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纸是一件大事, 不只在大石大队,整个公社都在说。
而最先来大队考察的,却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双木大队。
毕竟双木大队有自己的副业,日子过得最好, 还要来考察什么呢?
石在峰等人心里疑惑, 还是打起精神来接待, 带到菇棚去。
石东红看到文章登报,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形,只开放了一间屋子让参观,至于培养料、菌种等重点,那是提都不会提的。
一群人在前面说话,落在后面的李辉探了探后,没看到史佳瑞的影子。
他就问一旁跑来看热闹的小孩,才知道史佳瑞不舒服,已经两天没来菇棚了。
因为这篇文章上报纸的关系,大队里对史佳瑞和李泽宝都很关注,对他们的动态也一清二楚。
李辉知道后, 想去探望一下, 发现直接上门有些唐突, 就先去了李金兰家。
“姑,史知青生病了?”
“就是有点不舒服,过两天就好了。”李金兰也不可能跟侄子说女生的事,转了个话头,“你爷爷他们怎么突然要过来考察了?”
“不是很清楚,可能老爷子有别的想法吧。”李辉哪里知道, 这回还是他厚着脸皮跟过来的。
李金兰起身去厨房, 他对李辉说:“等会让你爷爷别先走, 来一趟。”
老爷子好不容易来一趟,她这个闺女总不能一碗点心都没煮吧。
另一边,李老头看完菇棚,对石在峰说:“我想见见你们大队管理菇棚的知青,有点事想问他们。”
李泽宝还没回来,石在峰只能派人去叫史佳瑞。
史佳瑞今天没之前那么疼了,日常活动完全没有问题,这会正在看自己种在筐里的土豆。
“佳瑞姐,佳瑞姐,大队长伯伯喊你去菇棚一趟。”石明华为首的几个小孩冲到知青点,一脸兴奋地说。
“好,我这就去。”
史佳瑞猜可能是公社领导来了,也没问,路上的时候才听孩子们说是双木大队的大队干部。
她心里同样奇怪。
远远的,史佳瑞就看到大队门口站着不少人,走近了时,不知道谁喊道:“史知青来了。”
“史知青,听说你是菇棚的技术负责人,有件事想请教你。”李老头朝史佳瑞礼貌地点头,没有多废话,直接进入正题。
“您说。”
石在峰见看热闹的人太多了,忙说:“我们到办公室谈。”
进了办公室,李老头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打开放到桌子上面。
“这是我们橘子林里一直长着的蘑菇,你看能吃吗?”李老头说。
每年都长很多,没见鸟雀吃,他们不确定能不能吃,也没人敢尝试。
至于拿家禽啥的来试毒更是不可能的,那可是家里的财产,眼珠子似的宝贝。
史佳瑞看着袋子里的蘑菇,颜色显眼,菌盖有大有小,颜色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
她通过手触碰,就可以在脑中实验室得到这样东西的数据,就像是分析仪一样。
但是这个反应过程有点长,看着有点傻。
史佳瑞手触碰着这些蘑菇,眼睛直直盯着,好像很认识,实际上已经在发呆,意识都在脑中实验室中。
经过脑中实验室检测,除了一种非常小的灰白色蘑菇可以吃,其他都是有毒的。
但是这种灰白色蘑菇的营养价值几乎没有,纤维粗,没有培养的价值。
倒是这些蘑菇上带着的土质有点特别,或许可以从这方面研究。
史佳瑞摇头:“很遗憾,都不能吃。”
李老头等双木大队的干部闻言都有些失望,即使早就有心理准备,但知道答案依然沮丧。
“那史知青觉得我们大队有再发展其他副业的必要吗?”李老头突然开口。
石在峰不由皱眉,这话是什么意思?想要挖墙脚吗?
“你们大队种的橘子味道比其他大队都要好,说明土质、水质比较特别,倒是可以考虑在树底下间种喜阴的药材。”
“不过要种什么我帮不上,你们有人脉的话,可以请农科院的研究员帮忙测试一下,再选择合适的植物。”
“农科院的研究员是我们能认识的吗?”双木大队的书记叹口气。
“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史佳瑞说。
李老头点头:“我们会托人打听的,多谢史知青。”
他转头看向石在峰:“你们大石大队有史知青这样的人才真是福气。”
“确实是福气。”石大春大声说道。
他看了李老头的操作,一下子领悟过来,原来还可以咨询史佳瑞种什么合适吗?
