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个头小,实际上零件还不少,还挺复杂的。
“那你有兴趣自己做一个吗?其他形状的。”住在这里这些天,史佳瑞发现周平的动手能力很强,否则也不会玩无线电,并且还跟宋光辉、杜建友他们搭上线了。
这源于周爷爷是个厉害的老木匠,周平跟着他老人家耳濡目染的,丝毫不差。
“我能自己做?”周平兴奋起来,他转了一圈,“那我下午就把这跳鸡还给鼻涕虫,省得又哭着找老师告状了。”
史佳瑞拿出本子,开始画图,“就是零件很多,而且都挺精细的,你有信心做吗?”
“当然。”
周平拿了设计图,就跑去找周爷爷了,祖孙头凑着头嘀咕了一中午,直到要上学了,他才抓起书包跑向学校。
史佳瑞头疼得紧,又睡不着,下午去了机械厂,陈绍兴仍然抱着个电机,而林向阳三人正在用边角料做电风扇扇叶。
同样是熬夜熬一宿的人,怎么人家就恢复得这么快?
“史工。”三人同时抬头。
“脱粒机做得怎样了?”
“我们现在就去组装。”林向阳朝其他两人使了个颜色,放下手中的扇叶,连忙去干活了。
史佳瑞摇摇头,去找陈绍兴:“药厂那边有说什么吗?”
“中午我打过电话,已经用上了,烘干效果很好,暂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药厂这种最好在无菌环境生产,用自动化生产线比较合适。”史佳瑞的确没想到烘干机的第二个订单竟然是来自药厂。
“哪有那么容易,我们落后太久了。”陈绍兴摇头,“我之前带的组是研究步进电机的,顺利的话说不定设想就能够实现。但现在我被调走,这个研究估计也要暂停了。”
“部长难道在农机部就不能继续了?真正的研究不会因为工作岗位而局限。”史佳瑞说。
就像知青,在当前的岗位上做好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兴趣,付出了时间和经历,总会成功的。
“对了,药厂怎么知道我们有烘干机的?”这是史佳瑞疑惑的地方,烘干机还未投入使用,机械厂的工人也只知道它可以用来烘干菜干、鱼干之类的。
“可能是市长秘书说的。”陈绍兴回忆了一下,“我也不是很确定,试用烘干机那天,除了厂长副厂长,他也在的。”
“说来也奇怪,药厂打电话来就点名要烘干机,都没问一下它的功用。”
史佳瑞觉得这里头应该是有人提议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秘书帮忙了。
“不管怎样,以后农机部的烘干机好卖了。”人都有这种心理,人家大药厂都用的东西,肯定不差。
陈绍兴闻言笑了:“希望这一季度农机部不挨批了。”
“部长,现在厂里应该没什么事了吧,我明天回大队,最近在扩大菇棚,我得盯几天。”
还得看看香菇袋都怎样了,她还是挺期待的。
“应该没问题,我看看。”陈绍兴开始翻桌面,最后从最底下翻出一叠单子。
他翻着翻着,一看日期,脸都黑了。
史佳瑞有些好奇了,这是什么单子?
陈绍兴抬头看史佳瑞,面色为难:“你可能得出差一趟,南珠县的农机站有机器坏了,报修了一个多月,我现在才发现都没人去处理。”
这纯属是上任遗留下来的问题了,而陈绍兴接手后没有仔细检查,就一直拖到现在了。
“南珠县农机站是管着整个县所属公社的机器吗?”史佳瑞有些好奇。
“可以这么说,不过农机站的职工技术只能解决小问题。而且在地方待久了,脾气有点大。”
陈绍兴越说越觉得不能只派史佳瑞去,“这样吧,你看带谁去帮忙?”
“嗯,苏平安吧。”史佳瑞想也不想地说,“我大队的事情解决完就去南珠县处理这事。”
南珠县是仙河市的下属县,距离东川公社还是有点远的,她不可能来回跑。
反正都拖延那么久了,南珠县一直都没催,说明要么问题不严重,或者说底下农机站本身的问题也很多,机器的问题反而也不重要了。
反正史佳瑞也不怕,做事就是了,其他的不管。
她把这事跟苏平安说的时候,苏平安都愣了下,倒是林向阳和张雄不愿意了,他们也想去。
“好好学习,下回就轮到你们。”史佳瑞想了想,侧头看苏平安,“你要是不愿意的话,就换其他人。”
“我愿意,不过这算是出差,要先去总务处打证明,领粮票等。”苏平安对这些比较了解,“史工要多少天的?”
