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距离他们一家搬到勉县,实现第三个人生计划还远吗?
所以许小淙积极表现。
“寿!”
正在整理东西的秋月听到许淙的声音,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上的香囊,果然这个香囊上面绣了一个‘寿’字。这个香囊的底色为红色,丝线则是黄色的,显眼得很,难怪被淙少爷一眼就看出来了。
她随手将这个香囊以及其他的一起放在了匣子里,然后笑道:“淙少爷说得对,夫人,淙少爷识的字是越来越多了。”
金氏正在看信。
今天正好是中秋,临近中午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了客人,请进来一看原来是京城来的。对方除了带一些节礼过来之外,还给她带了一封信。
眼下金氏就正看得入神。
听到秋月的话后,她仔细地将看完的信折叠了起来,然后望着旁边安分坐着的许淙欣慰地笑了起来。
“是啊,淙哥儿已经开始读《千字文》了。”
许淙趁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娘,去村塾读书!”
金氏没再直接拒绝,而是摸了摸他的头道:“好,这件事娘已经写信跟你爹,跟他商量了,过两个月估计就能收到他的回信。”
他娘居然早就写信给渣爹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他怎么不知道?
要知道自从第一次在给渣爹的信里印了一个巴掌之后,后面每次他娘给渣爹写信,他都要在一旁看着的。而他娘也乐见其成,有时候还会跟他解释信里写了些什么事,顺带教他认认字。
所以许淙也热衷于此事。
看不看得懂不要紧,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的气势要摆出来。
没想到他还没等到渣爹的回击呢,他娘居然背叛了同盟!
许淙顿时就委屈地看着她,“娘写信,不给看,坏!”
金氏哑然。
之前的那封信,她是故意不让许淙看的,因为上面写了一些关于他的身世的事。许淙现在已经认得不少字了,若是被他看到那封信,那就瞒不住了。
她和许明成商量好了,在许淙长大成人之前,这件事都不能告诉对方,免得他因为受不住打击移了性情。
所以现在看到许淙控诉的眼神,她难得地脸色微红。
不过这也让许淙会错了意,以为金氏不让他看,是因为信里面写了一些他们夫妻之间的私房话,不适合给他这个小孩儿看。
所以他大方地掀过了此事。
“娘,读书!”
“好好好,”金氏也是松了口气,马上让人去拿书,“娘今天教你《千字文》的下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许淙:“两句!”
金氏好脾气地应着,“好,就两句。”
“等学完了这两句,我们就应该去陪你奶用膳了。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也不知道你爹那边怎么样了,上回送去的东西收到了不曾。”
许淙才不想聊渣爹呢,他装没听见。
……
勉县
今日是中秋佳节,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
许明成作为勉县父母官,今天一整天都忙碌不休。也就到了晚间,家家户户都阖家团圆的时候,他才有几分空闲。
不过也没有空闲多久,因为孙教瑜提着酒找上门来了。
“明成兄,你好兴致啊。”
独自一人望着明月自酌自饮的许明成回过神来,忙招呼人坐下,“雨泽贤弟,你怎么这会儿过来了,快快请坐。”
孙雨泽哈哈大笑,将自己带来的一壶酒放在了桌子上,然后道:“明成兄,我知道你孤家寡人一个,所以特地给你做伴来了。”
“瞧瞧,上好的女儿红!”
“哈哈哈。”
许明成抚掌大笑,“来得正好。”
两人你一杯我一杯,茶没吃多少,但酒却喝光了半壶,然后说话都有点大舌头了,最后等整壶酒喝完,更是醉得熏熏然。
第二天,孙雨泽是在许家醒来的。
他醒来之后望着陌生的房梁,还有些纳闷,后来才一拍脑袋醒悟过来。他昨晚找许明成喝酒来着,估计喝醉了之后就睡在了许家。
不过,昨晚睡得可真好啊。
勉县今年太热,他又是两个月前从别的地方来的,所以很不适应,天天晚上都要半夜才能睡得着觉,但昨晚却不是这样。
转了一圈之后,他发现秘密可能是床上铺着的席子,因为他摸上去都能感觉到凉意,可想而知在这大热的天里,睡在上面会有多么自在。
孙雨泽稀奇地打量着这陌生的席子,猜测许家这是从哪儿买来的宝贝,自家能不能也去买一张,磨蹭了许久之后才洗漱完毕,撑着头疼欲裂的脑袋出了门。然后一出门,他就被守在门外的许家小厮带到了堂屋。
许明成正坐着喝茶呢。
孙雨泽没有客气,一屁股就坐到了许明成的对面,然后迫不及待地问道:“明成兄,你家用的席子是哪儿卖的?”