“史知青,你还有别的副业建议吗?生长周期短的。”双木大队另一个干部问道,这年头谁不缺钱啊!
史佳瑞摇头:“抱歉,暂时没想到。”能种草菇也是运气,换成香菇,这会还在培养菌丝呢。
双木大队的干部都有些失望,他们也想种草菇这样时间段收益高的作物。
但他们脸皮薄,没好意思说想要种草菇,不过史佳瑞说的建议他们还是听进去了。
双木大队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人,找一找,问一问,说不定还真能问到呢。
李老头去了闺女家吃午饭,其他人先回去,大队部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史佳瑞正想走,石大春忙问道:“史知青,你说我们大石大队有什么适合种的吗?”
好羡慕双木大队能种果树,每年都有果子吃!
“适合的还是不少,但得找到好的品种,且短期内不可能有收入,大队能撑得住前期投入吗?”
以史佳瑞角度来看,大石大队其实是有些抠门的,一年、两年、三年……能熬到第几年呢?
石大春不说话了,大队部有信心,但是队员呢?
“史知青,扩大菇棚需要什么东西,你列个单子,我让人去准备。”石在峰说道。
与其去想其他的,还不如把目前的草菇做大做好。
“行。”史佳瑞点头,确实要把菇棚扩大起来。
史佳瑞从大队部回知青点的路上,碰到了李辉,他笑呵呵的:“史知青,好久不见。”
“你好,李知青。”史佳瑞停下脚步,“你收音机零件找齐了?”
“没有,但我表哥给我带了一台他自己组装的。”李辉挠挠头,“抱歉,之前说要帮忙找干蘑菇的,都没帮上忙。”
“没事,现在菇棚还是以种植草菇为主,其他的蘑菇暂时不会考虑。”
史佳瑞现在还不知道那五十包的香菇袋会成功多少个,值不值得推广种植。
李辉好奇地问:“我爷爷他们找你是什么事?我问了好几遍都没说。”
“他们问我你们大队果林里的蘑菇能吃吗?”这也不是不能说。
“那能吃吗?”
“不能,不过双木大队的土质、水质特别,可以考虑种药材。”某些药材的价格可不低。
“药材?我问问我表哥,他现在在福市313研究员工作,看有没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
李辉开始盘算起来,如果他在这里头出点力,爷爷看在这功劳的份上,能不能给他换个轻松的活?
两人并行走在路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聊着,以李辉说的多,后面都在说他表哥黎司越如何如何了。
其他知青见是李辉送史佳瑞回来,面色都有点不自然。
史佳瑞没去想他们的意思,吃了午饭又躺下了。
然而她没有想到,自己刚躺下每一回就被叫起来去接待来考察的人。
接下去的两天都没得闲,公社领导、各大队干部,甚至是一些社员,全都跑来大石大队考察菇棚,学习成功经验。
即使石东红只开放一个菇棚,但是等人走后,总会在几个筐里,发现被挖了几个小缺口。
石东红很生气,同时很自责,是他己失职了,他主动找史佳瑞认错。
“没事,你安排的那个菇棚的草菇品种是准备淘汰的,他们带回去种,没有用对方法,产量不高的。”
“最新的那个菇棚里的,我绑了红线的几个筐注意一下,以后都会换成这个品种。”
个头大、产量高、耐存放,晒干后就完全是另一种风味,虽然比香菇略逊一筹,但在当前的条件下是很不错的干货了。
其实史佳瑞的脑中实验室里还有几个品种不错的草菇,比如对温度、湿度要求高且富含多种元素可制作保健营养品的草菇七号,适合做酱菜的针形草菇等。
一个草菇,只要她愿意,可以弄出花来,前提是种植的规模,形成的产业链规模足够大,才能深一步研究。
石东红正愧疚着呢,听说有新任务,马上说:“我一定会照顾好它们的。”
这两天前来考察的大队或是个人,不是没有人暗示想学草菇种植技术,但史佳瑞都没松口。
既然做了她就没打算马虎应对,在大石大队没形成规模前,是不会扩到公社其他地方的。
等五月份结束,整个大石大队的草菇种植棚,最少也要扩大到现在的五倍以上。
与此同时,烘干草菇的机器也得研制起来了。
全部靠日光晾晒不现实,所需时间长、灰尘大、不均匀等。
当前的条件限制,大功率机器排除掉,烧柴油的也不行,就只能往煤、柴火上考虑了。
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学习经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