不送,那现在就得先替她们慢慢相看起来。”不过这话说得云夫人都皱眉,“但颖昌府的这几户人家,我都瞧不上。”
“估计得过两年换了别的地方再说。”
云知府想了想,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就再等两年,这两年里若没遇上合适的人选,就送她们回京。到时候蕙姐儿和莹姐儿也有十一二岁了,麒儿也会在京城。如此他们姐妹三人相互照应,我们也能放心些。”
云夫人思索了一会儿,也赞同。
……
花园里,许淙和莹姐儿相对无言。
许淙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莹姐儿,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说的话会被她听见,当然最意外的是他没想到莹姐儿居然还看过《竹精传记》这本画册。
‘三水居士’这个马甲他虽然没有刻意隐瞒,但也没有特别提过,所以现在莹姐儿突然这么自然地说了出来,他还是有些惊讶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他刚说完要断更,然后就被读者发现了的尴尬因素存在。
“师妹,你也看过《竹精传记》吗?”
“看过,爹说那是你画的。”
莹姐儿点头,然后再度询问,“师兄,你以后真的不画了吗?《竹精传记》很好看,我和弟弟都很喜欢。”
顿了顿,她又补充,“爹和大哥也喜欢。”
许淙实话实说,“会画的,但可能会像之前那样,一年也就画一本。遇到功课多的时候,一本也可能画不了。”
莹姐儿高兴起来,“一本也行,这本画册很好玩。”
她应该是真的很喜欢《竹精传记》,后来又追问了许淙很多关于这本画册的内容,比如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帝流浆’吗?真的有妖怪,有精怪,还有修士吗?还有竹海里面的那些竹子,除了麻竹和金竹之外,还有什么竹啊?
莹姐儿显然看得很细,还都记下来了。因为有些问题要不是许淙前不久刚刚把前面三册重新看了一遍,都答不上来。
等她终于问完,绞尽脑汁的许淙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苦笑道:“师妹,你看得也太仔细了。”
有这样一个读者,他高兴的同时,也很有压力。
莹姐儿认真道:“这本画册,好看。”
许淙看着她表情,又看看周围的环境,突然心中一动,“师妹,你怎么一个人在花园?你身边的奶娘、嬷嬷以及丫鬟们呢?”
莹姐儿突然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她才闷闷地说道:“娘想要送我和姐姐回京城孝顺曾祖母、祖母,姐姐听了说好,奶娘和嬷嬷都说好,我不喜欢,就出来散散心了。”
去京城?
许淙想了想,建议,“既然你不喜欢,为什么不和老师以及师母说明白呢?”
“我小的时候在庐州老家,我爹在勉县,我不想跟爹娘分开,于是就跟娘说要去找爹,后来等我三岁的时候,一家人就真的搬到勉县了。”
“师妹,你去跟老师说吧。”
“说你不喜欢京城,你喜欢待在爹娘身边。老师听见了,肯定会考虑你的想法的。”在许淙看来,云知府虽然给他布置了很多功课,但也是一个开明的老师,这样的人不会听不进儿女的意见。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把姐妹俩送回京城,但如果莹姐儿强烈反对的话,这件事恐怕会不能成行或者推迟。
最重要的是蕙姐儿和莹姐儿今年才九岁多,突然被送到陌生的地方去,那不就跟红楼梦里面的林妹妹一样了吗?
即使要送,也可以晚一点的。
不过因为不了解前因后果,所以许淙这次并没有贸贸然地给她出主意,而是像小时候那样鼓励她去跟父母说明白。
不喜欢的东西,当然要勇敢地说出来,而不是在乎谁谁谁的看法!
想到这里,许淙又问:“师妹,你现在还继续读书吗?”
莹姐儿忽地展颜一笑,“你骗人!”
许淙莫名,“……啊?”
不对啊,刚刚他们不是在讨论读书的事情吗?自己只是想知道莹姐儿有没有继续读书而已,怎么就突然变成骗人了?这个话题从何说起?
莹姐儿瞪着他,“你小时候说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每天睡五个时辰,那就只剩下七个时辰,然后穿衣、洗漱、吃饭、喝茶要两个时辰,最后只剩下五个时辰。”
“洗漱更衣半个时辰,处理事情半个时辰,生病、探病、养病、小歇再半个时辰,和家人说话半个时辰,自己玩半个时辰,读书便只剩下了两个时辰。”
“你骗人!”
小姑娘眼睛亮亮的,控诉,“只要睡四个时辰就好,洗漱更衣,吃饭喝茶也用不上许久,其他的生病、处理事情,更无需耗费许多时间。”
“可以有四个时辰用来读书、画画!”
许淙:“……”
对哦,小时候自己的确这么忽悠过莹姐儿,目的是让她早点开始读书。因为她那个时候有点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然后自己也没什么特别好的主意,就建议她早点开始读书,这样她自己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现在看来,她还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啊。
许淙暗暗叹息。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是日夜相处的人,莹姐儿又不像自己,不但有一些前世的记忆,还知道自己是穿到了一本书里,所以会受到影响也不奇怪。
于是许淙连忙道歉,说那是自己小时候的想法,难免有失偏颇。但他现在已经改过来了,每天会花五个时辰的时间读书,从早读到晚。
莹姐儿咬牙,“我也要读五个时辰!”
啊这……
许淙突然心虚,不知道云知府知道这事会不会给自己加功课啊。
回到房间的时候,他左想右想觉得不对,于是翻箱倒柜把自己后来再画的《竹精传记》第四册 和第五册让人拿去送给莹姐儿赔礼,然后便去找了金氏。
“娘,我刚刚遇到莹姐儿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