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市的水果店这会有荔枝卖,史佳瑞买了两斤,回到招待所时,送了服务员一串。
原主没吃过这个水果,史佳瑞还是挺喜欢的,虽然脑中实验室分析出这个荔枝数据一般,但现在有得吃就不错,没得挑。
不过这个水果,南珠县那边有几个公社倒是可以种,她应该多留意一下。
接下来没事,史佳瑞就让林向阳回他外婆家,中午去国营饭店买了盒蛋炒饭。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可招待所的电话依然没有响起。
824研究所,黎司越在史佳瑞走后,就拿着那两张图纸最后面的两栋楼找严教授。
严教授专攻汽车发动机,后来大学那边学生有点闹,所长就把人邀请过来。
严教授到了824之后,很快解决了当时发动机部门一个困扰很久的问题,之后领了个任务继续研究。
黎司越看着两手都是机油的教授,轻声说:“教授,看看这两张纸。”
严教授用手背推了下眼镜,就着黎司越的手看,他越看越激动:“完整的图纸吗?”
“没有,只有这两张。”
“这设计得太精密的了,是美迪那边的新品?不对,美迪的水平还没这么高。”
严教授碎碎念着:“没有完整的没关系,就这两张图也够研究的了。”
他以为这两张图是通过关系从海外弄进来的,赶紧叫助手来复制下来。
黎司越本来就计算过这两张图,现在经过严教授确认,就想要拿到史佳瑞手里那份更完整的图。
严教授见黎司越过来,也不让人走了,“你前阵子叫我给隔壁汽车厂解决了新款卡车的动力问题,答应我的材料什么时候到?”
“严教授,那材料我们国内还没有,从国外买很麻烦,您再等等。”
黎司越也不是说话不算话,而是太难了,技术被封锁,有钱都买不到,更何况说还没钱。
严教授摇头:“你不用解释了,我知道,肯定是没外汇了,还是穷啊!”
黎司越没有反驳,这是事实。
黎司越刚走开没两步,又有一个研究室来问他要零件,这是研究计算机的。
他不由头疼,研究所那么多个项目,翩翩没有收入,只能靠国家拨款,这实在是难过。
824所长邱辰于他有恩,加上长辈那边的关系,他调来824后做研究项目是没有的,反而要操心各种琐事,解决研究所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各个研究项目太烧钱,研究所缺钱!
黎司越也在想办法挣钱,帮福市各工厂解决机器问题、升级机器等。
然而这样还是杯水车薪。
他想到了求上门来的史佳瑞。
现在回想史佳瑞说的话,仔细捋一捋,不由发现这个姑娘的目标很大。
小规模种草菇,卖进城里,获得资金,扩大生产,卖更多的草菇,接着扩大规模。
塑料袋包装干草菇,以便于保存和运输,那么同理,其他食物是不是可以如此?
当干草菇卖到海市、京市,目标是不是就变成出口了?
黎司越琢磨出味来了,想要挣大钱还是得形成大规模,光是修机器、升级机器能挣多少?
而824什么没有,研究员多,那么研发民生产品办个工厂难吗?
目前还没有研究所办工厂的例子,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有。
上头肯定是更乐于见到研究所自给自足的,老是等拨款,那么多个研究所,个个都像嗷嗷待哺的孩子,财政也难做。
黎司越只觉得脑中的迷雾散尽,他取过一张纸,开始写规划。
这一写他就忘了时间,知道饥肠辘辘的肠胃在抗议,他才发现已经一点半了。
黎司越打开饼干罐取了一块饼干,把刚写的规划折好放进口袋,找出纸条给史佳瑞打电话。
史佳瑞怕自己等电话等得太焦虑,索性把自己沉浸入脑中实验室,研究起荔枝的优化培育。
当服务员来敲门的时候,她还吓了一跳,得知是有自己的电话,鞋子都没穿好就飞奔下楼。
“喂,你好,我是史佳瑞。”
“你好,我是824黎司越,两点半在塑料厂门口见,没问题吧。”
“没问题。”史佳瑞挂断了电话,眼底闪过兴奋,看来成功的几率增加了。
她迅速去解决了个人生理问题,回房间把剩下的图纸整理好放进包里,火速地下楼。
她刚要出门,服务员就喊道:“史同志,看着要下雨的样子,带把伞吧。”
史佳瑞没有伞,服务员要借给她的应该是自己的,“没事,我去的地方有挡雨的。”
她不想自己方便了,反而让别人不方便了。
从招待所去塑料厂还是有段距离的,好在有公交车,她到塑料厂门口的时候还差十几分钟到两点半。
此时天越来越黑,她在门卫室门口站着,微微皱眉,天公不作美啊!
