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的对比太明显,也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发地学习,史佳瑞不在,但还有陈绍兴可以请教。
如果陈绍兴没法解答,那机械厂还有其他厉害的工程师。
三人组知道这次台风,大石大队受灾严重,来的时候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然而一进大队,两人就先被大队部门口的黄水泥地给吸引住了。
而远远的,他们能看到山坡那边一栋栋在建的砖头菇房,整个大队的队员精神面貌很好,这跟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史佳瑞听说有人找自己,到大队部门口时,就看到林向阳骑着自行车在门口的黄水泥上转圈。
“史工。”林向阳看到史佳瑞,忙刹车停下来。
史佳瑞朝他们笑了笑:“怎么过来了?”
“中秋,给你送月饼。”张雄大声说,“史工,你们大队没事吧?”
“台风吹到了一些菇棚,好在没人员伤亡,现在重建中。”史佳瑞笑着说,招呼他们进大队部休息喝水。
三个人骑着自行车从仙河市到公社,衣服早就叫汗给湿透了。
三人大口大口喝着水,解渴后,才开始聊天,他们最好奇的是门口的那块黄水泥地。
史佳瑞稍微说了下,现在先修菇棚,各种晒谷场,然后学校,最后才是公路。
苏平安畅想了下,如果大队有水泥地,进出方便,干净整洁,又有副业,谁敢说这里是穷乡下?
“史工,我明白你为什么要回来了?”苏平安低声说。
在机械厂里,史佳瑞做什么,总有限制,连生产个电饭锅,最后都得挪到开关厂去组装。
而在大队里,史佳瑞更能放开手脚。
这才多久?整个大队的变化不说天翻地覆,但也是肉眼可见。
史佳瑞闻言笑了,“不说这些了,你们怎样?”
“还行。”张勇说,“我们对风扇进行了完善。”
林向阳嘿嘿说道:“我们还到开关厂组装电饭锅,真的好用。”
他不仅把家里的电饭锅配齐了,所有亲近的亲戚,他都想办法组装了一个送去。
好用的东西,当然要使劲给别人推荐了。
苏平安点头,他们一直都有在认真学习,陈绍兴并不藏私。
他把带来的袋子打开,介绍了哪些月饼是谁送的,“对了,史工,你们大队准备什么时候出发去粤市?”
“看大队安排。”史佳瑞不由庆幸,幸好干草菇提早做了安排。
林向阳咧嘴:“史工,我们也会去,到时候见。”这种机会有人求都求不来呢。
史佳瑞点头:“好,你们加油。”
她切了一个月饼请他们吃,这骑自行车大老远地来,肯定饿了。
她还想着找谁家弄点吃的给他们,三个人忙说不用麻烦,吃了月饼就赶回去。
史佳瑞送走三人组,最近太忙,她都把去粤市进出口贸易会的事儿给忘了。
没有意外,她是想去粤市的,就算晕车也一样要去,看看别的城市,看看贸易会上参展的东西,对她之后的目标或许有帮助。
如果她离开,那大队里的这些事情,都要有人负责。
史佳瑞想了想,一下子就有合适的人选了。
耿连就负责铺地的事,官山大队烧出来的黄水泥是否合格,他要会判断。
然后是菇棚的重建,就由李泽宝、林世盛、石东红等人盯着。
他们也是老知青,下乡前学习都是比较扎实的,不像是最近下乡的,在学校没学到几个字,其他东西一套一套的,戾气重得很。
史佳瑞找机会问了下潘庆,得知他们要在十月上旬出发,他已经在安排了。
人掐着时间点去没事,主要是草菇,必须提前送到。
史佳瑞把手头的事情分出去,专心负责草菇的分拣,包装等。
或许是温度降低了,台风后种下的草菇品相都很不错,这一批也能送去贸易会。
但因为没有真空压缩,干草菇有点占空间。
史佳瑞当初做封口机,不是没想过真空压缩机,但有些零件没有,不得不放弃。
等大队一切走上正轨,她非得把这东西弄出来不可。
作者有话说:
第90章 桥塌了
大队里的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史佳瑞放手让耿连、李泽宝、林世盛他们去做。
为此,她在晚上的时候,还特地抽时间给他们讲了些东西,都是课本上没有的。
李泽宝的理科本来就好, 后来跟史佳瑞又学了收音机的设计、维修等, 耿连的底子要差一些,
不过这也不是要考试,学习必须要全面,主要是临时抱下佛教,了解自己所负责的方面的知识,以防出了问题就慌了。
史佳瑞的行李不多,几套换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品,就没了。
而关于这个优化种子的机器,史佳瑞考虑下,决定寄放到李金兰家。
自从她发现机器被动过之后,她就不放心了。
这趟去粤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放在知青点谁知道会怎样?
