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淙赶紧伸出手掌,“一言为定!”
拿到三个新鲜出炉的红包之后,许淙就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院试复习之中。
他先抽时间,把四书五经再次复习了一遍,然后就开始刷题,把闵学政在京东西路出的那几套院试题统统做了一遍,然后再找渣爹改,跟他探讨解题思路。
接着第二步是把闵学政的诗集和文集也研究了一遍,找出他喜欢的风格、偏向的经义类型,然后再重点地复习他偏好的经义,喜欢的诗词风格等等。
等这一套流程走完,许淙再重做闵学政真题,并把试题拿给许明成批阅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含笑点头了。
在这段时间里,许家村以及许家也发生了一些事。
许夫子回去的时候,先跟他的族长爹说了许明成的打算,说他计划等许淙更大一些,跟随在老师身边的那段时间里,选个族中的出息子弟一并过去。那个孩子名为书童,但实际上就是借着照顾许淙读书的机会,能得到一些指点。
这样过些年回来,考个秀才也不是不可能。
许村长闻言大喜,没过多久就召集了家里有人读书的族人,告诉了他们这个喜讯,从那以后家家户户就紧盯着自家孩子读书,好些调皮捣蛋的叫苦不迭。
而另外一件,则是许明成拿出了一叠银票,说一部分给族中买祭田,另一部分则让许村长等人以后有合适的,就给许淙买一些田地。
许淙这次考中秀才后,名下也会有一百亩地的免税份额。许明成让他们买上五十亩,其他的五十亩则给族中人家分一分,也减免些赋税。他自己的份额便是如此操作的,许村长虽然诧异他这么早就开始给许淙置地,但也没说什么。
就是金氏数着家里剩下的银子,有些头疼。
“老爷,你现在花去了许多,等我们到京城之后,不够用了怎么办?”许明成这次打定了主意要到京城谋一个更好的缺,所以不使银子是不行的。
许明成表示自己心中有数,“我们去京城前,祥云书坊和孙家那边,会再送一次银子过来,到时候先拿来用一用就是了。”
“再不济,不是还有淙哥儿的那一份吗?到时候就说我给他在家里买了地,银子就不分给他了,明年再说。”
金氏:“……”
到时候财迷的淙哥儿,估计又要在心里喊坏爹了。
不过既然许明成心里有数,那她也就不多嘴了,反正到时候如果不够,她这里还是有一些私房银子的,能给老爷谋个好缺才最要紧。
朝中上下,多少人停在四品以下,一辈子都升不上去。难得老爷此番立下了大功,眼见着便能过了这个坎儿,家里是万万不能拖累的。
金氏算着算着,略略安心。
不过等她抬头一看,却发现许明成表情严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老爷,你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许明成看了她一眼,道:“我在想淙哥儿的事。”
“先时淙哥儿画出了那本跟科举有关的画册时,我便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在他下场前先替他扬一扬名,名气越大,名次也可能越高。”
金氏也记得这事,便道:“是啊,老爷。”
“如今淙哥儿的画册,都卖到京城去了,大姐每年写信来都要夸上一夸。还说她的两个孩子都很喜欢,每年一到时候了就追着她问。”
“我们回来的这一路,也曾听人讨论淙哥儿是个小神童,说他又有才学,又孝顺,这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不对,”许明成苦恼,“但时间太早了。”
“我原本打算是乡试的时候再让祥云书坊那边宣扬出去,毕竟淙哥儿考个秀才还是能成的,要紧的是乡试的时候考个好名次,这样来年的春闱才能更好。”
“但如今,淙哥儿竟然连中两元。”
金氏更糊涂了,“老爷,淙哥儿连中两元,难道不好吗?”
“没什么不好,”许明成摇头,“我只是没有料到淙哥儿下了场,竟然越考越勇,毕竟才学了六年,我先时以为他能考个前十就很不错了。”
“但是这样一来,院试恐怕就差点火候。”
他跟不太懂这个的金氏解释,“毕竟院试时,多的是像堂兄这样的积年童生,他们学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而院试的难度又远不如乡试,所以淙哥儿还真不一定考得过。”
金氏这回明白了。
县试和府试较为简单,不少人是第一次参加,所以淙哥儿能够连考两个案首。但到了院试,好些人是去年、前年、甚至是更往前面的童生。他们或许没有名师教导,但学识肯定比县试和府试的人要好。
淙哥儿虽然聪慧,但也不过才九岁,满打满算才学了六年,还真不一定能考过那些学了十年八年,甚至是二十年的人。
毕竟老爷刚刚也说了,院试并不算难。淙哥儿会的东西,人家也会。而淙哥儿会,人家不会的东西,院试还不考。
这就让人为难了。
许明成是真的觉得为难,别看他之前在许淙面前,一副‘小三元’很好考的样子,但心里也是有几分打鼓的。
好考的话,就不会这么多年一个都没有了。
回来之前,他的打算就是淙哥儿考个秀才就行,名次什么的不太要紧。毕竟秀才名次考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多的是秀才第一的人考不上举人,因为两者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相反乡试第一,往往春闱会榜上有名。
所以他之前的目标一直是乡试。
但现在淙哥儿连中两元。
许明成低喃,“让我想想,让我好好想想……”
第74章
想明白了的许明成让许桥跑了一趟庐州城。
于是半个月后,当几辆马车低调地来到了庐州,坐在马车上的长须老者就看到不管是茶馆酒肆还是街头巷角,人们都热热闹闹的。他们或是独自一人拿着一本书,或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看一本书。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哄堂大笑。
“……这是庐州?”
