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教,你就不会!
这也是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
许淙当时听许明成感慨着说完的时候,心情有点复杂。他是体会不到没有老师的苦恼的,但看渣爹的表情,科举这条路上,他好像吃了不少苦头。
“许淙,许淙!”
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许淙感觉自己被拍了一下,然后扭头一看发现是赵诚,他正兴奋地问道:“许淙,你说我们也能去县学听课吗?”
“我祖父说后天他要去听你爹讲《孟子》,我也想去!”
“应该不能吧?”许淙推测,“我们还小,而且我们也没学过《孟子》。”最起码昨天许明成跟他们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就没说让他去。
王瑜也冒了出来,高兴道:“许淙,你问问你爹吧!我也想去!”
许淙略想了想,答应下来,“好,我问问。”
他其实也有点想去的,所以这天傍晚回去之后,他就问道:“爹,后天你去县学讲《孟子》,我能去听吗?”
“还有赵诚和王瑜也想去!”
许明成对他这个问题,没有表示诧异,而是问道:“你想去吗?”
许淙点头,“想!”
许明成随手放下书册,“那就去吧,我去接你们,不过你们三个在县学不要乱跑,若是调皮捣蛋,为父可是要动家法的。”
许淙扬起脖子,“才不会!”
对待读书,他可是非常认真的。
第47章
自认读书非常认真的许淙, 第二天就把他们能去县学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诚和王瑜,两个人一听,都欢呼起来。
赵诚惊喜,“许淙,真的吗?”
后桌的王瑜也伸长了头,“我们真的能去吗?”
许淙回以肯定的答复,“可以去,我爹会来接。”他昨晚已经跟许明成商量好了,他路过赵家私塾的时候,会顺带把他们三个带上。
赵诚和王瑜异口同声,惊讶道:“你爹来接!”
“是啊,”许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惊讶,解释道:“我爹会路过这里,顺带来接我们,然后一起过去县学。”
赵诚和王瑜面面相觑,好久都没回过神来。
别看他们昨天一副很想去的样子,但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那可是县学啊。
以前除非是家里有人考中了秀才或者是童生,不然连里面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没想到他们一个七岁,一个才五岁,居然也能到县学去看一看了。
想到这里,两人齐齐兴奋起来。
赵诚高兴道:“许淙,你真是太厉害了!”
“我爹也想去的,但他没有功名。我现在也能去了,我中午就回去告诉他,哈哈哈哈哈。”
王瑜也兴高采烈,“我也要回去告诉我爹。”
于是三人便约定好等许明成讲课的那一日一起去县学,为此他们还提前去找赵秀才请假。赵秀才听到他们说要去县学也很高兴,非常爽快的准了。
转眼就到了出发的那一日,许淙今天因为是跟许明成一起出门的,所以比以往上课的时间更早一点来到了私塾。
原本他还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没想到赵诚和王瑜早就等候在了此处。他们两个捧着书有一搭没一搭地读着,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看到许淙进来,赵诚眼睛一亮,“许淙你来啦!”
说这话的同时,他还往许淙身后的方向张望,一副想要见到某个人的样子。他身后的王瑜也不遑多让。
许淙好笑,“我爹没来。”
“哦哦哦,”赵诚有些失望,不过又很快地振奋起来,“许淙,我昨晚跟我爹说了,他果然很羡慕哈哈哈。”
“不过他没考中童生,县学的考较也还没开始,不能去。”
“我爹也羡慕,”王瑜偷笑道:“今早他还和我一起来了,说要送我去。”
他们三人的对话引来了屋里其他孩子的注意,纷纷好奇地询问他们要去哪儿,等听到是县学的时候,都齐齐惊呼起来。
“哇,是县学啊!”
“我爹说今天县令大人会去!”
“我爹是秀才,他也去了。”
“我祖父一大早就去了。”
“我叔叔昨天回来了一趟,然后昨晚又去了,他是县学的学生!”说这话的人满脸骄傲地看着周围的人,“他还说昨天是孙教谕讲《礼》,今天是县令大人讲《孟子》,以后他们每旬都要去讲!”
“哇——”
一群小孩子虽然《论语》都没有学完,但听说县学的人能够听到举人、进士们讲解《礼》和《孟子》,都非常地羡慕。
还有人拉着许淙的手,追问他爹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跟他讲过《礼》和《孟子》,是不是和在县学里面讲的一样。
这许淙哪里知道啊,他都还没学到《礼》这本书。
为了避免说出他爹现在正在教他《孟子》,从而引起更大的好奇,许淙忙道:“我爹很忙的,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很晚才回来。”
“他没时间教我,不然也不会送我来读书。”
“也对哦。”问话的人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不再追问了。
不过一群人还是很好奇,尤其好奇最近几天被周围的人热烈讨论的县学是怎么样的,有几个还想跟着去。后来虽然被劝住了,但他们仍然七嘴八舌,童言童语地让许淙他们三个到了县学要好好看、好好听,回来给他们讲讲。
那可是县学啊,好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进去的机会。
许淙等人一一答应下来。
没过多久,满脸喜意的赵秀才就进来了。夫子的威力还是很明显的,见到他后,不管是年纪大些,还是年纪小些的孩子,都渐渐地安静下来,一哄而散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还装模作样地拿起书。
赵秀才哈哈一笑。
他有秀才功名在身,今天也打算去县学听讲的,所以现在过来就是跟他们说这件事,还带来了一个新夫子,说今天就由新夫子教他们。
新夫子?
