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宝停下拖拉机,朝在车底下忙活的司机喊道:“师傅,咋了?”
边上的售票员大婶喊道:“车坏了,老毛病了,修修就能走。”
话刚说完,司机从彻底爬出来,上驾驶座启动了车子,大家都欢呼起来。
史佳瑞一听声音就说:“走不了多远还得坏。”
苏平安不解:“史工怎么知道?”
“就知道。”这辆车史佳瑞坐过,对它的结构和毛病都一清二楚。
嗯,在脑中实验室拆解这种古董车真的挺有意思的。
“泽宝,等会他们车再坏的时候,我们停下来帮一把。”史佳瑞说,换成是她坐到这种破车,走走停停等等,真的会崩溃。
那些乘客听说车好了,连忙冲上去,史佳瑞让李泽宝开慢点,跟在班车后面,果不其然,过了十分钟有,这车又停在路边了。
李泽宝停下来,朝跳下车的司机叫道:“师傅,要帮忙吗?我们车上有同志是机械厂的技术工。”
师傅看向李泽宝:“同志,你看起来有点眼熟啊。”
售票员在一旁点头,确实很眼熟,“是哪个大队的知青吗?”
“师傅,我们大石大队,有一段时间经常坐班车。”李泽宝停下车,“这两位是我们机械厂的技工,您车子让他们修下看看吧。”
售票员一拍手:“大石大队,我想起来了,你们是卖草菇的吧,你们大队草菇现在可有名了。对了,跟你一块那个老是晕车的女知青呢?”
售票员是一位大婶,嗓门挺大的,史佳瑞和苏平安拎着工具箱下车,听到这话,不由有些尴尬。
她走师傅面前,给他看了自己的机械厂介绍信,“师傅,这太阳越来越大了,再耽搁下去不是办法,我试一试吧。”
“行,你来吧。”这师傅答应得也爽快,跳上拖拉机驾驶座,跟李泽宝唠嗑起来。
他当司机这么多年,车坏在半路老常见了,修半天才走都是常有的事,他早就没脾气了。
他倒是没有怀疑史佳瑞他们有问题,也不觉得车能被修好,反正先休息一会吧。
史佳瑞手一摸上车,脑中实验室很快就分析出问题来,还是老毛病。
她一边拆,一边跟苏平安解说,这车经她的手一修,不可能突然焕然一新,发动机跟新的一样,只能保证它在短时间内不会出问题。
真要解决,还是得更换零件,这辆车真的是太破了,一些零件磨损得真厉害。
李泽宝一边跟司机师傅聊天,一边注意史佳瑞那边的动静。
“师傅,你试试,这回应该可以了。”史佳瑞从路边扯了一把杂草,擦去手上的机油。
师傅还在跟李泽宝吹自己当兵时上山打野猪的事,听到车修好,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他爬上车启动了下,感觉到不同了,“多谢两位同志帮忙,我会写信到机械厂感谢的。”
售票员从包里掏出一油纸包的炒南瓜子塞到史佳瑞口袋里,“这包瓜子给你们磕着解闷,今天多谢啦。”
“都上车上车啦,数人头啦,要是被落下了可不管啊。”售票员笑着说完,转身就扯着大嗓门喊道。
苏平安看着班车冒着黑烟走远,转头对史佳瑞说:“史工,我可以拜你为师吗?”
男生谁不喜欢车子呢?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碰到车子竟然是在史佳瑞的带领之下。
史佳瑞笑着说:“你还是再想想吧。”
收徒跟带学生可是不同的,她其实真没有想法。
李泽宝朝他们喊道:“上车了,再不走太阳就更晒了。”
一路到南珠县,他们一直远远缀在班车后面,倒是捡了几个打算去南珠县但又舍不得坐车的人。
搭顺风车,一般是不会收钱的,苏平安让史佳瑞坐在一处角落,自己把她跟其他人隔开,然后有一下没一下地套着搭顺风车的人。
这年头大家都穷,是哪个大队的也没啥好隐瞒的,能说的话题无非就是大队里的大小事。
史佳瑞闭上眼睛,进入脑中实验室,主要在查找关于新型塑料袋的资料。
目前,她把自己的研究排了个先后的顺序,跟菇棚有关的无疑排在最前面。
脱粒机、旋耕机是为了提高效率,解放劳动力,投入菇棚的种植生产中。
而她六月的主要目标就是塑料袋、包装机、优化稻子,还有备选湿度检测仪。
草菇烘干后,总得有个标准,有个湿度检测仪无疑会方便许多,但这并不是必要的,所以只列入备选。
当然,这还只是当前的规划,实际上肯定会有变化,只能随机应变了。
拖拉机进入南珠县后,在县供销社前,搭顺风车的人都下来了,李泽宝把史佳瑞和苏平安拉到了南珠县招待所。
办好手续,把行李放回房间后,史佳瑞请李泽宝和苏平安去国营饭店吃饭。
李泽宝不能在南珠县久留,吃了午饭就开着拖拉机走了。
史佳瑞对苏平安说:“走,我们逛逛南珠县。”
新华书店、南珠县供销社、南珠一中……两人沿着南珠新华街来回走了两趟,差不多有了个了解。
就这两趟的功夫,他们见到了三起吵架、一起打架事件,看得出来,这里的人脾气挺急的。
南珠县供销社有三层楼,销售员态度很拽,他们多看一眼还会被嘲。
供销社转一圈下来,两人就在供销社门口蹲着了,同样蹲着的还有一些老农,一脸的愁苦。
史佳瑞让苏平安前去搭话。
一个下午的功夫,供销社门口蹲着的人来了又走,就他们两人没挪动位置,也打听到不少的消息。
比如南珠县原来农机站的站长生病退了,现在是他儿子接管了他的工作,从技工做起,而新站长是由原来农机站的老师傅升起来的,双方有矛盾等等。
然后其他公社的农机站情况也不理想,机器经常出故障,或是工作效果不理想等等。
史佳瑞和苏平安了解了整个南珠县以及所辖公社有关农机的情况,结果让两人都不轻松。
机器少,机器老旧,工作效率低,排很久的队等等。
晚饭两人简单吃了挂面,回到招待所,史佳瑞拿出本子开始画包装机的设计图,自动化还做不到,只能先搞人工手动操作的。
她图画到一半,就有人敲门:“同志,你好,查房。”
史佳瑞都呆了,什么查房?