“昨日是我来到勉县以来,睡得最好的一次!”
“我也去买几张回来。”
孙雨泽是南方那边的举人,考中举人之后自知自己不是进士的那块料,所以就找了门路,来勉县做教瑜。
两人性情较为相合,所以两个月相处下来已经算得上是至交了。也因此,当孙雨泽问起的时候,许明成没掩饰自己内心的高兴。
“那是竹块席。”
“竹块席?用竹子做的?”
孙雨泽仔细回想,越想越像,那张席好像还真的是竹子做的。他以前虽然也见过竹子,但没见过做成这样的,所以一时间竟没有反应过来。
现在知道了,他忙问道:“那这个竹席是在哪儿买的?”
他原本还想着许明成怕也不知道,下一步他应该会喊许府的管家来问问,那自己就让书童跟对方去买,总之这种好东西他今晚一定得用上。
但谁知却听到许明成道:“这不是买的。”
“是犬子得知天太热,他祖母夜里睡不安稳,于是就找人做了这竹块席,好让他祖母夜里能睡得香些,愚兄也只是沾光罢了。”
“哈哈哈。”
“原来是令郎让人做的啊。”孙雨泽有些失落,他知道许明成的家人都在老家庐州,既然那竹席是从庐州送来的,那么他想要买也没处寻了。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惊讶地问道:“明成兄,若我没有记错的话,你那儿子今年还不到三岁吧?”
“我刚来勉县的时候,曾听人说起,令郎去年这时候刚过完周岁。”
据说当时还有人打听到了许知县的长子要满周岁了,特地备了重礼,但都被许府管家婉拒了,说许知县不收礼。
这让好多人失望地无功而返,同时也让勉县的百姓们初步记住了许明成这个人,现在外面还传新来的许知县是个大清官呢。
所以孙雨泽印象深刻。
许明成嘴角翘起,“确实,淙哥儿如今两岁了。”
第15章
孙雨泽啧啧称奇。
一个两岁的小娃娃,居然能从祖母夜里睡不好这件小事上,想出了做一张消暑的竹块席来让祖母睡个好觉,可见是个聪明的。
孝顺的孩子他见得多了,但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的,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这让他暗暗地羡慕起来。
别看许明成家境贫寒,但人家命好啊。
他们这样的人家,最担心的是什么,可不就是后继无人嘛。
就比如他们孙家吧,曾祖父考中了进士,但祖父只是个秀才。至于孙雨泽的父亲,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依旧只是个白身,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
就是家中几兄弟里最有出息的自己,在曾祖父的精心教导下,又恰好遇上了喜欢他文风的主考官,也只能考中乡试的榜尾。
考中举人之后,他也曾欢喜过。
但当他千辛万苦地来到京城,却发现自己差人远矣。最关键的是,放榜后当他拿到同科进士的文集的时候,感受到了才华不及人的绝望。
他没有进士的命!
所以仔细考虑后,他动用了曾祖父留下的一些人脉,运作到了教瑜的位置。
但勉县文风不胜,没有好的书院,自己的几个儿子只能托付给年近七旬的祖父教导,希望孙家下一代能够再出一个进士,这样家族在自己百年之后,才不至于败落。
而看人家许明成。
他现在好像才一个儿子吧?
但一个便这般聪明,顶自己的三个了。
等他儿子将来开蒙读书,若干年后岂不又是一个许明成?
想到这里,孙雨泽忙道:“明成兄,令郎如此聪慧,应该早早读书啊。”
他倒没有嫉妒的心思,只是觉得小孩子聪明,更应该好好培养。比如他的长子,就是几个儿子里面最聪慧的,所以三岁就开蒙了。
谁知许明成笑了笑,再次给了他会心一击。
“内子已经开始教他识字了。”
许明成道:“那孩子,从小就鬼精鬼精的。之前我给他取名‘潇’,谁知道他娘跟他说了之后,非闹着要改,然后从我回的信里单单挑了一个‘淙’字。”
“见他喜欢,我们也只能由着他了。”
周岁之后,内子教他识字,本来打算从《千字文》开始,但他非要先读《三字经》,内子上回来的信里,说他已经读完了《三字经》,现在正读《千字文》。
许明成摇着头,满脸笑意地抱怨,“这孩子,居然跟人反着来,往后啊准是个顽皮捣蛋让人操心的,哈哈哈哈。”
孙雨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