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改,得大改。”周达非毫无顾忌斩钉截铁,“基本等于改成另一个故事。”
裴延没说话,像是还在思索。
过了会儿,周达非试探着问,“老师,这…应该不是你要拍的新戏吧。”
“不是。”裴延摇摇头,似乎觉得周达非这个问题很好笑,“这个剧本是别人拿来给我的,问我要不要买。”
周达非明白了,“您要是真的喜欢这种风格,也可以发回去让他重改一遍。”
“我一般不给人第二次机会。”裴延说,“剧本多的是,等他改还不知道改成什么样,不如找个新的。”
周达非愣了愣。
他想起沈醉跟他说的那句“裴老师从不给人第二次机会”。
他对此有心理准备,但这句话从裴延嘴里说出来还是很有冲击力。
裴延注意到了周达非的异样。他皱皱眉,回想了一下自己刚刚说过的话,才反应过来。
“怕了?”裴延又变得一脸坏笑。
周达非很坦诚地点了点头。
“换成别人,我肯定不会给第二次机会;不过你嘛…”裴延不轻不重地点了下周达非的眉心,“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所以你要懂得珍惜。”
“………”
“…嗯。”周达非也说不出别的话来。
裴延对今晚的周达非格外满意,“行了,回去睡吧。”
周达非体内的咖啡因代谢得差不多,要不是因为看剧本他早就困了。
他见裴延还要继续工作,也就不多话。
只是走到门口,周达非又折了回来。
他面无表情地亲了裴延一口,然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干脆地离开了。
裴延:“………”
周达非回到房间也没立即就睡。
今晚尽管惊险,但周达非发现,当讨论专业问题的时候,他对裴延的各种负面情绪会消散很多。
而裴延看他的眼神也相对客观,不带什么个人情感。
可能因为这个时候是艺术凌驾于一切之上,他们在现实中的既定关系退而其次了——
他们此刻是平等的。
像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为了同一件事在途中相逢。
周达非并不觉得裴延是个合格的导演,也不会因此就改变对裴延的整体看法。
但这的确是难得能让他平静、轻松、甚至会有些许愉悦的时刻。
周达非在黑暗中睁了好久的眼睛才缓缓睡着。
第二天周达非下楼的时候,意外地看见客厅沙发上坐着个人。
估计是裴延的客人。
周达非不太关心。今天好容易晴了,他打算吃完早餐就出去浇花。
那人见他下来倒是多看了几眼,“你就是…上次庆功宴上那个小朋友?”
“………”
“嗯。”周达非不得不应了声。
沙发上这人有点壮实,穿着普通坐姿随意,正饶有兴趣地看着周达非。
“哦…”看到周达非转过来后,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周达非本不欲多说,却发现面前这人有点眼熟。
“…杨天老师?”
“你认得我?”杨天的两根眉毛舞了起来,“裴延跟你说的?”
“呃…”周达非迟疑片刻,“我以前就知道您。”
杨天是个摄影师,常年担任裴延电影里的摄影指导。
其摄影水平常常让周达非难以理解他为什么要糟蹋自己给裴延打工。
“您是来找裴老师的?”周达非主动问。
他不喜欢裴延,但对杨天还是很尊重的。
杨天很随和,还有几分八卦,“对。他是不是还没起呢。”
“………”
“我不知道。”周达非实话实说。
“杨天老师,您吃过了吗?”周达非想了想,“要不要来厨房吃点。”
“我就,”杨天话说一半突然顿住。他望着周达非身后神情一动,周达非回过身,发现是裴延来了。
裴延毫不客气地冲杨天抬了下下巴,示意他自己找个地方滚。
杨天摊摊手,先去了餐厅。
“周达非。”一夜过去,裴延又冷淡了起来。
周达非简直莫名其妙,“怎么了。”
“你认不出我,倒是能认得杨天?”裴延问。
“………”
靠。
“还有,”裴延冷笑一声,“你管谁都叫老师?”
“………”
靠*2。
“我这是表示尊敬。”周达非尽量克制自己,“总不能直呼大名吧。”
“文明用语千千万,你词汇量也未免太匮乏了。”裴延翻了个白眼。
“………”
杨天来找裴延是谈正事的。
周达非出门浇花前听了几句,裴延新电影的摄影指导应该还是杨天。
而且他俩看起来关系挺熟。
周达非从前没见过有人跟裴延讲话这么轻松自然的。
连日冷雨过后,花瓣零落了不少,使周达非本就不富裕的花园愈发雪上加霜。
要不是有个园丁辛勤劳作,周达非现在是一朵花都没的浇了。
天气倒是很令人舒服。雨歇后的太阳格外明媚,照得人暖暖的。
春天应该快来了。
周达非浇完花回来,裴延还在客厅跟杨天谈事情。
茶几上摆着昨天周达非看的那个剧本,没翻开。
周达非听见裴延说,“我看了,确实不行。不是我不给面子。”
“得了吧。”杨天说,“你什么时候给过人面子。”
“我也就是顺手帮人一个忙,不行就算了。”
杨天走后,周达非想了会儿,还是从楼梯上下来了。
“昨天那个剧本,是杨天老师带来的?”
裴延看了周达非一眼,“嗯。”
“不是你自己说是烂片吗。”
“……”
“谁写的啊。”周达非问。
“一个以前专写文艺片剧本的编剧,还算有名。”裴延若无其事道,“年纪大了,想起来圈钱了。”
“写文艺片的?”周达非多少有点讶异,“那怎么会写成这样?”
“不熟悉商业片的制作套路,”裴延说,“估计身体不好,心力也不足了。”
客观评价,周达非不算个多善良的人。
他对自己对别人都挺狠,大部分时候都会用理智化解共情。
但此刻,他忽然生出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悲怆感。
裴延可能看出了他的心思,“很多时候,人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一个体面的、标志性的生活或者工作方式,是因为没有遭遇变故,更没经历困境。”
周达非下意识眯起了眼睛。
裴延的这个描述让他想起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方式,将人置于极端的困境中,再去体味和描写复杂的人性。
周达非认同裴延的话。他声音平静,只有一丝不明显的抖,“对。”
“所以你是很幸运的。”裴延站了起来,哄骗般在周达非耳边说,“有我在,你不会再经历困境了。”
周达非抬眸对上裴延的视线。
这一刻他再清楚不过地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有无数种可能性,却看不见生的希望。
也正因为此,他周达非一个张扬骄傲、从来都宁折不弯的狠人,才会主动跪倒在他嗤之以鼻的裴延面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