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瑞接触的少, 但并不妨碍她从电视、报纸等渠道上来得知这一些事。
京市的治安确实是相对不错的, 因为其他地方,街头帮派械斗并不少见,甚至还有轰动全国的连环杀人案件。
光是看着那报纸上硕大的标题,史佳瑞都觉得胆战心惊。
这一场肃清风气的行动持续了很久。
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起码街上不减收保护费的了。
这一年里,海市新开了一家千年助力器材店,这里购买并植入人工耳蜗的人明显更多。
史佳瑞也在抓紧人工耳蜗的改进研究,但要找到她前世研发的耳蜗的材料,还有一段路要走。
又是新一年的春节,史佳瑞和黎司越带着小宝去爬长城,人不少,他们特地选了一段人少的地方, 然后拍照。
过了一年, 小宝长高了不少, 但好奇心更重了,这会,父子俩正蹲在角落里交流长城的建造方式。
史佳瑞摸着长城城砖,脑中实验室已经分析出数据来。
她抓起一把雪,团成雪球,在阶梯上摆起来, 不一会, 就摆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状。
小宝和他爸爸说完话, 见状就扑过来:“妈妈,我来帮你呀!我们一起盖房子。”
一家三口没有爬多高的长城,倒是在长城上用雪堆了不少的小东西。
这一年,又是新的一年。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外各个资本将目光对准了这个古老的国度。
黎司越公司的电脑占据了当前市场的百分之六十的市场,之后就是其他家科技公司以及国外的品牌。
安装家庭电话的越多越多,而移动电话即时通讯的技术,已经率先在军事上进行实验。
这里头的许多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不受他方辖制。
相比起来,史佳瑞的公司发展就很慢了,也不出名,也没说挣大钱,只能说没亏本。
只是她没想到,有几家外国医疗公司都看上她这个人工耳蜗的技术,想要收购。
史佳瑞自然是拒绝的,厂里的管理人员也都知道。
而对方的报价,也是越报越高。
那价格是真的看了就心动。
许久不见的周妹真又找上门来,在黎司越公司楼下蹲守。
周妹真这种蹲守方法确实可行,史佳瑞有时会带小宝去找黎司越。
这很需要耐心。
之前周妹真想要那优化种子的仪器,被拒绝后就不见踪影了,现在又冒出来。
而且相比以前的光鲜亮丽,现在的周妹真看着苍老许多,整个脸透着一股尖酸刻薄。
史佳瑞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周妹真闻言,忍不住出声嘲讽:“你以为你守得住这技术?你现在不卖,你就等着这技术被人拿走,还一分钱都挣不到吧!”
“那也不关你的事。”史佳瑞皱眉说,带着小宝绕过周妹真,进入公司大门。
她朝刚才一直关注着他们的保安笑笑,道声谢。
说真的,周妹真的状态不大对,她还挺怕伤到小宝的,她就不该停下来的。
黎司越还在开会,史佳瑞拿出一本书给小宝看,开始思考周妹真出现的目的。
怎么每次都是那么刚好呢?
等黎司越下班,史佳瑞跟他说了这事,小宝还在一旁添油加醋:“爸爸,你是不知道,那个阿婆好凶哦,还威胁妈妈,太讨厌了!”
黎司越皱着眉头:“不只千年,据我所知,最近不少家公司都收到类似的技术买断一事,若是不同意,则改为投资,占据大量股份。”
“你也碰到了?”史佳瑞侧头问。
“对。”黎司越点头,“都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用在公司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接受了别人的大额投资,对方成了大股东,要求弄什么政策,到时还有拒绝的余地吗?”
