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宝先做自我介绍:“陈部长好,我们是仙河市东川公社下的大石大队的知青,她叫史佳瑞,我叫李泽宝,我们这次来,是大队需要定制一批机器。”
“一批?”陈部长一点兴趣都没有, 一个大队能定制多少台?“大队需要的机器, 外面都摆着呢, 自己去看。”
史佳瑞没说话,打开包往外掏图纸,“陈部长可以先看看我们的图纸。”
她对图纸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不说现在没有私企,都是国营,对于专利, 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概念。
她拿出图纸想要说服陈绍兴, 让他同意生产这些东西, 其余的,只能延后考虑。
独特的年代和秩序,看待方式需要不一样。
农机部不挣大钱,其实史佳瑞能猜到一点,大队都穷,很多都没通电,有时候宁愿用人力也不用机械。
农机部生产出来的东西一旦多了就只能堆着,又卖不出去,又没有更好的产品,可不是恶性循环吗?
陈绍兴掀了掀眼皮子,并不觉得两个知青能拿出什么好东西,说真的,要不是人是宋立志带来的,他早就把人轰出去了。
他刚要说话,宋立志就说:“老陈,看看吧,这两位知青同志还是很不错的,在大队里创办蘑菇合作社,越办越大了。”
“食堂的草菇就是他们供的?”陈绍兴顿时有了兴趣,伸手拿过桌上的图纸。
他看着看着,本来脸上的那丝漫不经心一下消失,他惊诧地抬头看史佳瑞,又低头看图纸。
“这图纸哪来的?”陈绍兴问道。
他机械专业毕业的,后面又长期研究电机,自然看得出其中的重点,他现在的关注点都在碾米机上,跟农机部生产的相比,小巧多了。
特别是那电机,体积小,就是不知道实际功效如何,他恨不得马上实验一番。
是不是比农机部生产的碾米机功效还要强?
“我画的。”史佳瑞迎上陈绍兴怀疑的视线,也不生气,毕竟她就是一初高中毕业的知青,会这么专业的东西确实让人怀疑。
陈绍兴低头看图纸,越看越心惊,这真的是知青能画出来的?
李泽宝皱着眉:“陈部长,我看着史知青亲手画出来的,除了她,我们知青点没人会。”
他不喜欢史佳瑞受到质疑,这就跟怀疑他的选择是错的一样。
陈绍兴叹口气,抓了抓鸡窝似的脑袋:“这图纸画得好,我也很感兴趣,但是农机部的机器坏了,还没修好,短时间内没法帮忙做。”
史佳瑞皱眉,她摸不准陈绍兴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陈部长,这些东西对我们大队很重要,事关大队的发展,我们有点急。是什么机器出了问题,我可以看看吗?或许我能帮忙修。”
“你?”陈绍兴看了史佳瑞一眼,“你还是别开玩笑了,这可不是小儿过家家。”
“我不开玩笑,我到底行不行,一上手不就知道了?”史佳瑞侧头说,“反正农机部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是吗?”
他们一路进来,就没看到一个工人,生产区的灯都是暗着的。
史佳瑞猜测,农机部遇到的麻烦,估计就是效益的问题了,她定制机器又不是不付钱。
陈绍兴又抓了一把头,“行,小姑娘,机器这东西没那么简单的。”
他想,反正有自己看着,出不了大问题的,这小姑娘看着瘦瘦小小的,能拿得动扳手吗?
史佳瑞把图纸收回来塞进包里,从陈绍兴这句话听出了一点意味,女人就不能搞机械了吗?
她扯了下嘴角,没有争论,事实胜于雄辩。
史佳瑞拖过满是机油的器械箱,手先是拍了拍眼前的大型器械,停留了一会,脑中实验室就有了这台器械的分解图。
在模拟的时候,这台器械什么问题她也清楚了。
她开始拆,速度先慢后快,手上、衣服上沾了机油都没在意。
宋立志低声问李泽宝:“她能行吗?”这要是弄得更糟糕,陈绍兴少不了要挨批。
“能行。”史佳瑞有做过自己能力以外的事吗?李泽宝回忆了下,还真没有。
陈绍兴紧盯着史佳瑞手上的动作,眉头就没松过,没有一步的手法是错的,嗯,除了力气太弱。
他上前帮忙搬开一个大零件。
“这个有问题?”陈绍兴见史佳瑞拆开一个部位,他反复确认过,这部分没有问题的。
史佳瑞点头,继续拆,时而应付陈少兴的各种问题。
这一修,就修到了上午十点多,期间,先后有两个电机部的工人来请陈绍兴,但他都没理。
修好的机器再组装好,陈绍兴迫不及待地启动了,机器发出顺利运转的声音,而且比之前的杂音少了不少。
他皱着眉头,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自己没搞好的东西一个小姑娘搞好了?
