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那个歪果仁叽里咕噜说了一番话。
史佳瑞听懂了,大意是说只要史佳瑞把她手上的专利转让给他,他可以帮忙推荐进入世界某知名大学的某教授,进入某某研究所等。
她听着男人翻译这话,心想他们调查得不够啊,不知道自己听得懂英语吗?
“……”
史佳瑞把最后一口冰棒咬掉,心想他们是要她手头的哪个专利?
她这几年弄出来的东西,有些专利是在自己手上,有些是学校和其他教授一起的,还有一些上头拿走,属于机密,自然也没有专利一说。
史佳瑞等翻译说完,“抱歉,我觉得现在挺好的,不想再进修。”
“至于我的亲人,他们自己奋斗,靠我一个女孩子他们也没脸,你们说是不是?”
她看着翻译叽里咕噜地翻译着,心里有些无奈,绕过他们离开。
那个歪果仁骂了一声脏话,说愿意加价。
史佳瑞哼了声,当她傻吗?几万美金就想要拿走她的专利?
她走着走着,又有些难受,也不知道这些人混进华国,还会坑蒙拐骗走哪些专利,想想还真是怪恶心的。
但她个人的力量有限,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史佳瑞走着走着,过了一个拐角,保护她的其中一个人跟上来。
她低声说:“去查查这两个人干什么的。”
其实史佳瑞不说,他们也会去查,她的身份敏·感,跟她接触的外国人等有嫌疑身份的,都得细查。
史佳瑞回到家里,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自己常用的笔、笔记本等还没收。
她想到刚才的事,心情就有点不爽,有点想搞事。
萍姨端来一碗绿豆燕麦汤,“喝碗绿豆燕麦汤解解暑。”
史佳瑞见了悄悄吐舌,不敢说自己刚吃了一根冰棒。
“萍姨,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晚上。”
史佳瑞点头,“行,我今天就把东西都收拾好。”
因为史佳瑞,相关的人马上就投入了调查,这一调查,就发现了一些让人吃惊的事。
实际上,不只史佳瑞碰上了这类要购买专利的人,还有一些有独特成果的人,也收到了国外伸来的橄榄枝。
因为人员分散,所以并不显眼。
而且被招揽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还真的心动了。
越是调查,越是让人心惊,这是想让华国的技术人才出走,让华国的研究发展停滞,任由西方资本搓圆捏扁。
如果叫这些人的计划成功,那华国将损失更多的人才,发展起来更慢。
调查人员很快就把这事给上报。
这事的严重程度可不小,虽然对外开放了,但不应该过于宽松,反而给资本可趁之机。
有的时候,宁可放慢脚步,一点点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的规定、政策正在拟定当中,华国的发展没有可以借鉴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修正。
有人迫不及待想离开,但也有人盼着回来,想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依然有那么多人爱着她!
作者有话说:
连续几本文翻车,哎……
第115章 正确的
不只史佳瑞这边碰到了这样的事, 黎司越那边也有人找上门。
同样的,想要购买专利,同时收购梨花日化厂。
黎司越第一时间就警惕起来,也让其余的人注意些。
f省近来回国的海外华侨不少。
政府特地成立了一个对外侨务办公室, 专门接待这些有意向回国投资的华侨。
这里头, 有真的想要回国投资、探亲的、寻亲的等等, 但也有坑蒙拐骗的,有时候还挺难判断的。
黎司越同样把这事给上报了上去,同时让侨务办公室自己甄别下。
梨花日化厂是福市效益最好的企业,每个季度的税收、提供的工作岗位,给福市市政减轻了大量的压力。
有了这笔税收,福市可以空出手做更多改善民生的事。
听说这回来的华侨中有人想要收购梨花日化,市领导的那根弦被触动了,这是不是特务?
