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行了吧?”
特地将麻竹新长出来,眨眼间就垂到腰侧的头发涂黑涂茂密的许淙犹豫了一下,不确定地道:“这头发已经很多了,再画下去不好看。”
于是他仔细看了一下,还拿出麻竹之前不秃的图来对照,最后满意停笔。
第六册 完
虽然中间的打斗场景还需要添加,掐诀的手势也要再想想,但主要剧情已经画完了,等过两天有空闲的时候他把打斗的场景加完,那么《竹精传记》的第六册 就结束了。他这次画得很快,完全不需要人催促。
接下来他只要找时间把这本画册交给祥云书坊的人,那么很快就又有一笔钱入账。之前许淙听金氏讲过自家借住在金家的原因,住的时间短是一个方面,但没钱买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有钱,哪怕买了租出去也是很划算的。
谁能拒绝首都的房子呢?
淙淙不能。
所以要争取下次来京城的时候,住到自己家里!
只要一想到这个美好的场景,许淙就恨不得一天画个十本八本,不过他也知道真的画这么多的话恐怕就要卖不出去了,而且还会耽误他的功课,所以也只能想想。
不过既然画了新的一本画册,许淙就自然想起自己考完院试之后,可是一下子就画了两本画册给邹东家的,分别是《竹精传记》第四册 和第五册。
也不知道刻印好了没有。
他现在虽然有两个马甲,连载了两本风格不同,故事情节更是截然相反的画册,但还没见过售卖的场景呢,他对这个还是有些好奇的,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看见。
转眼就到了沐休,一大早许淙就被青木喊了起来,然后沐浴更衣,穿上了金氏新做的淡蓝色书生袍子,跟着许明成出门。
他们要去拜访云阁老。
“到了云家,也不用太拘束。”
坐在马车上前往云府的时候,许明成提醒许淙,“云阁老虽然是阁老,但他也是你老师的亲祖父,算得上是你的师祖。”
“你小时候临的字帖,还是他老人家写的呢。”
这事许淙记得,不但记得他还瞬间回想起每年生辰,自己都要收到一本字帖,然后还要多写几张大字的事情呢,顿时就瞪着渣爹。
“知道了,爹你最近提了好几次这事,你是不是紧张啊?”
许明成一滞,板下脸道:“胡说!”
……色厉内荏的样子更像了!
不过许淙也不拆穿他,而是望着外面道:“爹,我们等下从云府出来,要到外面逛逛吗?来到京城这么久,我还没逛过呢。”
“京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京城……”
许明成还真的想了想,不过他虽然在京城住了几年,但却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到处闲逛,去的地方多半是跟同年、同僚们一起去的。
那些地方很显然不适合淙哥儿,于是便道:“等我们从云府出来,爹带你去用膳。”
用膳啊,许淙想了想觉得也不错,不知道能有什么好吃的。他们来到京城之后就住到了金家,都还没在外面用过膳呢。
……
京城·云府
因为云阁老不但是阁老以及吏部尚书,还是当世大儒,所以每逢沐休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虽然守门的人不让进,但也不妨碍朝臣以及一些想要获得指点的读书人前来递上拜帖,然后或是回家等待,或是守在门外。
不过有时间守在门外的,多半都是读书人。朝臣们哪怕有时间,也丢不起这个脸,于是往往是递上拜帖就回家等消息了。
原本这些人都是进不去的,所以相安无事,认识的还能相互寒暄,道一声兄台。若是看到有人一脸苦色,很显然是被门房拒绝了,他们还会安慰两句,当然心里是真想安慰还是幸灾乐祸,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许家父子俩到的时候,正是人多的时候。
出于对云阁老的尊重也因为这条巷子人来人往,所以在巷门口的时候,许明成就带着许淙下车了。由青木在原地看着马车,许桥则跟着他们进来。
其他人看到他们三人平平无奇,除了那半大少年长得有些俊秀之外,年长的两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人物的样子,还有些不以为然。
……又是一个想要一步登天,让家中子侄拜云阁老为师的。
也不想想,云阁老从不收徒。
他们这些人守候在此,将自己写得最好的诗文呈上,不过是想获得两句指点罢了。看到这样的场景,个别好心的想要上前提醒两句,然后就看到其中一个大人跟门房说了不知道什么,再递上一张帖子,然后门房就将人请了进去。
……居然进去了!
