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们就去忙,应渠你带一些人去疏通河道。”
柳应渠领命下去了。
等拿了工具,柳应渠带着人直奔护城河,那是京城最大的一条河流。
“水位上升太高了。”一个人说。
柳应渠见把桥都淹没了,等到了疏通口,果然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
“要跳进去。”
柳应渠打了一个寒颤,这也太冷了,他看着没有人轻举妄动似乎都等着对方先跳进去,他只能咬牙自己先跳进去了。
这些鸡贼!
“……”
柳应渠这一跳把工部的官员跳懵了,也不是柳应渠的姿势多优美,实在是砸出了太大的水花,他们脸上都是水,拔凉拔凉的。
上司都跳了,他们只能哆哆嗦嗦的跳了,不然怕被穿小鞋。
在水里泡着,皮都泡皱巴了,终于把这块石头挪开了。柳应渠立马闪躲在一边:“注意躲避!”
工部的官员闻言立马靠边,水流顺着缺口冲击过来,浪花能溅起三尺高。
柳应渠哆哆嗦嗦的从河道上爬起来。
“还有下一个地方。”
柳应渠到了低洼的地方,还有百姓抓着浮木。他想了个办法把绳子系在京兆府的柱子上,听说京兆府经历了很多的岁月还是依然坚韧着,这建造可以称为一绝。
京兆府尹:“……”
谁特么在衙门柱子上接一根绳子?!
“绳子接过来!”柳应渠大喊道。
京城这边还是有工部的帮忙,还有军队的帮忙算是很可以了,护国寺里也救了不少人出来。
在地方洪灾来的时候,老百姓们首先去护着农田,他们拿着工具去挖沟渠,还有的把孩子和女子,哥儿放在高处去,自己就拿着工具下去了。
他们一年的收成要是没了,这一家子可怎么活下去。
“堤坝坏了没?”有人在雨中大吼着问道。
要是堤坝坏了就全毁了。
“……不,不知道……还没来得及去检查!”
在雨中的官员抹了一把脸,全是水。
“格老子的!”他堂堂一个文官竟然也骂了脏话。
“撑什么伞,碍老子的事!”他不顾在身边撑伞的人,自己跑了。
“大人!大人……您淋湿了!”在身后的小吏气得跳脚,立马拿着伞追上去了。
“淋湿个奶奶个腿!”
他一口气跑到堤坝,气都快喘不上来。
雨中看不清事物,天上乌云密布,视线也受到了阻碍。他仔细辨认着堤坝看见水流还是控制住了,心中松口气。
工部这回还是靠谱了一点,他以后心里少骂一会儿。
然而他这一口气还没松完,他听见有百姓颤颤巍巍的说:“大潮来了!大潮来了!”
“完了!完了!挡不住了!”
老百姓们转身就要跑,但人怎么能跑得过湍急的水流,现在跑已经来不及了。
然后他们跑了一会儿发现大潮还没有来,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然后瞪大了眼睛。
洪水肆意,大潮携带着石头翻滚,阵阵巨响,震耳欲聋,宛如雷公电母。
堤坝一夫当关万夫,水流狠狠的撞击在它身上,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浪花翻出白色的巨大水波,好似下一秒堤坝就会被水流冲得粉身碎骨。
巨石撞上了堤坝,那冲撞的声音足有响彻整个县城。
“啊!挡不住了!”一个人尖叫道,他立马拼命的往前跑。
白色的浪花让人无法看清,可是巨大的水流并没有冲过来,他们没有感觉到巨大的水流。
堤坝阻绝了一切,沉默的立在一边。
一个老百姓抹了一把脸喃喃道:“这是什么妖魔鬼怪。”
他说的是堤坝。
岸上的人都惊住了,小吏哆嗦着不敢前进,现在见堤坝拦住了水流终于撑着伞来了。
“工部好样的!柳应渠好样的!”
小吏觉得他家大人好像更加疯疯癫癫的了。
洪灾在大昭境内肆虐,然而巨大的水流宛如分割线一样在宁阳郡云水县就停了,另一边的疆土没有受到影响。
而工部的人听了柳应渠的话并没有修云水县另一边的堤坝。
“神了!柳应渠神了!”
“柳大人神了!”
