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姐姐的话,郑媛只好点头答应。
高翠茵道:“幸亏是皇后娘娘的妹妹,不然这么大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小姑以后可怎么找到好人家呀?”
郑媛:“嫂嫂您就别催啦,我就嫁给张相的外甥行了吗?”
郑媱道:“还是要先看看喜不喜欢的,张相的外甥很出色,盛都的小娘子们都仰慕着呢,就跟当年的魏王一样,媛媛不妨见一见。”
魏王再好,姐姐还不是不喜欢吗?郑媛心想。
郑媱转而看向高翠茵的肚子,问:“有身子后,胃口可好?”
高翠茵一脸愉悦,腼腆答:“好。”
郑媛也笑:“我大哥待嫂嫂可好了,姐姐你看嫂嫂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了。”
“小姑别取笑我。”高翠茵咬着唇,还是抑制不住唇角绽开的喜悦,郑觉确实待她好,她本是长公主府的一个下人,他也没嫌弃她,娶她为妻,也没有小妾通房什么的,一心一意待她。郑府的亲戚人丁又简单,上面没有公婆,平辈中两个小姑,小姑之一是当今皇后,另一个待字闺中住在府里,都和她关系很好,下面只有一个郑朗,不是郑觉的亲生儿子,郑朗年纪小抚养着容易跟自己亲近,完全可以视如己出。郑觉官居正一品,又因为郑媱的关系,公孙灏封了她燕国夫人,现在她自己又有身孕了,真是掉到福窝儿了,可不高兴么。
“哦,那就好。”郑媱也笑,心里想起了那个跟了于阗王子的高姓女人,也不知大哥是不是真的将她忘了,希望忘了吧。
说了会儿话,太子焱聆完太傅授课回来了。彬彬有礼地过来跟郑媱,高翠茵,郑媛见礼,先屈身拜郑媱,“参见母后。”又唤翠茵郑媛:“燕国夫人,硕芳郡主。”不似柔嘉那样喊舅妈喊姨的,稳重得像个小大人,高翠茵笑道:“太子殿下好生客气。”郑媛也笑,见他脸颊肉嘟嘟的很可爱,俯身去抱他:“让媛姨抱抱。”
太子连忙避开:“男女授受不亲。”
郑媛噗得笑出声来:“姐姐,您刚刚听见了吗?”
郑媱觉得儿子这样有些生分了,斥太子道:“你媛姨跟你流着一样的血,她是喜欢你抱抱你而已。这个刘太傅把你教得……”
话没说完,被太子打断,太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又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转身进殿去了。
郑媱张了张口,无言以对。
高翠茵笑道:“不愧是未来的一国之君。”想着时辰也不早了,不该继续叨扰郑媱了,忙跟郑媱告辞,郑媱对翠茵道:“等本宫跟陛下说了,安排好了见面的时日,再通知你带着媛媛入宫。”
高翠茵点头:“有劳娘娘了。”领着郑媛出宫了。
郑媱转身进殿去看儿子。
太子又过来跟她拜礼,儿子实在是太有礼了,一言一行不离礼。看得郑媱都有点担心了,道:“本宫真怕刘太傅把你教成一块迂腐的木头了。”
太子一听,笑了笑,为了打消她的顾虑,问道:“母后,你可知释迦如来是何人?”
郑媱答:“释迦如来……就是释迦如来……”
太子摇头:“和母后一样,是妇人。”
“胡扯!”郑媱异道,“没听说如来是妇人。”
“《金刚经》云:‘敷坐而坐’,如果释迦如来不是妇人,为什么要等夫君先坐了然后自己再坐呢?”太子说。
郑媱抿唇敲他的脑袋:“诡辩!”
太子眨了眨眼睛,又问:“母后可知道太上老君是何人?”
郑媱想了想:“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相传他就是老子。”
太子摇头:“太上老君也是妇人。”
“为什么?”
“《道德经》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太上老君如果不是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有身’?妇人才会有身啊。”
郑媱噗得笑出声:“你从哪里看来的?”
太子又问:“母后知道文宣王是何人吗?”
郑媱一笑:“妇人。”
“母后变聪明了!”太子一拍掌,眼睛一亮,“《论语》曰:‘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如果不是妇人,为什么要待嫁呢?”
郑媱捧腹大笑,捏他的脸:“你敢把这些告诉你父皇吗?”
太子摇头:“母后千万不要告诉父皇。”
“什么不能告诉朕?”公孙灏已经走了进来。
太子连忙起身,端正过去跪拜:“儿臣参见父皇。”
公孙灏道:“焱哥儿,你跟你母后讲什么笑话呢?惹你母后笑成这样。”郑媱收敛住了笑容,走过来替他宽掉外裳。
太子摇头:“没有。”
公孙灏坐下,望着郑媱微笑,端起她递来的茶饮了饮,低头去看她的肚子,想和她独处说两句话呢,但是不知道如何支走儿子。清了清嗓子:“焱哥儿……”
太子先开了口:“父皇,你应该同意刘太傅的提议:继续拨赈灾的银两。”
公孙灏笑了笑:“刘太傅让你来跟朕说的?你一个小孩子他都不放过,你懂什么?去,回房练字去,父皇要和你母后单独讲两句话。”
“太傅说儿臣已经不用练字了,”太子赖着不走,盯着公孙灏道,“父皇,这里是儿臣的寝殿,你让儿臣去哪儿?”
“哦……”公孙灏赶紧拉起郑媱,“父皇和你母后这就走,不打扰你了。”
太子拉住他的衣袖:“父皇,您还是考虑一下刘太傅的提议吧。‘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垓雎的饥民都在唱《苕之华》呢,您为什么不愿意拨款赈灾呢?那些饿死的不是您的子民吗?”
郑媱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说不上话,但知道《苕之华》的意思,是说灾年人民无食,难以存活,逢此饥荒,还不如不出生为好。心下感慨,又看着儿子两眼泪汪汪的,质问公孙灏:“垓雎发生了饥荒你不想拨款赈灾?”
公孙灏道:“不是。”又对太子道:“焱哥儿,你如此年纪便能心系国事,朕躬甚慰。不过,你以为朕现在拨款,那些银子马上就到灾民手里了吗?都到那些贪官污吏手里了。天高皇帝远,他们就肆无忌惮地贪污,朕不是不打算拨款,朕是打算先铲除那帮贪官,昨日已派兵亲送赈济物过去了,不是刘太傅说的那样见死不救,你不要轻易地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刘太傅那一张嘴就只会说,付诸行动并不是那么简单,你知道了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