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兄长就是今年的考生,柳应渠是宁阳郡的解元!”
国子监的书生纷纷瞪大的眼睛,他们心中有一个同样的念头。
三元及第!
柳应渠也看见了国子监的书生们,他骑着骏马从国子监走过,心里有点爽。
顾焕崇没来过国子监,他看看了国子监然后就移开了眼神。
颜台游街还是高兴的,把折扇挂在腰间,扶了扶自己的帽子,露出一个风流倜傥的笑。
游玩街,柳应渠正准备回家了,颜台和柳应渠顺路,他们一边走一边聊。
“柳兄,你殿试写了什么?”颜台也了解柳应渠这个人问得十分的直爽,他心里也跟羽毛挠痒一样,实在是心里好奇。
柳应渠把自己的策论给颜台说了一下,当然在前面的写的拍马屁的话没有说,这太让人羞耻了。
他其实不是一个爱拍马屁的人。
颜台叹服:“柳兄,你这状元实至名归。”
“颜兄客气了。”柳应渠唇角含笑。
还未走到分开的路,柳云愿得知了柳应渠中了状元的消息也按捺不住就跑出来了。
“你太棒了!”柳云愿看见柳应渠眼睛一亮:“我就给大哥说了,一定能考上状元!我猜对了!”
柳云愿有些得意。
“走路别急冲冲的。”柳应渠操着兄长的心。
“我今天下厨做好吃的,麻辣兔肉!”柳云愿还是止不住的兴奋。
“这位是……”颜台停顿了一下。
“这是我的弟弟,柳云愿。”
原来是弟弟啊,颜台心中下意识松口气。
“这位是颜台,今年的新科探花。”柳应渠给柳云愿介绍。
柳云愿:“颜公子好。”
颜台拿着折扇:“柳公子好。”
两个人都有些拘束,有几分尴尬。
柳云愿心中默默是想,这探花长得没有二哥好看,而且他长得有几分熟悉,似乎在哪见过。
柳应渠和颜台分开了,柳应渠和柳云愿迎着晚霞回到了府上。
府上红通通的一片。
“恭喜姑爷考上状元!”柳府的奴仆们都站着跟柳应渠道喜。
柳应渠心里高兴:“同喜同喜。”
他要伸手去摸自己的钱袋子,一只白皙的手抓住了他的手。
“柳郎,我已经给他们发过银子了。”
老婆太好了!
“柳郎是状元了,好厉害。”沈清梧牵着柳应渠的手不愿放手。
柳应渠笑了笑也任由沈清梧牵着。
“那探花……”柳应渠有些迟疑。
“在我心里柳郎又是状元郎又是探花郎嘛。”沈清梧悄悄的说:“我在人群中第一眼就看见你了,你长得好看嘛。”
柳应渠心里酥酥麻麻的。
咳,老婆太会说话了。
“清梧,你真好。”
沈清梧抱着柳应渠的腰不放手:“柳郎也好,不仅长得好看身材也好,还是三元及第,是天上的文曲星。”
身材这个一直在练,还是卓有成效。
晚上吃饭的时候两个人还是腻腻歪歪的,柳应渠吧唧一声亲了沈清梧的脸。
他怂怂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意思。
晚上饭桌上难得饭桌上见了酒。
“这是果子酒不醉人,可以偶尔喝一喝。”
柳云华笑着说:“应渠恭喜你成为了状元,我听说还是三元及第。”
“大哥,同喜同喜。”柳应渠笑了笑:“恭喜大哥的弟弟成为了状元。”
这是什么话。
柳云华笑了起来,眉眼雅致。
柳云愿也笑着说:“二哥就是戏文里的状元郎。”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柳应渠回到家中就给沈父和谭大娘,还有两位夫子写信去报喜了。
“喝酒,今天不醉不归!”沈清梧举着酒杯。
四个杯子碰在了一起。
夜间的风吹过来,柳应渠有些微醺,他扶着沈清梧的腰肢,沈清梧双手虚虚的搭在柳应渠的肩膀上,指尖粉色圆润,十分的可爱。
沈清梧:“呜呜呜,我不是探花夫郎了!”
原来心里还是念着,沈清梧对探花有很深的执念。
柳应渠低声说:“你是状元夫郎了。”
沈清梧把头埋在柳应渠的脖颈处:“可是探花夫郎,我想了一辈子。”
柳应渠抱着沈清梧把他放在床榻上。
“一辈子还长,你以后可以多想想状元郎。”柳应渠用脸蹭了蹭沈清梧的脸,温热的呼吸交织,心里也热了:“喜欢我就多喜欢一点状元郎好不好。”
“清梧,我是殿试第一,还是三元及第。”
“柳郎,你好好看。”沈清梧摸着柳应渠的脸,从眉间摸到了嘴唇,凤眸迷离,雪白的脚趾蜷缩了一下。
心里滚烫。
“柳郎最好了。”
柳应渠亲了亲沈清梧,酒香流连在唇齿间,越发醉人了。
理智在摇摇欲坠。
柳应渠余光看见枕头下的《俏探花》不见了。
“清梧,你不老实。”柳应渠去吻沈清梧红红的耳朵。
只觉得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软软的。
他说:“以后要多喜欢状元,清梧老婆。”
“慢点……”沈清梧没听清。
第62章 上班
沈清梧昨夜喝多了果子酒,脑子有几分不清楚,他揉了揉眉心睁开了眼睛。
他下意识去摸旁边的人,结果???
一个人影也没有,连被褥都是冰冷冷的。
沈清梧的腰间还有些红红的指印,脊背骨被人细细的吻过。
他穿上衣服坐在梳妆台上:“罗罗,柳郎哪去了?”
蒋罗罗端着洗漱的湿巾和盆子:“少爷,姑爷去翰林院了。”
沈清梧也知道柳应渠读书读累了总喜欢在床上多睡会,现在这不是太折腾了:“柳郎能起这么早?”
蒋罗罗沉默了一会儿:“在床上一直没起来,口中一直在说要踩点去。”
按照惯例状元是授官从六品的修撰,榜眼和探花任正七品的编修,而其他的进士就是庶吉士。
古代的官员早上六点去上班,晚上五点下班,要上朝的人更惨,早上四点就必须在金銮殿上等着,也难怪昭烈帝一直想改变一下,可是大臣们不同意,动不动就是祖宗国法,传统。
今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柳应渠穿着官服,手里拿着两个包子坐上了马车。
燕长戈也坐在上面,他早上练武练多了,还记得要送柳应渠去翰林院。
一个脑袋突然靠在了他的肩膀上。
燕长戈身子一僵,有些嫌弃的用手把柳应渠的脑袋拨过去。
柳应渠闭着眼睛没醒。
等到了门口,柳应渠这才被燕长戈叫醒,他整理一番官服这才走出去。
燕长戈抱着剑:“没一会儿就到时间了。”
柳应渠脑子清醒得不能再清醒了,他立马快步走着,本来想撒丫子狂跑但这太有损翰林院的形象了,更关键的是有损他的形象。
在翰林院里已经有很多官员来了,顾焕崇和颜台也穿着官服来了,他们站在里面有些拘谨。
很快点卯册的人就来了。
“我点到的名字就应一声。”点卯的人笑道:“翰林院来了今年的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应该知道这卯册我就不多说了。”
颜台知道早上去翰林院,点卯册的人就要点名字,不然就算是缺勤,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就是画卯了,翰林院图一个轻松,就直接点名字应答一声就好了。
翰林院还是有不少人,穿着官服让人分不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