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湘王遇刺,还流了一地的血,可能死了?
他震惊之下,连手里的笔都没拿住,掉在桌上污了写好的一叠纸。
不,不会吧……?
太子都已经知道有人要害他了,居然还会被人刺杀成功?
没等他想明白,掌院学士孙大人的命令就传了下来,勒令翰林院内的所有人,不得再谈论太子与湘王遇刺的事。
但明面上没人谈论,私底下却人人私语不断。
等到了下衙时间,许淙更是发现整个内城都禁严了,身着甲胃的侍卫们眼神犀利,对来往的行人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无法证明自己是谁的,当场就会被拿下带走。
这一天,许淙到家的时候,比平时都要晚半个时辰。而一进门,他便看到许明成表情严肃地对金氏道:“这几日,不要让人外出,家里更不许收留任何人。”
“家里的米面还够吗?若是够的话,连菜也不要出去买了,你们随便对付着吃一些,我跟淙哥儿接下来估计会很忙。”
“你要看紧了门户。”
金氏在许淙没回来的时候,已经从许明成处得知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所以郑重点头道:“老爷你放心吧,我都明白的。”
“家里的粮食够吃三五个月,你不用担心。”
许明成松了口气,“那就好。”
见状许淙忙走过去,“爹,今日我们修书的时候,突然有人来说太子和湘王遇刺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许明成见儿子回来了,表情放缓了些许,“你跟我到书房来。”
书房里,父子二人相对而坐。
许淙没忍住道:“爹,这事是真的吗?”
“可我们不是早就已经将赵承业后面还有一个幕后黑手,并且他可能会对太子不利的事情告诉陛下了吗,怎么他们还会遇刺?”
“遇刺的事,会不会是假的?”
许明成沉着脸摇头,“应该是真的,事情一出,胡首辅等人便被宣入了宫中。然后不管是宫里,还是城门,都被御林军严加把守。”
“如此郑重,不能是假的。”
许淙皱眉,他总觉得不应该是真的。
第151章
若是真的……
那这个太子也太笨了吧!
正常情况下,已经知道会有人对自己不利,那就应该严加防范,不会让人轻易得手的,更别说还出现了‘血流满地’、‘街上都是血’等事。
那岂不是光明正大地告诉别人……
等等!
许淙忽地醒悟过来。
遇刺是真的,但人可以是假的,或者说伤势可以是假的啊!
只要陛下和太子这一方,使用的是‘引蛇出洞’的办法,那么就会出现今天的这种结果。刺杀成功了,名义上受重伤的是太子以及湘王,但实际上是别人。
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通过事先准备的人手抓住凶徒,而且还可以顺藤摸瓜,或者通过其他人的反应,追查出那位幕后黑手。这种办法可比单纯地从赵承业这条线索出发,一步步追查下去简单多了。
许淙将自己的推测跟许明成一说,他也赞同,“为父也是这般猜测的,刺杀应该是真的,但太子和湘王很可能平安无事。”
“至于今天进城的那辆马车上,也另有其人。”
见许明成赞同,许淙松了一口气道:“爹,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静观其变,”许明成表情严肃,“接下来京城估计要乱上一阵子,我已吩咐了你娘严守门户,而你从明日起就跟我一起出门。”
“到了翰林院后,凡事多听多看,但切莫胡乱打听。有人要跟你说其他王爷、皇子也莫要理会。总而言之,我们安心办差即可。”
许淙重重点头,“爹,我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日果然如许明成猜测的那般,京城开始乱了起来。
第一日:说是走漏了几个凶徒,于是不但宫门、城门紧闭,而且城防军、御林军们也开始成群结队,在京城内外挨家挨户地搜查。一时间人心惶惶,太子和湘王遇刺的事情也传得沸沸扬扬,全京城都知道了。
第二日:不知从哪里传出,说太子和湘王是在大相国寺遇刺的。
至于他们二人为何会去大相国寺,原因是因为先太子的忌日到了,而每年这个时候,他们和皇后、大公主等人都会前去祭拜。今年因为皇后身子不适,大公主要侍疾,于是便只有太子和湘王前往,谁知竟然遭遇了毒手。
一伙凶徒扮做和尚,对太子和湘王展开了刺杀。
朝野内外以及京城的百姓们闻之,有赞太子和湘王孝顺、友悌的,也有痛心疾首地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
第三日:传出太子和湘王伤重,至今昏迷不醒。太子是胸口中了一刀,而湘王虽然伤势轻了些,但他的脸被砍得血肉模糊。
至于陛下,早在第一日便焦急得吐了血,几位王爷连夜进宫侍疾。
第五日……
许淙捧着一叠书准备去找于学士,然后听到两个人在议论。
一个说:“听说了吗?太医院的赵太医死了!”