门外顿时就响起了小声的议论。
听到动静的许淙回头,好奇问道:“爹,这些人围在这里做什么啊?”还个个年纪不大的样子,最老的看起来也就和渣爹差不多。
许明成回答:“这些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云阁老的指点。”
每个人都是啊,那人还挺多的,许淙在心里嘀咕着,然后不再说话,目不斜视地紧跟在许明成的后面往屋内走去。
进屋后,许明成行礼他也跟着行礼,口称:“拜见云大人。”
云阁老是一个年约七旬的老者,他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但精神很好。让许淙感到亲切的是他跟云知府长得有些像,并且也留了长胡子。
他老人家位高权重,而且也是当世大儒,但面对着许家父子的时候却没有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是很温和。
不过许淙能感觉到,云阁老对他们两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对待许明成,他态度平常,但却一连询问了几个犀利的问题。有时候问的是勉县、有时候问的是恭州,时不时还穿插地问一问庐州以及其他他们路过的地方。问的问题嘛也是千奇百怪,有问米多少钱一斗的,也有问某地豪强林立,当如何解决的。
反正许淙觉得,许明成从没有像今天这么认真过。
他回答时候的语气也是非常郑重的,语速并不快,给人一种他都是仔细斟酌了之后才回答的感觉。
总之对比他和金侍郎的对话,许淙能够感觉到很明显的不同。面对着金侍郎许明成隐隐旗鼓相当,但面对云阁老的时候就完全是处于下风了。
许淙听着听着,也有些紧张起来。
虽然他对自己有信心,觉得待会儿只要云阁老不问一些他不知道的知识,他是能够回答上来的,但心跳得还是有些快。
终于,云阁老问完了。
他老人家也没说许明成答得好或是不好,而是就这样把人放到一边,转而仔细打量起旁边站着的许淙来。
“你就是许淙?”
云阁老捋着长胡须笑道:“光霁说你今年不过十岁,第一次下场就考中了小三元,前途可期,你跟光霁都学了些什么?”
许淙不敢怠慢,一五一十地把之前在颖昌府的学习进度报了出来,末了补充道:“学生幼时曾随祖母、母亲前往勉县,路过江陵府的时候得幸拜见过老师。当时老师给我讲了《论语》一书,学生印象深刻。”
“哈哈哈哈。”
云阁老笑了起来,“那你和光霁,还是挺有缘分的。”
接着他便问:“你平时,都是怎么读书的?”
……这个话题不好回答啊。
许淙犹豫了一下,决定实话实说,“学生自幼跟随父亲赴任,但父亲事忙无暇教导,便将学生送到了私塾。”
“平时新读一本经义,父亲会先讲解一番概要,然后便是在私塾听夫子授课,沐休时父亲又会把夫子讲过的挑重点再细讲一遍。其余时间学生便自己揣摩,遇到不懂的再询问夫子或者父亲。”
说到这里,许淙犹豫了一下,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自己正准备实践的方法拿出来请教云阁老。
云阁老可是大儒啊!
对于读书,特别是四书五经肯定很有经验。这次不问的话,错过会不会有些可惜?
这个方法是他在勉县的时候,刚开始去赵家私塾读书时就有的念头。那时刚刚开始系统性读书的他,觉得不管是许夫子,还是赵秀才教人读书的方式都太过死板了。除了背还是背,不管是罚抄还是朗诵,目的都是让人牢牢记住。
谁若是能把一本书全背下来,还会得到夫子的夸奖。
但这样往往书是背出来了,写也会写,要想说出个所以然来却不能。
他当时就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总有一天,他要把四书五经这些科举用书都读明白。
具体的办法就是要梳理脉络、记重点、然后对重点做一个延伸,记住其他的细节性内容。最后的最后,再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就好像学地理一样,地形、洋流、气候、公转自转等等知识都是能够串联在一起,汇成一个整体的,他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但当时的他连四书五经是什么都没有搞明白,更没有看过那些延伸出来的书籍,所以想法终究只是停留在了想法上。
不过现在已经考过了小三元的他,对科举的基础用书都能够倒背如流了,记得非常牢固。再加上一时半会也不会去考举人,所以他就准备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
他的这个想法之前跟许明成略提了一下,对方也是支持的,到京城的路上两人还讨论过一番。就是路上的时间都是断断续续的,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许淙现在就是有些犹豫,要不要把这个不完整体拿出来请教。
云阁老见他犹豫,倒没有不耐烦,反而笑道:“怎么,还有你爹和光霁都解决不了的事?”
见他老人家没有不耐烦,许淙心中大定,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开始的时候云阁老还笑眯眯的,但听着听着表情便有些严肃起来。
听完后,他突然转头看向了许明成,“你觉得如何?”
许明成自从进到这间屋子之后,便全神贯注,所以现在虽然云阁老突然问起,但他也不慌不忙,“回大人,下官以为可。”
“淙哥儿如今不过十岁,离他将来考进士尚有十余年时间,即便是此路不通,想来他也能够收获许多。”
云阁老缓缓点头,“你说得不错。”
他难得地对许明成态度和善了些,道:“淙哥儿这个想法不错,孔孟之学乃是根本,其他的书读着读着,往往能够归于孔孟之中。”
“待他长大一些,你可以将他送到云氏族学,那里的几位夫子都是潜心钻研学问的人,想来淙哥儿在那里,会大有收获。”
“光霁那里我会吩咐的。”
许明成面露喜色,朝云阁老行了一礼,“多谢大人。”
许淙得到认可也很高兴,“多谢大人。”
接下来的时间,云阁老又询问了许淙一些问题,或者听他讲述自己对于某本书某一段以及某些重点知识的理解,时不时开口点拨两句。
如果说许明成和云知府的教导,时常让许淙觉得恍然大悟,那么云阁老的话,往往能够让他醍醐灌顶,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呼。
他真的好厉害,而且很会读书!
所以离开云府的时候,许淙就没忍住跟许明成感慨,“爹,云阁老真的好厉害啊,他不但懂得很多,而且说话一针见血!”
“非常非常厉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