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台变着法的和柳云愿搭话,柳应渠边吃菜,心里没由来的升起一股警惕来。
柳云愿性子胡闹惯了,又有柳应渠,柳云华,沈清梧宠着,这人就更加大大咧咧的。
“颜兄,你觉得你会分在哪去?”古战插话道。
颜台:“我想去吏部。”吏部掌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和调动,还有封勋。这样的部门才适合他这样的人。
“我想去户部。”陶然就是喜欢去热闹又有钱的地方。
“那我要去刑部。”古战说。
“那我跟着古战一起去刑部。”焦鸣说。
“我去礼部。”曲流也把自己心仪的部门想好了。
王灼清是战场上的孤儿:“我去兵部。”
谭恒不想去兵部,他纠结了一会儿:“我去工部吧。”
柳应渠笑着调侃说:“你们自己订的,没准是下放到地方去。”
这话一说出来引来了小伙伴们的怒目而视。
“你就没想?”
“当然想了。”哪轻松他就去哪。
他觉得礼部就不错。
曲流拿着琴弹了一首曲子,柳应渠打着拍子应和,古战他们喝着小酒,沈清梧含着笑却是滴酒未沾,今早一醒过来他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众人吃完饭喝了一点小酒又恢复一些活泼,本来就是二十几岁的年纪,他们吵吵闹闹的,勾肩搭背的,一个用肩膀去撞一撞那个,一个又用肩膀去撞撞另一个。
“谭恒,你一直撞我做什么?”颜台有些气。
“谁撞你了,明明是你撞我了。”谭恒反问。
柳应渠上前捂住谭恒的嘴巴,王灼清上前捂住颜台的嘴巴,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你们斗来斗去的,不怕成了斗鸡眼。”柳应渠松开手说。
众人哈哈大笑,觉得柳应渠说话就是有意思,连着谭恒和颜台也笑起来。
“要是以后我在兵部任职了,陶然你去户部任职,你可不要克扣我的军饷。”王灼清对着陶然说。
陶然放下筷子:“那要看你表现了。”
“陶大哥。”王灼清卖了一个乖。
曲流:“王灼清,你臭不要脸。”
“柳兄还未说你去哪?你空手套白狼啊。”
“礼部,我要去礼部!”
谭恒语出惊人:“要是我们犯事了,这还要看刑部的古战和焦鸣了。”
“找打啊,谭恒,你犯事可别带上我们!”
古战笑着说:“要是真犯事了,我就大义灭亲了。要是被冤枉了,我拼上这条命也要为你们奔走。”
“古哥大气。”
“古哥糊涂啊。”
沈清梧看着他们各自勾肩搭背,凑在一起笑,他脸上也带着笑,唇角勾起。
……
小屋里。
“清梧,他们竟然说礼部没用,我们礼部招谁惹谁了。”柳应渠委屈控诉。
“我就喜欢礼部。”沈清梧眼睛亮晶晶:“我最喜欢礼部尚书了。”
“……”柳应渠登时没了表情。
他现在还是一个从六品的修撰,礼部尚书是从一品的官。
他这是要飞上去才行啊。
老婆只是说着玩的,柳应渠安慰自己。
“要当就要当最厉害的一个,当然要当他们的老大了。”沈清梧扳着手指算:“柳郎每年升一个官,升六年就能升上去了。”
柳应渠痛苦不堪,老婆,别说了。
“不过要是柳郎犯事了还要降职,要多预留三年时间。”
柳应渠把枕头捂在脸上,装死了。
沈清梧一去看柳应渠: “柳郎你都是状元,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我就对你特别有自信。”
柳应渠艰难道:“清梧,你的要求能不能低一点。”
“我相信你。”沈清梧吧唧一口亲了亲柳应渠的喉结。
柳应渠看了老婆一眼,焉巴巴的。
“我尽力而为。”为了老婆的期望,他顶多比之前多努力一分钟。
沈清梧眉梢间都是喜意,他觉得李部尚书很有风度和仪态,柳郎就是这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在书店买了一本《美男子礼部尚书》太好看了。。
而且柳郎也想去礼部这不就是注定的礼部尚书,沈清梧捧着脸想。
在京城中柳应渠他们去泡温泉去了,萧寒和王景在街上走着,谭广生也在街上,他看着事事都新鲜。
“娘,我饿了。”
陈桂香去给谭广生买吃的,谭广生不知怎么看见萧寒和王景穿得富贵的样子,心下就有些嫉妒,故意去撞王景的肩膀。
王景一个没站稳就摔在地上去了,手上蹭破皮了,王景抽噎着掉眼泪。
萧寒一下子就火了,两个人推起来。
陈桂香买完东西一看就急了:“你是哪家的小孩怎么这么没教养!”