黎司越骑着自行车,两点半准时到达塑料厂门口,与此同时,已经有几滴雨飘来打头阵了。
黎司越把自行车挺好,拿好停车票,叫上史佳瑞一同去塑料厂的三车间。
即使一路跑过去,两人还是淋了一点雨,好在淋湿的地方不多。
“我已经打电话跟塑料厂厂长联系过,各种原材料机器都有,你按着你的配比,做出你想要的塑料袋。”
史佳瑞对此并不意外,手头没有实物,确实很难让人相信。
而她也想知道,塑料厂当前的机器能不能做得出来。
第一份塑料薄膜出来的时候,史佳瑞伸手摸了摸,心里满意,可算是成功了。
柔软,无刺鼻意味,有一定的延展性,之后还要做测试,看它的防水、透气等数值。
以及最重要的是,它能否成功降解。
黎司越刚想开口,边上帮忙操作机器的老师傅关掉了机器,冲上来摸着这塑料薄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塑料厂生产的塑料薄膜,偏厚且硬,声音大,非常容易碎,苦于没有钱更新新技术,也没有能力去研发。
反正市场上一直是需要塑料薄膜的,他们生产什么别人就买什么,改不改也就无所谓了。
但当出现更好的产品,就是他们自己,也看不上本来的了。
作者有话说:
抱歉,更晚了
第54章 达成合作
这个塑料袋生产了差不多十米, 接下来就是检测。
塑料厂是没有这些设备,只能会研究所去做。
史佳瑞调整了各种数据,又生产了另一种塑料薄膜,跟机械厂当前生产的塑料薄膜有点像, 厚, 有声音。
但差别肉眼上是看得见, 一上手就知道了。
史佳瑞把两种塑料薄膜收好,一车间又恢复了之前的生产节奏。
她手握着两卷塑料薄膜,她一上手就知道成功了,脑中实验室分析,跟新型的塑料材质一样。
雨还没停,史佳瑞和黎司越在车间门口等雨停,没人说话有些尴尬,她干脆就塑料未来的发展说了一番自己的见解。
它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激动的,但带来的危害也是肉眼可见的,史佳瑞特地往严重了说。
黎司越眸光微闪,史佳瑞的这番理论太超前了, 绝不是一个女知青能提得出来的。
如果不是她从别人那听来的, 而是自己对目前有限的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的结论, 那真是天才!
但这也提醒黎司越,如果研究所开厂,在环保等方便要多加考虑。
现在考虑周全,以后要调整的方向小,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雨渐渐小了,就在史佳瑞琢磨着要不要冒雨走的时候, 厂长刘常英带着伞过来, 邀请他们两人去办公室详聊。
作为全省唯一的一家塑料厂, 刘常英照理是不用烦恼什么的,生产出的产品都不够卖的。
但是谁不希望厂子发展更好,而自己可以步步高升呢?
贺庆华看到厂长带着两人进来,其中还有他昨天刚见到的史佳瑞,很是惊讶。
随后,他被叫到会议室,两卷塑料薄膜放在桌上,他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不是厂里的产品。
当他得知这两卷塑料薄膜是史佳瑞借助工厂的原材料和机器做出来的时候,不由很是不可思议。
刘厂长希望能获得这两样产品的技术,只要史佳瑞的要求合理,他都可以答应。
不过史佳瑞没有马上答应,而是看向黎司越,双方地位的差距,她说的话肯定不如他的管用。
“刘厂长,这事先不急,这塑料膜我们还要带回去检测,如果各项数据没有问题,会考虑成立生产线,到时我们再来商讨合作的事。”
如果像史佳瑞说的,这塑料是可降解的,那就是全世界独一份,那自然不能随便做决策。
当前国内的间谍并不少,独有的技术一旦被偷走,那将是巨大的损失,以后也各种受制于人。
刘厂长没能马上得到回复,心里有些失望,倒没那么急,作为省内唯一一家厂,还是很有优势的。
他转了话题,接着聊起了塑料厂的生产方向和发展前景。
从生活用品、到定制外壳等,刘厂长丝毫不掩藏自己的野心,他希望工厂的产品能卖到全国,甚至出口。
到工人下班时,雨也差不多停了,史佳瑞和黎司越婉拒了两位厂长的送行,走到工厂门口。
“这两卷塑料膜我带回检测,你明天到研究所来,具体我们再商讨。”
“没问题。”
史佳瑞先去吃了晚饭再回招待所,收到服务员的关心,以及一碗生姜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