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他这句话,唐忆辞和云潇就放心了,起码接下来的考古工作不会遇到危险了。
“将军,下面的冤魂……”唐忆辞斟酌着如何开口,“我想要超度了他们。”
听到她这么说,那鬼将军倒是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
“你是天师?”
“是。”
“我替他们谢谢你了。千余年了,是该放他们自由了。”鬼将军又闭上眼睛,沉吟道。
“那你?”
“我?我就继续做孤魂野……”
“阿辞,上面什么情况,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顾清安在下面等了半晌,只看到唐忆辞和云潇站在云梯上一动不动,有点担心,就唤了她一声。
那鬼将军一愣,“那是谁的声音?”
唐忆辞还没来得及回答,鬼将军的魂魄已经飞身下了祭台。
唐忆辞赶紧朝冥诺喊道:“保护好清安!”
冥诺听到唐忆辞的声音,一个闪身挡在顾清安面前,不知从哪里抽出一把一人多高的大刀横在身前。
唐忆辞和云潇从云梯上下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诡异的场景:
冥诺持刀护在顾清安身前,顾清安一脸凝重,不知发生了什么。
鬼将军站在他们对面,既不上前,也不说话,只是深深地凝望着顾清安。
不远处的程辰生一脸莫名,他啥也看不到。
唐忆辞怕他伤害顾清安,急着上前,却被云潇一把拉住,“别急,他好像认识清安。”
听师兄这么说,唐忆辞也稍微冷静下来。
确实,鬼将军没有杀意,那幽深的眼光中倒是流露出一种怀念和故友重逢的感慨。
唐忆辞示意冥诺收了刀,走上前去。
“将军,你认识他?”
鬼将军轻轻叹了口气,“你转世了啊,国师。”
轻飘飘的两个字,让唐忆辞和云潇都脸色巨变。
温教授说这里有可能是礼宣帝下旨设下的大阵,那鬼将军又称呼顾清安为国师。
那顾清安的前世,岂不是就是那位传说中惊才绝艳又英年早逝、以身镇国的高僧竹谒!
这信息量太大,几人一时都消化不及。
小鬼蛟不了解这些历史,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愣在这里,还感叹了一句:
“啊?又是和尚啊,怎么清安哥每一世都是和尚啊?这么好看的人剃光头多可惜啊!”
众人:“……”
不会看眼色的冥诺倒是无意中打破了这种沉默。
“将军,他现在只是凡人,看不见你。清安他现在情况有点特殊,我们也有些问题想向你请教,不如你先跟我们离开这里,换个地方详谈。”
鬼将军回头看了看这座关了他一千多年的古墓,“好,我跟你们走。”
设了结界的宾馆房间里,唐忆辞给程辰生临时开了天眼。
冷不防看见鬼将军和冥诺,程辰生吓了一跳,激动的情绪还没来得及表达,他又看见顾清安牵起了唐忆辞的手,这下他不激动了,脸色都冷了下来。
顾清安微微扬了扬嘴角,换成和唐忆辞十指相扣。
鬼将军看到他们牵着手,并不知道这只是唐忆辞给顾清安开天眼的方式,还郑重地点了点头,“国师终于有伴了,挺好。”
顾清安点头微笑,唐忆辞也不欲多解释,只有程辰生受伤的世界就这样达成了。
“敢问将军如何称呼?”唐忆辞开口问道。
“慕容宗辰。”
“谁?!”程辰生终于还是没忍住激动了起来。
大礼朝名将,华国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常胜将军,直到今天还印在历史书上。
别说当年威震四野,就是今天也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史书中只提到过这位将军的战绩,并没有写他的结局。
野史倒是有提及,有些说他被敌人暗杀,也有些说他带着一身伤病辞官回了故乡。
谁能想到,慕容宗辰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归隐田园,而是正值壮年的时候被礼宣帝活活困死在这阴邪的墓穴之中……
礼宣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国力尚算强盛,得益于前几任君主夙兴夜寐的治理,他也算捡了现成的便宜。
