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应渠回到寝室里洗完澡,把自己做的簪子拿出来,这还没有送出去,他放好。翻开书页开始看书。
一定要考一个探花?柳应渠心中叹气,他现在考一个秀才都难。
软饭太难了。
柳应渠看会儿书,接着把泡椒凤爪的配方写了出来,鸡爪,泡椒,姜,八角,陈皮,香叶,柳应渠写完后就把方子放进一个破旧的荷包里。
这可是发家致富的保障,就算成为了秀才也算不上很有钱,而且等考上秀才后,他就不能留在清水书院了。
清水书院只接受没考上秀才的学生。
他想到这几天他一边背书,刘夫子一边给他出了策论题,每次的评价都是狗屁不通。
“还想考秀才,还是回家种田去吧。”刘夫子叹息:“我从未见过……算了,我都懒得说你了!”
是柳应渠回想起来就会心梗的程度。
气着气着柳应渠睡着了。
而在书院的另一个地方刘夫子的书舍还亮着,他手上拿着柳应渠的一叠作业,从第一张策论题确实写得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后面从第二张,第三张就开始有了进步,柳应渠的悟性很高。
刘夫子满意的挼了挼胡子:“不错,还需要磨砺。”
人不经历磨砺,怎么会成功呢。刘夫子心情很好的哼着小调。
在他看来柳应渠完全可以赶上顾焕崇,但是柳应渠的基础比顾焕崇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顾焕崇这个人,刘夫子也不怎么喜欢,他总觉得顾焕崇的功利心太重了,尽管他没有显露出来,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样问题,但刘夫子能感受出来。为人过于圆滑,要是去做官,大概是会做到高位,但手底下怎么样也不知道如何。
反倒是生病后回来的柳应渠,眼眸清澈了许多,看上去就好上许多了,不然刘夫子可不想收下柳应渠做弟子。
“老头子,吃吃这菜。”刘师娘端着一碟菜。
“这是什么?”刘夫子看着这一碟子金灿灿的菜,动了动筷子,突然眼睛一亮,连忙又动了几下筷子。
“最近一家酒楼推出的新品,叫爆炒蘑菇,我吃了一回就给了带了一份。”刘师娘看见刘夫子吃得很香也笑起来了。
“蘑菇?不是很苦很涩吗?”刘夫子夹着一块蘑菇,他还是有些了解。
“酒楼经过处理了,没想到除去苦味和涩味后,这么好吃。”
刘夫子点点头:“说得也是。”
他低下头继续吃,刘夫子很满意。
“这蘑菇在县城里火着呢。”刘师娘继续跟刘夫子说:“现在有不少人就去山里采蘑菇来卖了。”
“明天你再去买两碟,等伍生和应渠来的时候,让他们也尝尝。”刘夫子心里还是想着两个弟子。
“那好,我明天就去卖,我看应渠人长得很好看的,我就没见过这么标志的人。”很显然柳应渠的好样貌在刘师娘这的印象不错。
刘师娘也知道刘夫子一直说柳应渠,这老头子就是严厉。
“他也就长得好看,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刘夫子冷哼一声。
沈清梧回到家中,蒋罗罗连忙松口气:“少爷,老爷没有找你。”
“那就好,罗罗你做得很不错。”沈清梧走的时候还有包袱,现在回来了包袱就没了。
蒋罗罗叹气,他家少爷真是鬼迷心窍。
“罗罗,我先换件衣裳。”
突然一块银子从他的身上掉落下来,咕噜咕噜滚了一圈,蒋罗罗把银子捡起来:“少爷,是五两银子。”
蒋罗罗没在意,他家少爷身上的银子多着呢,他就要把银子放进沈清梧平时放银子的地方,沈清梧连忙阻止蒋罗罗:“给我看看。”
沈清梧拿着银子,有点高兴,又有点不高兴,抱怨道:“哪有人不要银子的。”
“把这五两银子放在另外一个盒子里。”沈清梧依依不舍的五两银子递给蒋罗罗。
蒋罗罗接过银子,他放进盒子里,在那盒子里还有一张欠条和一张五十两银子的银票。
“罗罗,你说要是有人娶我,我爹会提出多少彩礼钱?”沈清梧有些担心。
柳郎家里可穷了。
“这要看老爷。”蒋罗罗心想至少要五万两银子吧。
晚上和沈父一起吃饭,沈清梧想到柳应渠的脸,脸红着多吃了几碗饭。
第17章 闲言碎语
柳应渠在这边读书,柳家这边柳云愿听了柳应渠的话把蘑菇方子卖了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一万文钱!柳云愿表面镇定,捂着口袋回去,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柳云愿回到和谭大娘商量把十两银子放好。谭大娘脸上满是震惊:“十两银子?就这么一个方子。”
“对,娘,我只是把我在家处理好的蘑菇带着去,给他们炒了一份。”柳云愿嘴巴笑弯了:“我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庄稼人一年到头收割农作物也只能赚个三四两银子,供着柳应渠读书家中常常没有剩余的钱,谭大娘和柳云愿在农闲时还要去做短工。
“二哥还说去后山采药,可以去镇上去卖,而且我卖方子的老板说我们以后有蘑菇可以去他那卖。”柳云愿觉得日子很有盼头。
“好,云愿,最近地里忙,我先照顾庄稼,你在后山的事要低调,免得招人眼红。”谭大娘高兴之后又想起了人情世故,叮嘱柳云愿。
“我知道的,娘。”柳云愿应了一声。
都是一个村子的人日子好过是瞒不住的,比如谭大娘每天都是笑着的,柳云愿上后山摘草和苦蘑菇,又去县城里卖,这一去一来可就扎人眼了。
他们家还有一个书生要养,哪有闲钱去县城里。
村子的人议论纷纷:“柳家这是阔了?”
