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渣爹,是八十九。
呵!
他举起小胖手,认真严肃地定下自己的科举目标,“考,八八,”想想觉得不对,他又更正补充,“考,八,十八!”
第八十八名!
一分也不要多,一分也不要少,就考八十八名。
八十八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数字,不但谐音意味着‘发发’,还比渣爹高出了整整一个名次,整整一个!
这就叫做‘青出于蓝,胜于蓝’!
等将来他和渣爹都先后离开,就可以在墓碑上写字了。
一个旧一点的墓碑上写许某某,某某年进士,第八十九名,儿许某泣立。然后旁边一个崭新、擦得闪闪发亮的墓碑上就写许某,某某年进士,第八十八名。
再让子孙每年都去磕头祭拜。
没有子孙也没关系,他可以多收几个孝顺徒弟,这年代弟子和儿子也差不多,然后另外再资助一些贫困学子,贫困族人、乡亲等等等等。
只要他多做好事,就能保证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香火,没准到时候渣爹在地下穷困潦倒,还要他接济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把两人的名次写进族谱,就上下两排,挨着写!
呵呵!
许淙的嘴角翘了起来。
金氏没忍住笑,这孩子,气性也太强了。老爷不就给他起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名字嘛,居然记到了现在,这样可不行,往后得好生劝着些。
王氏也乐得不行,搂着许淙直喊‘乖孙’,还说奶给你记着,考八十八名,她定要看到乖孙考中进士的那一天。
许淙会不答应吗?
当然不会,他不但高兴地答应下来,还伸出手指和他奶拉钩,“拉勾,百年,不变!”
王氏也伸出手指,“好好好,和我乖孙拉勾,一百年都不变。”
笑罢,王氏搂着有些困顿,挨着自己打哈欠,昏昏欲睡的乖孙,一颗心都软成了面糊,连忙让人铺床,将他抱到隔壁屋休息。
然后她小声问金氏,“慧娘啊,明成的信来了吗?”
她之前听儿媳妇说,儿子取的名字孙子不喜欢,哭了一下午闹着要改。
这没什么,她是个看得开的老太太,孙子不喜欢那让儿子再取就是了,堂堂进士难道还取不出好名字?
谁知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没收到回信。
可怜她的乖孙,周岁都过了,但还是没有一个大名,家里人只能‘少爷’‘哥儿’地喊着。她虽然想先取个小名喊喊,但又想到自家现在不同以往,那些乡间小名还是不能乱取。
就比如说儿子吧,大名是许林,因为是长子所以家里人从小就‘大林’‘大林’地喊着,结果‘大林’就成了儿子的小名。
在京城的时候自己有次在外头没忍住喊出了口,还被人听到传了出去,若不是儿子表现得阔达,毫不在意,自家就要被人笑话了。
所以后来她就改了,只喊儿子的字‘明成’。
也因此,她现在就很重视孙子的名字,定要儿子取个好听,又意头好的。
金氏有些为难。
“娘,老爷现在在兴元府,离我们这远着呢,即使是快马加鞭也得月余才能到。所以哥儿的新名字,得下个月才能知晓。”
王氏翻了个白眼。
她这人在乡下待惯了,又是在熟悉的家里,于是这会儿一只脚横在了椅子上,一只脚着地,就这么双手放在腿上,斜坐着抱怨。
当初我就说他了,外放就外放吧,咱们庐州那是多么好的地方,即使不能回来庐州,那淮南道、江南道也有的是地方。
“这天底下的好地方多得数都数不清,他偏偏不听,硬是要选那兴元府。”
“选了也就选了吧,临了还不让咱们一起去,说什么那地方风沙大,人也蛮横,不适合咱们这些又老又小的。”
说着说着,王氏的手指向外头,就好像许明成就站在门外似的抱怨,“我看他这是翅膀硬了!”
