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陛下,臣是受了别人的蒙蔽,臣也是受害人。”
昭烈帝不置可否:“平昌侯你和彭家的勾搭还要朕给你点出来吗?”皇帝的养气功夫渐涨。
“挪用公款彭家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抢占的土地划到了你头上,彭家每年借由你的生辰给你送来大量的银钱。”
“平昌侯,你当朕是傻子啊?!”昭烈帝把奏折扔下来击中了平昌侯那张恍惚的脸。
平昌侯缩着一团,后背被汗水打湿了,他战战兢兢的跪着:“陛下,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再也不敢了,请陛下看在祖辈的份上饶臣一命!”
昭烈帝:“把他拖下去。”
禁军上前捂住平昌侯的嘴拖下去了,平昌侯挣扎不停。
朝臣额头上都有冷汗。
下朝后,朝臣还是受到了惊吓还没有回过神来,一个侯爵啊,还是对皇家有恩的侯爵就这么……
而且今日朝廷中那些年轻的臣子实在让人胆战。
现在还伙同在柳应渠旁边,更让人胆战了。
“柳兄,听说工部那边能快速印册成书。”焦鸣说道。
“是的,今日就是推行的日子,你们可以去看看。”柳应渠笑着说。
他其实挺喜欢工部的。
现在老百姓也能吃得起盐了,田地也也不怕可以送家里的人去纺织坊和造纸坊干活,这只是大体的方向,每个地方有不同的发展,比如像是云水县和清水县这类的县城就适合发展旅游业。
还有的郡城适合发展养殖业和种果树,把大昭的路全部修好,那么来往便利,销路也不怕了。
柳应渠把这件事给小伙伴们说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办法,税收改革后,还要提高销路。”颜台在永安县干过,他很赞同柳应渠的说法:“永安县就是缺粮,当地人大部分是渔民,但是鱼和虾的卖不出,还有容易腐烂。”
王灼清:“那就是颜兄说的,永安县其实可以卖鱼和海货之类的。”
颜台觉得和几位小伙伴们一起谈论这些事有浓浓的参与感。
“首先我们是要保证农田,也就是粮食。有的地方不适合种粮食就要发展其他的。”
柳应渠说:“工部有专门勘测地形的,可以让他们去做。”
“还有旅游业。”
谭恒有些兴趣:“旅游业是什么。”
柳应渠的解释简单粗暴:“出去走一走,看看风景总要买点东西,还是什么土特产,这就是旅游业。”
确实,像是颜台从永安县回来还带了腌制的鱼干给他们每个人一袋。
“说好的看印刷术。”焦鸣扯回主题。
工部把新印出来的册子给他们看。
工部已经印了许多简单的字,这些可以供普通百姓和小孩认字,还有的是属于书生们看的书。
柳应渠:“你们猜这个的原材料多少钱?”
“以前一本书需要三两银子,现在我猜一两银子。”古战说道。
以前买一本书太贵了,他家里也是农村,一家人省吃俭用一年才能赚四五两银子,一本书就是三两银子,也是古战自己争气,不然也是白搭。
“五百铜钱。”王灼清猜。
柳应渠也不买关子:“这本书一共八十页,每张纸两文钱,一共就是一百六十文钱,再加上墨汁和人工费用大概两百文二十文左右。”
“纸张由官营的造纸坊提供,其实成本更低,大概是一百文左右,要赚钱卖一百五十文或者两百文。”
“……”
小伙伴们都有些沉默,成本那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在小县城的古战和焦鸣由为感触。
家里供养他们一个人去读书已经很难了,其他的兄弟姐妹就要赚钱给他们读书,在农村里读书是几代人的事。要是考上了,那也要帮着家里。如果没有家里帮衬,他们确实不能考上科举。
但要是他们的兄弟也能认字,那在县城里也能找一个好的活。在农忙后,在冬日空闲的时候也能赚更多的钱。
“什么时候发出去?”