许淙和其他人一样,好奇地往前面看去,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个有着几分熟悉的面孔。
这位刚进门的新夫子很年轻,大概就二十多岁的样子,脸色有点点黝黑,一身衣服虽然干净但洗得发白,看到屋内孩子们齐齐地看过来,还有些紧张。
赵秀才介绍道:“这是孙秀才,你们以后就喊他孙夫子。我不在的时候,就由孙夫子教导你们。”
他轻咳了两声道:“别看孙秀才年轻,他可是禀生!”
孙秀才!
许淙一听这介绍,瞬间就回想起这个人是谁了,在他刚来勉县的时候,曾经拉着渣爹出去买买买,想要花光他的私房钱。
他们出门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这个孙秀才。
当时他也是穿得很朴素,就支了个小摊子在路边帮人代写书信。他的生意不是很好,看到许明成抱着他,还站起来行礼了,口中自称‘学生’。
那个时候,许淙还以为他是渣爹收的徒弟呢。
后来听了许明成解释才知道,读书人见到官员,不用行跪拜的大礼,也不用自称‘草民’,而是用更为文雅的‘学生’代替。这种优待哪怕是犯了事,只要有功名在身,也不用跪拜堂上的县令,而是用作揖代替。
没想到一年过去,孙秀才居然成为他的代课老师了。
不等许淙感叹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那头赵秀才和孙秀才已经做完了交接,赵秀才留下一句‘你们好好听孙秀才的话’,然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估计是赶着去县学听课。
而孙秀才虽然表情有些紧张,但也开始拿起书本,按部就班地给他们讲课,不过讲着讲着,许淙觉得他用的很多语句、典故都和赵秀才的莫名相似,不知道两个人是不是拜过同一个老师,亦或者孙秀才是赵秀才的学生?
唔,也有这种可能。
一节课听完,就到了大家放风的时间。
古代私塾也不是从早坐到晚的,每过半个时辰夫子就会让人休息休息,想问问题的去找他,想上茅房的也可以自便。
不过许淙三人以上两者都不属于,因为青木早就等候在门口了,一见到许淙出来他便道:“少爷,老爷已经在门口了,让小的来接您和两位少爷。”
许淙惊喜,“我爹已经到了?”
“快走快走。”
三人先去和孙秀才说了一声,孙秀才虽然惊讶三个小孩也能够去县学,但也没有为难,亲自把他们送出门去。
而私塾的门外,许明成已经等候在此处了,不过不是他一个人在等,王瑜他爹王员外也在此处,还跟许明成说上了话。
“爹!”
小跑出来的许淙朝他爹挥手,高兴地问道:“你忙完了吗?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去县学?”
“对了,这是我的好朋友。”
“赵诚和王瑜。”
赵诚和王瑜有些紧张地学着大人作揖,“学生赵诚王瑜,见过许大人。”
“不必多礼,”许明成声音柔和地回应,“你们就是赵诚和王瑜吧,淙哥儿在家里经常提及,说你们对他多有照顾。”
“时间不早了,赶紧上车吧。”
旁边的王员外赶紧道:“对对对,年纪小一些的就是犬子王瑜,大一些的是赵秀才的孙子赵诚,他们今日能随着大人您去县学,实在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就劳大人您照看了。”
许明成点点头,然后让家丁把三个孩子抱上马车,然后再冲王员外及跟出来的孙秀才打了个招呼,落下帘子,马车便缓缓往前行去。
车里的许淙三人并不知道看到马车离去之后,王员外激动万分,而孙秀才的脸上则露出了遗憾之色,他们正高兴着呢。
许淙最先开口,“爹,县学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啊?”
“县学在孔庙旁边,”许明成道:“就是几排屋子,并一个大校场,无甚特别的,你待会便能看见了。”
“校场?”
许淙咀嚼着这个陌生的单词,又问:“校场是什么?”
“这个我知道,”赵诚见许明成没有板着脸,于是胆子也大了起来,跟许淙解释,“校场就是跑马的地方,我祖父说君子需学六艺,县学的校场就是建来跑马的,还有射箭等等,不过好多人家买不起马,县学的校场就长草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