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等是受了蒙蔽啊!”
见宏景帝安坐在龙椅上不为所动,他们又求起了其他人,“胡大人,云大人,还有诸位大人们,救救我,救救我啊——”
但没有人敢说话。
在场的官员们,有些还处于震惊之中,此时都没回过神来。有些则痛恨他们刚才投靠裕王,不屑与之为伍,更不想替他们求情。而还有一些则在心里面揣测着宏景帝的想法,不敢轻举妄动,免得又落入到陷阱之中。
是的,不用裕王提醒,如今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一场陷阱了。
从太子与湘王遇刺开始,到后面的陛下欲将十一皇子过继到皇后名下,再到刚才的这场声势浩大,但却没有造成太大伤害的逼宫。
他们都在宏景帝的算计之中。
裕王从王爷成为了阶下囚,如今正被几个御林军压制得动弹不得,而朝臣们有多达三分之二的人变相成为了他的‘同谋’。
至于另外的三分之一,刚刚已经辞官了。
就连百官之首的胡首辅看到这样的情形,也脸色阴晴不定,不敢发一言,毕竟所有人都不知道陛下想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对如今的状况满意与否。
正在这时,一个高瘦的人影跪倒在了宏景帝的面前,正是在最后关头赶来的太子。他跪得笔直,双眼直视着宏景帝。
“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诸位大人刚才是受到了裕王的逼迫,所以才做下了错事,他们罪不至死。儿臣恳请父皇网开一面,只诛罪魁祸首,宽恕其余人等。”
“请父皇开恩!”
宏景地沉默了半响,然后叹了口气,“也罢,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处置。无辜者可免,但参与其中的断不可饶恕!”
太子附身下拜,“儿臣领旨!”
……
夜幕降临的时候,许淙跟在许明成身后,沉默着从宫里走了出来。
今天发生的事,实在是让他大为震撼。
先是裕王逼宫、后是宏景帝反杀,再后来是太子出面求情。时间紧迫得上一件事刚刚尘埃落定,下一件事就紧接着发生了,让人目不暇接。
好在这件事的混乱也就到此为止了,后面太子接手调查的权利后,就动作迅速地让人去裕王府以及刘府等地搜查,找到了一些名册之类的东西。而且还对裕王、刘仲恩、赵承业等人进行审问、核实。
许淙等人就是核实无误,允许出宫的。
爬上自家马车后,许淙松了口气,小声地对许明成说出了自己的猜测,“爹,陛下这样做,是想让朝臣感恩太子吗?”
他想了很久,觉得这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因为今天发生的事实在是太过于诡异,而且最后宏景帝也太容易被说服了,几乎是太子一说就同意了,感觉他一直在等着那句话一样。
如今被查明无事的人,可以出宫了,而且官职并没有变动。只有在裕王府找出来的名册上面的人,以及今天表现异常的人,才被转到大牢里关押,继续接下来的调查。
而之前被留在宫内,以及刚才出宫的路上,他听得最多的是对太子的赞美,说他明察秋毫,有仁君风范等等。
听完许淙的话,许明成缓缓点头,“应该是。”
“经此一事,有二心的人都暴露了出来,而剩下的大部分朝臣又得了太子的好,以后会自发地簇拥在太子周围,唯他马首是瞻。”
“这或许就是陛下的目的。”
至于更多的,他就没有再说了,只道:“起风了,回去吧。”
……
这天夜里,许淙又做了一个梦。
原本他以为这个梦是跟上一次梦见赵承业和那个脸上有红斑的年轻人一样,目的是告诉他幕后之人的最新动向的,但没过多久他发现不是。
这不是现在的梦,而是一个过去的梦。
他梦见了原书剧情。
原书里,作为主角的赵胜从小就聪慧过人。三岁能文、四岁能诗,不到十岁就考中了县案首,接着又是府案首、院案首,成为了‘小三元’。
连中三元后,他拜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为师,然后跟着老师学了几年,就被送到了云氏族学读书。接着考中了解元、会元、状元,成为了史上罕见的‘六元及第’,声名远播。此后多年,有读书人的地方就没有人不知道赵胜。
