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说就把气氛搞得融洽了许多,有些文人心中松口气,他们还以为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再怎么也会端端架子,柳应渠的态度却很让人舒服,很谦虚随和,还带着点风趣。
“柳兄,还未在私下见过,你这状元郎长得还挺好看的。”
“柳兄你师承何处,我家中还有一个小弟等着三年后和我一起考试。”
柳应渠耐心的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
“听颜兄说是柳兄找我们,柳兄有什么事找我们?”
终于有人问到点子上来了。
“诸位都知道陛下把京城中的残疾人,老人,还有小孩放在救济院里。”柳应渠看向众人:“我想小孩以后要想生活不能只靠救济院,救济院在他们十五岁之后就不会提供吃食了,那他们的生计该如何。”
“我想的是大家可以轮流每天给他们上半个时辰的课,让他们能够识字。”
“柳兄,你这个想法是好的,我们之中还有很多人要参加三年后的科举,怕没有时间。”
“这不强求,只要是能来的就来,来救济院教孩子读书,在京城也是一个搏名的渠道。”柳应渠笑了笑,抛出自己的诱饵。
“这让我们好好想想。”
柳应渠温和的点头。
扭头又去国子监宣传了一番,有吴夫子领路,他们进入国子监还比较容易,再加上又都是官身。
“柳兄,你不会真要去教他们读书吧?这可不容易。”曲柳走进国子监左右望了一下。
“每天半个时辰,能学会读书认字,以后的路也好走。”
现在大昭的财力和政策还不能支撑每个小孩都有书读,能读一点是一点,在大昭各地都还缺读书人。
去当一个抄书人,说书人,算账的也是一条好路子。
“你去和他们说吧。”吴夫子停在了学堂门口。
柳应渠又把之前在文人楼的话说了一遍,他还做出了调整给他们打了一波鸡血。
这事在国子监和文人楼小范围开始传出来了。
“我们今日休沐,要不要去看一看。”走出国子监后谭恒说道。
谭恒的尚书爹曾经也是泥腿子,在宁阳郡的小县城里当县令,谭尚书是一个好官,连带着谭恒对百姓的心也更亲近一些。
众人都没什么意见,他们去了救济院,救济院在京城的一个角落里,在院子围上一层篱笆,在里面还有二十几个鸡。
里面有断腿的人,还有断手的人,他们用还未残缺的肢体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五十几个小孩有的在踢蹴鞠,有的在给鸡喂食,还有的在搓衣服,在院子里挖地……
他们还是一副面如饥瘦的样子,身上的衣服只能算是粗布麻衣,只有脸上的那双眼睛格外明亮,燃着对生的希望和热爱。
“这么多吗?”谭恒心下复杂。
“谁先教?”柳应渠上前一步好整以暇道。
“我!”谭恒说。
“我也行!”颜台不肯示弱。
“那你们先来。”柳应渠露出一个笑,换来了两个人的怒目而视。
然后两个人犯难了,他们没带书来,柳应渠说:“今天先教给他们日常用的字。”
五十多个孩子放下手中的活和玩站在后面,他们对读书很好奇,也很渴望。读书是有钱人才能读,古代没有黑板他们是用沙子来写字教学,这在地上似乎也行。
谭恒有些紧张他第一次当夫子,柳应渠他们一行人在一旁看戏。
这些狗x!谭恒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了。
“今日我们要讲的是……”谭恒的声音渐渐变得不那么紧张,他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
“前面的学生蹲下或者坐下,让后面的学生也能看见。”
“是,夫子!”
谭恒突然找到了一种成就感,他渐入佳境,越讲越流畅。
颜台也想上去试一试。
曲流想教他们认识到琴声的美,柳应渠瞠目结舌,满脑袋问号。
???等等这是音乐课也安排上了。
对上五十几双眼睛谭恒的心都快化了,他们的目光还是清澈的,还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他们衣衫褴褛,还那么小,本来就不该遭受这些。
“谢谢夫子!”