史佳瑞擦着手,有理有据地回答着。
陈绍兴刚开始确实是不相信史佳瑞行的,但事实证明,并不能因为人家的性别和年纪而小看人。
他不是那种拉不下脸的人,不懂就问,没啥好丢脸的。
宋立志没有等到机器修好,办公室那边通知要开会,他只能盼着史佳瑞超常发挥了。
李泽宝蹲在一旁,亲眼看着史佳瑞把这大机器修好,然后给陈绍兴解答疑惑。
他面上满是佩服,那些术语自己都没听懂几个,人和人的差别有时就是这么大。
“师父,求求你帮帮忙吧,我们一直没找出问题。”这时,又有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过来,脸上满是焦虑。
陈绍兴的思考被打断,他瞥了两个年轻人一眼:“我现在是农机部的部长,不再管电机组的事,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师父。”两个年轻人一脸着急。
陈绍兴摆摆手:“你们来找我,让电机部部长如何想,回去吧。”
两个年轻人一脸焦虑,却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们现在做的电机项目本来就是陈绍兴主导的。
可是上头突然空降一个新领导,陈绍兴被调到农机部当部长,这电机研究由新领导接手,几乎没有进展,眼看着就要到截止日期了,谁不急?
两个年轻人见陈绍兴不松口,不由沮丧地走了。
陈绍兴眉心几乎要皱在一起,这两个小子怎么想的,别人让他们来叫自己就真的来叫自己,不会动脑子想一想吗?
他很清楚,这个项目就算要换人,也不会再到他手上,他要是真答应了才是整个机械厂最大的笑话。
他待在农机部,确实挺丧的,生产出来的农机没卖出去,新的生产计划又下来了,这样下去只会越压越多。
陈绍兴拖着不想生产卖不出去的机器,厂里有意无意的,工人一个个被调去别的部门,如今就剩两个老员工,冷清得很。
陈绍兴打起精神对史佳瑞说:“我们去看看你的图纸,我看你那个烘干机上面还有风扇口,什么意思?”
“加热后,能量通过管道加热内部的空气,热空气流动,蒸发物体的水汽,再通过电风扇排走……”史佳瑞大意解释了下设计原理。
就是风扇,也设计了两种,一种如缝纫机一般的脚踏式,另一种是插电型电风扇。
现在主要是生产前者,等以后条件好了,稍微改动下就能继续使用。
陈绍兴不住点头:“这个好,不用电不用油,只要烧柴火,对于大队来说是实用的。”
这个设计难吗?也不算难,为什么没想到?缘由太多了。
“但隔热保温层,现在没有这样的材料,没办法做。”陈绍兴指着设计图说,“减少能量消耗,节约能源的想法挺好的。”
这点也是当前比较少考虑的,陈绍兴若有所思,把整个烘干机的细节问了一遍,他就知道,这个烘干机只要不坏,它可以用几十年。
“烘干机的技术不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仙河市没有风扇厂,这个风扇可能得跟福市的风扇厂定制,等它们寄过来。”
“……”史佳瑞有些无奈,“这太麻烦了,陈部长,以农机部现在的条件,制作几个风扇并不难的。”
毕竟这个风扇又不用电机。
不说跟福市定制要花多长的时间,光是这个预算就要超出一大节。
陈绍兴没有说话,这个技术确实不难:“可以试试。”
农机部造风扇,应该也没问题吧。
通过史佳瑞的描述,他被说服了,这个烘干机对于各个大队非常实用,应该好卖。
陈绍兴觉得,对于那些不畅销的东西,不能一直按计划不停生产,那是浪费资源,这样的理念,导致他虽然技术高,职位一直不高,这回的农机部部长算是明升暗降了。
“陈部长,除了烘干机,还有……”
李泽宝看两个人先是站着说,而后就坐着说,然后还拿着笔边说边写,完全把他给忘了。
他想了想,翻出钱和粮票,去机械厂附近的国营饭店买饭菜。
等他带着饭菜回来,陈绍兴和史佳瑞的姿势都没变过,完全就没注意到他离开了又回来。
“陈部长,佳瑞,先吃饭再接着聊。”
陈绍兴抬手看手表,这才发现已经快一点了,他有些不好意思:“那去办公室吃。”
三人刚坐下,宋立志也带着饭菜过来,“你们在吃饭,正好,给你们添个菜。”
吃完饭,陈绍兴拿出白纸铺在办公桌上,和史佳瑞接着谈。
这会他们已经从碾米机发动机说到了小型旋耕机。
这是史佳瑞根据当前的梯田、小块田地,再参考有限的资料,以及自己思考后画出来的,脑中实验室模拟完全没问题。
一个人手扶着就能操作,但是耕深不够,只适用于菜地、稻田等,但完全足够了。
陈绍兴第一次看图纸的时候注意力都在碾米机的发动机上,现在深入交谈后,他不由竖起大拇指:“史知青考虑来机械厂上班吗?”
陈绍兴起了惜才之心,这样的善于思考、创新的人才放在乡下浪费了。
第37章 试用
史佳瑞闻言不由笑了:“陈部长说笑了。”
机械厂招工, 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来,轮不到知青。
“我是认真的,以你的才能,在乡下才是浪费。”陈绍兴认真地说, “机械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陈部长, 这事以后再谈, 我们先聊烘干机的事,签了合同后,多久能做好?”
“五台大五台小的,最晚半个月吧。”陈绍兴说,这个技术不高,主要是人少,加上其他因素影响,效率降低。
半个月比史佳瑞预计的时间少了,她没有意见。
“那这个碾米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