“还有时间限制?”史佳瑞皱眉,这就不好玩了。
“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苏平安解释道,毕竟有很多意外的情况,没办法及时赶回来。
“行,那就二十天吧,这事就由你去办。”史佳瑞想了想,“我先回大石大队几天,你到时再跟我们大队的拖拉机过来。”
林向阳一把揽住苏平安的脖子,“平安,你可得好好干,别给我们丢脸。”
“还有你们,这段时间我不在,会给你们布置功课,等我回来,就学做风扇。”
林向阳和张雄听到功课,脸一下子就垮下来,但有做风扇在那吊着,不得不应了下来。
实在是太想要一台风扇了。
史佳瑞安排好事情,隔天就跟着大队的拖拉机回去了,还拉了两台小烘干机,两台的脱粒机。
大队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情,速度还是很快的,在史佳瑞回到大队的时候,剩下的菇棚就只剩下收尾的工作了。
当菇棚可以给大队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时,整个大队队员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去公社时腰背挺得可直了。
同时,除了少数人依然没好脸色,大家对其他知青的态度也有不小的转变。
“史知青回来了,史知青回来了。”
拖拉机刚进大队,就有人喊道。
等史佳瑞下车,就发现有不少老人过来跟史佳瑞握手,好话一箩筐一箩筐地往外倒。
石在峰从大队部出来,黑着脸说:“都围着干什么呢?活都做完了?”
“就是跟史知青说说话,沾沾她的福气。”
“史知青是好人,我们感激她呢。”
“史知青,我是石明华的婶子,你可记下了啊。”
……
史佳瑞进入大队部办公室,才知道这些人是干啥来着,原来是来蹭个眼熟,好通过菇棚的招工。
石在峰看着石有田和几个小伙子抬进来的脱粒机,试着踩了两下,“好像挺省力的。”
“是的,而且速度快,旋耕机还在制作中,七月的双抢会轻松一些了。”
“很好,很好。”石在峰不住点头,这些机器全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要是没有史佳瑞,他们大队十几二十年内都不一定能接触到。
办公室里,石在峰挖了石东明宝贝的茶叶给史佳瑞泡了一壶茶,聊了下机械厂的事。
他们得知仙河市的药厂竟然紧急定制烘干机后,再看仓库里的烘干机眼神都不一样了。
他们竟然跟大厂用的同款机器呢。
史佳瑞喝了两杯茶,起身去菇棚,石东红几人很忙,因着新建的菇棚增多,需要的筐和架子数以百计。
筐是由社员编制,需要再三检查才能收下。
“史知青,你回来了。”石东红看到史佳瑞不由松了口气,菇棚短时间大规模扩大,史佳瑞又不在,他的压力真的很大。
“菇棚最近有什么问题?”史佳瑞问道。
石东红点头:“有一些,我都记在本子上了。”
他从抽屉里翻出本子给史佳瑞,“其中有两个是卢知青提出的解决方案。”
史佳瑞先去查看了最近一批的草菇,确定跟她在脑中实验室模拟的一模一样,翻看着本子,开始一一答疑解惑。
这边刚忙完,王小月和林书艺就拿着名单找过来,都等着史佳瑞出题考核呢。
史佳瑞翻看了下,发现报名的知青只有三个,而大队队员则男多女少,让她意外的是,二队的人竟然还不少。
“婶子,你去大队部播个广播,就说明天上午八点,到菇棚门口参加考核,没参加的人视为放弃。”
史佳瑞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石文玲的名字,那个因为双耳失聪遭遇退婚而自杀的姑娘。
只要她通过考核,史佳瑞还是愿意给她一个机会的,身有残缺的人生活真不容易,适当给予支持。
林书艺轻声说:“是莲婶带她来报名的。”
“婶子,今晚有空的话,帮忙把这份名单筛查一遍吧。”
比如手脚不干净的、自私自利等人是不能进入菇棚的,这就等于埋下了蛀虫,迟早要出问题。
“没问题。”王小月心里早有谱,史佳瑞不提,她也是要说的。
作者有话说:
查了下,跳蛙解放前就出现了……当年上海的工厂还是很牛啊
第44章 帮忙检修
名单经过第一轮内部筛选, 就到了考核。
五个人一组进入一间空着的菇棚,里头摆放着五个筐,除了问问题外,就是考察摘草菇的动作。
干活够不够细致, 从操作上就能看得出来。
问题是史佳瑞出的, 考察思路是否清晰, 毕竟随着菇棚的扩大,配料、点种等都不能再靠石东红、王小月几人,人数肯定要增加的。
考核完的人从另一个门离开,为了防止他们交流,史佳瑞让石红旗和李泽宝带着人看着,结束考核的人直接离开,不能再倒回来。
考核完,便是名单的确定,史佳瑞、石东红、王小月、林书艺莲婶各自出名单。
被他们同时提到的人可以直接进入菇棚,若是有争议,则再讨论。
史佳瑞的名单被剔除了两个, 主要是有两个姑娘即将嫁入别的大队, 完全就不适合进入菇棚工作。
这次总共招了二十二个人, 包括了石文玲。
对于这个姑娘,大家还是同情的,就安排莲婶带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