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爹敢认吗?
他敢认,就承认了自己秃头!
许明成是不会认的,他看着鼓起眼睛瞪着自己的儿子,然后微笑起来,“淙哥儿,这本画册,为父会替你好好保管的。”
许淙:怎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边父子两个在斗嘴,那边婆媳二人已经在继续往下翻了。
今年依旧是识字的金氏来进行讲解,不过开头的第一句话,她就说得有些艰难,“娘,淙哥儿今年画的这个,画的这个小人已经七岁了。”
“他上回被村塾的夫子吓了一跳之后,就开始了读书。而且娘你看,他读书勤勉得很,日日读书到三更,然后五更就又起来了。”
“那可勤勉得很。”
王老夫人望着画册里的小人感叹,“淙哥儿他爹小时候啊,可没有这么用功。那个时候家里穷,连蜡烛都买不起呢,天一黑就看不着东西了。”
许淙一听,顿时强调,“没错,所以今年画的不是爹!”
金氏摇摇头,然后往下一翻,顿时上一张还在勤勉学习,头悬梁锥刺骨的人,下一张就抬起一张困顿、茫然的脸反问:‘是啊,我怎么秃了?’
金氏:“……”
淙哥儿可真是调皮。
怪不得那一回他一个劲追问老爷是不是秃了,头发是不是掉了满床,戴帽子是不是为了遮盖秃头等等,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她顿时就抬起头,扫了许淙一眼。
许淙一凛,连忙站好。
王老夫人不知道前因后果,已经哈哈哈哈地笑完了,她老人家擦着笑出来的眼泪开口,“这画肯定是假的咯,你爹的头发好着呢,刚出娘胎的时候,族里的人就说他的头发多,头也长得好,以后啊肯定有大出息。”
许淙连忙跑到王老夫人面前,赶紧再次强调,“奶,这次画册画的事,都是假的!上面画的人不是爹。”
“哦哦哦,不是你爹啊。”
王老夫人脸上的笑意不减,“我瞧着他和去年长得一个样,还以为是呢,不是就不是吧,今年的也好看。”
然后婆媳两人就继续往下看。
画册里的小男孩秃头之后,确实惊慌了一阵子,不过秃着秃着,很快他又淡定起来了,每天依旧勤奋读书。
只不过后面出场的他,都戴了顶帽子。
戴了帽子的小男孩,走到哪里都非常显眼。
比如和村子里的小孩一起去掏鸟窝,别人都高高兴兴地掏到了鸟蛋,但显眼的小男孩却一眼就被半空中盘旋的大鸟看见了,大鸟愤怒地飞下来,把他啄得满头包!
小男孩哇哇大哭,发誓从此再也不掏鸟窝了。
又比如家里的蜡烛用完了,于是小男孩学着古人,去野地里抓萤火虫照明,但是他不知道外面有毒蚊子,所以大晚上出门的他不但萤火虫没抓到,反而肿着脸回来,他娘一见,顿时惊讶地喊。
‘儿子你的脸怎么肿成了猪头?!’
王老夫人:“哈哈哈哈哈,哎呦这画得可真好玩。”
金氏也没忍住笑意。
至于许淙,他不知什么时候趴在了王老夫人的膝上,跟着哈哈哈笑起来,“是啊,奶奶,画画可好玩了,我以后还要画,每年画一本!”
闻言金氏诧异。
而许明成则别开脸,看不出表情。
此时画册已接近了尾声。
春去秋来,时光在画册里的小男孩喂猪、被猪追着跑、读书、打猪草、洗衣服、下地捡麦穗等等事情上一掠而过。
许淙为了不显得累赘,此处特别采用了蒙太奇的快速过渡办法,几张纸就把这几间事情画完了。
画完之后,小男孩长成了少年。
但读书还是一样刻苦。
此时,变老了一些的村塾夫子欣慰地看着少年,说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明年就试试下场,考秀才去吧。
金氏和王老夫人看到这里,正是入神的时候呢,不敢置信地继续往后面翻,发现还真是没有了,顿时就有些失望。
王老夫人遗憾问道:“淙哥儿,这就画完了啊?”
“那这个人,后面考没考中秀才?”
许淙扫了同样竖起耳朵的渣爹,理直气壮地回答:“不知道呢,奶,我没考过秀才,不知道后面怎么画了。”
没错,他才不是故意不画的呢!
王老夫人依依不舍地合上了画册,“淙哥儿啊,你这本画册,画得好,两本都好。”
“可惜你祖父早早地就走了,不然还能让他看看。他以前啊,哪家门口若是贴了门神图,都要跑去瞧的。”
旁边脸色已经恢复了平静的许明成开口,“娘,那今年祭祖的时候,就烧一本给爹送去吧,如此爹也能看到了。”
王老夫人摇头,“那不行,淙哥儿画了好久的。”
许明成便又道:“那就把这两本画册,摆在祠堂供奉一阵子,如此爹和诸位祖宗们,想看便能够看到了。”
王老夫人大喜,“这个好!”