她打开门,见到一男一女两个招待所服务员进来,检查了一遍之后才离开。
隔天,史佳瑞跟苏平安说起这事,才知道招待所是有查房的,主要是怕住客带人回来没有登记私自留宿,还有就是防止不正当男女关系等
这点苏平安说的隐晦,她还是听明白了,不过原主没住过招待所,还真不清楚这种情况。
作者有话说:
第46章 想做点什么
史佳瑞和苏平安直接就去了南珠县农机站, 直到八点多,才有人开门。
开门的是农机站的临时工,他本来一脸的不耐烦,得知史佳瑞和苏平安是机械厂农机部派来的, 马上就挂上笑容。
史佳瑞没有废话, 直接进入主题:“坏掉的农机在哪?”
“这边, 这边。”
史佳瑞点点头:“你去忙吧,我们自己修就行。”
临时工走远一点,连忙去隔壁粮站找人去通知其他人。
史佳瑞让苏平安上手拆,边拆边跟他说每一个部位的作用,如何判断问题等。
一台碾米机还没修好,农机站的站长和原站长之子就先后到了。
后者以为来的是老师傅,拿着烟就想来唠嗑几句,结果看到前来出差的师傅是一位年轻女生后,脸上尴尬极了,讪讪地把烟收了回去。
“同志,你看我们农机站的机器都这么旧了, 能不能换新的啊?”
“同志, 我来帮忙打下手吧, 机械厂什么时候组织底下的农机站职工进修啊?”
这年轻人一直不断说话,话里话外,心思都写在脸上,连藏都不藏一下的。
倒是站长一直安静地打下手,时不时地说下自己修理的思路等等。
这样对比过于明显,不过史佳瑞和苏平安昨天在打听了情况之后, 就决定了, 这趟多做少说。
如果农机站的职工问专业问题的话, 她也不会不教。
一个上午的功夫,农机站累积下来的机器全部修好,史佳瑞重新画了了电线排布。
站长记下来,表示会叫供电局来修,完后,他拿出本子,里头是南珠县下其他的公社农机问题,希望史佳瑞可以多跑两趟,把这些也修了。
他没想到这回机械厂派下来的人年轻,技术却强,半天就能把机器修好,他就大着单子提了这个事儿。
史佳瑞当然是没意见的,时间还算充足,正好可以看看这个年代的其他地方。
另一人见自己那么殷勤还不被人搭理,心里生气,找了个不舒服的借口请假走了。
站长似乎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眼神都没变化一个。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站长带着史佳瑞去每个公社转了一圈,九个公社,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都一样的穷。
位于高山上的两个大队,需要坐船过河的大队,都是石头山的大队……
都是一样的穷苦,人们脸上也都是劳作后的风霜,但眼神很炙热,从来满怀希望。
史佳瑞情绪很复杂,这些比大石大队还要偏僻、还要穷苦的地方,土地贫瘠收成难、学校远读书难……
这让她迫切地想要做点什么。
而不仅仅只一个大石大队、东川公社。
其实史佳瑞可以视而不见,一心让自己功成名简直不要太容易,毕竟她有一座脑中实验室,有先进的知识体系,有多年的丰富科研经验。
但内心的某一处柔软,让她无法对这一些情况视而不见,她想去做一点什么,哪怕做出的是微小的改变。
哪怕只是多一个人读书,多一座桥,多一所学校、多一座工厂……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又怎么会没有改变呢?
她把整个南珠县连同它下面的所有公社的机器都检修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也把这几种机器的构造、原理、各种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教给了苏平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