萧寒冷静下来:“我是萧将军府上的,这是王阁老府上的小公子。”
陈桂香顿时傻眼了。
陈桂香他们一行人这得罪了将军府和王阁老,他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死。
柳应渠瞧那样也不会为他们出头,他们收拾包裹就溜走了。
“大哥,那你们就待着吧,我和桂香先走了。”谭老二心里也怕。
结果没走成,被萧寒带着人要了一些银子这才灰头土脸的离开了。
柳应渠他们在温泉泡了两天,这才慢悠悠回京城。
这时青国的使者也从青国出发要来到京城里,青国带了一些家乡的珍宝。以前他们出使大昭,先帝在时对他们很宽厚,给先帝一点东西,他们在京城里就能享受贵宾的待遇。
犯法了没事。
“大昭的女子和哥儿都是标志的人。”一个壮汉哈哈大笑。
“这次是为了探究大昭的虚实,你们不要太过分。”说话的这人风度翩翩,看打扮是一位少年将军。
第69章 书生意气。
“将军怕什么,大昭的皇帝和百姓都是一群软脚虾。”壮汉名叫邱元,他露出一个不屑的笑:“要不是我们青国的粮食储备不足,早就打下大昭了。”
大昭立国已久,近年来经历的皇帝大都不是英主,有的中庸之主算是大昭的福气,很多都是暴君和昏庸之君,大昭早已经是千穿百孔。
这新任的昭烈帝才二十六岁的年龄,以往青国里没他的信息,谁知先帝就让这不起眼的皇子做了皇帝,青国对此心思百转。
这朝中的大臣他们也知道信息,老的老了,病弱的病弱。想起大昭的朝臣邱元眼中才闪过一丝忌惮。
他摸了摸自己肩膀上的伤口,眼中闪过一丝狠毒。
这是当时先帝在世时,尚是探花郎的沈忧给他留下的。
从青国进入大昭的官道,路途变得平坦起来,少年将军坐在马上看见田地里庄严静穆的大轮子,卷起水流,一点一点的灌溉梯田,青苗翠绿,水流潺潺。
“这是什么?”他放慢了速度。这场景在青国不曾有,这大昭境内他望过去一排排的大轮子平整按照顺序排列。
“大昭人没事在田地里放个大轮子做什么?傻乎乎的。”邱元不在意。
少年将军低头沉思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他们继续往前面走就看见有官员组织着工匠和民夫去修筑堤坝,热火朝天传来阵阵的吆喝声,他们打着赤膊,衣衫褴褛,把地上的泥土搅拌着用木桶一个一个的传过去,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个人喊累。
正是午饭时刻,有人吆喝着吃饭。
“手上的停一停!先吃饭!”
官员和民夫们就停了手,少年将军也就是徐行看不清碗中的菜色,但确实是好的大米。
工匠和民夫们还笑着吃饭。
徐行的面色有些凝重,他曾经跟着父亲出使过大昭哪见过这样的场景,他见过大昭征召民夫。
那些民夫都是不情愿,干活也偷懒,面如体瘦,衙役们挥动着鞭子和棒子追着他们打,鞭鞭入肉。
现在这是什么?
徐行骑马行走在官道上,他目光一愣,他看见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官,穿着的衣服颜色就不同。
他有些不敢相信,这只是一个小县城这么能看见一位正三品的朝廷大官,但是不容徐行不相信,这衣服正是大昭正三品官员才能穿的绯色。
徐行看见的正是被工部尚书在昭烈帝面前求了恩典派来的工部侍郎向大人,阮广祖做事谨慎小心,再加上有昭烈帝的看重就更不敢糊弄了,只派手下的心腹大臣就来了。
徐行脑海的一根筋拉得紧绷。
邱元却没什么感觉,他骑马在官道上心里想着在京城里的姑娘和哥儿。
徐行一路上又路过海朝郡,海朝郡还在恢复之中,街上没有多少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