另一个人诧异:“嘶,为什么啊?”
说话的人冷哼一声,“还能是为什么,是救治太子和湘王不利,被盛怒之中的陛下命人拖出去斩了脑袋啊。”
“听说尸首送回赵家后,赵家人都哭晕了过去!”
太医死了,并且尸首还被运回了家中?
听到这个消息,许淙顿时停住了脚步,觉得事情的发展变得奇怪了起来。因为按照常理来说,太子和湘王是假受伤的话,这个太医不应该死啊。
但更奇怪的还在后面。
因为太子和湘王一直昏迷不醒,陛下某一日突然召集了三位庶出的王爷、五位阁老以及其他的六部尚书们入宫,说要将今年才五岁的十一皇子记在皇后名下,成为嫡子。
头发已经灰白了的陛下,气若游丝地说将十一皇子记成嫡子,就当做是给太子和湘王冲喜了。成了当然是千喜万喜,若是不成,太子和湘王最后还是挺不过去,那就将已经是嫡子的十一皇子立为太子,待自己百年之后便让他登基。
一时间,朝野内外都沸腾了。
……
京城某座朴素的府邸内。
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沉着脸进门,然后猛地一回头,将书桌上的东西全都扫落在地,布满血丝的双眼瞪得极大。
“嫡子,嫡子……”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竟然要成为嫡子!”
“父皇,父皇,你为何如此待我!”说完后,这位男子急促地喘着粗气,狠狠地锤了一下桌子,满脸的不甘之色。
良久之后,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站了起来,然后声音沙哑地对门外的人道:“让他们几个,还有陈景滚过来见本王!”
没过多久,陈景先来了。
不过此时的他跟许淙在梦里见到的那个胸有成竹的年轻人很不一样,不但人没了一条胳膊,而且头上还光秃秃的。
“小的见过……”
不等他说完,那个自称‘本王’的男子,就将他提了起来,掐着他的脖子道:“本王问你,你之前回来的时候,不是说刺中了太子的胸口吗?”
“怎么他还没死!”
陈景气都喘不上来了,断断续续道:“咳咳咳……主……王爷……松……”
男子不但没松手,劲还更大了些,恶狠狠地道:“都是你们这些废物,本王精心准备多年,更是将你们都送了进去做和尚,结果连个人都杀不了!”
“废物,都是废物!”
“若你们当时在大相国寺的时候就解决了他,又哪有今日!你可知今日父皇说要将小十一记成嫡子,太子死了就让他做太子,他今年才五岁!难道从此以后,本王还要看一个五岁小儿的脸色过日子吗?!”
“这种日子,本王过够了!”
说完了这些话后,他的脸色涨得通红,胸膛更是激烈起伏,显然是怒到了极点,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
随后不等脸色已经开始泛青的陈景回答,他使劲将人一推,任其与门边的花瓶撞到了一起,顿时屋内便响起了哗啦啦的响声。
从男子手下捡回了半条命的陈景,经此一伤不但手臂上的伤口渗出了血迹,背部也湿了一片,但他顾不得自己,而是跪伏在地,开始磕头。
“咳咳咳,王,王爷咳咳咳息怒……”
正在这时,一道声音从门外传来。
“王爷息怒啊。”
话音刚落,门口便出现了一位老者并几个中年男子,那位老者对盛怒中的男子道:“裕王殿下还请息怒,为今之计是要如何应对此事。”
“免得功亏一篑!”
刚出现的这位老者,显然在裕王心中很有地位。
因为盛怒之中的裕王,听到他的话后平静了许多,不但让人进来清理了书房,还请他以及几位幕僚入座。但办事不力的陈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只能跟不知怎么出现在京城的赵承业站在了一起。
待人坐定,裕王深吸了一口气道:“还请先生教我。”
“原本以为,没了太子和湘王这两个嫡子之后,父皇便会注意到我,但没想到他竟然看上了小十一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儿。”
“哼,真是荒谬,荒谬之极!”
显然老先生也是如此感觉的,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觉得此事异常棘手。
原本这件事非常地简单。
多年前,他们得知陛下、皇后、太子、湘王等人每年都会去大相国寺,给先太子做法事或者上香等等。虽然后来经过了诸位阁老、御史等人的劝说,但也只是让那几位贵人从大张旗鼓地去,变成了悄悄地去。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将几个死士埋入到大相国寺之中,而且为了避免走漏风声,那些人日复一日地做着和尚,连主人是裕王都不知道的。
终于在最近一两年,随着其他和尚们年老、去世、病故等等,他们的人终于等到了接近太子的机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