长须老者,也就是闵学政疑惑,“这样的场景,哪怕是在京城也是不多见。难道一年过去,庐州竟然多了这么多读书人?”
他的长随低声问:“大人,可要让小的去打听一二?”
闵学政点头,“可,不过莫要太张扬。”
长随点头,“是,大人。”
然后没过多久,他就带着笑意回来了,“禀大人,是祥云书坊闹出来的动静,他们出了一本叫做《科举记》的怪模怪样画册。”
“里面的小人先是在村里读书,然后就去县城参加科举,一路从县试考到了院试。大人您看,这本书里没有多少字,但全是画,不管是八旬老翁还是三岁小儿,都能看得明白,所以识不识字的人都会买上一本。”
“有些店家还会多买几本,留着招待客人,”
“《科举记》?”
闵学政咀嚼着这几个字,然后询问:“这是谁人所画?”
长随:“回大人,是许淙。”
“祥云书坊的伙计说,这本画册是一位叫做‘许淙’的孩童所画。这位许淙是难得一见的神童,他自幼长在乡间,三岁时随长辈到父亲赴任的地方,因为常听父亲提起家乡,于是便照着乡间生活,画出了一本画册。”
闵学政好奇,“才三岁便已如此聪慧?”
长随回答:“是的,大人。”
“伙计说当时其父感其孝顺,便拿去刻印欲送予亲朋。结果他们东家一见之下惊喜万分,劝说其父将画册刻印售卖,如今六年过去了,许淙一年画一本,如今已画到了第五册 。这事祥云书坊的人自豪得很,逢人就说,好些客人都知道。”
长随又笑道:“大人,这事说来好笑得很。”
“今年这个许淙要下场,所以并未画第六册 ,祥云书坊的人被买客们催促,只好把前面五册再印一些出来搪塞,还往各处散了些。”
“寻常百姓还好,以前没买到过,所以欢喜得很,但那些有钱的公子哥儿却都本本买过了,所以小的过去的时候,还有人到他们书坊闹事呢,说自己要看的明明是第六册 ,不是这些已经看过了的。”
“祥云书坊的人好说歹说,还承诺等人许淙考完,马上就催他画第六册 第七册,好悬才把那几个公子哥儿劝住了。”
闵学政将画册翻开,随口问道:“这个许淙今年要下场?”
长随点头,“伙计说是,大人,这些人也是不识趣,人家小神童今年正是要紧的时候,哪里有时间画这个劳什子的画册。”
“听说这小神童,还是庐州人呢。”
闵学政嗯了一声,没抬头。
长随见他没有别的吩咐,便跳上前面的车驾,让车夫往前走。不过走着走着,他便听到后方的车厢内传来了哈哈哈的笑声。
……
六月中旬,已经复习完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的许淙信心满满地爬上了马车,和许明成一起前往庐州城。
得到了院试真题的他,觉得自己变得更厉害了。
所以他一上车就对许明成道:“爹,你的大红包准备好了吗?考中秀才奖一份,考了第一名奖两份,不能耍赖哦。”
他之前拿到的红包是十两银子一份的,所以如果他这次考中了秀才,就能再得到一个银元宝,如果考中院案首,那就是二十两!
双倍奖励,双倍惊喜!
家里人给的奖励,再加上官府那边的赏银,还有成为禀生之后,他每年能够从官府领取到的白银四两,那秀才考完下来,净赚几十两!
许淙表示非常满意,考得越好赚得越多,这才是他熟悉的节奏。
许明成看着他财迷的模样好笑,“少不了你的,爹已经让人从钱庄换好了两个银锭,等一放榜就给。”
这还差不多!
许淙对渣爹的自觉很满意,接下来都没再追着他问这个话题,而是抓紧路上的时间跟他讨论闵学政可能会出什么题,没准能压中一两道呢。
今年许家村只有他一个人赴考。
许夫子虽然已经考中了童生,但之前送许淙进考场的时候,他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所以院试就没有报名。毕竟赶考也是废银子的事,不仅赶路、住宿等要花银子,院试还需要找两个禀生作保,许夫子自觉这次没戏,干脆就不参加了。
既然他不愿参加,许明成也就没有勉强,于是这辆车里除了父子二人之外,就只有赶车的许桥和书童青木。
一行四人,简简单单。
进了庐州城,喧嚣声迎面扑来。
坐在马车里的许淙好像听到了自己的名字,顿时好奇地探出头去,过了一会儿后他困惑地转头看向许明成。
“爹,他们说的《科举记》是什么啊?”
“我没画过这本画册啊。”
许明成道:“就是你画的那本《许家村二三事》,我让祥云书坊那边把名字改了,《科举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许淙哦了一声,也没在意。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路直到客栈,陆陆续续都能听到有人在议论这本画册,到了客栈之后就更多了,大家纷纷猜测书里的‘许大林’院试到底考了第几,就是一些穿着书生袍的都兴致勃勃。
许淙还是第一次在外面看到有人看自己的画册,觉得有些新奇,又有些高兴,“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买啊?”
许明成没有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