说实话, 这个机器只有她能用, 通过在脑中实验室试出最合适的方法, 然后现实中直接用,看起来就一次成功了。
而实际上,那是经过几百几千次失败得出来的结果。
如果碰这机器的人只是好奇那也就罢了,要是有其他的目的,就恶心了。
史佳瑞不想花时间和经历再重新去做一个。
李金兰看史佳瑞抱着一个铁疙瘩过来,说要寄放在她家。
她当然很乐意帮忙保管。
“佳瑞啊, 这几天你要不来我家吃饭, 好好养一养身体?”
“从仙河市到粤市, 路途遥远,你晕车又严重,不好好养着,能撑得住?”
史佳瑞接受了李金兰的关心,但拒绝了这个提议,“主任,我只是看着瘦,其实调养了这段时间,我好很多了。”
“是吗?那你告诉我,你吃了药之后,那个有来吗?”李金兰还不知道,知青点吃的不见得就比大队部的好。
史佳瑞摸了摸鼻子,“快了快了。”
七号草菇其实已经种出来了,也烘干了,但暂时没有粉碎机,她就没动。
“主任,您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干草菇打成粉吗?”
“磨成粉?”李金兰想了想,“用石磨吧,要不你去问问林三叔?”
“行,我去问问。”
史佳瑞拐到林家去,作为大队里少有的外姓人,林三叔站稳了脚跟,在大队里颇受尊敬。
“林大夫,在吗?”史佳瑞在门口喊道。
林三婶探出头来,见是史佳瑞,“一队的有娃发烧了,他过去看看,史知青来是有事吗?”
“快进屋坐。”林三婶热情招呼着。
史佳瑞说明了来意,林三婶就带着她去看他们磨粉的工具。
“史知青要磨什么,我们可以帮忙磨。”
“磨干草菇。”史佳瑞说。
“那没问题,你拿过来吧。”
“这数量可能有点多,不合适。”这些工具都比较小巧,不合适,她还是去借石磨吧。
“那用石磨成吗?我们有个小石磨。”林三婶提议道。
“可以。”
史佳瑞就去菇房,把单独装起来的旗号草菇拿来,和林三婶一边磨,一边闲聊。
她对史佳瑞的身体很关心,问了好些妇科方面的问题。
史佳瑞虽说不是学医的,但妇科方面的知识绝对是比林三婶多一些的。
两人说着说着,不免就说到了乡下妇女常见的妇科病。
因为羞于开口,往往是小病忍成大病,还有就是产妇、婴孩早夭等问题。
林三婶因为跟着林三叔学了一些,不少妇女会找她看病,还有别动大队跑来找她,但更多的人还是忍着。
史佳瑞默默地把这事给记下来,等大队的事情都弄得差不多了,把林三叔林三婶安排去进修。
只是医疗条件简陋,地区分布不均匀,药品资源稀缺,如此想来,还是中草药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才对。
然而因为这场运动,不分好坏,什么都打,真是一大损失。
磨着草菇聊着天,林三叔就背着药箱回来了。
“怎么样?”林三婶问。
“我扎针了,又吃了药,慢慢就会退了。”林三叔说着,跟史佳瑞点头打招呼。
林三叔用的主要是针灸、草药方退烧,西药是很难有的。
林三婶感慨地说:“慢慢退才好,之前公社有个娃高烧不退,送去打针,结果回来就耳聋了,这辈子都毁了。”
林三叔的这套方法并不藏私,但也不是百分百顶用,毕竟公社的医生都不是神医,要再根据情况换药。
然而有的人家见孩子的烧一直退不来,觉得这些赤脚医生拿他们孩子试药,觉得打针直接有效,却不想有意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