而他的‘幸运’之处不仅仅如此。
宏景帝在时,他是‘嫡子’,是以能够‘六元及第’,而宏景帝去后裕王登基,他又变成了庶子,从而备受裕王重视。
当然,他恢复庶子身份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为一旦恢复身份,就意味着在会试前的那个冬天,他的嫡母周氏以及外祖父周正礼一家都去世了。按照孝道,身负母丧的他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但因为周氏临终前让下人隐瞒她的病情以及路途遥远,所以远在京城的赵胜并不知情,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成为状元了。当然,为人坦荡的他不会钻这些空子,所以他当即上书,请求朝廷剥夺自己的科举名次。并且还要辞官回乡,守孝三年。
然后新帝没允,新帝说他被周氏的爱子之心以及被赵胜的孝心打动,特地夺情,让赵胜以月代年,只需要守孝三月即可。
原书的那个时候,进展比现实要更快一些。
太子和湘王已经在大相国寺意外去世,然后宏景帝也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在短短的三日内撒手人寰,最后是陛下长子裕王登基。
裕王登基之后,不但将前任首辅刘仲恩召了回来,而且还大力提拔庶出的官员,让他们与宏景帝留下的官员们分庭抗礼。
赵胜的身世,正符合新帝的利益。
所以赵胜此后步步高升,贤妻美妾相伴,终成为一代名臣。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梦到这里之后,许淙的脑海里画面一转,赵胜不见了,他的父亲赵承业成为了主角。
其实赵承业早在考中进士后,就投靠了裕王。因为京城耳目众多,所以他被派到地方去帮裕王敛财。十多年后,为了儿子前程的他杀妻、杀岳父,但被周家忠心的下人察觉,一状告到了当时的沂州知州许明成面前。
原书里的许明成,就跟许淙之前猜测的那样,在勉县待了六年之后,就去了恭州,然后守孝三年再去了沂州。收到周家下人的状纸后,他大为震惊并开始了调查,然后很快就掌握了一些证据。
不但如此,他还查出赵承业收受贿赂、参与科举舞弊,在他的治下,那些家资丰厚的人很多考中了童生,而有的人甚至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完。
除此之外,他还养了一批人手!
许明成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但等他继续调查的时候,家里就发生了变故。受冷落多年的霜姨娘被有心人挑拨,影响到了其长子‘许潇’,然后就是幼子死亡,妻子金氏死亡,而他得到消息将有人对自己不利。
某个雪夜,他在书房坐了整整一夜,然后第二天就打断了长子‘许潇’的双腿,将他赶出了家门。按照他的计划,第二天会有信任的人将‘许潇’带到南方,交给好友孙雨泽。但可惜的是没等到第二天,当天夜里就有一伙人从沂州知州府内的湖里冒了出来,将许家满门杀得干干净净,只留下被人冒死带走的许浵。
人死了,证据当然也没了。
可怜‘许潇’至死也没有等到‘许明成’派来的人,可怜原书里许家上下,连厨房烧火的丫鬟也未能幸免,统统死在了那个夜里。
后来的几个月,是太子和湘王的死亡,当天正好到大相国寺上香的云蕙和云莹死亡,宏景帝以及皇后的死亡。
最终裕王登基,赵家父子位极人臣。
从这个漫长的梦里醒来之后,许淙的心中还存留着“许潇”的情绪。
“他”害怕,后悔,恐惧,不甘……
最终让他泪流满面。
“爹……”
第156章
许淙一阵恍惚。
原来原书的‘真相’是这样的……
表面上,《庶子官途》这本书是一个聪慧庶子的科举晋身路。他自幼不被嫡母所喜,算得上是身世悲惨。长大后“被迫认贼做母”,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经过努力后成功金榜题名,从此贤妻美妾、步步高升。