金氏安静听着,没打算辩驳,反正婆婆说上几句,自个儿又心疼了。
这不,没有多久,王老夫人就说再过不久,就是许明成的生辰,让她托人送两缸腌菜过去。自家刚做好的腌菜,用的都是族人种的新菜,挑的也都是俊的、嫩的,一点儿老叶子都没有,他最爱配粥吃了。
金氏自是答应下来,腌菜和书信不一样,不但体积大,而且也不好保管。这种东西就不能拜托驿站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她准备过些日子和自己准备的衣裳被褥、以及鞋袜等等一起,托了商队送去。
过几个月入冬,正好能送到老爷手上。
睡得香喷喷的许淙并不知道他娘准备了好多东西,要让人带去给渣爹,如果知道了怕是忍不住会跑过去,在腌菜坛子上印两个小脚印,然后气愤地多吃两块糕。
好在他也不知道,于是每天努力锻炼,活动着小短腿跑跑跳跳,还经常陪他奶王氏一起用膳,再接受金氏以及奶娘、丫鬟们的投喂,快乐长大。
现在的许淙,能跑能跳了。
于是在等回信的日子里,他把家里上上下下都逛了一遍。
至于外面,因为年纪太小,金氏不让他出去。
有一次他实在是好奇,于是就跟着送东西的人出了门,可没等他好好地逛一逛外面,就被心急如焚的金氏派人找回来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巧合,还是他出去后真的吹了风,当天晚上他就感冒了,喝了好几碗苦药汁,急得王氏和金氏直掉眼泪。
金氏更是彻夜不休地照顾他,眼底都黑了一圈。
而且她还非常生气。
很紧张许淙的她不但责罚了照顾许淙的两位奶娘,还当着家里所有下人的面打了门房板子,说再有下回就将他一家都发卖了。
不过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瞒着许淙的,怕吓到他,所以他是事情过了之后才从肖奶娘的嘴里知道真相。
愧疚不已的他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了两串私房钱,让奶娘送过去给门房,不是他不想给更多,而是杨奶娘说已经足够了。
经过了这件事,他后面再也没尝试出门,免得金氏愤怒之下真的把门房一家给卖了。
出去玩的事,只能等他长大一点再说了。
转眼间,就到了吃菊花饼的季节,这个时候,许明成的回信也在一个太阳高照、平平无奇的中午被驿站的人送到了许家。
回信新名字!
许淙期待已久!
第6章
“拆!”
许淙的声音大而响亮,字正腔圆,屋子里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而他的目光也牢牢地盯在金氏的手上,信到哪儿,他的目光就跟到哪儿,充分表达了他对新名字的在意。
王氏也催促,“慧娘你快拆开看看,乖孙啊,到奶这儿来,你爹若是取得不好,咱们再让他换,定给你挑个好的。”
许淙摇头,“不换,不换。”
只要不是‘许潇’这个倒霉名字就行了,叫什么他都可以,反正名字不好,他以后就告诉别人这个名字是渣爹取的,丢脸的也不是自己。更别说这个时代还有‘字’这回事了,如果名不好听,那等他长大就给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字’,那样就完美了。
金氏不知道他的小心思,好笑着拆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然后看着看着,她的脸上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你爹给你取了好几个名字呢。”
“你看看,”她把信纸放到许淙的面前,指着中间的一行字道:“你看这些名字都是好意头的,有淙、澜、洺、泽……”
“淙!”
许淙没想到渣爹取的第一个字,居然是自己熟悉的淙,淙字繁简体都是同一个,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虽然其他几个字也很好,但他许淙是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吗?肯定不是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指着那个字,仰头看着他娘。
“淙,许淙!”
“好,”金氏摸了摸他开始留头发的毛脑袋,“淙字意头好,水波淙淙,延绵不绝,我儿得了这个名字,将来定是事事顺意,健康长寿。”
王氏不识字,不懂淙字怎么写,也不懂它代表着什么意思,但一听金氏说‘健康长寿’,她老人家马上就点头了。
“这个好,比之前那个‘潇’字好多了,之前那个潇字听着就不吉利,让人瘆得慌,这个淙就很好,适合我乖孙。”
金氏欣慰,“那我儿就是淙哥儿了。”
许淙也很满意,从此他就是许淙了,离‘许潇’这个倒霉名字足足有八丈远。
既然名字都改变了,那命运也会被改变的!
他信心十足!
……
一回到上房,许淙就催着金氏写信。
“娘,信!”
“给爹!”
他许小淙慧眼识淙,从一长串名字里独独挑选出‘淙’这个字,完成了从倒霉孩子‘许潇’到平平无奇‘许小淙’的转变,必须要写信告诉渣爹。
“好好好,淙哥儿莫急,娘这就写。”
金氏含笑答应着,她先把许淙放在榻上,见他坐得稳稳当当,才让秋月伺候笔墨。
许小淙在金氏的后面探头探脑,发现以自己目前的角度没办法看到信,他还张开手让杨奶娘将他抱过去放到金氏旁边的椅子上。
然后他的目光就牢牢地盯着金氏,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信纸,看到自己认识的字,还很高兴地大声读出来。
“淙!”
金氏原本正凝神写字,听到他念出了‘淙’字,顿时惊讶起来。她放下毛笔,转头诧异地问道:“淙哥儿认识这个‘淙’字?”
许淙的大眼睛一转,觉得这是表现自己聪明的好机会。
聪明的孩子好啊,不管在哪个时代聪明的孩子总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想要做什么事情也会更顺利,于是他嘴巴一张。
“淙哥儿!”
“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淙’字,是‘许淙’的‘淙’,他刚刚看信的时候已经见过了,所以再次见到的时候,就能认出来。
金氏抚养了他一年,自然听明白了这番淙言淙语,淙哥儿的意思是刚才看老爷的信,见过这个字,然后现在看到就认出来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