史佳瑞认同地点头:“到时候自己说不定就没有话语权了,自己的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靠谱。”
史佳瑞到底还是往苏市跑了一趟,发现管理层确实有人动了心思,她还没说啥呢,他们就开始劝着她同意投资,扩大生产。
毕竟工厂效益好了,那他们的粉红也高。
史佳瑞直接给驳回了,将道理说了一遍,有些人不以为然,他们觉得接受注资扩大规模,能获得的利益最大,其余的完全不需要担心。
最终,管理层三人离职,史佳瑞重新制定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其中对于保密、追责等增加了惩罚措施。
同时,她要增建一个研发小组,以她一个人,速度还是太慢了。
她让厂长关注各大高校的一些怪学生或是天才学生,看毕业有没有可能招入厂里。
等史佳瑞从苏市回去,跟钱爱华聊天,才知道周妹真的一点事。
原来周妹真离婚了,会跑来找史佳瑞,也不只到哪听到的这事,跑来找史佳瑞,做梦想着成功了,就能挣一笔牵线费。
钱爱华说起周妹真眉头都是皱着的,一直后悔自己当年眼光差,不会看人。
聊着聊着,两人难免有说起了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
能考上大学的,毕业后的工作基本不错,没考上的,后面也陆续回城,但大部分都没联系了。
之前跟史佳瑞一个房间的刘爱萍,就没再联系过。
但想起刘爱萍,史佳瑞就想到了林秀萍这个人,眉头紧皱起来,真庆幸后面没再有交集。
谁都不愿意跟一个喜欢举报的人待一块。
钱爱华当初在知青点不受欢迎,但她知道的事情还真不少,也不知道她哪来的消息渠道。
倒是李泽宝走仕途走得挺好的,钱爱华想开后,大家相处起来也不尴尬,偶尔还能互相帮下忙。
周妹真之后没再出现在史佳瑞面前,听说是她又再嫁人了,生活过得不是很好。
不过这些都跟史佳瑞没关系了,她也不关心。
这次资本突然而来的收购、注资等事,好像没起什么水花,但之后的下岗潮,确实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动静。
本来以为是铁饭碗,结果工厂竟然倒了,很多人都很茫然,像是某些小镇,一失业就是整个镇,有些激进的,甚至全家自杀。
有些事情就像是顺势而下的江水,难以阻拦,国有工厂倒闭,外国资本的流入,一些技术或配方外流等等。
有些事单靠少部分人是无法扭转趋势的。
只是史佳瑞没想到,自己和钱爱华刚回忆了下知青生活,没两天,李泽宝就打电话来。
“史同志,好久不见。”李泽宝也没有多废话,“你最近忙吗?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史佳瑞有些惊讶,“还行,刚忙完一阵。”
“最近的下岗潮你也听说了吧,我这边有几家国营厂也快撑不住了,但我想看看还能不能救,想请你帮忙看看。”
史佳瑞有些诧异:“我?我帮不上忙吧?”
电话那端的李泽宝叹口气:“我印象中,你总是能带来奇迹,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倒你。”
史佳瑞有些诧异:“有吗?”
她没想到李泽宝对自己评价是这样的,但想到最近看到的关于下岗的新闻。
“要不,你先把那几家工厂的资料给我看下?我如果有想法,再跟你谈。”
“行,麻烦你了。”
过了两天,史佳瑞收到李泽宝托人带来的文件,送到黎司越公司,再由他带回来。
“这是什么?”
史佳瑞一边拆文件,一边跟他说这事,“我想看看,如果能帮上忙,一些人就不用失业了。”
一些工厂倒闭,只是因为工厂制度冗余、产品的样式、机器落后等原因,还是有改进的空间的。
不过能让李泽宝找到自己这边来,应该是技术难度比较高的问题吧,其余的那些,要改应该不难。
“你别太有压力,尽力去做就行了。”
“我知道。”
史佳瑞只能尽力帮忙,实在帮不上的,她也没办法了。
而李泽宝选取的这三家工厂,分别是罐头厂、鞋厂,还有机械厂。
前两者是因为之前引进生产线欠下的债务,加上这生产线是次品导致的。
他们已经请了不少人去查看,却没能找出问题,或者说解决不了,他们被这进口的生产线坑了。
黎司越也看了报告,他眉头微微皱起,“李泽宝可能是碰到了刁难,你要是过去的话,我安排几个人给你。”
“啊?他怎么会?”史佳瑞一脸惊讶,李泽宝调任了,但不是高升吗?
黎司越看她没明白,“这是仕途上的复杂性了,你不用懂,能帮就帮,不能也不用勉强。”
史佳瑞神色有些复杂,她确实不懂这里头的一切弯弯绕绕,“行吧,我这几天亲自过去一趟,那小宝就要麻烦你了。”
“那你要跟小宝说清楚,之前你去苏市,小家伙就闹了几天。”
“好吧,我来跟他说。”史佳瑞倒没想太多。
但她没想到,小家伙这回一点都不配合了,闹着要跟她一起去。
一向听话的宝宝任性起来,那是轻易哄不好的,史佳瑞很没原则地投降了,答应带着他出去,就当渐渐当地的风土人情吧。
黎司越又不放心,最后,就变成一家三口出行了。
作者有话说:
第126章 感兴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