礼宣帝的继位纯属意外,也是他命好,先帝驾崩之时,他是唯一适龄的皇子。
本来靠着先祖勤谨,贤臣扶持,做一个守成之君也是不错的。
谁知礼宣帝偏偏傲慢迂执,听不得别人规劝,贤臣名仕先后被他逼走,倒是一些善于曲意逢迎的小人很得这位皇帝的重用。
或许是老天也看不下去了,礼宣帝继任不过五年,频频出现天灾。
南涝北旱,西有蝗灾。
天灾人祸齐聚,国家很快陷入动荡。
这时的礼宣帝经心腹太监介绍,结识了一位西域高僧。
这位远道而来的高僧给他出主意,说要用万人祭江,可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么荒唐的话,礼宣帝居然信以为真。甚至让六部开始在全国挑选用来祭江的人选。
当时的丞相是三朝老臣,以死相逼都不能让皇帝改变心意。
最后还是先帝亲自为他挑选的帝师出面,劝导皇帝,也不要只听那西域高僧一家之言,我们也可以请国师出山来看看。
当时的竹谒还只是老国师的弟子,在礼宣帝继位之时就随师父隐居深山。
得了这么荒唐的旨意,老国师深深叹了口气。
竹谒天生慧根,他已经算出了此次下山意味着什么,于是欺骗老国师让位于他,只说自己不入俗世,难弘佛法,执意要代师入朝。
年轻俊朗的僧人挺拔如修竹,站在大殿之上,只是低眉不语,也仿佛能稳住人心。
他自幼熟读佛法,不过几个来回,就辩得西域高僧哑口无言。
为了说服礼宣帝放弃万人祭海的荒唐计划,竹谒答应苦行天下,替皇帝找到平息天灾的方法,以两年为期。
这两年,竹谒走过江南塞北,大漠戈壁,从杨柳萌芽,走到大雪纷飞。
他看透了官僚昏聩,也看遍了饿殍千里。
回到皇城,竹谒提出了要铸一座警世钟,悬于皇城里最高的那座山上,一震天地,二震家国,三震人心。
奉命铸造的工人暗中来请示竹谒,说这大钟不可能做到全皇城都能听见,到时候怕皇帝怪罪。
竹谒安慰他们,说钟鸣之声他来解决。
大钟浇筑的前夜,竹谒一人去了工坊,只说要为大钟诵经祈福,赶走了全部匠人。
第53章 丧心病狂千秋祭
年轻的国师望着眼前沸腾的铜水,眼底一片平静,只是虔诚地一遍遍诵读经文。
天色将明之时,铸造的师傅不放心,早早就来了工坊。
他刚打开大门,就看见那眉目间永远温柔悲悯的国师,一跃跳进了盛着铜水的大锅之中,瞬间化作一缕青烟。
那师傅慌乱地跑上前,只见之前还沸腾不止的通红铜水竟然平静下来,还泛出淡淡的金光。
国师以身铸钟,朝野哗然。
礼宣帝觉得这大钟由高僧肉身所铸,定能保他基业稳定,乐呵呵地派人把那座大钟挂到了皇城东面的肃山之上。
然后轻飘飘地对国师进行了嘉奖,还让人敲锣打鼓地把奖励给老国师送去。
老国师痛失爱徒,又气皇帝如此昏聩,没过多久也撒手人寰。
揭幕之日,老丞相坚持要亲自敲钟。
大钟在钟椎的撞击下发出澄净悠长的声响,在场众人无不觉得心神一震,仿佛眼前弥漫多时的毒泷恶雾也渐渐消散,心头逐渐清明。
大钟声声不绝,一直响了一百零八声。
那一天,据说距离皇城百里之外的城池都听到了阵阵钟声传来。
完成了敲钟仪式,老丞相高喊愧对先帝、愧对大礼,撞钟而亡。
竹谒和老丞相死后,确实天灾人祸都有所消减,不说风调雨顺,起码朝堂算得上安定。
可礼宣帝并没有因此勤于朝政,反而是变本加厉地暴虐骄奢。
等到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昏庸的皇帝不仅不反思自己的作为,反而抱怨是国师竹谒功力不够,铸造的大钟没有神力。
他再次找到了那名西域高僧,寻求解决之法。
那高僧晾了皇帝几天,得了无数良田牲畜、豪宅美婢,终于松口,愿意把自己独创的乾坤大阵告诉皇帝。
于是就有了这荒唐又残忍的镇国大阵——千秋祭。
那西域高僧说,这个大阵可以保佑皇朝永续,布阵的皇帝能九世都投胎在帝王家,享不尽世间尊荣,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能直接受封罗汉。
所谓千秋祭,就是在皇城远郊的四个方位各修建一座大型陵墓。
每座大墓分富贵乡、千鬼苑、镇墓台三处。
富贵乡在墓葬外围,主要放置一些华丽精美的陪葬品,雕刻上礼朝特有的文字样式和镇墓符咒。
千鬼苑其实就是一块开阔的空地,这里要有一千人生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