差不多同一时间,华国多地、多人都被调查,带走谈话,一时之间, 还有些人心惶惶。
这时候, 大家对这些都还很敏感, 加上上头也有指示,气氛稍稍有些紧张。
这几年时间里,国家集中力量做科研,国防、军备等发展迅速。
虽说边防不那么稳定,但极大降低了伤亡。
国家的超级计算机更新到了第三代,个人计算机也有了成品, 几家研究所联合研究而成, 其中福市的824占主导, 掌握多种专利。
824研究所以技术和所在地的工厂合作,并研发自己的产品,以商养研究所的成功模式,也被其他研究所认可并学习。
国家穷,发展很多地方要钱,拨下来的资金缩减。
这些没怎么出成果的研究所,要么只能关掉,或是和其他合并。
而这几家和824合作的研究所,在某方面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有了自己的专利,能够建厂生产。
有824成功的例子在前,大家都都知道路子该怎么走,也信心满满。
而且这些专利,并不是说只能用计算机上,加以研发,完全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拳头产品。
但是他们还很弱小,需要保护着,以防在成长前,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扼杀的摇篮里,损失了技术和人才。
如今华国对外开放,进来的歪果仁增多,看似腰包鼓鼓、热情大方,谁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
周东林等了好几年,终于等来大陆政策的改变,辗转联系,终于跟亲人联系上。
一家子辗转几趟,终于回到了大陆,先会老家祭祖。
福市回来的华侨多,周家一家子并不醒目。
当周东林得知有以为后背在梨花日化厂工作,当即就想去参观。
这些年,他们家里能用的华国产的东西,都改成了华国产的。
价格可能比某些本土品牌稍微贵一点,但是真的好用。
就他们知道的,有不少华人家庭都选择这些华国产的产品,默默地支持着。
但周东林怎么也没有想到,由侨务办公室安排的这次参观,竟然会碰到老熟人。
余锦楠和周东林互相拍着对方的胳膊,一脸感慨。
两个老头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叙着旧,差点把今天的目的给忘了。
余锦楠亲自带着周东林一家去参观车间。
周东林看着里头自动化器械,心里惊讶的同时,又有丝丝的自豪,国家的技术并没那么落后嘛。
发展落后只是暂时的,相信很快就能追赶上来的。
参观完日化厂,不只周东林惊讶,周爱如、周品莹母女也很受震动。
华国并不是一些人口中说的那样落后、愚昧,相反的,他们聪明、勤奋,独立自主。
现在想想,在外头,他们面临的人对华国的评价,充满了高高在上、鄙夷。
她们家里是传统的华国教育,但一些人呢,早就把根给丢了。
周爱如想,那些人一定会后悔的,他们看不到华国的底蕴有多厚,潜力有多大。
“锦楠,我这次回来,也是想要投资,你有建议吗?”
“投资什么类型的?如果是服装之类,我建议你去经济特区,那边福利政策多。”
周东林笑:“还真让你说对了,我们出国之后,做的也是服装、箱包的加工生意,但想要创立品牌,很难。”
余锦楠看他一眼:“所以你想在国内创立品牌,反销售回去?”
周东林点头:“是的。”
可能对于哪里人都一样,进口的东西好?
“这个想法也可以。”余锦楠点头,“你去粤省的特区吧,那边靠近港岛,有港口又有特区优惠,从各方面来说,都优于福市。”
“但福市这边……”周东林是想要在家乡投资的,为这边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但除了服装加工行业,他暂时也想不到可以投资什么。
“等你在粤省那边站稳了,这边不就可以建分厂了?”余锦楠觉得没必要纠结。
“当然,如果你想要投资别的行业也行,福市还是可以发展下水果罐头、饮食等加工业的。”
“我安排人仔细考察。”周东林说。
双方又聊了下关于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哪些领域会有比较大的前景。
周东林回到住处,心事重重,周爱如知道他的心思,说:“爸,我留在华国发展。”
“爱如,你……”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也有信心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周爱如觉得,全球市场那么大,没必要死磕着一个地方,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保证之后会是什么光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