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自己的房子,哭大队的产业,他们好不容易过上了有盼头的日子,难道要回到解放前吗?
潘庆忙着清点人数,菇棚的倒塌在下雨前他就有预料,只要没有人员伤亡,这些财产的损失总能补回来?
男知青们都出去帮忙了,或是排水、或是帮忙安抚村民,或是帮其他菇棚加固。
史佳瑞本来也要出去,叫所有人给挡回来了,她的身体实在是太弱了,这雨一淋,能受得住?
她叹了口气,大家说的话也不假,她去救灾,其实就是添麻烦的。
还是先想想灾后重建的事儿吧。
不管怎样,黄水泥必须拿出来。
雨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停下来,后面又陆续倒塌了五间屋子,河面的水直接就涨上来,淹了河边一片地。
而更大的损失还是菇棚,有一半倒塌了,剩余的一半也漏水,草菇培养料直接作废。
倒是烘干室好一些,机器和干草菇都没有受到影响。
公社派人下来了解情况,大家才知道,这回整个公社受灾严重,其他大队还有人员伤亡。
大石大队虽说没有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严重,连刚修好的路有好几个地方都塌了。
灾后排水、房子倒塌的村民安排、受潮粮食晾晒等等。
以及最重要的消毒。
这场水灾淹死不少老鼠,若是没及时处理,病菌蔓延,问题不会少。
石在峰和潘庆等大队干部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多分出几只手。
史佳瑞没法帮忙干活,但登记、统计数据啥的还是行的。
台风后的清理是很麻烦的,特别是田里地里,太多要补种了。
上半年丰收的喜悦一下子被下半年即将减产的哀愁而笼罩。
史佳瑞总算找到机会和潘庆单独说话,她简要说了下黄水泥的用处。
如果路面能修得更平整,雨水冲刷不掉,房子、菇棚建得更结实,再有这样程度的台风,怕什么呢?
潘庆并不怀疑史佳瑞的说辞,就算只能用二三十年,那又怎样,等技术更新迭代,肯定会有更好的出现。
“我来安排。”潘庆说,如果这个黄水泥证明有用,而且原材料制作取用简单,就可以推广开了。
在大队还忙着平整田地的时候,潘庆亲自去了一趟官山大队,他们刚新建了个砖窑,正好借助他们的砖窑来烧一批黄水泥。
这回台风,不只东川公社,整个仙河市所辖片区,整个省都受灾了,损失不少。
官山大队的砖窑能不能用,潘庆的心里也没底。
好在他们运气还不错,官山大队的砖窑没有问题,最近他们也不赶工,还是很乐意挣这个钱的。
就是有些狮子大开口了。
潘庆直接砍价,大石大队又不是冤大头。
双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了一番,总算确定了价格。
大石大队出钱,派人监督,官山大队出砖窑、人力、原材料等,先生产一批样品,试用可行后,再考虑是要自己建砖窑,还是和官山大队合作。
而这回的监督人,除了史佳瑞,还有两个民兵。
作者有话说:
第88章 试验
官山大队这次受灾挺严重的, 他们储粮的粮库进水了,糟得不行。
大石大队要借砖窑,他们再乐意不过了。
他们的砖窑刚建立没多久,都没有单子, 能挣一点是一点。
不过半天的功夫, 官山大队就把人给配齐了, 让大石大队的人差遣。
而官山大队的大队长听说史佳瑞来了,叼着烟斗就过来探口风。
他们大石大队不是说要整个公社种草菇吗?什么时候能种?
不会是说谎吧,他们根本就没想把技术教给其他大队。
潘庆本来只想着安排两个民兵跟史佳瑞过来,主要是保护她。
史佳瑞也明白潘庆的意思,但就她一个人,一些事情不好交涉,提议让耿连一起过来。
大队安排,耿连没有拒绝,其实他挺好奇的,史佳瑞这是要做什么?
等到了官山大队,耿连才知道史佳瑞的打算, 煅烧黄水泥来铺路建房子?
他知道水泥, 但是黄水泥是什么东西?