“谭大娘在地里干活,柳应渠在书院读书,没有时间,只有柳云愿去了后山。”
说着有心,听着也有心。村里的人就偷偷跟在柳云愿后面观察着,过几天从县城里头传来了爆炒蘑菇的事。
“原来蘑菇可以卖钱啊。”
“那我们还等什么,免费长在山上的东西,还能卖钱。”
“柳云愿还摘了草去药店里卖,我有次去县城里头看见了。”
万婶子连忙让自己儿子儿媳妇,还有女儿一起去山上采蘑菇,现在不去,人多了就没了!
蘑菇一斤十文钱,他们眼睛都红了。种庄稼还要交赋税,一年到头没几个钱,现在就是蘑菇就有十文钱,相当于是白得的钱。
全村子的人都出动了,去后山上采蘑菇,还有的还把后山里头的草也拔了,打算去药馆里卖,药房的伙计自会分辨,不过是被伙计说说闲话,对他们完全没有影响。
夜里柳云愿回到家里有些沮丧,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今天在山上,柳云愿就没采多少。
“云愿,这已经比之前的日子好多了。”谭大娘安慰他:“你二哥之前就让你把方子卖了,现在已经赚了不少钱了。”
“娘,是我钻牛角尖了。”柳云愿有点不好意思,他也是多赚点钱,这蘑菇迟早会被发现,他们已经占了便宜了。
果然过段日子,几个村子的人都知道蘑菇的事,纷纷上了自己村子的后山上,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供应大了蘑菇的价格也就降下来了,从一斤十文钱降到了一斤五文钱,照着这趋势还有下降的空间。
“娘,这个白面馍馍你带着,我中午去趟大哥家。”柳云愿穿上了衣服,用发带把头发绑得很利索,整个人清清爽爽的,用菜篮子装了十个鸡蛋。
家里有三只老母鸡,还有六只鸡苗,鸡蛋攒攒就有了。鸡蛋算是荤菜,也受到农村人的喜欢。
“好,你去看看怎么回事。”谭大娘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的大儿子柳云华在家就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孩子,嫁给西村里的卖货郎,两个人也是两情相悦,谭大娘也为自己的儿子高兴,但大儿子有些日子不见面,心里总有些担心。
柳云愿带着菜篮子出门了,西村距离他们的距离不算远,他需要走一个时辰。柳云愿走出去的时候,村里后山上没多少蘑菇了,让家里小孩和一个大人去采就行了,他们端着碗在说闲话。
“白芷真可怜咯,他去给顾村的那两口送蜡烛时,被赶了出来。”
“白芷就是卖蜡烛的,顾家买了别人好心巴巴送上去,怎么还把人赶出来了。”
“人家一个寡夫,生活也不容易,顾家那两口子有些过分了。”
柳云愿拎着菜篮子匆匆而去,心里琢磨这要是他二哥听见这可不要心疼,他二哥就是个花蝴蝶。
到了西村,柳云愿走进高大的院子,一个老太太坐在院子晒太阳,听见动静眯起眼睛:“谁啊。”
“我是柳云愿,带了鸡蛋来看看我大哥。”柳云愿也机灵把鸡蛋放在手中举了举。
高老太太顿时脸上带笑:“来都来了,还带什么东西。”
柳云愿没把这话当回事,高老太太喊了柳云华出来。柳云愿一见大哥,就拉住柳云华的手:“高老奶奶,我和大哥说说话。”
“去吧去吧。”高老太太也不阻止。
两个人走到柳云华的房子里面。
“云愿,你怎么来了?”柳云华问道:“是不是家里出事了?”
“不是,大哥我想你了,你太久没来了。”柳云愿冲着柳云华撒娇。
柳云华眼中有些惆怅:“最近家里的事太忙了。”
柳云愿眼尖的看见柳云华手腕上面的青痕,他道:“大哥,你手上的伤怎么来的?”
柳云华有些慌张的扯下袖子遮住伤痕:“前几天起夜没看清路,摔着了。”
“大哥,你要抹药膏子。”青了那么大一块:“对了,我有东西要给你。”
柳云华觉得弟弟的性子比以前变得活泼起来,他也高兴这样的变化,笑道:“是什么?”
“二十文钱给你留着。”柳云愿把钱放在柳云华手心里:“二哥给我的钱。”
柳云华想推辞,柳云愿不干:“我在家吃好穿好,没什么要花钱的地方。”
接着柳云愿又说了柳应渠是怎样把老邓头喝斥退的。
柳云愿活灵活现的复述一遍:“我当时都听懵了,一看二哥,心头就想着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觉得二哥就该去读书,我说不出就是二哥身上和周围的人不太一样,特别突出。”
柳云华也笑起来,脸上少了些忧愁:“应渠懂事了,还这么厉害。”
两哥俩又说了些话,柳云愿打开门准备离开,高老太太就站在门口。
“我是想说,云愿,你中午在这吃饭吗?”高老太太慈祥的笑了笑。
“不用,我自己回去吃。”这高老太太站门口把柳云愿吓一跳。
回到家里,柳云愿觉得高老太太搁门口站着真有些害怕,他跟谭大娘说了这事:“娘,是不是有些不对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