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刚只是为了不挨打,所以才脱口而出不画的,但许明成又说他不介意。
好吧,私心里他是不想继续画的,因为真的好丢脸啊,听孙大郎说第二册 在江陵府卖得很好,好多人去买,那也就是说好多人都觉得画里的小人是他许淙。
即使现在渣爹寄信给祥云书坊的人说明情况,但肯定也会有人没看到解释,或者先入为主,坚持自己观点的。
那这样的话,只要他继续画一日,他们就会记一日。直到哪一天他不画了,记忆才会在他们的脑海中随着时间淡去,直到再也想不起来。
所以不画才是最好的。
但不画的话,那他们的脑海里岂不是会停留在‘许淙’喂猪、割猪草、秃头等等形象上?不会变成‘许淙’聪既明伶俐又英明神武?
好纠结!
许明成看着许淙的脸色变来变去,又想起了他刚才说的话,然后弯腰从柜子里取出了一个不算厚的信封递过去。
许淙回过神来,好奇接过,“这是什么?”
许明成:“你孙叔给你的,打开看看。”
孙教谕给的?
这下子许淙也不再纠结到底要不要继续画画册了,而是打开了这个据说是孙教谕给的信封,然后伸手一拿,居然取出了两张银票!
“是银票!”
“这一张是二十两,这一张是五十两,这一张是一百两,一共是一百七十两!”许淙拿着三张银票来回细看,发现这银票是真的,和他之前在金氏那里看到过的一样。
“爹,孙叔为什么要给我银票?”
许明成坐了下来,“你两年前画的第一本画册,你孙叔也寄了一本回去。北边让祥云书坊卖,南边便让你孙叔家里卖。这一百七十两是近两年卖出去后,给你的分润,这次孙夫人一起带过来了。”
“祥云书坊的那份,我已经让你娘收起来了,孙家这份,你就自己收着吧。”
一百七十两银子!
全部给淙淙!
听到这话后,许淙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他也不纠结形象不形象的问题了,马上就拍着胸脯道:“爹,我都听你的,以后继续画,每年画一,不,画两本!”
许明成:……
想到以后每年要看到两本《许家村二三事》的画册,他突然就觉得有些头疼了。早知如此,刚刚就不应该为了刺激儿子,将银票全给他。
许淙并不知道许明成把银票给出去后就开始后悔了,财迷的他拿着银票高兴地跑回屋,然后把自己的钱匣子找了出来。
他的月钱已经从一百文涨到两百文了,不过虽然月钱翻了一倍,但他的存款却没有多多少。甚至和去年相比,还少了。
这是因为连续买了两年的寿礼,而且去私塾读书后,他的花销也增多了。
有时候是路上看到了很好玩的东西,有时候又是和赵诚、王瑜等同窗一起出去玩,买了好吃的、好喝的等等。
平时的时候,许淙是很爱惜钱匣的,不但小心轻放,还时不时要拿出来数一数。但今天他将钱匣子取出来后,却没有去看那些特地摆在旁边的银元宝、金瓜子和银裸子,而是将匣子一个倒转,将它们和铜板一起都倒了出来。
他有钱了!
整整一百七十两!
哈哈哈哈……
……
另一边,在书房里的许明成看着儿子高兴跑远,不由得沉思起来,然后他越想越不对劲,干脆起身回房,找金氏说话。
“我刚刚将孙家给的银票,全给了淙哥儿。”
金氏惊讶,“老爷,你不是说还是只给他一半,剩下的六十两我们替他收着的吗?怎么就都给他了?”
许明成也有些懊恼,“一时……”
“算了,给就给了吧。”
“往后你留心些,不要让他乱花就行。”
金氏白了他一眼,“老爷,淙哥儿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啊,最是懂事不过的了,以往每次跟你一起出门,他哪回乱花过钱?”
“上回你给他的十两,如今都还好好地待在他的钱匣子里呢,也就过年时候给的金银裸子少了些,不过也不碍事。”
“淙哥儿是男子,很不必斤斤计较。”
许明成想了一下,也点头,“说得也是,淙哥儿算是乖巧的一个孩子了。我那日见到孙家大郎,他书是读得不错,但性子过于憨厚,不及淙哥儿。”
说起孙家大郎,金氏又白了他一眼,“老爷你还好意思说,之前你信誓旦旦,说不会让画册传到勉县来,淙哥儿也就不会知晓。”
“可如今呢?”
金氏甩着帕子,“淙哥儿都拉着好几日脸了,也没见你想出什么好法子来。你难道都没发现,自从知道你把画册卖出去之后,他就不高兴了。”
“若是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哪有你这样做爹的。”
许明成诧异地看着她,解释道:“淙哥儿已经不生气了,我刚刚已经跟他说明白了,往后他想画就画,只要不是太出格,我都由着他。”
“临走的时候,他还说要每年画两本呢。”
想到这里,许明成觉得头好像有些疼了。
这一年一本也就罢了,若是每年两本,还都是和之前两本类似的,那他觉得自己过些年恐怕真的要如画册里面的那般,英年早秃起来。
但金氏却没有他这样的烦恼,她听到淙哥儿已经不生气了,于是便也高兴起来,“淙哥儿真的这么说啊?”