不过他聪明地没有提问, 史佳瑞敢做,肯定是有把握的。
两人面对官山大队长的质疑,都没有解释太多,只说一切都在筹备中,不要催促,毕竟大石大队要先把自身的问题给解决了。
这次大石大队的损失不小, 菇棚倒了一半, 培养料都废了, 起码有半个月没法往仙河市送草菇,这损失可不小。
官山大队长听说大石大队的损失,就知道这事急不得了,起码得等人家缓过劲来再说。
官山大队的人还是挺配合的,史佳瑞和耿连熟悉了情况后,很快就投入了工作。
第一窑,温度不够,烧出来的黄水泥不行,回炉重造。
官山大队的人的经验也不丰富,一连七天,史佳瑞和耿连以及两个民兵早出晚归的,出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一直到第八天,史佳瑞手一碰到成品,实验室分析出的数据,跟实验室模拟出的一样,成了。
这一批黄水泥有两百斤,史佳瑞又让人烧了五百斤,当天傍晚,石有田就开着拖拉机来运回去了。
官山大队的人很好奇,到底烧的是什么啊,不都是一块块土疙瘩吗?
大石大队是又要做什么?他们能不能跟着分一杯羹?
拖拉机一到大队部门口,潘庆看着跳下来的几个人,问道:“成功了?”
史佳瑞点头:“成功了,今晚可以先挑一个地方试试。”
“好。”潘庆点头,“你们先回去吃饭,我安排几个有土木经验的人等会过来。”
“支书,再安排几个壮劳力来。”史佳瑞指着车上的黄水泥说,“这东西得先弄成粉。”
“行,我这就安排。”潘庆点头,他也很想见识下这个黄水泥的效果。
如果制作简单,成本又低,可以上报,大范围使用。
知青点如前几天一样,给史佳瑞和耿连留了饭。
吃过饭,史佳瑞也来不及洗漱下,先赶去了大队部。
李泽宝以及大队一些人正围着,几个人正在捶打黄水泥,另外一些人把大队部门口右边的地砖给翘起来。
这些砖好几十年了,很多碎了,而且高低不平,晒稻子每回都会有很多稻谷掉进缝隙里,都要费工夫给弄出来。
现在挖出一块4m*4m的空地,浇上调和好的黄水泥,等干涸后看看效果。
大队部的动静不小,住在附近的村民被吸引过来,他们围观着,不理解大队部为什么要把门口给挖了?
黄水泥加上一定比例的沙子、黄土、小石子搅拌均匀铺好底层,表层再铺一层由黄水泥、沙子、黄土调匀的泥浆,之后等凝固就行。
这真的能成吗?
这不只是村民的疑问,也大队干部的疑问。
史佳瑞全程盯着,虽然这个比例没说一定要很精确,但不亲眼看着,她不放心。
这次试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回知青点的路上,李泽宝问史佳瑞:“你很有把握吗?”
这黄水泥跟草菇不同,涉及的方面太多了。
“嗯。”史佳瑞不能说她其实也紧张。
一旁的耿连说:“我跟着史知青忙前忙后,烧废了不知道多少窑,这回肯定没问题。”
史佳瑞拿着手电筒洗漱好,晾头发的时候,把床下优化种子的那台机器拉出来,正要打开,就敏锐地察觉到机器被人动过了。
机器开关门上做了标记,有人动过,一目了然。
史佳瑞侧头看了下,钱爱华打着手电筒在看书,周妹真摸黑封着鞋垫,会是谁呢?
她一边想着,一边打开了箱子,取出里头的桃核和李核,经过几次优化,终于达到了她满意的状态。
等到秋冬,把种子种下,顺利的话,明年就能移栽了。
史佳瑞检查了下电池,换上一个新的,解开袋子,把她前段时间要来的稻谷放进去。
钱爱华放下书瞅了一眼:“佳瑞,你干嘛弄这个?”
“研究下种子。”史佳瑞笑着说,“有兴趣吗?”
“不好玩。”钱爱华摇头,她只对文学、艺术类的东西感兴趣。
史佳瑞跟钱爱华相处这段时间,知道她这个人,心思藏不住。
她嘴巴说话不好听,但绝不会动别人的东西,想知道的话肯定会问自己。
至于周妹真,这个姑娘看着唯唯诺诺的,跟着钱爱华的跟班,帮钱爱华干活,以拿到钱票或是一些吃食。
普通人这么放得下身段吗?
动了她的仪器的人,不见得就是房间里的人,其他人也有可能。
总之,都值得怀疑。
史佳瑞皱眉,她研究的都是农作物,要是种子丢了,会有什么影响?
刚才她数了李核桃核,数量都没错。
她拿着毛巾继续擦头发,拿出纸笔继续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