第84章 赏赐
大昭云水县以南的地区堤坝一个都没有冲垮。这才洪灾可比之前的洪灾还要更加凶险,农田还是有较大的损失,百姓也有被冲走的,但比起堤坝冲垮的后果来说好多了。
百姓们渐渐对着堤坝有了信心,纷纷拿着工具去挖沟渠,把农田里来不及排出去的水流出去,筒车还是在不停的运转。
“这堤坝和筒车还真是好。”百姓笑道。
“是啊,不然我们粮食也保不住,连人都保不住了。”
“还说什么废话,干活,把水给排出去!这可是我们自家的农田。”
雨还在不停的下,老百姓们却渐渐安定下来了。
大潮大浪不停的拍打,然后退下又涌起来。
……
在京城中柳应渠和工部的同僚告别后,他回到府上,一踩一个水印。
“厨房里的姜汤你先喝了,我让罗罗去把浴桶里灌热水,你先去洗一洗。”沈清梧一看柳应渠脏兮兮的就心疼。
“我现在去,还真有点冷。”柳应渠拿着桌子上的姜汤一饮而尽,自己就去浴室去了。
柳应渠洗完澡,还把自己的头发也洗了一遍。
这一天算是挨过去了,天色已晚好多事还要明天去处理。
他心想来到了工部还真是一个劳碌命。
任何一个部门都比工部好,比它清闲。
柳应渠为自己抹了一把辛酸泪。
“我让奴仆把家里的水给扫了,雨是挺大的,爹带人去粮仓把仓库里的粮食搬到高处,免得进水了。”沈清梧说道。
“那就好了,还是岳父想得周到。”
“我估计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八月初这田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成熟,以后有段日子粮食要涨价了。”沈清梧坐在椅子上,在桌子上还放着账本。
这又是旱灾又是水灾连着家里酒楼的生意也不太好。
“对,可以平时多加一点土豆在粮食里,这样也省一省。”柳应渠闻言也说道。
大昭就是这一年天气难了点,往后就没什么太大的坏天气,只是天灾过后也是人祸这才让大昭的百姓几乎都没饭吃。
“鸡,鸭,鱼也能吃,这些也可以先应付着。”不过一般家里没这个条件,但也是一个办法,就是养殖业。
柳应渠坐在椅子上看着沈清梧,轻声说:“这些事就不要担心,我不会让你活在一个乱世里,孩子也要平平安安的。”
沈清梧瞅了柳应渠一眼,他勾了勾唇:“现在才想舅舅那事要是没你,我可能就一蹶不振了,柳郎早就是我心里的大英雄了。”
哪有那般好,柳应渠心里琢磨着。
“哎,今日你走后舅舅还来了一趟,似乎说你那奏折的事。”沈清梧想起来。
柳应渠神色一愣,他最近呈上去的奏折就是防备青国的事,这事看来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那我明日去一趟内阁。”柳应渠回了一声就把沈清梧抱在床榻上:“该睡觉了。”
“我睡着了,你还要去软塌。”沈清梧看他。
月份大了,柳应渠心里慌,他哪还敢和沈清梧睡在一块,他捻了捻被子:“我心里怕。”
这回倒是说得很坦荡。
沈清梧低头:“那也不用夜里等我睡着了就过去,你自己睡软塌上,要么找个屋睡,这样柳郎夜里哪睡得好。”
柳应渠含笑亲了沈清梧一下,沈清梧有些懵,自打他有崽崽后,柳郎就跟个梁上君子一样,虽然以前也是梁上君子,但柳郎偶尔还是要亲亲抱抱,现在完全就连亲亲抱抱也没了,活得跟个光头和尚一样。
光头和尚笑得很清俊:“清梧,没什么,我躺上去一秒就能睡了。”
沈清梧:“……”
第二天早上,内阁里吵哄哄的,一年四季都是在吵,现在吵的是赈灾和柳应渠那奏折的事。
“陛下,大昭现在赈灾还来不及,怎么能分兵力去边境,再说这些兵饷也是一个问题。”
大昭的国库昭烈帝自己都没眼看,他上位后立马把先帝在世的什么宫也拆了,把石头,木板都拿去卖了。
主要是他不住那什么宫也没用,还不如卖了。
王长明:“青国有可能会从边境压过来,臣建议派萧将军带领一部分兵力去戍守。”
“那应该也派个监军去。”一个内阁大臣说道。
这大臣的人选就成了他们头疼的存在,这武将去打仗旁边要么带个太监,要么带个脾气大的文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