“今年过年的时候啊,你就摆过去,足足供奉一个月。你爹泉下有知,肯定特别高兴,这可是我们乖孙画的呢!”
许淙狐疑地看着渣爹。
不是吧?
把两本画册都供奉给祖宗?
那渣爹岂不是要丢脸丢到九泉之下了?
要知道刚刚看画册的时候,王老夫人和金氏可是问了他好几遍怎么今年的人和物,都和去年那本一个样的。
只要看过了两本,谁会认不出来那是同一个人啊?!
但渣爹居然一点都不生气,还笑眯眯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许淙疑惑不解。
不过这个跟他没关系,画册送出去之后,渣爹想摆哪里就摆哪里吧,就是当枕头他也没有意见。
看完了画册,一家人又围在一起吃了一顿美味的午饭。这些好吃的菜肴里,有许淙很喜欢的炸鹌鹑、酸萝卜老鸭汤,还有翠绿的青菜等等。
不过吃完饭后的画面就不是很温馨了,因为许明成老神在在地坐着,问许淙他的字练得如何了。
“你生辰的时候,为父送了你一本字帖。“
“如今半年过去,想必你已经临摹过不少了吧,写两个字给爹看看。”
许淙:渣爹怎么知道我偷偷临摹过?
就好像得到一本奥数习题册后,许淙往往会忍不住,当天就试着做一两道一样。上次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云尚书送的字帖,他后来也没忍住开始临摹练习。
虽然学得不像,但字是有进步的。
所以虽然渣爹说得突然,但许淙一点都不慌,在青木把纸张摆好之后,他就站在桌前静心凝神,然后一口气写下了几个大字。
正是‘许家村二三事’!
写完之后,许淙得意地看向某人,“爹,我写好了。”
许明成没对这几个字的内容发表什么意见,而是一一指出了许淙在书写过程中的不妥之处,连停顿太久都提到了。
许淙一边腹诽一边认真听,最后领了二十篇大字的作业回去。
虽然被渣爹报复了,但只是一天的大字变成二十篇而已,许淙一点都不害怕,不但晚饭吃得开心,睡觉也睡得喷喷香。
……
许明成生辰过后的第二天,许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此人是祥云书坊的东家,他自觉许县令生辰过后的第二天就上门来讨要画册,的确是有些过于急切了,所以进门的时候,怀里就揣着云尚书年轻时写的某本字帖。
“听闻贵府淙少爷已开蒙读书,我手上正好有一本云尚书年轻时候的字帖,特地送给淙少爷,希望他练得一手好字,日后金榜题名。”
许明成接过,略翻了翻,颔首道:“有心了。”
祥云书坊的东家见他还算满意,于是放下了大半的心,问道:“不知淙少爷今年可有再画一本画册?”
“实不相瞒,淙少爷的画册在外,可是大获好评啊!”
因为事实便是如此,所以这位东家说得也是一点都不亏心,好话一骨碌地往外抛,“最开始,鄙人打算在兴元府,以及临近的江陵府两府售卖。”
“若是还有剩余,则运往京城。”
“谁知画册都卖完了!”
这位东家高兴道:“单单兴元府的府城,便卖出去了五百册有余,除却勉县之外,其他县城也有不少人买,整个兴元府,便销去了八百余册。那些客人里有的是给自家子侄买的,而有的则是买了捎往别处。”
“就这样,卖完之后还不断地有人来问。”
“因此鄙人便做主,六月又印了四千册。除了临近的江陵府、成都府之外,还往京城送了两千余册,如今皆已一售而空。”
“大人,”这位东家观察着许明成的脸色,又道:“令郎的画册,大家都很喜欢啊。”
“不管是目不识丁的老人和孩童,亦或者是闺阁里的姑娘、妇人们,都纷纷说那本画册充满了童趣,让人读之忍俊不禁。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是人人通读。就是路过书坊的男子,也会忍不住买上一本,拿回去送给家中小儿。”
“如今他们都来祥云书坊,问这第二册 ……”
许明成早在这位东家提起‘人手一册’的时候,就嘴角抽搐,忍不住伸手揉着额角了,如今听他提起第二册 ,他顿时就有些不太自在。
“咳咳,这第二册 嘛……”
祥云书坊的东家眼前一亮,期待地看着他。
早在今年五月的时候,就有像‘周公子’这样的人来询问第二册 了,当时这位东家嘴上说‘拖一拖,拖到年底估计大家都忘了’,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书坊以前出过的一些话本,就是这样。
有时候是因为写书的秀才高中了,从此不再拿笔,有时候则是因为江郎才尽,写不出来大伙儿爱看的本子了。
但没想到这次却不一样。
兴元府还好,因为过去的时间有些长了,所以如今隔个七八日才会有人来问上一问。但刚刚卖完第一册 没两个月的京城,那可就不同了。
天天都有人上门,而且其中还不乏他惹不起的人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