但背地里……
周家父女不愿意承认李氏以及赵胜兄弟几个的存在,使得赵胜的科举之路充满了风险。所以赵承业为了儿子能考一个好名次,也为了爱妾有一个合适的身份,先杀妻后杀岳父,将周家钱财据为所有。至于周氏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嫡长女,则被他远远地嫁了出去,没几年便抑郁而终。
而等裕王登基之后,他又指使人揭露赵胜的身世,从而使赵胜在出生上与同为庶子的裕王达成共鸣,助父子二人平步青云。
此外赵胜的生母李氏,在赵承业的谋划下,也从一个清倌人成为了周氏的陪嫁丫鬟。从此她不再是鸠占鹊巢的卑鄙小人,而是成为了饱受正室欺辱,忍辱负重,儿子还被正室抢走的可怜妾室。好在她一直以来都无怨无悔,不但‘孝顺长辈’,还‘相夫教子’,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被扶正为妻,最后儿子不但回来了,她还被封了诰命。
至于许家,因为发现了裕王谋反的线索,被灭了口。
云家姐妹因为经常去大相国寺,所以被人怀疑她们可能察觉了太子与湘王死亡的线索,也被裕王等人灭了口。
而在原书里许家家破人亡后收养了许彤的孙雨泽,在多年后恰好被调到赵承业曾经任职过的地方做县令。因为他是教谕出身,所以非常重视当地的读书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赵承业参与科举舞弊的证据。
但就在他将收集到的证据传出去后,等来的却是赵胜率领的,查他罪名的队伍。最后他在狱中含恨而终,这回连许浵都未能幸免。
赵胜父子步步高升的光鲜皮囊下,是赵家的累累罪行!
好在苍天有眼,让他穿越过来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许淙缓慢地长吁了一口气。
其实刚刚醒来的时候,他真的有点被吓到了。因为在梦中的那会儿,他似乎真的感觉到身体随着‘许潇’的死去而一点点地冷却了下来。
幸好这只是一个梦而已。
也幸好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改变了原书剧情。如今不但自家人平平安安,而且赵家和幕后黑手裕王,也阴谋败露再也起不了风浪。
想到这里,他翻身坐起,穿好衣物就去找许明成。
他可没有忘记,在原书里那个在家里通过各种手段使坏的人是霜姨娘。如果不是她,原书里的许潇也不会越陷越深,最终做下了错事。
所以他得赶告诉许明成才行!
……
但许明成皱着眉头听完,却没有理会许淙着重提到的霜姨娘,而是问道:“你昨夜又做了一个梦,这回梦见的是我们从头至尾都没有发现,然后裕王成功登基之后的样子?”
许淙点头,“对啊,爹。”
许明成沉默了良久,然后道:“霜姨娘的事,我会让你母亲处理。至于你做的这个梦,除了这一个外,你最近还做了别的梦吗?”
许淙老实摇头,“没有了。”
事实上他醒来后就隐隐觉得这会是自己做的最后一个梦,他以后不会再做关于原书剧情的梦了,就好像原书剧情走到现在,已经彻底无法对现实造成影响了。
后面的发展证实了他的猜测。
在许明成和金氏安排人将这么多年来不受宠爱,以至于真的心有怨怼的霜姨娘送回庐州老家之后,太子那边也雷厉风行地将参与裕王谋反案的人一一定罪。
最后裕王被废除爵位,满府上下被软禁,裕王世子也不被允许再到宫里上课。而其他人也各有下场,参与较深的老先生刘仲恩、赵承业、陈景等人就被砍头,家眷们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其他程度不深的则被夺官、贬官。
而在此期间,许淙果然一直没有再做关于原书的梦。
就好像裕王逼宫,以及宏景帝设计朝臣这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家的心里渐渐淡去一样,原书剧情在许淙这里也逐渐淡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