谁能拒绝这样一双眼睛。
等他们讲完课后已经是傍晚了,谭恒说:“柳兄,我们要当值,除了我们还有其他的人这才行。”
“放心,明天会有人来的。”柳应渠有信心:“我们家的纸多,可以提供纸。”
颜台:“我能提供几张桌椅。”
“我家能提供墨汁。”曲流说。
谭恒:“我家也可以提供桌椅。”
“那就这么说定了。”柳应渠高兴的说。
柳应渠还留了一个后手,要是明天真没有人来,他只能去忽悠京城里的小孩子们了。
比如小孩子应该很会中激将法吧?要不和他们下个有赌注的棋,或者是比比射箭?还有跑步他也是可以的。
柳应渠到家了立马收回了自己邪恶的念头,心里暗自惭愧,然后人模狗样的回府了。
次日一早接近傍晚的时间,谭恒暗暗着急,颜台也有些着急,曲流拿着琴弹了一首凄凄惨惨的曲子,这曲子非常符合现在的场景,让柳应渠不禁想要吟唱一首来应景。
做人不能这么,柳应渠暗自警告自己,看来是时候去找京城里的小孩子了。
“柳兄都这么晚,怎么还没有人来!”
“他们不会不来了吧。”
柳应渠眯着眼:“等等,你们看,这不就来了。”
从救济院来了一个穿着长袍的书生来了,还有的书生陆陆续续一个一个的往外蹦,他们还互相指责。
“赵兄你不是说不来吗?”
“孙兄你昨日也不是说不来吗?”
“你,谢兄你昨日不是还把柳应渠骂了一通,说这是痴心妄想?现在怎么也来了?”
“……额,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又不一样。”
这话太不要脸了,把书生们都整无语了。
“登记一下,咱们排课,一天一个老师,只上半个时辰。”曲流兴奋的弹了一首欢快的曲子说道。
书生们去登记名字。
“对了,我还有事给大家说说,我们是没有书本的,所以还需要诸位多多帮忙,当然我很支持我们自己编写书本!”柳应渠说道。
书生们不可置信的扭头看向柳应渠。
你光杆司令???
你说的时候可没这么说!!!
“来来,这就是你们的学生,大家认认人,这些是你们的夫子,你们的老师。”柳应渠说。
书生们下意识整理起自己长袍,端着一副为人师表,正人君子的样子。
“夫子好!!!”五十几个小孩异口同声道。
舒坦,真舒坦。感觉全身都轻飘飘的。
柳应渠对着书生们拱手大义凛然:“诸位的大义,这五十几个孩子会铭记于心,我们也会记住各位的雪中送炭。”
这话多不好意思。
咳咳,他们也是为了名,突然感觉心头热乎乎的。
看着这五十几个孩子,书生们心中升起一点异样的情绪。
“对了,救济院的银子不足,各位的饭菜记得自备。”柳应渠好心提醒。
书生们:“……”升起的情绪瞬间消失殆尽了。
这还真是把他们当成牛马了?!还是免费的那种?!
书生们纷纷涨红了脸,冲着柳应渠怒目而视。这眼神和得知他是三元及第时的悲愤一模一样。
柳应渠你不是人!
第72章 流放三千里
自从昭烈帝说了在开救济院后,户部就如丧考妣。为什么呢?以前他们户部多风光啊,走到哪就是被人捧着的。
虽然昭烈帝上位后,时常受到胁迫但他们还是风风光光的。
可是自从柳应渠出现后,他们户部拿出来的钱就比前几年多了。堤坝,混凝土,粗盐改造,救济院哪样不要钱。这救济院陛下以前没想起来,怎么柳应渠去当起居注才没几天就有了,这个死奸臣。
户部尚书的身上的肉都少了几斤,他们户部的钱都是挤出来的,全体吃青菜。
“听说没?柳应渠带着一群书生去给救济院的小乞丐上课去了!”
“他疯了?!还是这些书生吃饱了没事干。”
“去给乞丐上课,这是傻子吧。”
“吃力不讨好的事。”
……
这几日救济院的事情在朝中还是有些关注,这事在户部流出去了,户部的官员纷纷用看傻子的目光看柳应渠。
“一个修撰不去好好整理国史,非要去弄什么救济院,还要祸害跟他一起的读书人,这人心思莫测,实则自私自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