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倒是在不少小说里面看到程知节没事就喜欢揍娃,还是吊起来用皮鞭狠狠抽的那种。
没想到现在自己也亲眼见识到了这幅美如画的场面。
真为程处亮兄弟等人感到悲哀,现实里隔三差五的就被程知节一顿胖揍,到了后世的小说里还要被揍,真叫一个一揍揍千年啊……
“哎!”李元景深感无奈的叹了口气,朝着梁毅吩咐道:“本王哪里都好,就是心太软,让人给宿国公传个话,让他悠着点,明天程处亮还要来帮忙呢!”
“诺!”梁毅点了点头。
好歹是自己的小弟,就算没有明着护着他,至少应该把话捎到,这样自己心里面的愧疚多少会少一些。
李元景带着护卫重新回到了崇仁坊。
虽是灾年,但长安城内的治安还算不错,至少没有成群结队的灾民四处游荡,城内的气氛虽显萧条,但大体上还算是井然有序。
城外什么模样李元景还没去看过,也不想去看。
看了也没用,自己一个未成年的王爷,手里面要什么没什么的,也不可能变出来粮食给他们。
索性,眼不见心不烦!
李阳现在彻底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一边是李元景强硬的态度,一边是大佬们隐晦的提示,搞的他这个中间人左右为难。
李元景离开之后,李阳便连忙派人将情况汇报了上去,但目前尚未接到任何回复。
坐在阴凉处看着面前热火朝天的工地,李元景总算是理解了监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做了,这小日子有多爽简直别提了。
“最近你们工部有什么动静?”
“殿下,臣多日未回工部,所以不知……”李阳稍稍有些犹豫,生怕赵王再闹什么幺蛾子。
“嗯!”李元景淡定的点了点头,朝着梁毅招了招手:“派人去陛下那里说一声,工部监丞李阳手脚不干净,本王打算用他研究一种新的刑罚!”
“殿下……”李阳险些吓的尿了裤子,万万没想到小小年纪的赵王,心思竟然如此歹毒。
李阳虽然不相信李世民会完全听从李元景的话,但被李元景这么一闹,自己的前途基本就算是完蛋了。
自己好好的在工部矜矜业业,没招谁也没惹谁,就因为灾年没自己什么事情就被派了过来,两天不到的功夫整个人生就要完蛋了,上哪说理去?
李阳偷偷的看了眼李元景,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殿下,目前朝堂上有一道声音,两个观点,所有大臣都认为应当修路,修直道,但分歧点在于一些大臣认为应当向南修,将大唐各道连接起来,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当向北修,突厥人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我们对北方的支援太过缓慢,修好了直道以后,便可将大军北上的行程缩短三五日功夫……”
李元景点了点头,从某个方面来说,大臣们的想法并不错。
灾年采取以工代赈,虽然是个不错的赈灾方法,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灾民数量太多,朝廷一时半会儿拿不出太多的项目。
一般最常见的项目就是修路,修宫殿,但李世民急于将自己正能量的一面展现给天下万民,所以一时半会儿他是不会修建宫殿的。
那么就剩下了修路,修路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难处,南北两面,无法同时开工,否则必然需要从南边调集大量灾民北上修路,但如此一来,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两边都没修好。
现在这段时间,最多也就只能修到年底就必须要放百姓回家准备明年的春种,因为没人可以去赌明年到底会不会还是延续了旱灾?
如果明年风调雨顺,朝廷却因为修路耽误了春种,这个结果百姓不能接受,朝廷也同样不能接受。
……
“灾民的调动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以及粮食,目前朝廷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所以老夫的意见是各扫门前雪,由各州制定各州修建直道的位置,划分各县的任务,各县组织本县百姓负责。”
御书房内,房玄龄面红耳赤的据理力争道。
现如今李世民的心腹大臣们也分为了两派,一派自然是以房玄龄为首,以观点为各扫门前雪为主的保守派。
另一派则是以长孙无忌为首,以观点为当修北部各州直道,方便调兵北上的激进派。
“前年突厥带来的影响还不够大吗?朝廷若想修建这条直道并不容易,即便风调雨顺之年,也会遭到百姓的抗拒,但突厥问题早晚是要解决的,信使归来,大军出征,一来一回,至少可以比当下快七八日的功夫,七八日啊那可是,足够突厥人再一次打到渭水了!”长孙无忌同样没有退缩。
长孙无忌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有自己看法的,从情理上,他更愿意支持房玄龄的意见。
但长孙无忌很清楚李世民心中的那根刺,所以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意见,给李世民找一个修建北上直道的理由。
书桌后的李世民痛苦的揉着太阳穴,两人说的都有道理,自己也更倾向于北边,但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这么仓促的做决定。
因为房玄龄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百姓稳定,可以让他们避免背井离乡。
“陛下,赵王求见!”
“让他进来吧!”李世民点了点头,并没有想赵王这个时候过来是干什么的,反正能让这里暂时安静一会儿,也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去考虑。
得到侍卫的允许,李元景不慌不忙的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规模很大,就是单独的一座小型宫殿,但里面的摆设远远称不上繁华。
大多数物品还是前朝时期留下的,放在那个时候算得上奢华,但是现在,逼格倒是有了,可都是多年以前的逼格,看起来尽是老掉牙的东西。
历史上就曾有西域使者在前隋时期来过长安,当时被长安的繁华所震惊,很是仰慕隋朝。
贞观时期又来了一次,然后便是一路的鄙夷,东西还是那么多年以前的,却又破败不堪,朝廷没有新建不说,甚至连翻修都懒的翻修。
外史自然不会认为是朝廷节俭,而是下意识的认为朝廷没钱,如果不是后来李世民的大唐府兵硬生生给他打了个天可汗的主角光环出来,否则在李世民治下的大唐,外邦根本就不屑一顾。
李元景直接忽略了御书房内的诸多大臣,换上一副可怜巴巴的眼神看向李世民,小人嗓音有些颤抖道:“皇兄,宫里有牛肉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