柳应渠笑道:“刚才说了就是今天。”
小伙伴出了皇宫。
一家书店在京城悄无声息的开张了。
柳应渠:“……”
不会热烈一点吗?这样谁知道。
谭恒突然笑了起来:“这就是柳兄带我们看的书店啊。”
柳应渠:“……”
柳应渠拿着几本灰朴朴的书给钱走了:“你们拿了记得给钱,这是官营的。”
谭恒看过很多书了,他对这些书不感兴趣,但这家书店很大,有很多的架子,还有分类和编号,跟普通的书店不一样。
他感兴趣的到处转悠,然后看见了一个“军事”的框架。
谭恒随意翻了翻,然后他的手指僵硬了。
这是?!
这是孤本的《兵法十问》,他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
谭恒拿了一本珍惜的抱着,他继续翻,逐渐疯狂。
孤本!
我的!
曲流看了谭恒一眼有些奇怪,他走到了乐琴的一个小书架里面。
曲流瞳孔紧缩。
这是孤本!孤本的琴谱!曲流抱着琴谱流泪,他的心也重新活过来了。
“好可怕。”颜台看了一眼没明白曲流和谭恒。
直到他看见了自己心怡的书……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我要带你们回家!
几个人纷纷道:“结账!!!”
掌柜看着几个人抱着比他人还高的书来结账。
掌柜:“……”
在另一边的柳应渠带着几本灰扑扑的书敲响了大儒的门。
柳应渠拿的是几本基础的图画书,能让小孩子看懂的图画书。
“这位大人是谁。”奴仆问道。
柳应渠拱手:“在下柳应渠拜访程大儒。”
奴仆:“!!!”
第99章 名人效应
奴仆也没耽误直接就奔向了程丰的院子,等他气喘吁吁到了院子时,程丰在院子的亭子里写书法,他的院子里有一大片翠绿的竹子,看见程丰本人,奴仆焦躁的心不由的慢慢平静下来。
程丰写完最后一个字:“出什么事了?”
“老爷,柳大人前来拜访。”奴仆恭敬说道。
程丰挼着白胡子:“柳应渠?”
他久居在京城中自然听过柳应渠的大名,可惜柳应渠出身乡野,少时不曾来京,不然他也要把柳应渠收为徒弟,现在柳应渠来拜访他倒是让他有些疑惑。
“快把人放进来。”
柳应渠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奴仆就带他进客厅了,他先是向程丰拱手:“程大儒。”
程丰笑道:“柳大人客气了,请坐。”
两个人喝了一回茶,程丰放下茶杯见柳应渠还是不紧不慢的样子,他问:“柳大人上门找老夫所谓何事?”
柳应渠把桌子上的书递给奴仆:“在下确实有事找程大儒,请先看一看这几本书。”
奴仆把书呈上来了。
程丰接过来他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却看见了一些基础的文字,还配上了一些通俗简单的图画,他有些索然无味,但还是耐下性子继续看,越看脸色就越凝重起来。
这简单的知识碾碎了,程丰看着一本书觉得哪怕是才读书的学童也看得懂上面的画,并且对照着理解。
他快速的挼胡子然后放下这本书,再去拿另一本书。
程丰有些沉默,这样通俗易懂的书籍卖出去,对于普通百姓理解有大作用。
“这本书卖多少钱?”
柳应渠:“一百五十文,或者两百文。”
这个价格太……便宜了,程丰也经常买书,这本书的价格他猜测是二两银子,没想到只要几百文,若是这样,那就会有更多的能读上书,学一学基础的文字,那大昭会变成什么模样。
程丰有些激动,他按捺下来看向柳应渠:“你把书给我看了,你怎么想的?”
“这是朝廷下的决定要在京城开 一家书店,可是我们实在是不懂怎么让百姓来购买,希望程大儒牵一个头。”
柳应渠想借助的就是程丰在读书人之中的号召力,有程丰做带头作用,那么这家书店可以很快出现在京城人眼中。
程丰也懂得柳应渠的小心思,他笑:“柳大人是三元及第的状元,你要是对书店有所偏爱,那么读书人也会去好奇的。”
他?
柳应渠有些困惑,他就是一条咸鱼,他是不能居功的,柳应渠抬起头来对上了程丰鼓励的眼神。
“柳大人在朝为官,我们这些半截身子入了黄土的人都看在眼里,柳大人做得很好,你得到陛下的看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很看好你。我们这老一辈的也没什么用,今天就走上一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