“那敢情好,其实娘还是挺喜欢淙哥儿的画册的,我时常看她老人家将之前的两本翻来覆去地看,若是多画些那也不错。”
但金氏想了想,又有些担心,“不过一年两本会不会太多了?淙哥儿还小,还是要以功课为重的好,老爷你可要看着他些。”
许明成点头,“我有分寸。”
等金氏满意走开,还吩咐丫鬟给他上茶,许明成又诧异地望了高兴着的金氏一眼。但看了看又没发现什么不妥,于是便抛之脑后,沉思起别的事情来。
第61章
许淙抱着钱匣子,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
睡醒后,他就开始琢磨起来。
既然一本画册每年可以给他赚近一百两银子,那么多画一本,让一百两变成两百两,便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了,他一点都不排斥。
当然,最主要的是画一本三十到四十页的画册,并不会花费他太多的时间,每天抽出小半个时辰的时间画两三页,一个月便能画一本,满打满算一年能画十二本。若是每天花更多的时间,那么一个月画两三本也不在话下。
不过一个月两三本,那是许淙绝对不会考虑的事情。
因为他也很明白,读书科举才是他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事,除非许明成丢官,全家欠了一屁股的债,不然他不会什么都不管,只顾埋头画。
那许明成会突然丢官吗?
很显然不可能。
所以许淙的画画进度就很慢,只有闲暇时候才会拿起鹅毛笔,画个一两张,偶尔兴致来了但一天也不会超过五张。五张画完他如果还想画,那就随便画一画,将灵感记录下来,等以后精修,其他时间都用来读书。
就这样慢慢画着,等天气转凉,屋里屋外的菊花都开始凋谢的时候,他就把《许家村二三事》的第三册 大致画完了。
“青木,这些屋子和桌椅就交给你了。”
许淙挑出几张画纸递给青木,让他把里面的背景填充进去。
青木双手接过,认真点头,“是,少爷。”
因为第三册 主要画的是县试,所以出现了很多的屋子、围墙、号间、桌椅等等东西,这些是人物活动过程中所处的背景。
有赶路途中的、有登门请人结保途中的、还有考试时候的搜身、考官巡视、主角奋笔疾书等等各种各样过程中的。
虽然许明成已经去信给祥云书坊,让他们不要再跟人说画册里面的小人是许淙,而是说那是许淙观察到的族中子弟。
但许淙想想觉得不是很保险,所以他决定在第三册 的时候要把主角画得尽善尽美,各种人物、背景也要很好,力求一举挽回自己的光辉形象。
最好是让人以后一想到《许家村二三事》的主人公,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刻苦读书的小孩,而不是动不动就哇哇大哭、还会摔得四脚朝天的秃头娃。
因此许淙非常重视第三册 。
等青木开始用尺子和削尖的炭笔画一间一间的号间的时候,他就站在旁边看,时不时提出自己从孙大郎处得到的灵感。
“这里要加蜘蛛网,这里加片污渍,这里应该有青苔……”
青木画着画着,疑惑道:“少爷,号间怎么破破的啊,还有蜘蛛网?”
“就是破破的,”许淙肯定点头,“孙大郎说他们县试的号间就是这样,差役们一年才打扫一次,有些地方还会敷衍了事。”
“他坐的那一间,就有蜘蛛网。”
“所以去考试的每一个人,进去的第一件事便是擦拭自己的号间,尤其是用来充当桌子的那块木板,务必要擦得一尘不染,不然后面会污了考卷。”
青木顿时就同情起来,“没想到孙少爷居然还擦过蜘蛛网。”
许淙也没想到考场的环境是这样的,心有戚戚地点头,“是啊,孙大郎说他去考县试之前,他曾祖父还让他在家里自己收拾书房、自己研墨、自己裁纸、自己洗笔等等,但即便是这样进去之后也是一阵手忙脚乱。”
“他还看见有人连擦桌子和研墨都不会,考着考着,要么写出来的字浓淡不一,要么就是一不小心污了考卷,多年努力皆付诸流水。”
听孙大郎讲县试的事,让他感慨万千。
当然他取材的对象不限于孙大郎,因为上次许明成说他可以随便画,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去问他,所以许淙也跑去问过许明成当年考县试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结论是都差不多。
考场平时都是不用的,所以一年只会开一次,也只会打扫一次。也因为平时不用所以难免会年久失修,若是遇上下雨有的地方还会漏水。
更别说除了蜘蛛网之外,还会有虫蛇蚂蚁等等,就环境而言是不太好的。当时许淙听到考场还会有蛇、蜈蚣、等生物出没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所以体现在画册上,考场就很破旧了。
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很优秀!
这次许淙吸取教训,把主人公画得那叫一个好看!长大了许多的主人公,不但身高长起来了,而且脸也褪去了稚嫩,变得英俊起来。
摘下帽子的他,头上有乌黑浓密的头发,一点都不秃!
这些头发是许淙用削得尖尖的鹅毛笔,自己趴在桌子上一点一点画出来的,没有丝毫的敷衍,而且也没有让青木帮忙,目的是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知道。
主角不秃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